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重点重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4-05-26 09: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经济条件(稳定,繁荣)

2.政治条件(清明+帝王的个人爱好形成社会风气) 3.科举制度(诗赋取士)

4.活跃的社会思想(侠—风骨(人格精神),儒—兴寄(政治方向),释—兴象,道—文辞) 5.深厚的文化基础(别裁伪体+转益多师)

6.社会条件(庞大的寒士【魏晋南北朝时指出生低微出生庶族阶层的读书人;唐代指地主阶级里处于中下层的文士】群体) 2. 唐诗繁荣的表现:

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现所保存的唐诗共3200多位诗人,50000多首诗歌) 2.唐诗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衡量文学是否繁荣的四个参数:诗体,作家,流派,风格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唐诗发展四阶段:

初唐(的情怀):张若虚【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宇宙观,礼赞自然+礼赞生命,消灭人生短暂的感慨),陈子昂(建安风骨,感遇诗三类型:咏史咏怀感世),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的气象):大李杜,高适,岑参

中唐(的格调):白居易(诗分三类型:讽喻;醒世;感伤,有《长恨歌》,《琵琶行》),元稹,韦应物,韩愈(诗歌以丑为美,《落齿》写的气势磅礴) 晚唐(的风韵):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韦庄

4.词诞生于隋唐之际(理论依据:词是音乐文学,词是配合燕乐而生,燕乐隋唐才有+事实依据:《云谣集》)

5.唐宋精神气质不同之处:

唐朝是封建时代上升期,宋朝是成熟期。唐代和宋代好比于牡丹和梅花(外内在);宋代: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理学发展大成(朱熹,张载,陆九渊);唐诗>宋诗>宋词【指成就】 唐诗注重风神情韵,宋诗重筋骨思理 6. 在唐诗中,汉即为唐! 7. 词的特点:

1. 词是音乐文学,起源隋唐时,雅乐(古代)清乐(魏晋南北朝)燕乐(隋唐),词配合燕乐而生 2.词是城市文学,世俗性,这是词作为新兴文学的本质所在(宋词的“俗”,是世俗的俗,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化的新兴)

2. 词是南方文学,作词的人(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词中所言之物绝大多数都是南方有的

江南景象,有地域性 词牌《忆江南》,又叫《梦江南》、《梦江梅》、《望江南》

3. 词是女性文学,女词人很少,男词人因为“男子作闺音”【出自清代徐嗟凤的《词正》】,借此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8.有关爱情的诗词和名言举例:

9.底层女子大胆直率的追求爱情的是有《敦煌曲子词》的《菩萨蛮》和《乐府》的《上邪》,韦庄的《思帝乡》等

视频中所举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例子: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李隆基和杨玉环

10.白居易对李杨爱情有那么深的感悟是因为他自己也有段扯入心扉的爱情(湘灵姑娘)

11.爱情的三角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

12.爱情四境界:

李商隐娶王茂元女儿有私心,属于功利境界;李清照与赵明诚属第三境界;泰坦尼克号,梁祝,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第四境界。

13.男女爱情观之不同,及其差异的原因 女子: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男子: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原因:和中国古代社会两性的基本格局有关:①男尊女卑——不可逾越的角色定位;(生男孩为弄璋【一种玉】之喜,生女孩为弄瓦之喜【瓦是纺纱捶】)②男外女内——不可改变的社会分工;

唐代把女道姑这一行业推向高峰,行业代表分两拨,一为公主派(玉真公主),一为才女派(鱼玄机,李冶)

14. 吃醋的由来(房玄龄及其妻子,唐太宗);苏轼朋友陈季常(河东狮吼) 15. 八至(中唐李冶——“茶圣”陆羽追求,她喜欢皎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16.词人笔下的女子美丽且多情,成为填词俗套:

17.歌儿舞女在文人心目中不重要的例子:

男人兴致所到可将某女子转赠给他人,比如说姜夔因为他的词《暗香》、《疏影》得到范成大的欢心,所以范成大就把家伎小红赠送给姜夔,比如辛弃疾请医生给他的妻子看病,结果就把家伎整整作

为酬劳送给了医生 戴复古的例子:

18. 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像清人沈复《浮生六记》式记录夫妇闺房情爱的作品是极为罕见,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词作品,大多是写婚外恋情,唯一让我们觉得写夫妻之情而备受赞誉的是杜甫的《月夜》 杜甫之《月夜》(写夫妻之情而备受赞誉)

