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与土地用途管制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6 2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 岩 市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与土地用途管制研究

龙岩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

一、规划分区原则和依据 2 二、规划分区的途径与命名 3 ㈠地域分区 3 ㈡特殊用地区 3 三、规划分区评述 4 ㈠东南部土地综合开发区(简称东南区) 4 ㈡西北部土地开发整治区(简称西北区) 9 ㈢特殊用地区(复区) 14

第二章 土地用途管制

一、耕地指标的区域管制 17 ㈠耕地管制区的划分 17 ㈡耕地管制区控制指标的确定 17 ㈢耕地控制指标的管制措施 19 二、土地用途管制 19 ㈠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19 ㈡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19 龙岩市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与土地用途管制研究

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是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 利用区,是编制龙岩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直接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服务的。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边远山区,通称闽西山区。东 临泉州、漳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面背靠内陆地区。东 西长约192公里,南北宽约182公里,区内自然资源和社会 经济条件地域差异性明显,尤其是粤东和省内沿海经济特 区和发达地区所处的区位优势,更促使本市地域差异加大。 为了使区位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揭示我市土地 利用发展方向、土地利用管理的区域差异与区域规律;为 了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措施,调控土地利 用的空间布局;为了将土地规划

指标分解落实到区,以便 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在空间区域布局上的用地需求,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下,按规划要求划分一个切 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区,显得十分需要。这样首 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规划分区的优势,扬长避短、互为补 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尤其是在用地上可互相协调、 共同发展;其次是有利于为各规划分区经济开发重点保证 用地,加速经济发展。第三有利于妥善安排各规划分区生

产力布局用地和部门用地;第四有利于因地制宜、分区指 导、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从而 保障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一、规划分区原则和依据

规划分区可分为地域分区和用途分区, 亦可根据情况 两者同时并用,互为补充,形成复区。本规划分区采用两种 模式,规划分区按照以下依据,理论和原则划分。 1、分区依据:

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目标;

⑵、以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指导规划分区;

⑶、以区位差异、资源差异、市场差异和产业差异为 分区依据;

⑷、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全市专项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 和区域发展目标; ⑸、全市土地利用区域性问题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 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⑹、按主导用途、开发利用方向和保护、整治等措施, 划分用途区。 2、分区原则:

⑴、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区域性原则

规划分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好土地,而管理好土 地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主要特点,针对 不同区域的重要问题,强化区域性土地管理是规划分区的 主要原则之一。 ⑵、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分区方案是一个实用性方案,它的落脚点在于实 施。只有可操作的或可执行的分区方案才是有意义的。而 全市规划的实施主要依靠县级政府,因此能够被县级政府 接受和执行是方案制定的准则。

⑶、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在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各方 面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规划分区也必须综合考虑这 些因素。但是,在不同的地区每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 同,其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突出主导作 用的因素才能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本质。因此,在分 区过程中必须坚持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 规划分区的途径与命名 (一)地域分区

依据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 景目标,结合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以距沿海 经济特区和发达地区的距离为半径,在不打破县级行政区 划的前提下,划分两个地域区。其地域命名如下:

1、东南部土地综合开发区。包括:新罗区、漳平市、 永定县;

2、西北部土地开发整治区。包括:长汀县、上杭县、 武平县、连城县。 (二)特殊用地区

按主导用途、开发利用方向、保护和整治等措施,在 不打破村级行政区界的前提下,以复区形式划分二个用地 区。其命名如下: 1、汀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三、规划分区评述

(一)东南部土地综合开发区(简称东南区) 1、地域概况

本地域地处龙岩市东南山区,位于东经116°25'-117° 44'、北纬24°23'-25°47',属九龙江北溪水系。是厦门 经济特区和闽南“金三角”的腹地,是距东南沿海口岸最 近的矿区、林区和工业集中区。本区地貌形态以中、低山 为主,丘陵也占一定比例,玳瑁山、采眉岭、博平岭自西 向东依次排列,其中博平岭,峰岭连绵,蜿蜒于闽西和闽 南的分界处,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分界。

本地域包括新罗区、漳平市、永定县。现设58个乡、 镇、街道办事处,793个行政村。总人口1172282人,其中农 业人口846613人,占总人口的7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 公里149人。本地域土地总面积785274.77公顷,占全市土 地总面积的41.27%。

