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库尔斯克:简析二战德军1943年东线战略
更新时间:2023-11-28 00: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决战库尔斯克兵棋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决战库尔斯克:简析二战德军1943年东线战略
( 1 )1943年初的东线形势分析及可能的战争走向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对于东线德军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役之后德国就已经基本丧失了在苏联战场上取胜的可能。
到了一九四三年的春天,德国在东线的军事态势急剧恶化。尽管曼施坦因成功的将突入哈尔科夫的苏军驱逐出去并借此一度稳定了整个南部战局;尽管经过施佩尔和古德里安的努力德国的兵器和军火产量已经大幅度提升;尽管最后的补充军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但这一切均不能挽回德军斯大林格勒会战后的窘势。经过了长达5个月的苦战之后,德军实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根本不适宜再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希特勒还是蔡茨勒都没有看清楚这种形势。
1943年,德军实力已经大幅度减弱,而苏军的力量却相对地增长起来。在兵力对比已经不利的情况下,德国人还继续实施战略进攻,当然是毫无希望的事情。但是,德军如果要在兵力密度不够的情况下组织坚固的防御,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德军如果想在东线获得较为有利的结局,仅仅是采取纯粹防御性的静态战争,还是远远不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经过了两年的战争消耗,德军并无足够的师数来防守这个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绵长防线。那么德军此时最好的选择还是实行机动防御,采取一系列的退却行动,以便削弱进攻方面的突击力量。
1943年的德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尽管训练素质普遍下降了,但是士气却依然旺盛,与此时的敌人相比德军依旧具有很大优越性,因此他们还是完全能够完成通过战役机动消耗敌军这一战略所提出的任务。由于德军是在敌人领土纵深进行防御,后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有利的地方实施顽强防御交战,在其他可能遭到苏军突破的地段,则通过从容不迫地退却,随后突然实施反突击,来削弱苏联人的进攻实力,并疲惫他们。
从战略上分析,尽管德军在莫斯科和伏尔加河损失了许多精锐部队,但1943年的苏德两军兵力差距仍不算太大,这也就使得德国依然有足够的实力逼和苏联。因此如果德军统帅部可以及时制定出高明的战略路线,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还远远不能肯定。假设他们可以采取小心而慎重的策略,使得战略退却和战术上的进攻相结合,就可以使苏军陷入极大的混乱,从而可以更好的保存自己的兵力和兵器。而与此同时苏军那种不顾损失而强行进攻的原则也会最终使得他们自食恶果。因此笔者认为德军若能于1943年在东线争取到战略上的相持,
进而迫使苏联与之签订一个类似于《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的停战和约,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 2 )德军的战略选择
斯大林格勒的德国守军被歼灭后,德军被迫选择了战略上的退却,到了1943年的2月,他们已经加快了退却步伐,于是,苏军紧踏着德军的足迹进行追击,达到并越过了德军在1942年发起夏季攻势时的出发地区,越过了他们的原出发线。随后苏军收复哈尔科夫,抵近了第聂伯河。但在2月底时,南线德军在曼施坦因的率领下实施了一个反突击,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并在一段时期以内使苏军丧失了平衡。1943年初的苏军正好也和1942年夏季的德军一样,向前伸展得过度了,拉长了自己的交通线,不停地跟踪追击,使补给品一时接济不上来。德军则好象滚雪球一样,向着自己的基地和补给方向退去,因而使自己的力量得以恢复和加强。
曼施坦因的部队于3月14日重新攻克哈尔科夫后,苏军西南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正在向后方败退,德军穷追不舍,一路跟踪,并开始威胁中央方面军的后方。苏军最高统帅急调第21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增援,才稳住阵脚。此时,德军因兵力有限进攻也告一段落。在3月下旬,双方暂作休整,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宁静。这时,双方战线态势如下:德军己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收口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库尔斯克突出部正面宽100英里,北面深150英里,南面深50英里。
自此,整条战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状态。
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虽然整个东线趋于稳定,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却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危险的战局迫使其必须面对以下两种选择:
1 回缩战线,将部队进一步后退,在东线全面转入防御。
2 进行一些有限目的的进攻,以求削弱苏军的进攻力量。
