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心理学的一些探疑

更新时间:2024-05-03 21: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对文化心理学的一些探疑

课程名称 心理学方法论

姓 名 单志芳 学 号 201102090900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年 级 2011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日期 2011年2月15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分值) 指标 评价内容 A 选题 得分 B C D 5-0 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20-16 15-11 10-6 本门课程相关。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论证 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20-16 15-11 10-6 是否充分。 文献 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6 15-11 10-6 规范 能力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20-16 15-11 10-6 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20-16 15-11 10-6 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总分: 5-0 5-0 5-0 5-0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对文化心理学的一些探疑

美国心理学家Pederson.P指出“文化是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误解最深的一个概念??如果不考虑文化背景,任何精确的评价,有意义的理解和适当的改变行为的尝试都是误导的、天真的和危险的。以文化为中心的观点提供了除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对人的解释之外的第四个解释的维度,它的意义像三维空间之后,发现的作为时间的第四个维度。”可见,文化对研究人的心理、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文化心理学主张研究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文化和心理之间互相整合的机制。它不仅关注各种文化中行为的共性,通过比较这些共性来探讨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强调各种文化中心理与行为的独特性。认为在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规范、习俗、传统与这种特定文化相联系,要理解这些东西的含义,就必须从文化本身出发。心理学对象、心理学者研究立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思维方式等诸要素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其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支持系统,这从整体上凸现了心理学的文化品性。

但研究文化的心理学就是文化心理学吗?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之间的异同是什么?文化与心理的关系是什么?文化是普适性的还是特殊性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是质化研究还是量化研究?文化心理学的出路在哪里?以下就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

讨论。

一.研究文化的心理学不一定都是文化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中对文化现象的关注,以及在研究中采取文化的视角,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趋势。这种转变意味着文化应该成为研究中的一种基本视角。但心理学中对于文化因素的采纳与接受,是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这些研究虽然都关注文化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但它们对文化的心理学并非都是文化心理学。

二.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之间的异同

跨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与族群中的个人心理运作的相似及差异之处,并探讨心理变量与生态、文化及社会等类变量之间的关系。跨文化心理学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试图建立适用于全人类之通则性的心理学理论。主流心理学为了心理学得科学地位,忽视了“文化”这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使心理学陷入了一种无文化或超文化的困境。跨文化心理学开始关注文化,认识到了不同文化条件下人们心理行为上的异常,主张进行多种文化条件下的比较,以霸王更为普遍的心理规律。但事实上跨文化心理学只是把主流心理学的理论拿到不同的文化中去验证,文化在跨文化心理学中只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只是进行文化比较时的一个标签,其本质仍是实证主义的,其目的是为了应对主流心理学的批驳,扩大主流心理学得普遍性。文化心理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对跨文化心理学的不满,它不像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采取自然科学模式,而主张采取人类科学模式从事研究工作,并强调在特

定文化的生活脉络内探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运作。文化心理学者认为文化与行为是相互穿透甚至相互组构的,因而两者是难以清楚区分的,当然更不可能像跨文化心理学那样,将文化视为独立变量,将心理或行为视为依变量。文化心理学者所追求的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学通则,而是强调文化间的心理或行为间的差异性。本土心理学是一种以科学方法研究某一特定族群团体或社会文化中之人民的心理与行为所发展出来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个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构建具有一种普遍适用性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可见,本土心理学主要围绕地域因素、文化如同政治、经济因素一样只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之一。其在研究历程中所采用的理论、概念、方法及工具必须与所探讨的本土心理或行为现象及其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及历史的脉络高度契合、符合或贴切。本土心理学更多的是产生于非西方的心理学研究势力对西方心理学跨文化传播的忧虑和其研究普适性的质疑,更多的采用和改造现有心理学研究方法,本土心理学更注重心理学得全球化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学的本土化而达到心理学得全球化问题。而文化心理学在此方面显得比较淡漠,它更重视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建立特定的心理学研究体系。

三.文化与心理的关系

对于文化与心理或行为的关系问题是中外学者长期关注并争论不休的问题。以Blronislaw Malinowski、Franz Boas、Mead等为代表的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主要持文化决定论的观点。他们通过观察和实

地考察了不同种族的部落,得出心理或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文化类型不同其心理与行为亦不同。相反,Kadiner、DuBois为代表的后期人类学家则持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他们认为文化与心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文化心理学把文化放在一个核心位置,其研究主要围绕文化展开,在文化心理学家看来,“文化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系统,既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结果,也是人类心理行为的资源,文化与心理是一体之两面,无法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文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在于,文化与心理是相互建构,相互生成的。文化心理学认为不能假设固有的先天同意的心理现象的存在,人类的心理行为是在人与文化的互动中创造生成的。文化心理学将文化从边缘移至中心。这正是文化在文化心理学中得独特位置,也使文化心理学区别于其他的研究文化的心理学派。

在研究内容上,文化心理学对文化的探讨,关键在于对心理和文化

关系的探讨。“文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在于,应该把文化纳入心理的视野,把文化与心理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适用性问题:文化是普适性还是特殊的?