本地域土地开发程度较高, 已利用土地面积比例达 93%,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达2.5%,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居全 市之首。1996年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146470万元, 其 中新罗区 559637万元,永定县404108万元, 分别居全市 第一、第二位。

本地域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各类面积和比重为: 耕地 57045.37公顷;占本地域面积的7.26%;园地17704.95公顷, 占2.25%;林地624240.53公顷,占79.49%;牧草地290.87公 顷,占0.04%;居民与工矿用地15187.09公顷,占1.93%;交通 用地4340.99公顷,占0.55%;水域11772.49公顷,占1.5%; 未利用土地54692.47公顷,占6.96%。(见表6-1) 2、区域特征

⑴区位条件:本地域紧邻闽南漳、泉、厦金三角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和粤东开放地区,互相辐射和吸引,是沿海 腹地的“前沿阵地”,具有沟通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 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本地域的发展对迅速 提高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有着关键的作用。

⑵交通条件; 本地域集中了龙岩市现有和拟建中的绝 大部分铁路,漳龙坎铁路与鹰厦线相通,是闽西与全国各省 (市)和省内福州、厦门、三明、南平等城市经济联系的大 动脉,承担了几乎全部省际和部分省内长途运输任务。拟 建的赣龙铁路使本市的铁路网与京九铁路相通,将带动本 市其它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将对本市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 系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将缓解本市运输任务繁重的状况; 本地域公路等级较高,通车里程2299.21公里, 在建的漳 龙高速公路和拟建的龙门-朋口高等级公路建成后可进一 步提高本地域的交通便捷度。

⑶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本地域内文化古迹与旅游胜 地众多,自然、人文景观奇特,是福建著名的旅游区,尤 其是闻名世界、堪称世界建筑史一枝奇葩的永定土楼,吸 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建筑专家和游客;另外还有龙空洞等景 色壮观、绚丽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了具有山区、 侨区、老区、边区特色的旅游系列群体。据统计,1996年, 本地域共接待境外旅游人数2773人,占全市4139人的67%; 本地域旅外人数众多,有旅外侨胞和港澳台胞28万左右, 占全市的94.53%,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 旅外人士不断回乡寻根问祖,增加了本地域的第三产业生 产总值。同时,海外侨胞、港澳台胞热爱故土,热情支持 家乡的经济建设,由于本地域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 特别是永定县棉花滩60万千瓦水电站和梅坎铁路竣工后, 将会进一步改善本地域的投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侨胞投资的“三资企业” 逐渐增多,据统计,96年外商投资企业286个,占全市除市 属外商投资企业外的62.7%,总投资50911万美元,占全市 的60%,这使外向型经济成为本地域的优势。

⑷气候条件:本地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部 分乡镇地处南亚热带北缘,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色:热量 丰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统计,96年本 地域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 20.1℃,无霜期新罗区最长为351天,永定299 天, 漳平 314天。依据气候条件和各种果树的生态适宜性, 本地域 有漳平市的官田、桂林、芦芝、菁城、和平、西园、南洋; 永定的仙师、峰市、下洋、岐岭、湖坑、凤城、城效、湖 雷;新罗区的苏坂等16个乡镇,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10℃,冬季基本无霜,可发展香蕉、 夏橙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而甜橙则在本地域内都可发展。 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全市只在本地域有种植。

⑸矿产资源:本地域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 素有福建省“聚宝盆”之称。有各种矿产采选企业144个, 占全市总数的68%,产值达42772.7万元,占全市的87.51%, 主要有煤、钼、锰、铜、铅锌、锡、钨、高岭土、石灰石、 大理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等矿产。尤其是其中的 煤炭、铁矿、硫铁矿、高岭土、石灰石矿、锰等矿产, 资 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技术条件优越,探明储量较多, 居全省前列,有的不但能满足省内外的需要,而且还可以 供应出口创汇。比如:永定、

漳平、龙岩是福建省重要的 煤炭生产基地,累计探明储量与保有储量,居全市及全省 第一位。乡(镇)村办小型煤窑星罗棋布,据1987年调查, 永定县除省属7个、县办3个煤矿外,有小煤矿1000多个, 产量达60多万吨;龙岩马坑的铁矿储量,不仅在全市、全 省第一,在华东地区也是第一大矿;龙岩东宫下高岭土矿 区探明储量丰富,已列入全国十二大型非金属矿出口基地 之一。