即使写夫妻恋情亦极少正面写闺房之

此算是悼亡诗的佳作。

这是悼亡诗、悼亡词的极品

19. 当婚姻阻断了色欲和情感的实现通道的时候,文人便向婚外寻求理想的爱情,因此传统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青楼情结和春梦情怀,青楼是传统文人爱情的现实实现场域,而春梦是传统文人色欲的幻想展示空间,古代中国的爱情文学,主要不写老夫老妻的性情,也比较少涉及少男少女的恋情,更多着墨于成年男女间的婚外情,所以有人说秦楼楚馆是中国式爱情的大尾闾和大市场,

传统中国的爱情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青楼文学

20.解读晏几道:

在宋词里面 晏几道是一个做梦做的比较多的一个词人,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以《小山词》饮誉词坛,寓意颇深,晏几道是一个沉湎在睡梦中的词人,它的《小山词》里面,“梦”字竟然出现了六十多次,在晏几道的生平之中,有几件事情是比较重要的,这几件事对他一生是比较重要的,他曾经是晏殊的小儿子,而享受过繁华的早年生活,可是生活的需要粗暴地结束了晏几道童年的梦幻,

晏几道带着预先的美好设想踏入社会,马上显得手足无措 处处碰壁,后期词人家境日衰,父亲去世了 而许多曾经看着他父亲面子的官员也不理他了,又曾因为他的朋友郑侠案牵累而入狱,历尽了仕途的风波,世态炎凉伤透了词人的心,茫茫人海 知音难觅,无人赏识其才华,无人理解其痛苦,所以词人期待,在这种冷酷的现实面前,他被迫提前致仕,“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前后生活的骤转,带来了内心的巨变,晏几道他的性格本身就偏于懦弱,他无力挽回颓境,也无法应付现实,无能为自己命运而抗争,因此便从自信跌入自卑,心理就失去了平衡,颓唐自任 及时行乐,在醉乡里寻求自我陶醉和安慰,然仍无法摆脱“愁”与“恨”,这是另一种一相情愿、自欺欺人的方式,他高呼要挣脱“虚名”,恰恰是被“虚名”所牢笼,所以说词人的故作姿态正好从反面说明了问题,晏几道很少回到现实世界,更擅长在无形的精神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稳定,为自己编织五彩的爱情梦幻,这些梦幻缓解了他的紧张的精神状态,安慰了他因巨变而受伤的心灵,在幻觉中依然支撑着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使他再度的自尊、自爱,并再度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高度评价,心理上因此得以补偿,从不平衡过渡到新的平衡,这是晏几道沉溺在“睡梦”中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在梦中方可无拘无束,不受现实的检验,完全服从快乐原则的支配,沉醉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晏几道美化眷恋的异性,就是在间接地美化自我 自抬身价,我们可以看他的《临江仙》,“小苹”屡屡浮现于词人的脑际,小苹已经成为词人心目中无忧无虑、清丽脱俗的理想异性的化身,莲、鸿、苹、云等已成为他旧日逍遥舒适生活的象征,他的回忆留恋,一边是在重温往日的富贵繁华,一边是在编织新梦欺骗自己,这种白

日梦蕴涵着眼前的失落,而背后是一种深沉的凄凉悲哀。有一个事情可以反应这件事

:第一 晏几道拐了一个弯,以他家

从前的声势为夸耀资本,颇有“老子也曾阔过”的意味,第二 他借此来逃避现实,矜持做作 满足虚荣,维持优越感,这种“酸葡萄”的态度,恰恰泄露出他内心的极度自卑,要知道苏轼在元祐中已经名满天下,晏几道不顾“以文会友”的礼节,酸溜溜地拒绝会面,连最起码的接人待物的文雅大方的态度也维持不了,他宁愿与职位、名望较低的黄庭坚结交,也不愿与声名显赫、官场亨通的苏轼见面,

变态心理一目了然

21.青楼和春梦的不同:文人在青楼赏识“艺妓”,而在春梦则是遭遇“奔女”,在青楼 艺妓是被动的,而在春梦里 奔女是主动的,从《高唐赋》《神女赋》到《牡丹亭》《红楼梦》,我们看到一个

大致近似的叙述模式,奔女怎么样呢?

