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中英文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3:23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导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是怎样对信息进行感知、学习、记忆和思考的。 研究对象:心智。研究信息在大脑中的认知过程。 心理学的前身——哲学
早期工作:唐德斯关于反应时的实验,加法反应时、减法反应时。
减法:从包括该过程的信息加工任务用时中减去不包括该过程的信息加工任务用时。
加法(斯滕伯格):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过程。 简单反应时:单一刺激——单一反应 选择反应时:多种刺激——多个反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初几次重复可以形成陡峭的学习曲线,之后的重复只能导致记住单词数的缓慢增长。
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学创始人(structralism),内省法(introspection) 威廉·詹姆斯:将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引向实用主义(pragmatists),《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心理学的准则or原则。
行为主义:华生,抛弃了内在的心理内容或心理机制,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对行为主义的批评:将心灵比作一个黑箱,其内部过程无法准确描述,因为他们是无法被观察到的;不由自主的行为;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行为,例如语言学习及问题解决。
部分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内心:托尔曼:认知地图,研究大脑对于位置的关系;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是我们如何观察并依照他人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批评:他认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产生无数句子,强调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和语言的创造性潜力,挑战了通过强化学习语言的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0s
认知革命:1950s 信息加工范式
相关的研究:计算机科学,脑与认知的研究,语言,人工智能 重要事件:
—1956,“人工智能”一词出现(达特茅斯)
Newell和Simon,逻辑学家,认为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已经不足准确的解释行为。 —1956,信息理论研讨会,MIT
缪勒,提出“7±2” 乔姆斯基语言学
纽厄尔和西蒙,逻辑学理论
—1967,纳赛尔(neisser),对认知心理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把认知定义为有意识的心 理活动。
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知识,语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
研究方法:
关于人类行为的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混淆变量等。 生理心理研究:脑成像技术,尸检 自我报告法、个案研究与自然观察法 计算机模拟与人工智能 两种不同范式:
1. 信息加工范式: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心理的加工可以描述为一个一个的加工,即系列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传统范式。
2.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Minds是互相联结的神经单元的网络结构。在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与神经心理学中应用。
关键点:加法、减法反应时;认知地图;遗忘曲线
第二章 认知神经科学
左半球:控制语言,与文字知识有关的;右半球:控制视觉空间加工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认知的生理基础。研究包括大脑在内的神经系统与认知加工乃至行为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大脑:微观上—神经元(neuron);宏观上—前脑,中脑,后脑;功能区—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
功能定位:特定脑区对应特定功能 左半球(left hemisphere)
布洛卡区:语言产生能力 威尔尼克区:理解能力 脑叶(brain lobes)
额叶(frontal lobe):多种感觉的协调,与动作加工和高级思维过程有关,如抽象推理 顶叶(parietal lobe):触觉相关;空间位置 颞叶(temporal lobe):听觉加工,语言理解 枕叶(occipital lobe):视觉加工 大脑成像技术(brain imaging technique)
EEG:脑电图;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事件相关电位;MEG:脑磁图;CT: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TMS:经颅磁刺激;MRI:磁共振 智力与神经科学
智力与大脑容量:弱相关;存在性别差异:额叶对女性更重要,靠后的脑区对男性更重 要。
智力和脑代谢(brain metabolism):聪明的大脑消耗葡萄糖少(glucose)
第三章 视知觉 从感觉到知觉
知觉:我们为了再认、组织,并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加以解释所依赖的一系列过程。 感觉:(sensation)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颜色知觉缺失(deficit)
色盲:大部分与遗传基因有关,极小部分是后天形成。男性:5%-8%,女性:0.5% 患者的视锥细胞不起作用,大部分是红绿色盲 区分(discriminate)感觉、知觉、认知
感觉:关注的是刺激品质,对于单一元素 知觉:对刺激物整体的认识
认知:关于物体的功能和特征,与信息加工有关
我们如何知觉外部的世界?