⑹工矿企业状况:本地域集中了龙岩市60%以上的厂矿 企业,工业总产值(96年价格)为923134万元, 占全市 1325022万元的70%。随着省道福三线建设的开展,相继建 了煤矿、铁矿、龙岩特钢厂、地区水泥厂、火电厂、风动 工具厂、卷烟厂等骨干企业,成为省内工业基地之一。今 后将继续发挥交通与产业区位优势,加快地域内经济建设 的发展,形成以龙岩市区为中心,漳平市区、永定高坎抚 地区及铁路沿线为两翼,以能源、原材料开发和加工工业 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布局,同时抓好重点乡镇建设,逐步形 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例如工业相对集中的新罗区曹溪 镇、红坊镇、适中镇、雁石镇;永定县的坎市镇、抚市镇、 高陂镇;漳平市的新桥镇、永福镇等。

⑺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粮食缺口较大: 耕地是发展粮 食生产的基础。1996年末耕地面积74万亩(统计数), 比 1949年的80.03万亩减少6.3万亩与历史上耕地面积最多的 1956年87.19万亩相比,则减少13.19万亩。由于人口增长 和国民经济发展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首当其冲的是耕地 面积将会越来越少,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2.15亩,降 到1996年的0.63亩。耕地减少,亩产不高,导致粮食缺口 越来越大。永定县是全国优质烤烟基地之一,烤烟生产已 成全县的经济支柱,面积不断扩大,烟粮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3、土地利用方针及结构调整

⑴土地利用方针:首先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尤其是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其次是 在组织土地利用“开源”与“节流”的同时,重点抓好农 业与非农业用地的综合开发,以满足各业发展对用地的需 求。第三是在节约用地原则下保证建设用地的基本需求和 合理布局,在非农用地上优先保证梅坎铁路、赣龙铁路、 厦柳铁路龙厦段、漳龙高速公路、省道福三线、永定县棉 花滩水电站、新建龙岩机场、北山煤矿、罗厝山煤矿、三 德水泥厂、昌福山煤矿、马坑铁矿、漳平300万吨/年水泥 厂等重点项目上的用地需要;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 同时,应严格按城镇规划审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农村建 房占地,提倡盖楼房,节约耕地;

第四是在农业用地上一 方面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弥补耕地 的过多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粮食生产的稳 定增长,防止供需过分失调;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山地的综 合利用,扩大果、桑、竹、药和其他经济林及烤烟经济作 物用地的面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 注意协调各业用地的矛盾,搞好农业与非农用地综合开发 规划。

⑵本地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如表6-1所示:

表6-1 东南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

┃ │ 区 域 │ │ │ │ │居民点及工│ 交 通 │ │ 未利用 ┃

┃ 年 份 │ │ 耕 地 │ 园 地 │ 林 地 │牧草地│ │ │ 水 域 │ ┃

┃ │ 总面积 │ │ │ │ │ 矿用地 │ 用 地 │ │ 土 地 ┃

┠────┼─────┼────┼────┼─────┼───┼─────┼────┼────┼────┨ ┃ 1996年 │785274.77 │57045.37│17704.95│624240.53 │290.87│ 15187.09 │4340.99 │11772.49│54692.47┃

┠────┼─────┼────┼────┼─────┼───┼─────┼────┼────┼────┨ ┃ % │ 100 │ 7.26 │ 2.25 │ 79.49 │ 0.04 │ 1.93 │ 0.55 │ 1.5 │ 6.96 ┃

┠────┼─────┼────┼────┼─────┼───┼─────┼────┼────┼────┨

┃ 2010年 │785274.77 │56698.71│32286.88│626610.37 │2310.51 19830.9 │6833.53 │17641.75│23062.12┃

┠────┼─────┼────┼────┼─────┼───┼─────┼────┼────┼────┨ ┃ % │ 100 │ 7.22 │ 4.11 │ 79.80 │ 0.29 │ 2.53 │ 0.87 │ 2.25 │ 2.94 ┃