为此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两个东线战场作战计划草案:一是主动放弃顿聂茨河和米乌斯河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再使用预先集结在那里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击苏军侧面,将其围歼;二是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冬季损失之前,向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地区发动攻击,争取将其重创。
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方案都有着各自的风险,诱敌深入固然可行,但这无意于将主动权交于苏军且之后对于敌人的主攻方向较难判断。先发制人,可以取得突袭的先机,但问题是苏军在突出部的集结力量仍要超越德军,而德军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突击力量,也将难以保证战役的彻底胜利。
对此曼施坦因更倾向于第一套方案,并指出:此时德军需要采取机动作战的办法才能获得胜利,因此他建议将右翼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尔后由哈尔科夫地域实施反击,一举摧毁苏军主力。
但希特勒对于曼施坦因的第一套方案,却感到难以接受,因为他对这套后攻方案的战役可行性表示怀疑,此外德国元首更担心的是德军向北顿涅茨河和亚速海一线的退却会影响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政治态度,最后就是这样必须放弃大片极具经济价值的工业区,这显然也是希特勒难以取舍的。于是希特勒决定采纳另一套进攻的方案,他试图在苏军发动春季攻势之前就发动一次进攻,设法使苏军分散兵力并发生混乱,从而导致其力量的削弱。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左右了希特勒和其他主张进攻的将领,那就是此时德军新型的豹式坦克(PzKpfw-V)已经研制成功并得以小批量生产,这是一种为了对付苏军T-34坦克而研制的中型坦克,装备有威力极强的KwK-42型75毫米L/70火炮。此外波尔舍的虎式坦克(PzKpfw-VI)和斐迪南式(Ferdinand)坦克歼击车的研制也已相继完成。显然他们认为如果将虎式、豹式等新型坦克投入到库尔斯克,即足以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在东线战场上重新获得主动的地位。虽然德军参谋总部对其期待颇殷,可是事实上对于这些新型武器,此时技术方面的困难还非常多,因为它们还都没有完成验收试验,更要命的是这些新型战车的月产量极低,一旦大量损失,短期内根本无法弥补。尽管如此,德军统帅部还是让这些不成熟的武器上了战场,而不久之后德军就为这个决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43年4月德军制定了最初的作战计划,对于这次突击,德军预期是指向库尔斯克地区那个宽大突出部的底部,之所以选择这个突出部是因为其位于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之间,正好突出在德军的防线以内。因此对于德军来说,苏军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军事部署将有可能威胁到德国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的协同作战,进而发展到以其为攻入乌克兰的突破口。为了消除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德军将采取钳形作战方式: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原为顿河集团军群)中的第4坦克集团军,构成包围的右翼集团,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中的第9集团军,成为左翼集团。最后依靠两大集团军的力量消除苏军位于库尔斯克伸入德军阵地七十五英里的巨型突出部,并恢复1942年的战线。因此如果这次进攻成功,就可以歼灭大量的苏联师,并大大削弱苏军的进攻力量,从而使德军在东线战场上居于有利的地位。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德军的初衷已经由依靠突击力量打击消耗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力量,演变成了试图以合围战术一次性歼灭苏军驻库尔斯克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如果可能还可以演化为对其外围的草原和布良克斯方面军的合围,彻底摧毁苏军主力。而这样做的后果就使得一次目的有限的突击被设计成了决定性的进攻。
1943年5月4日一个代号为“堡垒”的进攻计划正式出台,但实际上它与4月份制定的那个作战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德军的军事部署上看,位于这个钳形攻势的两个钳臂是——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他们由北面进攻,而霍特上将的第4坦克集团军将负责南面进攻的任务。在第一梯队,霍特拥有8个装甲师,莫德尔有5个装甲师。除此之外还要抽调相当数量的步兵师参与此次进攻。但从战略的观点上看,“堡垒”战役纯属一场不负责任的豪赌,为了这次攻势,德军几乎要使用全部的战役预备队。因此战役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此之前,曼施坦因曾一再坚持说,假使一定要采用进攻计划,那就必须在5月初发起进攻,即趁着春季的泥泞刚刚干燥而苏军方面还来不及调整军队部署的时候发起进攻。可是,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却主张暂缓行动,要等待大量坦克增援部队的到达。希特勒采纳了莫德尔的意见,把发起进攻的日期展缓到6月间,而最后却一直拖到了7月4日。
关于曼施坦因5月初就发动进攻的建议,许多人也曾提出这样的质疑:德军于5月份采取进攻究竟能不能取得有效战果?
