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82道复习题 - 带大部分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22 09:00: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古代最早官报的证据。官报——中国最古老的报

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

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原因2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证据:

? 1)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 2)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的客观条件:

? 1)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

物质条件。

? 2)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2、 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

内因:这是根本原因.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 ?

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观来说,则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现. ?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

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3、 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

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

报房京报:明末朝廷不印刷邸报,但它也不禁止以翻印邸报稿件为内容的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

4、 试述邸报的基本特点。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5、 简述街桥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 小报产生于统治阶级内部,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但其性质为民间报纸。 ? 政局动荡、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中央政权名存实亡的描述,揭露了朝廷腐败与黑暗的一面,

得到了读者一致的的支持与拥护,这也是“小报”屡禁不止的原因。

? 小报虽然是一种比封建官报更具有新闻特征的传播媒介,但其内容仍然没有超出为封建统治阶

级服务的范畴。

6、 简述《万国公报》业务的变化过程。

? 《万国公报》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林乐知等传教士创办的一份刊物。同时也是一份对中国

近代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刊物。原名《教会新报》,起初为宗教性质刊物,着重刊登阐释教义的文章,以及沟通教徒教友情况的“各地教友来信”等。

? 1874年9月5日,《教会新报》出至301期时改名为《万国公报》,仍为周刊,1883年出至750期时

因经济原因停刊。报刊内容开始演变为非宗教性质。

? 1889年2月《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同时改为月刊,仍由林月知主编,一些外

籍传教士也参与过编撰工作。1907年5月30日林月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7月终刊。1899年2月《万国公报》还最早把马克思以及他的《资本论》介绍到中国来。

7、 如何看待汪康年、梁启超在创办《时务报》时发生的分歧?

《时务报》出版后,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和嫉妒。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见此情形,也有所动摇,立刻收帆转舵,干涉《时务报》的言论,后又通过他在《时务报》的代理人汪康年竭力排挤梁启超。双方围绕《时务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这场争夺舆论阵地的斗争最终是以维新派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斗争说明,报纸在任何时候都是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是各个阶级、各个政治集团争夺的对象。 8、 评述梁启超戊戍政变前后的报刊思想。(梁启超提出的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梁启超早期

的报刊思想与中期的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梁启超早期的新闻思想: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要发挥“去塞求通”,梁提出了四点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

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提出新的观点:

? ? ?

一是报纸的“两大天职”说: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二是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第一,宗旨定而高;第二,思想新而正;第三,材料富而当;第四,报道确而速;

三是健全舆论的主张。在清廷预备立宪后,他对如何造成健全的舆论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赞成健全舆论必须具备五本:即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目的;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导 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作偏至之论; ?

四是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法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省。

9、 简述梁启超1895年到1902年间的办报活动。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 梁启超最早与报刊接触,是从参与编辑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开始的,当时《万

国公报》几乎每期都刊登一篇他的论说文章,在当时的舆论界就已经初显锋芒。

? 后来黄遵宪在上海办起《时务报》,梁启超担任主笔,所有的编撰工作都有他一个人来完成。为了宣

传维新变法的需要,梁启超这个时候开始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被世人称之为“时务文体”。

?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开始独立创办报纸,先后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仍然亲自担任报纸的

主笔,继续撰写大量的政论文章。这个时期的文章比前一阶段更加成熟,被当时的人称作“新民文体”,梁启超本人也因此而被人称作“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 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王韬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

辑工作。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生平:1828年生,自动好学,我国新闻传播史上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丛谈》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是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度要菱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国外录外编》等。

主要贡献:(1)鼓吹国人办报;(2)重视报刊政论;(3)致力于革新文风。 a、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参省会城市办报搜索,还要办西文报。 b、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c、他赞成经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统行,起了光导作用。

11、王韬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 ?

王韬不仅是中国报刊政论的积极实践者,而且也是报刊政论的积极提倡者。他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而且也是我国报学理论的先驱、最早提倡报刊民主议政的思想家。

王韬的办报思想散见于他的许多论说文章及信函中。但是他还曾撰写了三篇专论,集中阐述了对办 报的见解。这三篇文章的题目是:《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它们是我国最早的报学专论,在我国新闻学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见解一方面来自他对西方、特别是欧洲报业的考察研究,另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办报实践中的经验体会。这些见解是那个时代先进报人的智慧结晶,同时又开启了我国近代报业理论的先河。 主要贡献:(1)鼓吹国人办报;(2)重视报刊政论;(3)致力于革新文风。 a、王韬积极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在参省会城市办报搜索,还要办西文报。 b、他认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因此应“博采舆评”。

c、他赞成经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统行,起了光导作用。

12、简述王韬的办报主张。

王韬的办报思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提倡报刊自由言论、民主议政。

二、强调报刊的“联络”、“通达”的功能。王韬认为,“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而报刊则可以使“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合一国之人心以共为治”。王韬还认为,报刊可

以“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裨使内政外交“措置咸宜”。

三、主张报人要讲道德、尽责任,“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要杜绝“采访失实、记载多夸”以及任意泄漏国事军情的弊病。

13、“夷情备采”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夷情备采”思想的提出者是魏源。

该思想的实践基础是林则徐的抗烟运动。林则徐于1838年年底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抵达广州后,立即提出了“采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译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华外报有关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报道,以及对西方国家基本情况的介绍。该思想的第二个基础是魏源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1842年,魏源编撰完成了介绍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巨著《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以非常概括的文字揭示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

14、《时报》报刊业务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第一、配合新闻,专门辟设“时评”栏,每日数篇,短小灵活,驰骋自如。

第二、版式、版面也有创新,《时报》打破成例,首创对开报纸、分为4个版、两面印刷的版式;版面编排实行分栏设目,采用1—6号字体,区别正文、标题和消息的轻重缓急。

第三、民国初年,《时报》又开辟《教育》、《实业》、《妇女》、《儿童》、《图画》、《文艺》等周刊,聘请专家担任主编。

第四、设立“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任驻京记者,为该报撰写新闻通讯。它的这些创新,让读者耳目一新,深受欢迎,为许多报纸所仿行。

它的这些创新,让读者耳目一新,深受欢迎,为许多报纸所仿行。 15、简介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近代革命家、思想家、报刊评论家和国学大师。1903年“苏报案”中名扬四海。1906年到东京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八年。辛亥革命后脱离同盟会,另组统一党并创办《大共和日报》,鼓吹“革命军兴,革命党亡”。五四运动中反对新文化运动。支持抗日救亡。政论笔锋犀利,逻辑严密,善于抓住论敌要害置之死地,但文章古奥艰涩。

16、对兴中会时期的报刊应该如何评价?

1894年兴中会刚刚在檀香山成立,就利用早已创刊的当地华侨报纸《隆记报》,作为自己的讲坛。1900年1月孙中山特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 此外,1900~1905年,革命派还在国内外创办了一批报刊,进行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开始革命活动时起就十分注意办报。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他们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一百二十种报刊。通过这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y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