┠────┼─────┼────┼────┼─────┼───┼─────┼────┼────┼────┨

┃ 共增减 │ 0 │-346.66 │14581.93│ 2369.84 │2019.64 4643.81 │2492.54 │ 5869.26│-31630.35

┠────┼─────┼────┼────┼─────┼───┼─────┼────┼────┼────┨

┃ 平均年 │ 0 │-24.76 │ 1041.57│ 169.27 │144.26│ 331.7 │ 178.04 │ 419.23 │-2259.31┃

┃ 增 减 │ │ │ │ │ │ │ │ │ ┃

┗━━━━┷━━━━━┷━━━━┷━━━━┷━━━━━┷━━━┷━━━━━┷━━━━┷━━━━┷━━━━┛

(二) 西北部土地开发整治区(简称西北区) 1、地域概况

本地域地处龙岩市的西北部山区, 大部分属于汀江流 域,位于东经115°51'-116°25',北纬25°47'-26°02', 被武夷山系南段和玳瑁山系夹在中间,以中、低山为主, 全市区最庞大的玳瑁山岭,千米以上的山峰300多座, 其 最高峰-狗子脑海拔1811米,也是全市第一高峰,而武夷 山南段则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南侵的天然屏障。

本地域包括: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等四 个贫困县。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四个对外开放县。1996年设 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92个行政村。总人

口162.52 万,其中农业人口142.03万,占总人口的87.39%,人口密 度为每平方公里145人。

本地域土地总面积1117550.81公顷, 占全市土地总面 积的58.73%。本地域土地开发程度很高,已利用土地面积 比例达95.2%,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达1.76%,土地利用经济 效益相对较差,1996年现价农村社会总产值为 1060858万 元,96年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格)624584万元,占全市 国民生产总值的42%,其中武平123144万元居全市末位。

本地域 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各类面积和比重为:耕 地106611.5公顷,占本地域总面积的9.54%;园地 15749.11 公顷,占1.41%;林地899068.71公顷,占80.45%;牧草地 355.13公顷,占0.03%;居民与工矿用地19683.23公顷,占 1.76%;交通用地4748.31公顷,占0.42%;水域17579.33公 顷,占1.57%;未利用土地53755.43公顷,占4.81%。(见 表6-2) 2、区域特征

⑴粮食产出状况:本地域耕地面积为106611.5公顷, 人均0.98亩,是本市的粮食主产区,1996年粮食总产量 733043吨,人均占有粮食451公斤, 比全市的409公斤/人 高出42公斤/人,由于农业基础设施逐渐老化, 抗灾调节 能力差,水灾、旱灾频频发生,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据 统计,1996年“8. 8 ”洪灾, 本地域被毁坏耕地面积为 87054.8亩;其中有19016.79亩无法复垦,1989 年调查资 料显示,全市重点旱片10片,本地域就7片,受旱面积8.77 万亩,占全市重点受旱面积的76.51%。 全市市万亩旱片 有6片,本地域占5片, 受旱面积7.22万亩,占全市万亩 旱片面积的86.57%,近年来,本地域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修建标准化渠道212.7公里, 修复受灾严重的四个 乡镇防洪堤工程,完成长汀三洲、连城文亨万亩旱片和龙 岩市初级水利化试点县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耕地粮食产 量将会得到提高。

⑵水土保持状况:据1986年遥感普查,本地域水土流 失面积为1938.7平方公里,占本地域土地面积的17.3%,经 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06平方公里,占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76.4%,其中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面积达750.6平方公里,占本地域水土流失面积的49.8%, 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38.1%,据

上杭水文站资料, 1963 年侵蚀模数为 108吨/年.平方公里,1975 年上升为436.7 吨/年.平方公里,增加了三倍,流域区极强度流失侵蚀模数 高达1500吨/年.平方公里。可见本地域的水土流失是历史 长、面积大、程度重、危害大。诸如长汀县的河田、三洲、 濯田、涂坊、新桥、策武,连城县的文亨、朋口,武平县 的岩前、十方,上杭县的城郊、庐丰等乡镇都是重点水土 流失区,尤其是长汀县的河田镇,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就建 立了水土保持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三个水土保持 机构之一。 ⑶气候状况:本地域96年平均气温为18.0-19.8℃,长 汀最低,年气温为18.0℃,上杭最高为19.8℃。本地域最高 气温36.7℃,最低气温-1.7℃。一年内以2-4月日照时数为 最少,7-9月日照时数为最多。 年太阳辐射能冬半年少, 夏半年多,其中7-8月太阳辐射能最多, 本地域年平均降 雨量为1721毫米,年降水日数