1. 自下而上的理论:数据驱动。知觉始于你所看到的刺激的外观。 2. 自下而上的理论: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 自下而上的理论
直接知觉理论:吉布森。信息可以被直接知觉到,不需要更高级的认知过程,背景信息就足够了。
模板理论(template):模板—脑海中储存的细致模型。我们的模式识别就是将模式与各种模板相匹配。应用:条形码、指纹等等。
特征匹配理论(feature-matching):我们将模式的特征与储存在记忆中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整个模板。神经科学中出现了证据:视觉皮层中包含一些很特别的神经元,他们只对一种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
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s):比得曼提出。我们通过观察物体的成分来认知,几何离子。问题:成分只能构建一般物体,不能构建特定物体。 自上而下的理论
先前经验、期望可以指引感知觉加工过程。 (1)我们对此物体熟悉
(2)当刺激物信息很模糊的时候 (3)启动效应(prime effect)
自上而下的语言理解:期待一个“but”在一个长句子之后;读唇语
格式塔组织律(Gestalt laws of perception)
接近律(proximity) 相似律(similarity) 连续律(continuity) 闭合律(closure) 对称律(symmetry) 图形-背景知觉(figure-ground)(知觉处于注意焦点的图形,其他感觉当做衬托图形的背景)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
环境改变时,我们对物体的知觉仍然是相同的。
大小恒常性(size constancy) 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 颜色恒常性(color constancy) 亮度恒常性(lightness constancy)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单眼线索(monocular depth cues)
动态: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 静态:遮挡(interposition),相对大小(relative size),纹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s),线条透视(linear perspective),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投影
生理:眼部肌肉
双眼线索(binocular depth cues):只在比较近的范围内起作用,运动方面应用较多
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双眼辐合(convergence)
其他深度线索:阴影(shadow);其他感觉线索:努力程度(负重)、背景信息
错觉(illusion)
立体感觉(stereopsis):两只眼睛向大脑发送的图像有一定差别。 立体感觉缺失(stereopsis deficiency)
立体盲(stereo-blindness):两只眼睛不能一起工作 动物实验 治疗与恢复
深度知觉线索的应用:体型与穿着;摄影艺术;立体图(stereogram);3D电影;街头涂鸦
第四章 注意与意识
注意:集中于特定信息的能力;以主动加工的方式,从海量信息中选择有限容量的信息。 意识:对感觉和内容的认识。
注意vs. 意识:需要看具体的场合。例如写下自己的名字几乎不需要意识觉知。
注意的4个功能
信号检测(signal detection)与警觉(vigilance):检测特定刺激的出现 搜索(search)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关注特定信息 分散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同时进行多种任务
1.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击中(hit),漏报(miss),虚报(false alarm),正确拒斥(correct rejection)
警觉(vigilance):为了检测特定刺激,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注意一个刺激空间的能力。 两者的应用:交通、机场、行李的扫描、医疗诊断、警卫
2.搜索
主动从环境中寻找靶刺激
搜索难度影响因素:目标、分心刺激(distracters)、刺激量(display size) 解释搜索过程的三个理论:
(1)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特里斯曼于1980年提出 特征搜索: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针对一个特征
结合搜索(conjunction search):序列加工(serial process)两个及以上特征 (2)相似性理论(similarity theory)
目标与干扰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决定了搜索任务的难度。 (3)引导搜索理论(guided search) 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不同特征的平行加工,个体同时激活包含所有潜在靶刺激的心理表征;其次是系列加工,个体逐一评定每个被激活的要素,其评定的依据就是激活水平,最后,个体从激活要素中选出真正的靶刺激。
3. 选择性注意
鸡尾酒会问题(cocktail party phenomenon)—Cherry 1953
Cherry设计了双耳分听实验(dichotic presentation):追随耳(shadowed ear),非追随耳(unattended ear)
理论(1)早期选择模型:布罗德本特,特里斯曼(2)晚期选择模型:多伊奇和多伊奇
1)布罗德本特的早期过滤器模型(early-filter model)
特点:仅被注意的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达到知觉加工阶段。
问题改进:选择过滤器模型:非追随耳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 2)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过滤器只是削弱了不被注意的信息的比例,而不是把它们排除在外面。 缺点:大脑仍需负担很多信息
