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学案

更新时间:2024-02-13 03:1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最后一课》导学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

主备人:杨向菲 审核人:杨向菲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认识巧妙的叙述角度,训练复述能力。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并体会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使用说明】:自主学习部分由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其余部分课堂完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概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

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三要素: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分为:外貌描写、、 、、 等

2、关于作者与写作背景

都德(1840-1897), 国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

的杰作。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

武力统一德意志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1871年法国战败,法国政府执行卖

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签订和约,把 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

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 ,不准再教 。

3、理清文章线索和结构,填写下列表格。(文章以为线索来串联故事情

1、朗读全文,对照文本,交流自主学习3的内容,并谈谈你初读本文后的感受。

2、关于题目:

——“最后一课”是文章何处几次出现?是哪些人的“最后一课”?“最后一

课”中“最后”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三、复述能力的拓展训练:

1、本文故事是以小弗朗士的角度来开展叙述的,请思考:还可以从哪些人的不同角

度叙述全文?请自选一个角度,先在下面罗列叙述提纲,再全班交流。

从 的角度:

2、思考并交流:爱国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作者都德却为何以一个小孩子小弗朗士的

口吻来叙述展开情节?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有哪些?

五、作业布置:

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与主题)

一、自主学习:

2、请简要评价韩麦尔老师:

二、合作展示

1、课前自主学习1交流与反馈:互相检查、全班交流

2、师生小结:哪位同学能概括小弗郎士的变化?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从怕老师到 ,从讨厌课本到,

从 到认为法语学习十分容易,从浪费时间到 ,都是 感情的流露。除此之后,他对韩麦尔先生的态度是从 到 ,对普

鲁士兵的看法是从 到。

3、思考并交流:小弗朗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小弗

朗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三、探究展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的方法

1、综合小组意见,说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探讨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大声读

出来。

3、小组探讨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4、品读精彩段落24-29段,反复朗读品析。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透过小弗朗士眼睛,我们还可以看到什么,这些情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请写

出两个情景描写并分析作用)

情景一: 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 伏笔,为后文的“又出什么事啦”引起悬念

情景二:

四、检测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并给加点字注音。

郝 ( )叟( ) 哽( ) 懊悔( ) 祈祷( ) ........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

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又比喻什么?怎样理解

全句的意思?

3、以第一人称续写《最后一课》,设想小弗朗士上完最后一课,走在回家路上的所见

所闻所感,题目为《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巧妙运用环境描写,字数在400字左右。

篇二:7《最后一课》导学案附答案

7 最后一课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2.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

3.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郝叟(hǎo sǒu) 懊(ào)悔字帖(tia)强(qiǎng)迫 踱(duó)步

哽咽(gěng ya)惩罚(ch?ng fá) 祈祷(qǐ dǎo)诧异(chà yì 挟(xi?)着

2. 解释下面词语。

【哽住】声气阻塞。

【踱】慢步行走。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惊奇。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

【责备】指责过失。

【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

【督学】旧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思量】这里是考虑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布告】(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

3.作者链接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

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4.背景链接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5.文体链接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

【交流点拨】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章分为哪几个阶段?

【交流点拨】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上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上课中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后。

3.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人物赏析 赏析小弗朗士形象

1.从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第一阶段:

⑴“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小弗朗士怕提问。

⑵觉得“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小弗朗士幼稚。

第二阶段: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小弗朗士心情怎样?

【交流点拨】平时上课⑴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⑵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最后一课: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小弗朗士心情:疑惑、诧异

第三阶段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⑴“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交流点拨】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2)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交流点拨】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3)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

【交流点拨】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交流点拨】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交流点拨】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第四阶段:

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交流点拨】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悲愤、懂事

2.小结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交流点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

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的法兰西人民名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萌醒。

(二)分析韩麦尔形象

1.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这特别的打扮表达韩麦尔先生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 一往深情的热爱。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动作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书写这两个大字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他说话断断续续,更能体现出他内心复杂的情绪,悲愤已经强烈到极点了。

2.请概括韩麦尔老师的形象。

【交流点拨】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著信念。

3.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请联系课文内容进行

分析?

【交流点拨】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总之?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四、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对联。

小弗郎士:曾经贪玩,曾经怕师,竟想逃课看操练;

【交流点拨】如今悔恨,如今怜师,方悟苦学爱祖国。

韩麦尔先生:身为师之表率,严格要求,一心一意教母语; 【交流点拨】生当国之将亡,悲愤难抑,一字一句是爱国。

第二课时

一、 新课导入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呢?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1、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极端愤慨和讽刺。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亡了国当了奴隶,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与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3、为什么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交流点拨】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的爱国感情的表现,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二)手法探究

1、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交流点拨】?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交流点拨】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3、这篇小说叙述故事采用第几人称?用这种人称叙事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起线索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带出‘最后

篇三:最后一课导学案及答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学习重难点:

1. 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

知识链接

一.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

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自己默读课文三遍,并读学案上的知识链接)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xi?( )持ào( )悔 chà( )异 qí( )祷哽( )咽郝( )叟 惩()罚 钥( )匙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

①征发:②祈祷:

③诧异: ④喧闹:

⑤懊悔: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二、【合作探究】

5.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标注在书上并写出段意

6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当堂训练

2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2小说的情节分为、 、 、 3都德是 国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ang) 捂(wǔ) D.紫藤(t?ng)钥匙(yào shi) 赚(zhuàn)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自己默读课文1遍

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①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勾画在书上,分析其作用。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是什么描写,这个描写又表明什么?

③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④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

⑤ 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

2.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语言描写:

3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小弗朗士是怎样一个人呢?

3

4. 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韩麦尔先生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你是这样认为的吗?说说理由?

6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写出两句有关爱国的诗句。

【当堂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答:( ) ..

A. 喧嚷扰乱B. 声音大而杂C. 喧哗沸腾D. 喧哗热闹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答:( ) ..

A. 惊叹 B. 惊奇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 ..

A. 批评指责B. 处罚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2.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 (敬意、敬佩、敬仰)。

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

《最后一课》参考答案与提示: 【自学质疑】

1. 法 都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2. 挟 懊 诧 祈 gěng hǎo ch?ng yào

3.①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②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③觉得十分奇怪。 ④喧哗热闹。⑤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4.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 【合作探究】

5.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 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6.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7.①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④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⑤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8. ①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③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④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难以言状的痛苦。

9. 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