136-191天,无霜期276-313 天。冷空气南下时,本地域首当其冲,气温普遍低于东南 区,历来全市的春种自东南向西北,秋收相反,足以证明 东南区与本地域之间天气差异特点。

⑷资源状况:本地域矿产资源较缺乏,煤炭采选企业 仅22家,占全市98家的22.4%,产值1176.1万元,占全市的 4.8%。矿产资源采选企业共有67家,占全市总数的31.8%, 总产值为6111.4万元,占全市矿产采选业总产值的12.5%。 本地域缺乏煤炭资源,樵伐过度,是难以保持水土的重要 原因之一。而交通不便,运程远,矿产资源不足,投资环 境差,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工业产品多为浅加工产品,商 业价值低,这也是本地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3、土地利用方针和结构调整

⑴土地利用方针:规划期间应针对本地域经济条件和 生态环境较差的特点,积极组织土地开发和整治。在农业 土地利用上,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抓好商品粮基地 和烤烟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以319 国道沿 线为重点进行

山地综合开发,扩大经济林、果用地规模; 继续抓好水土流失重点区的治理;非农业用地首先是确保 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用地需要,开发旅游用地和扩大 城镇土地出让规模,城乡各项建设要注意节约用地,尽量 少占或不占耕地。在区域开发和生产力布局上,有计划、 有重点地支持本地域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对本地域经济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开发性建设项目开发 上以汀江的开发整治为重点,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的建设; 布局上以山地综合开发及发展乡镇企业为经济开发突破口, 并通过新建赣龙铁路、上杭县缫丝厂及蚕桑基地建设、连 城县宣纸厂、上杭紫金山铜矿等具有区域优势的铁路、工 业建设,新增一批骨干企业。努力发展优势产品,大力发 展边贸,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要抓好工业相对集中 的重点乡镇企业建设。如武平县的岩前、十方;上杭县的 古田、南阳;长汀县的南山、童坊;连城县的庙前、朋口 等工业小区的建设。

⑵本地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如表6-2所示

表 6-2 西北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

━━━━┯━━━━┯━━━━┓ ┃ │ 幅 员 │ │ │ │已利用│居民点及工│ 交 通 │ │ 未利用 ┃ ┃ 年

代 │ │ 耕 地 │ 园 地 │ 林 地 │ │ │ │ 水 域 │ ┃ ┃ │ 面 积 │ │ │ │牧草地│ 矿用地 │ 用 地 │ │ 土 地 ┃ ┠────┼─────┼─────┼────┼─────┼───┼─────┼────┼────┼────┨ ┃ 1996年 │1117550.81│106611.5

│15749.11│ 899068.71│355.13│ 19683.23 │4748.31 │17579.33│53755.43┃ ┠────┼─────┼─────┼────┼─────┼───┼─────┼────┼────┼────┨ ┃ % │ 100 │ 9.54 │ 1.41 │ 80.45 │ 0.03 │ 1.76 │ 0.42 │ 1.57 │ 4.81 ┃ ┠────┼─────┼─────┼────┼─────┼───┼─────┼────┼────┼────┨ ┃ 2010年 │1117550.81│107358.16

│45097.12│ 880563.92│4647.49 23784.12 │6380.79 │21371.73│28347.48┃ ┠────┼─────┼─────┼────┼─────┼───┼─────┼────┼────┼────┨ ┃ % │ 100 │ 9.61 │ 4.04 │ 78.79 │ 0.42 │ 2.13 │ 0.55 │ 1.91 │ 2.54 ┃ ┠────┼─────┼─────┼────┼─────┼───┼─────┼────┼────┼────┨ ┃ 共增减 │ 0 │ 746.66

│29348.01│ -18504.79│4292.36 4100.89 │1632.48 │ 3792.4 │-25407.95 ┠────┼─────┼─────┼────┼─────┼───┼─────┼────┼────┼────┨ ┃ 平均年 │ 0 │ 53.3 │ 2096.29│ -1321.77 │306.6 │ 292.92 │116.61 │ 207.89│-1814.85┃ ┃