长期以来主流心理学追求建立全人类普适性的心理学理论和规律,1996年,社会会心理学家格根(K. Gergen)等人发文提出质疑,认为多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白人,因此所反映的只是以这些人为基础的西方的人性,而不是全人类的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大量出现正是对这类质疑的积极回应。后续的许多研究

都证明在很多心理现象上,中西是有文化差异的,然而仍有很多心理现象是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的。所以,如何甄别哪些是普适性的哪些是特殊的,是摆在文化心理学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五.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质”与“量”的分歧由来已久,质的研究更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而定量的研究比较倾向研究的结论性、抽象性、概括性。虽然“质”与“量”的研究方法各有其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弱点。如果将质与量的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更大可能地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是我们所面临的课题。要对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整合,首先必须“去范式”,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研究问题,而非范式;其次必须将质性的资料与定量的资料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心理学主张以研究对象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注重研究的意义性,不能为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而一位追求方法的科学性,却忽视其对研究对象的意义性。

六.文化心理学的出路

1.?? 反思历史实践

现代心理学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对这种心理学的历史实践过程的系统反思和脉络解读,就是掌握这种心理学形态局限与价值的重要手段。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是以

西方哲学自笛卡儿以来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把身与心、 我与他划分出明显的界限。在文化心理学的探索中, 关于本文化与他文化、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等问题的考察, 也明显受这种对立思维方式的影响。那么,要打破这种二元对立、 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就要从根本上反思研究的前提预设,把主流心理学看作西方文化和理智发展的历史产物加以利用。而研究者具备丰富多元的文化素养,当是对单一文化传统进行有效反思的一个首要前提。研究者只有具备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传统的滋养,才有可能在多元视角中做出比较和选择, 进行各种文化传统资源的沟通融合; 才能够在对比中深入检视当下的社会文化历史线索, 并自觉运用这些线索去理解植根于历史文化中人的心理生活状态。因此,文化心理学的首要前提是研究者的自省, 摆脱单一西方理论思维和文化模式的羁绊, 建立自身的学术实践主体性。 2.面对现实生活

通过反思心理学的历史实践过程,我们可以理解并掌握主流心理学的理论预设。而要在这种反思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则需整合多元理论思维,打破单一文化实践的限制。这就涉及了文化资源和理论思维的判断、 选择、 筛选、 利用的过程。这个价值选择过程应该以人们的现实生活、 日常实践作为根本标准。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和价值系统, 并不是抽象的符号操作,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 存在于人们日常的心理行为之中。那么,文化心理学的探索,也应该是立

足心理生活,对生活实践的考察。无论研究者的理性概括与逻辑推理,还是实验模拟与统计推论,都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中人的现实活动为基础的,而且也必须以是否能够增进人的幸福和自我认识为最终判断标准。简单地说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扭转学术研究中作为主宰的研究者的理性独白,增加主流心理学中“沉默的大多数”参与、 衡量、 评价学术研究过程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心理学学术实践与现实生活的巨大裂隙, 恢复学术研究的主体性和可理解性。 3.融合多元方法

方法论的合理性,有赖于其关于对象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合理性。因此, 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基于对其研究对象的正确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侧重对于意义的理解,就象理解语言一样,不仅要理解语义,也要理解语用,只有把语言放到具体的使用情境中,才能把握和理解真实的涵义。因此,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从本质上说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对不同文化中心理异同的解释和说明,而应该是植根于对于连接文化与心理的意义的理解,对于文化与人类心理之间的意义建构关系的理解。文化心理学应该从理解意义入手,积极采用解释学方法和质化方法,了解社会历史脉络和文化心理的内在结构。明确各种量化方法的适用范围, 一些高级的统计分析技术的使用, 如结构方程( SEM)、 项目反应理论( IRT) 等,可以用于发现研究中的多种因素和隐含关系, 以及解决文化意义等价等问题。语言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论探索可以成为利用的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