3)后期过滤器模型(late-filter model)
信息通过知觉加工过程之后才被过滤器筛选掉。 缺点:大脑负担重
4)早期过滤器和后期过滤器的整合(synthesis of early-filter and late-filter models) 奈瑟将两大模型加以整合:前注意加工:自动且平行的加工;注意加工:系列加工
4. 分配性注意
分配的是认知资源。
同时做两种及以上任务时对注意的分配。可以通过练习提高。 认知资源
认知负担(cognitive load):低负载(low-load)需要的认知资源很少 高负载(high-load)需要很多认知资源 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 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 理论
认知资源集中理论(centered resources pool theory)
多个通道特定资源池(modality-specific resources pool theory):通道之间不能相互借用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心理不应期(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PRP) 同时执行两项快速反应任务,第二项任务的反应会变慢。
影响因素:两个刺激出现的时间差(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 解释:1)瓶颈理论(bottleneck);2)容量(capacity) 2)侧面效应(flanker effect):两侧的会对中间的有影响 3)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 日常应用:注意与驾驶,年龄与注意
注意缺失(attention fails)
多动症(ADHD):怀孕期间吸烟、饮酒;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冲动(implusiveness) 变化盲(change blindness):观察不到物体、场景的变化 空间忽视症(spatial neglect):半边世界出了问题
半球病变引起的对侧面注意功能障碍,并不是视觉生理上的缺陷。
习惯化(habituation):心理上的,自动化的;很容易去习惯化
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生理上的,很难变回原样。如对气味的适应
认知加工(cognitive process)
无意识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无意识的,花费较少的认知资源,难以意识到,
如驾驶。
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需要意识来控制,花费更多时间
第五章 记忆:模型与研究方法
记忆:就是我们保留和提取过去经验,并在当下运用这些信息的过程。 相关过程:编码(encode),保存(retain),提取(retrieve) 遗忘的出现:记忆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会受到影响。 测量记忆所用的任务
回忆对再认
回忆:从回忆中提取;再认:选择一个之前见过的项目 内隐记忆对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t memory):无意识地利用了来自记忆的信息。任务:启动效应;程序性知识
外显记忆(explict memory):有意识的记忆 传统记忆模型(阿特金森和希夫林于1968年提出)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进入短时/长时记忆的最初阶段;短时间内保存有限信息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容量:7±2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LTM) 感觉记忆:Sperling的研究
全部报告法(whole-report):报告过程中遗忘;收到其他信息干扰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只报告部分刺激。 改善:延迟部分报告法
编码形式:视觉暂留(lconic encoding)如烟花,荧光棒;声音编码(echoic encoding)如听到的最后一个词。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可以被清除:如“F”与“L”出现——“E”
短时记忆:缪勒提出7±2个组块(chunking);时长:几秒到1、2分钟
听觉编码为主(acoustic),小部分视觉编码 批评:不仅仅是简单的储存信息
加减乘除;逻辑分析;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有时不仅一个任务
工作记忆:强调功能(working memory-emphasizing function)
动态的,与不同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巴德利(1974)提出:一个暂时的有限容量存储和操作系统,进行复杂任务,如理解、学习、推理。
成分: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包括语音存储(phonological store)和默读复述(rehearsal process)
视觉空间展板(visuospatial sketchpad):短时间内存储视觉表象 中央执行机构(central executive):操作与做决定 情境缓冲器(episodic buffer):将信息进行整合操作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infinite)
信息可以被保持多种时间,甚至一生。
记忆的类型:前瞻性、后溯性记忆;程序性、陈述性记忆;知识、背景(地点时间等) 编码:语义编码
加工水平理论(level of processing,LOP):一个多种选择的模型
信息存储决定于加工/编码的深度。
加工形式:物理水平(physical):笔画、部首,视觉水平 语音水平(phonological):与字母相关的声音组合 语义水平(semantic):词意
批评:编码和提取使用同一种方式;对“水平”的定义?