这里笔者认为,尽管德军的总兵力在5月仍不占优,但如果提前发动攻势,结局可能较推迟进攻要好的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整个“堡垒”作战计划的原始观念本是要乘敌军尚未整补完成之前就先动手攻击的。同时这也是必然,德军进攻时间推迟的愈久,则南面集团军群在顿涅茨-米乌斯河突出地区中的部队所面临的威胁也就愈大,因为他们所有的装甲兵力都已经抽走了,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中央集团军群第9集团军跃出基地的阿内尔突出部地区。因此时间推迟越久,苏军对这些地区的威胁也就越大。
2 较为客观的分析,4-5月时的南线局势还是对德军更有利一些。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南线德军在并没有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许多一线德国师都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在哈尔科夫战役结束的10天内,业已经恢复了大部分的力量。而苏军却没有这些条件,虽然他们在预备队数量上要超过德军,但在技术兵器的数量上双方的差距微小。时至4月10日,德军在库尔斯克周边地区已经部署了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这其中包括大约700,000人、6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0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以及1500架作战飞机。因此此时德军就已经拥有了较为可观的军事力量。
3 进攻时间的推迟可以使德军装甲师获得更多的新型坦克,以增强实力,可是此时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力量却增长的更快。而5月初时苏军的增援部队尚未完全就位,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此时苏军在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工事还远未完成,根本经不住一次猛烈的进攻。但如果德军推迟一两个月发动攻势,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就要小的多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此时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进一步推迟进攻时间,战局只会变得对德军更为不利,因为德军已经发现当自己实力不断增强时苏军实力的增长速度更快。因此德军将攻势推迟了数月,也就意味着其要完成任务就要困难得多。这说明时间和力量实在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因素。集中了大量兵力实施的这次进攻,由于时间过于晚了,其份量便相对地减少了,而就战役的结果来说,反而不如及时发动的进攻,因为那样可以收到突然袭击的功效。
因此如果德军仅仅是将着眼点放在伏库尔斯克地区突出部,于5月初就发起一次有限目的快速进攻,那么其还是很有可能取得有利战果的。但遗憾的是这项3月初开始制定的进攻计划,却被统帅部一再的推迟,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到了6月中旬时,曼施坦因元帅和其他许多高级指挥官都已看出,继续进行“堡垒”作战计划是极其愚蠢的。人们可能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立即放弃这个攻势计划。但此时的希特勒虽然对于这次进攻的可行性产生了疑惧。可是,他又不甘心接受战略撤退的计划,因而终于为蔡茨勒的攻势意见所牵制,感到欲罢不能。最后,德军将发起进攻的日期定在了7月4日。
( 3 )双方的军事准备
到了6月之后,德军统帅部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役,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作这样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
经过了长达3个月的军事准备,德军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军事力量。在南部,曼施坦因的进攻部队,也就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奥特的第52军,部署在左翼,有三个步兵师;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部署在中央,有一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豪塞尔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党卫军装甲护卫师。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的编制特殊,其坦克的编制数比装甲师还多。别耳哥罗德以南即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邻是肯普夫集群,有三个军,即: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师;劳斯一个军,有两个步兵师;马滕克洛特的第42军,有三个步兵师。内林的第24装甲军,
