《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更新时间:2024-02-20 19:2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三、试卷结构

(注:可根据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具体情况,在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选考内容,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科目作答)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纲分析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教育学绪论)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育学第一章部分内容)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第十一章)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新加)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新加)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新加)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第六章部分内容)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新加) 总体情况

题型:单选20题,简答题3题,材料题2题,教学设计(语、数各选一) 考题特点:知识面广,点细 重点考察是: 常规重点

①学习动机②课程类型③教学方法④德育途径 ⑤课堂问题处理

第一章 小学教育基础

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词源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 * *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1.教育的定义

*

*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 教育定义的理解

(1)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

(2)把教育看作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两个耦合的过程。

(3)强调教育的“活力性”,教育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2.教育的本质

*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的特征,认识教育的特征是把握教育本质的一个基础。把握了教育的特点,也就把握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 学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共同的客体。

* 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教育影响:

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

(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三)教育的功能

1.个人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四)教育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观点:(1)、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2)、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和天的意志。评价:(1)、非科学的(2)、反映了认识水平的局限

2、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1831-1902)(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代表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1870-1944)(英国教育家) 代表作:《人民的教育》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2)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的过程; (3)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评价: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评 价:

(1)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

(2)没有解释人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的界限,离生物起源说并不远。 4、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 恩格斯

米丁斯基 (苏联) 《世界教育史》 主要观点:

(1)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评 价:

这种观点是对恩格斯思想的曲解;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非所有活动的最充分条件。

5、生活需要起源说

代表人物:杨贤江、钱亦石 主要观点:

(1)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谋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教育只能起源于人于环境互相作用的需要。 评 价: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

篇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国统考)知识点(全)

科目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特点: 教育学还没有从各学科中分化出来,多是对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 中国孔子《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立志乐道”

中国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古罗马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

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法国 卢梭 《爱弥尔》教育界“圣经”

德国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美国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英国 洛克《教育漫话》

俄国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天下对阳光…”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苏联最早以马克思注意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教育学》 重视智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苏联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育原则:高难度,

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苏联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 美国 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美国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较早提出系统理论学习 德国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瑞士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

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

算阶段

1.

2. 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A.有教无类,有教育的地方不分类别。

B.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C.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E.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 墨子的教育思想

A.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B. 注重实用技术的实习,

C. 获取知识的途径,墨子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3) 老庄的教育思想:一切任其自然,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4) 《学记》的教育思想

A.西方最早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著作有

《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他认为教育者应当看到儿童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

B.《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呗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C.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D.教化老百姓跟从政府要求,统治国家,统治老百姓把教学放在最前面。

E.《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F.《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xué bù liè děng”即循序

渐进。学习不要超越等级。

5) 朱熹的教育思想

A.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

B.提出了“朱子读书法”

3.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近代资本主义的教育)

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1. 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2. 蔡元培的贡献还在于对北京大学的改造

3. 蔡元培还主张教育独立

4.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2)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A.黄炎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B.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C.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D.黄炎培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3)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A.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B.提出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C.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D.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4)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生活即教育

2. 教学做合一

3.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5)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课程论指导原则是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3. 陈鹤琴被称作中国的“福禄倍尔”

6)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A.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B.《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4.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 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

1. “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或“产婆术”,这是他的精神助产术在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

2. 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

3. 第二步:定义

4. 第三步:助产术

5. 问答法的精髓是启发

2)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3)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A.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B.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

C.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D.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5.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育论》 从理论上验证了班级授课制 A.《大教育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

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B.“泛智教育”

C.班级授课制

D.直观性教学原则

E.夸美纽斯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2) 卢梭及其《爱弥儿》

A.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卢梭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3) 裴斯泰洛奇及其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4) 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

A.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B.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赫尔巴特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

C.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

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D.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E.传统教育学的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 F.教学具有教育性

5) 洛克及其《教育漫话》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

6) 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 A.主张教育即生活

B.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C.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

D.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并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7)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代表著《人的教育》。在《人的教育》中,福禄贝尔把“统一”或上帝的精神看做万物的本质和原因,而教育的实质和任务在于帮助人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神的本质,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他肯定人性本善,要求顺应自然进行教育。他以辩证的眼光把人的教育描述为一个分阶段的、连续不断地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8)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主要教育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他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9)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教育过程》(1959)、《教学论》(1966)》、《教育过程再探》(1971)等。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在科学革命和知识激增的条

件下,必须按结构主义原理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强调得到的概念越基本,概念对新问题的适用面就越广;断言在结构主义课程前提下,任何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强调不仅要教出成绩良好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为此就要抛弃传统的复现法,代之以有利于开发智力的发现法。

10)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A.马克思特别踢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B.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

C.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写的著作,1.苏联凯洛夫《教育学》2.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

D.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E.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 针对流浪儿 犯罪者 (班级管理)

6. 现代教育思维

1) 智能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

2) 终身教育(提出者:保罗)使整个教育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扩大到整个社会

3) 未来教育思想(人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现在预测未来)

4) 开放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学系统)

5) 通才教育思想 是相对与狭隘的专才教育而言的,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1. 最早提出教育学的是孟子

2. 教育的的概念: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本质活动

4.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5. 学校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教育不应陷于学校围墙内。

6. 教育的起源: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主要起源于社会劳动)

7.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法国 利托尔洛+英国 沛西能 :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2 1、较之神话起源说是一个大的进步,较科学化,标志着开始转变了唯心注

意的观

2、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

3、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孟禄 :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是不科学的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4、劳动起源说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8. 我国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建国后的教育

1) 古代教育

A.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出现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B.西周时期,国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C.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儒家私学”,墨子“显学”

D.秦汉以后,出现“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

士制度

E.隋唐盛行科举制度

F.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呗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G.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H.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

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2) 近代教育

A.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这是中国近代由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B.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

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C.在20世纪初的近2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壬寅学制、壬子学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

育近代化的进程。

D.西方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西欧中世纪教育、近代教育

6) 古代教育

A.古希腊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

B.古罗马教育 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贵族阶级的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

C.古代埃及教育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7) 西欧中世纪教育

A.西欧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期。

B.教育为宗教所垄断

C.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骑士教育

D.新兴的市民教育开始

E.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教育的转折时期。人文精神是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9. 近代西方教育的特征:国家重视教育,建立公共教育体系(国家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义

务化);教育普遍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增强(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法制化)。

10. 教育的发展 :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学校教育 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无产阶级 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夏朝最早出现了学校

教育目的: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人才中国教育实行“学在官府”“政教合一”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斯巴达教育:几乎全是军事训练,目的就是培养骁

古代社会教育欧洲 勇的军人和武士

雅典教育:多方面人才,目的使后代适应阶级斗争

中国 :“六学二馆”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三科”+“四学”

欧洲 骑士教育:“马泳击打枪下吟”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目的: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

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篇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复习讲义定稿)[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马顺林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二)小学教师的特点

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

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2、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2)教师的知识修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4)教师的心理素养

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 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2、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学校的运行机制

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

职能部门:

1、校办

2、教务处

3、政教处

4、总务处

基层教学实践机构

5、教研室

6、年级组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重点)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性质(重点)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

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

(一)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

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

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

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

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

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隋唐:科举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m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