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

更新时间:2024-04-03 14: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我们对于媒介的接触也是出于一定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使用媒介是使我们的某些动机和原因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先来讲几个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H·赫卓格 B.R. 贝雷尔森 麦奎尔等 20世纪70年代(分水岭) 受众 卡茨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广播、印刷媒介和电视媒介等等的研究来看 “人们为什么使用媒介” 60年代后期,受众已经被当做一个主体来研究,该理论进入了现代时期,开始转向研究“受众通过媒体做什么”。这也就是卡茨在1959年首次提出的,我们更应该注意“受众通过媒体做什么”而不是“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

概念:“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使用与满足模式

卡茨等人在1974年《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 的因果链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个模式做了一些补充P168

这里说的是我们因为一定的社会各和人心理起源产生了一些需求,基于你和媒介接触可能性这里出现了两个分支,比如说你身边有电视或电脑等,你就会基于对媒介的印象来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来开始具体的接触。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呢,我们会转向其他的满足手段,比如找别人聊天。接触以后会产生满足和不满足两种后果,而这个满足结果会不同程度来修改我们的媒介印象,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这个模式还说明我们今天的媒介接触的习惯和选择偏好,是建立在过去的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的,而我们今天的媒介体验,会影响我们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参考书目:《传播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力丹著

《大众传播模式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丹尼斯·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 著 祝建华译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庆光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