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更新时间:2023-05-26 23: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殖民据点,揭开了近代殖民主义开端,接踵而来的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家也开始了全球性的殖民活动。16世纪至20世纪初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进行的侵略扩张,使得英国成为了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曾遍全球的每一块大陆。而在郑和下西洋所处的15世纪,世界大格局的基本特征依然是东方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居于世界舞台的中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但却始终未能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一步。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与古老的中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呢?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

商业革命促进了劳动的世界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使欧洲商业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货币资本,从而推动了欧洲国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5世纪末羊毛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星期。这使得农业劳动力释放、农业技术改良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品和原料,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为海外殖民掠夺提供了条件。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

而此时的中国与也同样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这使得中国的国内市场非常狭窄;其次,封建地租沉重,造成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就必然限制着市场的规模;再次,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朝时,更是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丧失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由此可见,前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的远洋航海;后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远洋航海,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从统治者的政策和当时的政治制度方面来看。

16世纪的英国由伊丽莎白一世当政。随着西班牙日益成为英国海外扩张的主要敌人,伊丽莎白一世纵容j.霍金斯、f.德雷克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1585年又直接派兵援助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1588年英国在英吉

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英国开始跨入海上强国的行列。

再放眼中国,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以郑和下西洋时期为例,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以武力篡位夺朝,内心难免心虚。所以,他一方面对内采取了镇压和笼络两种手段,另一方面在向外邦宣谕诏书,赐予财物,争取来朝。概言之,明成祖派遣郑和并不是为了拓展海域,进行殖民掠夺,是为了使中国与海外诸国的邦交,在宣德朝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明成祖的做法就是在变相重复着中国古代所有封建帝王毕生处心积虑要做的事——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第三,从两国地理位置上来看。

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在英国,殖民运动已经发展多年了,英国——或者从更大的地理单位讲:西欧——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的”殖民地。

《枪炮、病菌与钢铁》( [美]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2006年04月)一书明确指出:由于种质资源和大陆形态的巨大优势,欧亚大陆相比其他大陆有着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技术条件和更高度的文明。相对于欧亚大陆的“文明人”最易被征服(军事弱小)、易于开垦(广阔肥沃)、易于殖民(气候近似)的大陆正是——由于缺少牛马和禾本作物而欠发达并且军事上弱小的——北美!与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者不同的是:北美的游猎者没有骑兵。这正是中国所面对的,与西欧所面对的,的巨大差别。

而相比之下中国在殖民地问题上于西欧则明显处于劣势。

从地理上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被封闭于日本列岛、南岭、青藏高原的范围内,北面直面骑马的游牧者。以上古的航海条件,中国沿岸的黑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一旦驶出日本列岛,面对的是茫茫北太平洋,其与北美大陆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夏威夷群岛。因此在同等航行技术条件下,从中国到达北美比从西欧殖民北美要困难的多。

而在中国传统的扩张方向上看,向北方拓展需要与具有优势骑兵的游牧民族相抗衡,而且古代干旱的蒙古草原并不适宜耕作。中亚是世界农业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向中亚的扩张实际上是两个农业文明的交锋。而不是像欧洲对美洲的殖

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民那样。若是向南方,那么正如《枪炮、病菌与钢铁》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跨越纬度的扩张是困难和缓慢的。秦王朝耗费近一半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岭南;却最终剧亡。而且,以古代的技术条件,中国在南方的扩张始终也没能深入亚洲的热带区域。气候以及由此而来的疾病成为了中国人扩张的阻碍。

从秦、汉以来中国的历次扩张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岭南、西域、辽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都不足以支撑本土的农业需求,从而实现对本土农业替代。东北平原的农垦是现代条件下,借助汽车完成的。

最后,从历史文化差异来看。

英国人的血液中蕴藏着冒险和探索的精神,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对于黄金的追求,以及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体,这些都激发了他们的冒险和探索精神。而较好的地理位置也给予了英国人冒险的底气。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业热了起来。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扩张,令世界各地游曳着各种各样满载黄金和其他货物的船只,各国的利益竞争和对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盗活动最大的温床。随着私掠许可证的出现,海盗活动甚至开始“合法化”了。历史上英国最为推崇“海盗政策”,所以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文学书籍中,可以看到的海盗形象百分之八十都出于英国。例如,在《海盗列传》和《海盗史》中记载的海盗王就九成都来自英国,比较著名的有威廉·丹比尔,弗朗西斯·雷德克等等。

关于海盗精神的传承,早在19世纪英国诗人拜伦就在他的长诗《海盗》中给予了答案:凡是懦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那使衰弱的人晕厥的,我们反而感到-- 感到在我们鼓胀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苏醒,它的精灵在翱翔。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人推崇一种追逐自由不羁,勇于探索和冒险的海盗精神。

再来看中国。放眼大海,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三韩和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候选殖民地。在秦、汉及其之后(由于中国人口的增加),澳大利亚是一个可能的地点。

对于上古中国人没有能够殖民三韩和日本的问题上,不能不说中国文化缺少一种海盗精神。正是海盗精神使得西欧人在恰当的时间发现了北美,并且将北美与西欧用贸易连接了起来。 而中国人数千年所信奉的儒教中“德”,“礼”等思

探究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中国殖民扩张的失落

想恰好与这种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综合这些多方面的原因,英国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后,便走向了一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向外扩张的殖民道路。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缓慢不前,举步维艰,在近代遭受了深重的殖民危机,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图存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