是集团军群的预备队,有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诺曼人装甲护卫师。总计,南方集团军群有二十二个师,其中六个是装甲师,五个是装甲护卫师,其余十一个步兵师中只有七个参加这次行动。曼施坦因拥有的适合于作战的坦克不到一千辆(其中有九十四辆虎式坦克、二百辆豹式坦克),强击火炮不到一百五十门。在北部,部署在奥廖尔突出部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编成内有左翼的第23军和右翼的第41、第47、第46三个装甲军和第20军。埃泽贝克集群,有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两个装甲师,编为集团军的预备队。莫德尔共有二十一个师,其中有六个是装甲师、一个是装甲护卫师,共九百多辆坦克。他其余的十四个步兵师中有八个参加这次战役。给“堡垒”进攻提供空中支援的是,北部的第6航空队第1航空师(共有七百三十架飞机)和南部的第8航空军(共有一千一百架飞机)。德国第2集团军,下辖七个步兵师,占领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以西地区。莫德尔的后方,即奥廖尔以北,由第2装甲集团军的步兵师负责掩护。从历史上看德军在一个地域聚集如此之强的突击力量是前所未有的。
此时的苏军在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也进行了精心的防御准备,他们共动用五个方面军的兵力: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其中直接投入到库尔斯克防御战的是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的中央方面军,防守突出部南部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担任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其余苏军将在德军进攻遭到顿挫后投入到了苏军的反攻作战。这其中科涅夫所指挥的草原方面军由五个集团军(其中包括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和三个骑兵军组成。中央方面军由六个集团军(其中一个是坦克集团军)和两个独立坦克军组成。沃罗涅日方面军中有四个集团军部署在前方,一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留作预备队,此外还有两个坦克军和一个步兵军。国防委员会成员马林科夫以及当时都是苏联元帅的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被派遣到各方面军。毗邻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在部分地区包围了驻守在奥廖尔突出部上的德军第9集团军。这两个方面军奉命准备对莫德尔的后方实施进攻。莫德尔的后方是由第2装甲集团军中的步兵部队负责掩护的。
库尔斯克突出部内苏军的防御配系是以若干道平行的堑壕为基础、由苏军特有的土木工事构成的。这使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西线所使用的那些工事。前方主要防御地带的纵深达三英里,有五道堑壕,有的地方还不止五道。所有堑壕都有交通壕连接,并有散兵坑和掩蔽工事。这些堑壕是在民工的帮助下构筑的。第二防御地带距第一防御地带约七英里,其工程构筑与第一防御地带相似。第三防御地带距第二防御地带二十英里。方面军预备队配置在后方、距防御前沿约四十英里,也构筑了数以英里计的线式堑壕。因此,堑壕总长达数百英里,穿过农田、村庄直到草原丘陵的缓坡。各防御地带都有大量的反坦克手段,整个地区敷设了大量的地雷而且构筑有许多反坦克支撑点。据说,仅仅中央方面军就敷设了约五十万枚地雷,其密度达到每英里正面有二千四百枚反坦克地雷和二千七百枚反步兵地雷。配属给中
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支援炮兵大部分是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仅第13集团军就得到第4突破炮兵军七百门火炮和迫击炮的支援。而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这两个主要方面军大约拥有一万三千门火炮、六千门反坦克火炮和一千门火箭炮,远远超过向顿河与伏尔加河进攻时那三个方面军所拥有的火炮,而且也比德军支援突入部队所用的火炮多。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详细的兵力部署情况是于1990年之后才得以公布,据统计参加第一阶段库尔斯克战役的苏联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在兵力上占到2.4:1的优势(即1910361人对780900人),在坦克上占1.9:1的优势(即5040辆对2696辆)。
由于德军统帅部在进攻时间上的拖延加上战役企图已经被敌军猜中,使得德军的进攻失去了应有的打击效果,因此这次进攻势也必将演化成一场强攻、硬攻。
( 4 )德军的进攻
1943年7月4日,这一天正好是美国的独立日,也是德国末日的开端。尽管时间时间已经太迟了,但德军还是发动了对库尔斯克的进攻战役。正如同德军将领冯·梅林津在其著作《坦克战》中所描述的那样:七月四日这一天,天气闷热,战场上一派紧张气氛,进攻部队的士气无比高涨,他们准备不惜任何牺牲,去完成受领的任务。不幸的是,赋予他们的任务是错误的。 南线
7月4日下午3时,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航空兵对苏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随后奥特的第52军进行了试探性的佯攻,紧接着,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于当天傍晚由自行火炮和工兵支援的装甲步兵和步兵成功地突入了奇斯佳科夫第6近卫集团军的防线,随后第2党卫军装甲军奉命于次日早晨,在隋尔采夫和卢哈尼诺之间的地段发起进攻,第3和第11装甲师在其两翼进攻。但到了晚上十时三十分左右,苏军炮兵开始对整个地区进行猛烈的炮火袭击,由于事先德军错误的认为苏军一方没有强大的防御炮火,结果遭受到了重大伤亡。 进攻第二日,德军初遇挫折,不管他们如何的卖力,都不能继续前进。德军第48装甲军成密集队形集结在一起,在它的正前方是一片沼泽,此时又不断遭到苏军炮火的猛烈袭击,进展缓慢。第2党卫军装甲军与他们的情况差不多。
7月5日清晨,德军第8航空军在与苏联空军几个企图轰炸哈尔科夫地区德军机场的轰炸机团交战之后,夺取了战斗地域上空的制空权,不过他们却未能制止苏军当天对第48装甲军集结的坦克进行连续而有效的空中袭击。