增 减 │ │ │ │ │ │ │ │ │ ┃ ┗━━━━┷━━━━━┷━━━━━┷━━━━┷━━━━━┷━━━┷━━━━━┷━━━━┷━━━━┷━━━━┛ (三)特殊用地区(复区)

1、汀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本区位于西北部土地开发整治区内的北部,包括长汀 县的策武、新桥、河田、三州、南山、涂坊、濯田,连城 县的文亨、北团、 罗坊等共11个乡(镇)。 土地面积 199401公顷(折合 299.1万亩),其中耕地37.56 万亩, 占区内土地面积的12.56%;林地面积225.81万亩,占75.50%。 本区是全市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区内水土流失面 积83.61万亩,占本区土地面积的 26.63%,其中山地流失 面积

79.64万亩,占本区水土流失面积的95.25%;水田隐 匿流失面积3.97万亩,占本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75%。

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一是流失面积大,程度严重。 比如长汀县河田镇、三洲乡水土流失面积达23.76 万亩, 占两个乡(镇)土地面积的44.65%,是本区强度流失区, 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000-15000吨/(年.平方公里)。二是 水土流失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河田盆地为中心 的汀中盆地和连城盆地周围。连片是土地流失从山顶沿山 脊延伸到山脚,呈连片分布。三是历史长、危害大。据长 汀县志记载,河田水土流失是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的,至 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于植被

屡遭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 越来越严重,河床高出田面,影响航运,水旱灾频繁,生 态环境恶化,危害极大。

本区要以小流域为单位,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 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草先行,草灌乔结合, 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积极营造水土保护薪炭林、水 源涵养林,解决群众生活的燃料和水土流失问题;大力种 植山地绿肥,提高山地肥力,使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2、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本区属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罗区、上杭县、 连城三县(区)交界地带,涉及三县新罗区的万安、江山; 上杭县的步云、古田;连城县的庙前、莒溪、曲溪等7个 乡(镇)和20个行政村,总面积22168.5公顷(折合33.25万 亩)。自然保护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面的以将军山为中心, 面积754.3公顷;中部的以狗子脑为中心,面积20861.5 公 顷;南面的以笔架山为主,面积552.7公顷。 其中耕地面 积852.8公顷,占3.85%;林地20002.8公顷,占90.23%; 居民点59.4公顷,占0.27%。保

护区系玳瑁山系,主要以 中山为主,平均海拔900米,千米以上的山峰70多座, 最 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土壤以山地 红壤为主,土地肥沃,适宜林木生长。

本区土地资源垂直利用分异明显;植物、动物资源丰 富,其中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3种,古树王16棵;华南虎 等珍稀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30种。 本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完整的生态系统, 丰富的动物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森林生态环境保护、 动植物资源等多种学科进行研究的理想基地。通过森林群 落演替规律以及人为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研究等,从 而为林业生产、经济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 持高效能的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内应严格贯 彻以保护森林和野生生物资源为主,维护生态平衡的用地 方针,禁止破坏性的土地开发,非农业建设项目,除非与 保护有关的,一律不得进入本区。 第二章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经济与科 技的发展不仅未能改变人类对土地的依赖,而且由于工业 化、城镇化导致大量农田、绿地减少,环境恶化,人类今 天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严重。正因 为如此,我国必须加强土地利用的国家控制。

我国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从立法、规划、土地征用、 建筑规章到财税政策、政府投资等等,手段多样。其控制 程度主要取决于各地土地资源的丰缺度,人均可利用土地 资源愈少的地区,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应愈严格,而龙岩市 1996年人均耕地仅0.87亩,已接近联合国确定的警戒线, 对土地利用实行严格的控制势在必行。 土地用途管制是依据法律和行政规章,对规定土地用 途实行强制性管理制度。管制与经济政策、投资等调控手 段相比,具有三个重要特性:⑴强制性(或指令性);⑵ 执行性;⑶以直接作用为主。