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
异常记忆(exceptional memory)
超常记忆(extraordinary memory):记忆术士(mnemonist) 记忆缺陷(deficient memory)
1失忆/遗忘症(amnesia):外显记忆的严重缺失
后溯性记忆缺失(retrograde amnesia);前瞻性记忆缺失(anterograde):失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通常发生老年人身上;记忆逐渐丧失;生理上有明显病变。
3自闭症(autism):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有杰出记忆
第六章 记忆过程
编码形式:短时记忆主要是语音编码;长时记忆主要是语义编码
信息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巩固(consolidation)、复述(rehearsal)
遗忘理论:干扰说(interference);衰退说(decay) 保持信息的措施:复述;组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系统
复述:1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简单的反复诵读,不加任何思考
2解释性复述,也叫精致型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将要记忆的信息进行精细化加工,例如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
提取(retrieval)
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平行or系列加工。目前胜出的是系列加工 遗忘理论与记忆失真(distortion)
原因:毫无印象;记忆错误;故意忘记某些信息 1)干扰说——一种非常重要的遗忘机制
记忆被其它信息所干扰。
干扰形式:前摄抑制(proactive interference):过去学习的材料阻碍了新材料的学习 后摄抑制(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新获得的知识阻碍了对以前学习的旧材料的回忆。
序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ve curve):序列位置效应
回忆出给定序列位置上的给定单词的概率。 “U”形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靠近开头的单词容易回忆;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靠近末尾的单词容易回忆。
2)衰退说——记忆信息逐渐衰减
随着时间的流逝 3)压抑的记忆
把不想要的信息压抑到无意识水平中,但是无法用科学证明压抑的存在。 遗忘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干扰所导致的,其次是衰退。
学习方法:分散学习(distributed practice)效率更高;集中学习(massed practice) 间隔效应(spacing effect):分散学习间隔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记忆的上下文效应(context and memory)
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编码和提取之间的联结
1)状态相关性(state-dependent):内心状态、物理情境等 2)外界情境相关(context-dependent):与外界情境相匹配 3)与过程相关(process-dependent):编码水平与提取任务
记忆的建构性
记忆在储存过程中被结构化。 巴特利特的“鬼”实验
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个体对自己历史的记忆
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对于特定事件的鲜明的记忆丝 陈述性记忆 应用
目击者证词范式:与年龄,视力,反馈,种族,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等等有关 孩子能否作为目击者? 图式(schema):关于一个物体或环境的心理知识框架
脚本(script):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一系列行为:有顺序的组织
长时记忆的类型
外显记忆(有意识记忆,陈述性记忆)(explicit memory)
情境记忆(episodic):与个人经验有关的记忆
语义记忆(semantic):与一般事实和知识有关的记忆 神经性证据: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在不同患者中被分开
联系:语义记忆可以丧失,但是情景记忆仍在;当和情境联系在一起时,语义记忆会更生动。——环境影响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无意识记忆,非陈述性记忆)
启动效应:先前展示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刺激会影响之后对刺激的反应。
重复启动/概念启动 程序性记忆 状态
第七章 记忆的风景
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可以以语言的形式储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可以按步骤实施的程序。 区别是:“是什么”与“如何做”
心理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信息储存在大脑中的形式
知识表征的形式:文字、图片
心理表征: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类比表征(analog representation)
符号表征:任意的符号都可以用来表征一件事物,可以是约定俗成的。
类比表征:表征来自于感觉的输入;心理图像vs.实物;类比表征的结果是表象。
心理表象(mental imagery):当前未见或未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的食物的心理表征。 符号表征还是类比表征足够描述物体?