在中部地区,第48装甲军右翼的豪塞尔将军的党卫军师于7月5日黄昏仅仅突破了苏联的第一道防线,而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也只占领了别耳哥罗德以南顿涅次河上一个小小的登陆场。到第二天战斗结束时,德军只在三处有所突破,纵深还不到六七英里。虽然德军已经在突出部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但他们的进展依旧缓慢,此外德军还不得不抗击敌人的反冲击。尽管德国空军对敌炮兵阵地进行几次的密集的突击,苏军的防御火力却并不见减弱。
7月6日,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沿着通向库尔斯克的公路进攻奥博扬。第8航空军出动飞机近一千七百架次,其中有一半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然而,既要支援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作战,又要对付敌空军越来越强的抵抗,德军的空中力量是不够的。7月5日夜间与7月6日早晨,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得到了大量反坦克部队的加强,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也开进了第二防御地带,位于第6近卫集团军之后。
7月7日,即“堡垒”战役第四日,德军终于获得一些战果。德军第48装甲军下属的“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在隋尔采夫两侧获得突破,苏军被迫退到格列木契和隋尔采夫一线。之后第48装甲军又开始缓慢但不停顿地夺取敌阵地,并协同第2党卫军装甲军攻向奥博扬。肯普夫集群第3装甲军则从舒米洛夫第7近卫集团军的翼侧向东北推进,进展神速,已开始向它们靠拢。不断向后撤退的苏军遭到德军炮火的截击,损失巨大。但是,到了下午,到达隋尔采夫的坦克部队遭到猛烈的防御火力的拦击,苏军坦克部队向德军发起反冲击,但被击退。此时,战局的发展似乎越来越有利于德军,因为他们掌握了战术的机动性,并在敌人的防御地域上不断取得突破。
这就使得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感到有些恐慌,于是这个方面军采取了不寻常的措施:鉴于库尔斯克突出部西南角迄今无战斗,便命令据守该地的莫斯卡连科第38和第40集团军将其所有的炮兵部队(包括步兵师属炮兵团)交给第6近卫集团军。从这两个集团军还抽调了一个坦克军和数个步兵师去保卫奥博扬。同一天,第2和第5近卫坦克军对第4装甲集团军两翼的突击部队进行了反突击。
经过一晚的激战,德军已经夺得了格列木契以北的高地,并击退了附近抵御的苏军坦克。天黑以后,战斗停了下来。德军进攻部队早已筋疲力尽,此外由于苏军的防御火力和反冲击仍十分猛烈,各支进攻部队的推进速度再次下降。
7月9日,第48装甲军离奥博扬仅仅十六英里,但离库尔斯克仍有五十五英里,离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更远,有九十英里。虽然南线德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这种推进显然无法达到最初的预想速度。
7月10日,德军得到了航空兵的大力支援,进展非常顺利,第2党卫军装甲军也由此占领了一些重要的高地,但不好的消息却不断传来:北线莫德尔的部队进攻已经失利。于是曼施坦因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南线部队北进的成功。但更为不幸的是7月10日,英美部队在西西里岛登陆,直接导致了意大利的崩溃,并使得希特勒的决心产生了动摇。
7月11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里笔者猜测曼施坦因很可能已经意识到再继续下去的战役已经很难完成既定目标了,但其仍希望可以在库尔斯克重创苏军主力以改善兵力对比。
经过了数日的严重消耗,德军的进攻锐势已经减弱许多,人员尤其是技术兵器损失严重,部队疲惫不堪。但德军却没有想到他们当面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处境已经更为不妙,瓦杜丁已经无法用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实施反冲击,因为该集团军早已掘壕据守无法撤出。为此苏军统帅部极不请愿的调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前去支援沃罗涅日方面军。
7月12日,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强行军二百多英里后到达朴罗霍罗夫卡地区。这时,第2党卫军装甲军正从该地向东突击以便重新寻找机动空间。于是在这一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战,关于这场坦克会战由于战争双方不切实际的宣传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似乎苏德两军动用了1300辆(门)坦克、强击火炮和自行火炮进行鏖战,但事实上这场战斗的规模远远没有那么大。德国方面,豪谢尔将军率领的德国党卫军第2坦克军团的火力是273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8辆作为战利品的T-34型坦克。而苏军直接参战的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18和29坦克军,按照其编制推定至多拥有400-600辆左右的坦克和强击火炮。从数量上看苏军大约拥有2:1的优势,本来苏联的坦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苏联的相关人员,尤其是机械师和驾驶员的训练水平相对较低,直到1942年年底,他们的实习时间只有5到10小时,而当时熟练驾驶坦克要求的时间至少要25小时,这种情况到了1943年也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因此虽然德军坦克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他们依旧可以依靠优秀的战术和人员较高的操作水平取得对苏军的巨大优势。