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 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这个重大变革,第一,可以严 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促使集约利用,有利于建设用地市 场的正常化和规范化;第二,可以严格控制农用地流向建 设用地,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耕地;第三,有利于按照土 地利用规划和各类建设规划,鼓励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在各 自范围内流动,提高配置效率。

对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这是与土 地管理部门的职能,即实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相一致的。 也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城市用地进行内涵挖 潜的必经之路。

一、耕地指标的区域管制

为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耕地总量只增不 减,落实省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必须根据本市内部生 产力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类土地的供需状 况,对本市各县(市、区)的耕地指标实行区域管理。 (一)耕地管制区的划分

为保持规划体系的上下衔接、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 和管制的可行性、便利性,管制区的划分以本次规划下属 的一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全市划定新罗区、漳平市、长 汀县、永定县、武平县、连城县、上杭县等7个土地用途 管制区。 (二)耕地管制区控制指标的确定

本次规划的耕地管制指标的确定,是围绕耕地总量动 态平衡目标,在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数和耕地净增长 目标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以可供给的土地总量来合理配置 各产业部门和各行业对土地的需求。 1、耕地管制区控制指标确定的依据 ⑴基础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 耕地的通知》、省级规划下达的指标、龙岩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龙岩市产业发 展政策。 ⑵量化依据

A、现状:a 各县(市、区)耕地数量和质量、人口 规模; b 人均耕地量、耕地占土地总面积之比; c 粮食 自给率、人均农产品拥有量; d 农产品调入(出)量。

B、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量预测;农业发展态势( 农产品调出、持平、调入)预测。 C、近十年建设占用耕地量占各地建设用地的比例; 近十年各类用地增减流向;城市化(城镇化)水平及速度; 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量;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近十年开发复垦耕地量;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农 业内部结构调整退耕量;各地灾害损毁耕地的程度、频率、 规模;生产建设等其他因素损毁耕地量等等。

2、一级耕地管制区控制指标的确定。根据上述依据, 对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进行分析和土地供需趋势进行 预测的基础上,经多次协调,确定了本市一级管制区的耕地 控制指标。如表6-3所示。