22. 古代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众多的春梦是男性编撰的,因此春梦故事大多是以女性为欲望对象的

男性春梦,唯独《牡丹亭》例外

23. 四喜诗(南宋洪迈):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4. 25.

26.李白为什么没参加科举考试:

举考试!

27.推断李白家是商户的根据:

商户or自己家犯罪被遣还,他都不能参加科

28.元稹被冤枉是害得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罪魁祸首的理由:

故事由来:

29.李贺简介:

30.

行卷:送诗文;问卷:一次不行就再送诗文

31. 省试(会试):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考试时所写的诗歌叫:试帖诗。 殿试(延试,御试,延对)——宋(金),元,明,清科举考试之一,由皇帝出题。

32.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在唐代主要指节度使(安史之乱前只有边疆有,只有发展到内地),观察使,方镇下有幕府

文人入幕高潮在唐肃宗到唐德宗年间,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之前,节度使缘边而设,数量很少,由于战士需要,入幕者以武人居多,军旅之事非儒生所长

讲唐代城市繁华常用一词“扬一益二(益为成都)”

33.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①求名躁进盛唐的时候 入幕只是文人取得功名的特殊手段,一般是在正常

仕途不得意的情况下才走向边幕 ②为了纵情娱乐(举杜牧在牛增儒幕下任掌书记的例子);③逐利趋势(但还有讲究义利之分的人,如张籍《节妇吟》,用以拒绝李师道)

34. 文人入幕与边塞诗

入幕与不入幕,入近幕与入远幕对文人的影响都不同,将导致其风格,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比如没入幕的一般只是单纯想象边塞艰苦,战争残酷,闺怨和妇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且常以“从军行”为题。

入幕与游边的区别:

用游边来代替入幕

既可以满足士人寻求新鲜的心理和求取边工的热情

又可以少受边塞之苦寒和离家太久的孤独

第四句有抄袭的嫌疑,王维这首诗不算好,算“有句无篇”,只有一句精彩。首联两句和颔联两句还犯了“合掌”(两句话讲同一件事,同一个意思)病。还犯了很多地理概念错误,这就是没出塞的原因

35. 旗亭画壁的故事!(王昌龄,高适,王之涣)

36.《登鹳雀楼》不是王之涣的根据:

南宋的时候范成大编撰的《吴郡志》里面曾经引用了唐人所著的《翰林盛事》中的一段记载,记载什么事情呢?说有一次 武则天吟诗,吟到“白日依山尽”,问是谁的诗歌,当时李峤回答说是御史朱佐

日的诗

最早把《登鸛雀楼》这首诗放在王之涣名下的

大概是在宋代的《文苑英华》里

37.为什么说岑参的边塞诗比高适的更有特色:

李商隐感慨的种类:

48.河南焦作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人:

10. 什么是南方文学特色? 就是表现出受屈原《离骚》的影响

具有怨愤的这种精神

49.咏史怀古诗分三类型:临故地,念昔人,忆往事 故地:古城+遗迹+遗址

中国人重史,包括清史在内的二十五史 50. 废墟的类型

联系有:

诗人登临古地,对发生在此的历史事件会作客

观的叙述,对于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来启迪当世的人们

诗人们常借古迹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热情,不满和警戒,密切关注

前朝,尤其是那些短命王朝的政治得失,在探索改朝换代的深层次原因的时候,会作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以怀古的方式来参与当下政治与道德的建设,所以着眼于“人事”来查找兴亡成败之原因,这是

古代作家共同的政治历史观,也是诗人在古地创作诗歌作品时最主要的思想倾向

诗人身处古地之中,往往把前代那些遗迹,今日的荒冷景象和

昔日的繁华会映衬在一起,把时空的过去与现在进行迭合,把眼前的荒冷寂寥作为前景,而让过去的这些豪奢情形从中透射出来,从而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进行对比,突出今日的凄凉来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我们特别可以从那些文化名城的兴衰,看出这一种时间意识,文化名城由盛而衰,在作家理性地认识到王朝更迭、时代变迁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人生的新陈代谢

以及个体生命逝去的不可逆转性都呈现出来了

唐宋文人怀古追昔寻找沉痛的历史沦亡教训,同时也会抒发个人无尽的

伤感,作家或者是通过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这个时候他会“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或者是在古地认识到时间、空间的无限,同时也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孤独、

生命的短促

1.

