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语文预习的困惑 培养学生的预习方法

更新时间:2024-04-28 0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决小学语文预习的困惑 培养学生的预习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针对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特殊性,解除小学语文预习的困惑,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并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语文预习习惯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困惑 有效性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预习的方式却值得深思。

1

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和学生低估和轻视甚至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大意义,认为小学生基础知识少,能力低,于是,布臵预习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还有一些人有“预习无用论”的看法。肤浅地总结出“学生预不预习一个样”的谬论来,结果将预习新课这一环节干脆就从教学过程中省略了。

本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语文预习现行困惑

语文这一学科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教会学生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它教会学生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是它的预习多变而复杂。经过对多位学生和家长的实际调查访问,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语文预习是一项留于表面的作业,教师难布臵、学生难操作、效果难检查。具体调查访问情况如下:

困惑一:教师难布臵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布臵较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

2

业往往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无论怎样布臵还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要加上对课文内容的圈画、批注、释疑。调查中发现,很多班级的老师和学生已经达成共识,即老师每天布臵作业时只要让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上“预习××课”,学生就按照固有的套路去预习。长此以往,教师就更难花心思布臵有新意的预习作业了。在调查中,有近80% 的同学认为语文预习作业缺少新鲜感。

困惑二:学生难操作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新课的学习很重要,但却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预习没有用,这看似是矛盾的回答其实正好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样操作。

这学期,我刚接这个六年级班时,我认为孩子已经六年级了,对于预习工作应该已经掌握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他们根本不会。在班上我问过我的学生,老师让他们预习,他们都怎样预习啊?学生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再划出生字新词读一读,读会了就预习完了。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是老师对预习的漠视,导致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的不重视。第二是老师对预习要求过于“严格”,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必须读三遍,哪些词语必须解释含义,分段落、写段意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

3

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这样缺少正确的预习方法的指导,时间一长,学生势必不把预习当回事。

困惑三:效果难检查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些很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反应不知道如何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有的家长甚至要求老师别布臵预习作业,改布臵一些“硬件”作业,如:词语抄几遍、练习做几题这样他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教师在检查预习效果时,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因此有时为了方便检查,老师也会接受家长的“合理建议”。这样,预习形同虚设,几乎没有什么实效性。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其学习如何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是需要教师的引领。

同时,老师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使他们认知到预习的意义,体味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刚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

4

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而在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在此提供几条高校预习的方法原则: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

5

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 ,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昧着没有问题 ,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 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多阅读。阅读教材是预习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或者是细读,粗读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指阅读教材要细致深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下工夫反复阅读。“四步读书法”是对细读的具体要求,在阅读顺序上由浅入深反复阅读,第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通;第二遍,了解课文

6

概貌,作到心有文章脉络;第三遍,把握要点,记录问题或感想;第四遍,课文前后贯通,探索内在联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朱卫峰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丁安廉、 和学新 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3] 《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预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4] 《预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王玲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兴义 【期刊】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25

7

题 目: 解决小学语文预习的困惑

培养学生的预习方法

姓 名: 王 丽 单 位: 兰 州 市城关区 南河小学 联系方式:兰州市南滨河东路邮 编:376号南河小学 730000 电话:18919098601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