1.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e theory):图片和文字编码都被用来表征信息。
类比编码:在知觉上类比实物 符号编码:任意符号代表实物
双重编码理论不起作用时:模棱两可的图形;对同一种关系的多种口头表达 3. 命题理论(proposition):一个更抽象的概念
我们用抽象的概念来代表潜在含义。 基于微积分。 【词项间关系】(【主词】,【宾词】)
理论:心理表征既不用符号编码也不用类比编码,而是用抽象概念表征深层含义。
表象的心理操纵(mental manipulation of images)
功能等同性假说(functional-equivalence hypothesis):视觉表象在功能上等同于视知觉。 神经科学与功能等价:视觉图像和心理表象激活相同的脑区。 具体操作:旋转(scale),扫描(scan),缩放(rotation) 心理旋转:对物体的视觉心理表象做的旋转变换。
影响心理旋转反应时的因素:
旋转的角度;平面旋转与立体旋转在性质上是无差异的;练习效应;年龄相关; 性别因素;智力。
心理缩放:表象可以放大和缩小
心里扫描:可以像扫描真实的物体一样扫描表象。
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将外部世界表征在脑海中的过程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对我们所处物理环境的内部表征,以反映空间关系为关键。
动物研究:Tolman老鼠学习迷宫
第八章 知识的组织
陈述性知识通过什么来组织概念:1.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图式(schema) 程序性知识通过脚本(script)来组织
陈述性知识
概念(concept):解释一件事物含义的知识
范畴(category):一些可以放进同一组的项目
自然范畴(natural),人工范畴(artificial)
概念的层次
水平:上位水平(super-ordinate) 基准水平(basic level) 下位水平(subordinate level) 各种水平可以相互替换
如何判断某种东西是否属于某一类别?
基于特征的分类(feature-based categories)
1. 定义属性理论(defining features):必须具备的属性
物体必须和定义的属性一一匹配才会被归类。 优点:理论很简单,也被广大研究者所接受;
在语言学和逻辑学中广泛使用。
问题:不是所有的范畴都有定义属性,有的找不到,或者某些抽象的概念;
一些定义了的属性在发展变化;
范畴中的一些实例典型性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根据频率(frequency)和易得性(accessibility)分类 2. 相似性理论(similarity theories)
1)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原型:所有在一个范畴之内的物体的抽象平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 描述性特征vs.定义性特征
描述性特征使物体更典型,但不是必必须具备的。 优点:使用描述性特征代替了定义性特征;
使分类更有效率;
解释了我们对典型概念反应更快的原因。 缺点:不适用于所有概念,尤其是抽象概念;
原型难以清晰定义,如何把所有事例平均是不清楚的; 被人们先前的知识和专业经验所影响。 2)范例理论(exemplar theory)
范例:一个范畴内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事例。 特点:真实的、接近原型,但典型性不是必须具备的。 优点:比原型更特殊,更真实;
相比原型,它可以应用到更多概念中去。 缺点: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范例;
不同的人、不同时间下有不同的范例;
更容易被其它事例所影响。
不同概念/范畴之间如何联系?