都城

都城的空间指向性

都城不同于一个具体的建筑,或者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者是事物,都城它是一个广袤的空间,在那里前朝的古都曾经耸立,凝结了历史记忆的不仅仅指向荒废的建筑,而是一个可以感知的特殊的“现场”,因此 都城不仅仅是由外部特征所识别的,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主观实在,激发诗人情思的是对这个空间的记忆和领悟,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吸引历代文人关注

都城的独特文化内涵:

1.悠久的历史名都地位(六朝古都;帝王宅,王气所在;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积淀(王,谢等名门望族,形成文化文人集团) 3.反复的历史变迁(繁盛与衰败) 都城怀古的核心:伤悼之情 都城怀古的基本主题

1. 缅怀昔日风流,感慨今日凄凉

2. 对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喟叹:无限的前朝事”累积起来的普遍化的感伤让人感到

一种无法抗拒又无所适从的宿命感 3.对人事兴废的思索与总结(金陵六朝更替,对其具体思索也从历史史实上升到了历史纵览,也就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对历史发展,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看法,从人事代谢上升至对社会,宇宙,人生等的思考,具有终极的关怀意味)

2.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故宫、祠庙、陵墓等等,比如说骊山、长生殿、武侯祠、始皇陵、

乌衣巷。帝王或名人的故居 因为所住之人的特别性或者是发生在此的故事的传奇性 尤其得到

诗人的关注。 骊山的特色

1.

具有众多的帝王行宫,骊山不仅风景秀丽 而且人文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的时候因地处灞上 是西进长安的门户要塞,所以成为历代都拥兵驻守的地方,同时骊山因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所以许多朝代的帝王大都喜在这个地方修池制汤 建设一些离宫别苑,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的遗址和轶闻 2.

具有众多的名人故事:女娲传说,烽火戏诸侯,唐明皇霓裳羽衣曲的绝唱 骊山怀古的基本主题

第一是作为政治装点的骊山咏唱,这些唱和之作大多都是装点政治之作 艺术价值并不高 第二是关于骊山的诗歌,最主要的有价值的是那些回顾历史、批判的感伤之歌。这一类题材中 诗人会一改附庸权贵的唱和之作,意识到此时的骊山 不是平民寒士平步青云的理想国,而是权贵佞幸醉死梦生的娱乐场,所以诗人会在写诗的时候 通过骊山来对现实进行批判,骊山华清宫的高大光辉形象就会被颠覆,诗人会对贤愚不分的皇帝会表示出质疑,而对祸国殃民的奸佞会痛加批判,再或者会对发生在这个地方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追忆,对人物最后的悲惨命运进行思考、总结

3. 第三种废墟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比如说赤壁、乌江、马嵬等等。

此时诗人的聚焦点在历史事件上,故地处于次要位

置,只不过是诗人进行人生思考的一个切入点

4.第四种废墟是与某一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遗迹等,如青冢(王昭君),浣纱石(西施)

51.念昔人,对象的划分:①帝王:治世明君:尧、舜、禹,唐太宗等;毁誉不一的开国君主或盛世君主,如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玄宗等;荒淫无道,忠奸不辨的误国之君,如吴王夫差,隋炀帝等

——章碣

闲谈之秀才造反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满腹才华,寸步难行;胸无点墨,纵横天下。”

②历代的妃嫔,名姬,如西施,王昭君,班婕妤,杨贵妃等。 王昭君文化在唐代的4个扩展

昭君形象具有三个层面的象征意义

第一层面,政治层面,王昭君代表着一种政治

这是最接近昭君原始形象的事,作者在诗歌中会通过吟咏昭君来表达对和亲政策的看法 第二层面,文化层面,王昭君代表着一种观念

华夷之辨:昭君哀怨惆怅形象的形成,在于汉胡文化上的隔阂和尊卑之分,来源于中原自古以来的“严华夷之辨”的民族文化观念

第三层面,人生层面,代表着千百年来人才淹没的共同悲剧 昭君题材的内涵

第一,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在封建时代,官场腐败,钱能通神的情况比较普遍。

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奸佞当道的情况也比比皆是,针砭时弊一直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功能