7月12日早晨6时30分,在猛烈的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苏德两军在朴肖尔河和铁路路基之间一块狭长的地域上展开了激战。由于德军拥有坦克质量上的优势,并且其指挥官在指挥艺术上水平较高,战斗刚刚开始苏军便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但苏军坦克依旧依靠着数量的优势发起一波连着一波的攻击。此时,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又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许多苏军的T-34/76和T-70型坦克尚未接近德军坦克便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战斗进行的异常残酷,许多失去坦克的官兵甚至持着轻武器进行对射……
战斗连续进行了数天,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声称德国约有300辆坦克被摧毁,这根本是天方夜谭,因为德军根本没有300辆坦克,而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德军秘密文件显示:1943年7月13日,SS-2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400辆之多(这个数字可能包括未参与朴罗霍罗夫卡之战的坦克)。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德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术优势,但由于苏军的抵抗依旧较强和德军坦克彈藥油料的短缺,使得德军再次延缓了进攻。
几乎与此同时,远在左翼的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还在继续与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进行交战。尽管苏联坦克的损失很大,德军自己坦克的损失数量也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而更麻烦的是苏联的突击力非但没有减弱而且似乎还在不断增强。
战至7月14日傍晚,情况已经十分清楚,德军的进攻彻底破产了。进攻刚开始时,突破苏军那种绵密的地雷场掩护的阵地远比德军设想的困难得多。由于苏军使用了大量兵力兵器实施的猛烈反冲击更使德军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德军人员伤亡倒不算太大,而技术兵器尤其是坦克的损失是惊人的。豹式坦克大失众望,它很容易被打燃,它的燃、滑油料系统没有可靠的防护,乘员训练也不好。当时参战的80辆坦克,到了7月14日所剩已寥寥无几。但尽管如此,相较于北线的情况南线还是要好的多,当时北翼的第9集团军突入苏军防线还不到7英里,就完全停顿下来了。第4坦克集团军突破纵深达到了12英里,但是要与莫德尔的部队会合,还要前进60英里。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立即放弃库尔斯克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
7月13日,曼施坦因和克鲁格元帅被召到东普鲁士,希特勒告诉他们,由于盟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堡垒”战役必须马上停止,要把部队紧急从东线调到那里。但此时曼施坦因手中还有约30万左右的装甲预备队,他希望把进攻继续下去,以消耗敌人。从战略形势上讲,德军只有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坦克预备队消灭掉,才能阻止住苏军在其它地区的大举进攻,而这一情况本应在发动“堡垒”战役以前就预见到。然而,希特勒却坚持立刻停止进攻,这里德国元首显然将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看得太重了点,并在关键的时候抽调
正在阅读:
湖北省2016年综合法律知识: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条件考试试卷03-22
学生自评02-24
《中国保险历史200年》08-06
财务管理考试试题A卷和答案解析10-04
高一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08-23
铁路《技规》、《行规》培训考试题库03-10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8).03-2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库尔斯克
- 东线
- 简析
- 德军
- 二战
- 决战
- 战略
- 1943
- 接料平台搭设方案
- plc培训教程,西门子S7-200PLC基本指令 - 定时器和计数器
- linux实验报告
- 主题一:《我长大了》计划、小结 - 图文
- 习题答案5
- 电子线路CAD综合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 图文
- 初一英语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 Linux实验三 - 图文
- 银行业务知识题库
- 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图文
- 爱家大厦冬季施工方案
- 钢绞线标准
- 2014年《中国古代文论选读》A、B、C试题
- 2018年中考化学知识分类汇编练习卷: 生活中常见的盐(含答案)
- 型钢拔出方案
- 2016步步高英语一轮复习知识排查突破:人教新课标 - book - 7 - Unit - 3
- 作业:因特网发展史
- 新课标高二数学选修2-2导数单元测试题(有答案)(十五)
- 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数学文试题带答案
- 古书中的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