语义网络模型(semantic-network models)
节点(node-represents concept)
连接线(link-represen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des) 主张在我们的头脑中,知识是由一种彼此联结的概念组成的类似于网络的结构形式来表征的。
两种理论:1分层次的语义网络;2传播激活理论
1. A hierarchical network representation
待分类对象在层次上越是远离句子中提到的类别,参与者将一个句子判断为正确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如“鲨鱼是鱼”“鲨鱼是生物”
层次模型提供了一种认知经济性(cognitive economy)
特征不必在每个水平上都重复; 一个特征仅在最高层次上被储存;
所有节点下的的特征被所有水平层次化。
问题: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以层次的方式来回答。 2. 传播激活理论(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激活依赖于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点数量与连接的相对强弱,连接本身的性质。
图示化表征
任务相关(task oriented)(不同于层次网络); 基于任务大小可以变化;
可以被嵌套(nested),图式可以包括其它的图式;
包括典型的、一般的事实,这些事实可以因具体事例而略有不同。 图示的一种特殊形式——脚本
描述的是事件发生的特定顺序。
非陈述性知识的形式:
程序性知识(知觉、动作和认知技能);
条件反射(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简单的联想知识
习惯化和适应(habituation sensitization);—简单的非联想知识
启动效应(语义启动 semantic priming;重复启动 repetition priming)。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
1)认知阶段:能想到执行程序的外显规则;
2)联想阶段(associative stage):有意识地练习广泛运用外显规则,通常以高度一致的方式进行;
3)自主阶段(autonomous stage):无需思考的、自动而内隐地运用这些规则,表现出高度的集成、协调、快速和精确。
第九章 语言
语言:是一种将单词组合起来的组织手段,其目的是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语言结构与变化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语言心理与人类大脑的相互作用 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大脑、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社会行为与语言的关系
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用计算方法研究语言 语言的特征:
沟通性(communicative):与其他人进行沟通;
符号性(arbitrary symbolic):符号与代表对象之间任意的对应关系;
结构性(regularly structured):以特定的规则来建构;(规则:约定律,对比律) 层次性(structured at multiple levels):语音,词,短语等;
生成性(generative and productive):创建新话语具有无限可能;
动态性(dynamically evolved):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含义一直在变化。 语言的成分:
音素(phoneme),词素(morpheme),单词(word),短语(phrase),句子(包含语法和语义),段落(paragraph),文章(discourse)
语言的理解/接收
理解单词:用语音 理解含义:用语义 理解句子:用句法
理解对话和短文:用文章
我们对语言的加工与对其他声音的加工是一样的吗?
1语言知觉的普遍性(ordinary speech perception)认为,当知觉语言时,我们的知觉过程与知觉其他声音没有区别。
2语言知觉的特殊性观点(special speech perception):两者的加工不一样
1)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语音被归入间断性类别,虽然声波是一个连续变量,但我们对于语音的感受有截然不同的分类。
2)语言知觉的运动理论(motor theory of speech perception):声道和语言都被知觉到。
麦格科效应(McGurk effect):声音和视觉的不同步导致我们听到第三种声音。 当右侧口唇被遮住时,麦格科效应急剧减少,甚至消失。
阅读(reading):涉及知觉、语言、记忆、思维和智力。
当阅读出现了问题——失读症(Dyslexia):难以诵读、解读和理解文本。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物理,语音,语义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hesis)
语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系统,这些系统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语言塑造了思维,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
正在阅读:
认知心理学中英文笔记03-08
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1)05-23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02-24
张文静04-24
点阵 LED 显示设计实验09-1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11-10
“3.09”佛寿街火灾战评总结、战例研讨暨灭火救援专家联席电视电04-08
吴起采油厂油井计量管理办法(讨论稿)11-07
眩晕的考核试卷12-22
爱父母的诗歌11-21
-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 外包工程发包流程
-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1-12章全)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 《史记》拓展阅读设计
- 入口广场铺装施工方案
- 附录B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表
-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附件
- 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
- 巩固练2020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阶段复习 第一单元仿真模拟训练
- 量化研究学习书单
- 给尾注编号加方括号超级简单方法
- 第1课《放大镜》
-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1)
-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 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综述
- An Investigation of Tightly Coupled Time Synchronous Speech Language Interfaces Using a Uni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单元测试题(Units6-7)
- 认知心理学
- 中英文
- 笔记
- (16份合集)广州市2018-2019学年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模拟wor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_参考资料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素材库的建立原则与实践
- 专家观点,在辽宁如何提高英语_ss
- 2015学年第一学期牛津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1要点
- 大学英语四级复习资料(全)
- 初中英语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题型改革后的军队英语课堂听力教学
-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 3
- 学习英语视导评估材料自查总结与心得体会
- 大学语文总结作文
- 语文阅读技巧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 高中英语课后作业有效研究报告
-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及
- 学习知识素材
- 英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 英语复活节资料
- 浅谈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北京英语阅读加盟 英语阅读加盟连锁机构哪家好?_ss
- 家长必知幼儿怎么学英语效果比较好?_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