第二,揭露和批判,嫉贤妒能,埋没人才的现象 第三,怀人伤己,同病相怜

以咏昭君来抒发已意,感慨人生的作品便大量地涌现出来,诗人往往以咏昭君来自我比喻,来感慨时世的不祥不淑,悲叹自己的不幸不遇,谴责时代的不通、无理

第四,感慨人生穷通变化。尽管对人生百般经营,但仕途得意的毕竟是少数,人生的命运,尤其是仕途的穷通变化往往是个人难以左右和把握的,因此在昭君题材上也得到了遥远的回应 ③历代的文人贤士,如屈原,贾谊,陶渊明,宋玉,王粲等。

④历代的圣贤,英雄人物,如孔子,诸葛亮,项羽,周瑜,荆轲,李广,范蠡,苏武等。

51.隐士的别称

52.隐逸的类型:

根据社会阅历不同,隐士又可分为以下六种:①终生不仕的隐士,如上古时期许由,巢父,东汉严光,东晋戴逵,北宋林逋(“梅妻鹤子”);②先隐后仕的隐士,如姜子牙,诸葛亮,李泌(世称李邺候,唐肃宗为其在南岳衡山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端居室”=“邺侯书院”,中国最古老的一所书院);③先仕后隐的隐士,如“文中子”王通,范蠡,陶渊明,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韩世忠;④忽隐忽仕的隐士,种放(字明逸,北宋洛阳人,号云溪醉候);⑤仕而趋隐的隐士,如东方朔;⑥隐

而趋仕的隐士,终南捷径的由来:

53.隐逸的原因:

个人主义:许由,庄子,嵇康。在强调社会性远远强于个体性的古代社会。人们大都身系于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而文人作为掌握文化、具有独立思考力的个体,无论他是离经叛道还是循规蹈矩,都会与社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冲突,冲突到不可调和地步的文人,或正面反抗整个社会而最终粉身碎骨,或远离社会而成为隐士,更多的是冲突在可调和范围内的文人,他们既然存身在这个社会,就不会去激烈反抗到粉身碎骨,但是他们又始终不满这个社会的某个方面,他们不能完全靠个人意志做出行动,

又无法脱身于社会,只能向往一个个人至上的隐逸生活了。 失败主义:伯夷叔齐,罗隐。人之所以想归隐山林实在是因为在“入世”的时候遇到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文人大多自视甚高而现实的落差让他们倍感挫败,既然没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如离开 54.文人隐逸倾向的三个支持条件:

55.隐士文化的影响:

56.衣锦还乡由来:

57.苏轼旷达人格魅力(《定风波》)三方面体现: 一、关于离别,二、关于思乡,三、关于年华

58. 儒家生死观

重视生,追求道德超越;重视生:重视人生,乐天知命;

对死总体三种态度:1.在现实人生的积极进取中去创造“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子孙家族的嗣续;3.安死:慎终追远 59. 道家佛家生死观

道家生死观(自然生死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求得生存和保存生命,全身保真 死:平常心对待

佛家为轮回生死观(积极人生观意义:1.珍惜当下,懂得惜福;2.积极修持法,鼓励大家努力修习) 60. 志士仁人是否死得其所?

反面:进无以效成劳于国,而退不自保其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于自身和政治意义上毫无意义!

正面:精神象征(民族脊梁) 61.死亡的文学主题:

这种“生命意识”会表现在文人的诗歌创作之中:

“死亡意识”的集中体现——边塞诗

62.唐诗宋词中关于人生的感悟:

南柯

一梦(槐安国,檀萝国,《南柯太守传》) 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时间上:人生如梦,人生如寄 空间上:人生如萍,人生如舟

诗人的人生态度:

1. 及时行乐:饮酒,欣赏良辰美景,在歌妓舞女中游荡

2. 适时怡情:造园(苏舜钦的沧浪亭,王安石的半山园,叶梦得的吴兴石林) 面对人生我们可以做的是: 1. 珍惜光阴 2. 赤子之心 3. 寻觅诗意

63. 逆挽

首先追忆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举例诗:《金陵怀古》第二联--

唐.许浑

64.. 一个人成功需要的缘:血缘,地缘,姻缘,学缘; 被誉为“越南的屈原”:阮攸

王勃擅长送行者和被送者精神的一致来摆脱离别的痛苦

65. 滕王阁序内容之亮点: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众人皆乐,我独悲苦的孤独;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人生感叹 .

66. 八至(中唐李冶——“茶圣”陆羽追求,她喜欢皎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