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重点词句 体会人物情感

更新时间:2023-09-17 00:5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读重点词句 体会人物情感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学谈

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 杨保鸿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的奉献”来编排的,课文《给予树》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课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课文主要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一、游戏导入,理解“给予”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通过开展与教学相关的游戏,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上课伊始,可以这样做: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仔细看画面猜猜是什么节日?(课件依次出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的画面,教师相机出示课文后面圣诞节的资料袋,让学生初步了解圣诞节。)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圣诞节的相关资料资料后,师可以顺势而导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圣诞节有关的课文,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边看边书空课题。接着指导学生读准、理解课题,可以这样展开教学:“给予”应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给”还可以读什么音?读jǐ的时候是什么意思?“予”是什么意思?“给予”合在一起还是“给”的意思。“予”笔划少,请你抬起手指书空一遍,注意书写结构布局,让字美观一些。这样做不仅引出了课题,让学

生产生阅读期待,还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可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扫除障碍,也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1.课前老师就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看看大家会不会读这些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沉默不语、如愿以偿、兴高采烈、 圣诞、分享、仁爱、到处逛、援助中心、棒棒糖、宽裕、立即)指名读,齐读。2.“援”左边提手旁,右边是暖的右半部分。伸出双手帮助别人,给他人温暖,这就是“援”。课文中出现了“援助中心”,对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3.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给你们猜个字谜:丰衣足食打一字(裕),教师板书“裕”,指导书写。“即”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右边是单耳旁。学生在拼音本上书写一遍:裕、即。4.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议。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对课文生字熟知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

1.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字写的正确,而且美观。相信你们一定很会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交流。3.在归纳这类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归纳。(出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发生了什么事情来说,就完整了。)4.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呀?(板书:金吉娅)看来,金吉娅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跟老师一起念念她的名字。

教学中,教师相机渗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抓住重点词,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扣重点词,揣摩人物的

2

内心活动,是体会人物美好品质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这样过渡:圣诞节的到来让金吉娅的家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然而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出现了一幅不和谐的画面,细心读书的同学一定发现了。 (一)体会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2.齐读这段话。3.圣诞节是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啊,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动脑思考。4.指名交流。(其一,哥哥姐姐买了好的礼物,而她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很廉价啊?其二,自己没有给家人买到好的礼物而难过。其三,金吉娅害怕妈妈责怪她。)

(二)对比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更深刻地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1.金吉娅沉默不语,而哥哥姐姐们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点击“兴高采烈”变成红色)2.指名朗读这段话,“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3.哪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哥哥姐姐兴高采烈?能读出哥哥姐姐兴奋的心情吗?指名学生朗读。4.看见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此时金吉娅心里怎样?(板书:担心、难过)5.指名读: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她担心、内疚、难过)6.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金吉娅没有为家人买到好的礼物而难过、内疚,同时也担心家人的责备。(指板书)同学们,通过一个词,我们能读出词语背后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语言的奥妙,只有好好学语文才能发现。7.金吉娅的沉默不语是这个洋溢着快乐的家庭里的不和谐的画面,让我们印象深刻,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品读重点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3

以读促思,以思促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步步的讨论和追问,引发学生经过思考,体会金吉娅不仅具有善良、仁爱的优秀品质,还有同情、体贴的良好品质。再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学生对金吉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可谓水到渠成,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1.面对有些生气的妈妈,金吉娅又是如何跟妈妈解释自己的行为呢?指名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句子,指名朗读。小组讨论: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仁爱、同情、体贴)2.师相机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①朗读这句话。②请同学猜一猜,圣诞节到了,那个小女孩可能没有什么?也有可能没有什么?(可能没有亲人送的礼物,也有可能没有小伙伴的祝福??)3.尽管金吉娅的家庭不富裕,这20美元也是妈妈省吃俭用下来的,可是,与小女孩相比已经很幸福了。因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有妈妈送的礼物,有哥哥姐姐送的礼物,甚至还有小伙伴送的礼物,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金吉娅走进了这个陌生小女孩的内心。

六、创设情境,深入解读人物内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即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1.播放音乐:金吉娅来到商场,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出示)卡片打开

圣诞节又到了,每当圣诞节我都想哭,我不记得爸爸妈妈的样子,也没收到过圣诞节的礼物。我多希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儿呀? 爱您的小爱丽莎

4

2.假如你就是金吉娅,当你看到这张心愿卡,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爱丽莎说些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交流。

4.善良的金吉娅知道此刻给予这个陌生女孩的圣诞礼物比做什么都有意义。所以此时金吉娅内心十分坚定,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齐读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的能力,同时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深化了语文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回归课题,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引领学生回到课题上,理解课题的真正含义,进一步升华了课题,明确了学习课文的目的。

1.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听!圣诞节来临了,援助中心在商场放置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一方面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人们——要学会“给予”!所以,这棵树就叫做——给予树。

2.这个圣诞节,八岁的金吉娅给予了你什么?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齐读这句话。

3.如果说,给予家人的关心、关爱是一种本能,是一份责任,那么,像金吉娅这样给予一个陌生人的帮助,则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怀!这节课,我们从金吉娅的角度读懂了给予,下节课,我们将从她的家人、(哥哥、姐姐、妈妈)还有课文中那个陌生女孩的角度更深刻地去读懂这“给予”的含义!

从画面走向文字,从故事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这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对课文的课题进行了升华,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更深度的落实。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