表6-3 一级管制区控制指标体系表

单位:万亩 ┏━━━━━━━━┯━━━━┯━━━━━━━━━━━━━┯━━━━━━━━━━━━━━━━┓

┃ 面积│ 净 增 │ 补 充 耕 地 量 │ 控制耕地减少量上限 ┃

┃县 │ 耕 地 ├───┬────┬────┼───┬────┬───┬───┨

┃(市、区) │ 下 限 │ 合计 │整理复垦│土地开发│ 合计 │建设占用│ 退耕 │ 灾毁 ┃

┠────────┼────┼───┼────┼────┼───┼────┼───┼───┨

┃ 龙 岩 市 │ 0.6 │ 15.1 │ 6.99 │ 8.11 │ 14.5 │ 7.4 │ 1.9 │ 5.2 ┃

┠────────┼────┼───┼────┼────┼───┼────┼───┼───┨

┃ 新 罗 区 │ -0.33 │ 2.02 │ 1.05 │ 0.97 │ 2.35 │ 1.33 │ 0.72 │ 0.30 ┃

┠────────┼────┼───┼────┼────┼───┼────┼───┼───┨

┃ 永 定 县 │ -0.65 │ 3.11 │ 1.34 │ 1.77 │ 3.76 │ 2.32 │ 0.36 │ 1.08 ┃

┠────────┼────┼───┼────┼────┼───┼────┼───┼───┨

┃ 上 杭 县 │ -0.72 │ 2.13 │ 0.73 │ 1.40 │ 2.85 │ 2.02 │ 0.15 │ 0.68 ┃

┠────────┼────┼───┼────┼────┼───┼────┼───┼───┨

┃ 武 平 县 │ 0.66 │ 1.99 │ 0.52 │ 1.47 │ 1.33 │ 0.44 │ 0.18 │ 0.71 ┃

┠────────┼────┼───┼────┼────┼───┼────┼───┼───┨

┃ 长 汀 县 │ 0.62 │ 2.27 │ 1.27 │ 1.00 │ 1.65 │ 0.43 │ 0.19 │ 1.03 ┃

┠────────┼────┼───┼────┼────┼───┼────┼───┼───┨

┃ 连 城 县 │ 0.56 │ 2.03 │ 1.33 │ 0.70 │ 1.47 │ 0.41 │ 0.18 │ 0.88 ┃

┠────────┼────┼───┼────┼────┼───┼────┼───┼───┨

┃ 漳 平 市 │ 0.46 │ 1.55 │ 0.75 │ 0.8 │ 1.09 │ 0.45 │ 0.12 │ 0.52 ┃

┗━━━━━━━━┷━━━━┷━━━┷━━━━┷━━━━┷━━━┷━━━━┷━━━┷━━━┛

(三)耕地控制指标的管制措施

1、各县(市、区)必须把耕地控制指标分解到下一 级行政区,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耕地管制控制指标体系。

2、中长期及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必须严格按照规划 控制指标下达。 3、每年度必须对耕地减少指标和耕地增加指标进行 严格审核,以免出现虚报、瞒报现象。 4、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凡规划 期中指标已用完的区域,上一级管制区域不再追加指标。 5、凡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中已安排为国家或省重点建 设项目的,规划期内指标不得挪作他用。

6、实行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卡管理制度。凡建设项目 需使用耕地的,必须到市土地管理局领取规划用地指标卡,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不颁发指标卡,用地指标 已用完的亦不予颁发用地指标卡。

二、土地用途管制

(一)土地用途区的划分

土地用途区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 利用主导功能、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利用及整治、 保护、管理措施的不同所划分的用地管制区。根据土地用 途区分区依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市用地现状分 类,土地用途区可进行如下划分:农业用地区、园地区、 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乡村建设用 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其它用 途管制区。其中农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乡村建设 用地区为一级管制区,应加大力度,对其用途进行严格管制。

(二)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1、对土地利用方向的管制

在用途区内,对土地利用方向可设定三类:一是无条 件用途,即主导用途;二是有条件用途;在土地适宜性用 途之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违背土地利用调整次 序,从长远看,有利于综合效益提高,可以有条件转用的 方向;三是不许可用途:在土地的适宜性用途之外,不允 许转用的方向。

管制措施:对每一用途区,必须确定它的无条件用途, 不许可用途及用途调整的次序,指导规划期内该用途区的 土地利用方向,凡不符合该用途区的土地利用方向的项目 不予审批,并加以制止,如已改变用途的,应强制使用者 恢复到原有土地利用方向。对土地利用方向的管制应重点 做好农地土地利用方向的管制。

⑴ 农地中的土壤对种植作物没有明显的限制,土层 厚、保湿性好,而无过湿现象,自然肥力好,种植作物无 困难,适于种植生产粮、菜、油、果等多种作物的农地, 不能改变用途:限制条件中等,种植作物稍有点困难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适于种植一定范围的作物的农地,也不能 改变用途。

⑵ 土地对种植作物有较多的限制,土层较薄、保湿性 差,或有过湿现象,种植作物较困难,在适当的条件下适 于种植少数作物的农地,有条件改变用途。

⑶ 土地对种植作物有很多限制,土层薄,保湿性很差 或过湿的,自然肥力很低,种植作物有很大难度,且只有 在特定条件下才可种植极少数种类作物的农地,可以改变 用途。

2、对土地利用程度的管制

为进一步挖掘城镇村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提高农地 和非农地的利用程度,应对某一用途区的土地利用程度进 行管制。

管制措施:设定土地利用程度管制指标,如土地垦殖 率、土地利用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城乡居民点人均用 地量等。应对这些指标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 程度,促进集约利用土地,对一些指标未达到集约利用标 准的,不允许走外延扩展、粗放经营的路子,如城镇人均 用地指标偏大或建筑密度偏小,可限制其用规模的扩展。

3、土地利用效益的管制

为实现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应对某一用途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管制。

管制措施:设定土地利用效益管制指标,如土地产出 率、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资金投入量 等。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与管制,以达到土地利用 综合效益最优化。

4、对土地用途转用的管制

根据土地利用方向中的许可用途,按转用制度,严格 管制各类土地在一定条件下的转用。

管制措施:实行规划用途转用许可证制度。 ⑴为了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任何建设占用土地 的,首先都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占用农用 地必须先取得农用地转用许可后,建设项目方可立项;占 用农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予许可,建设项 目不得立项。 ⑵对于破坏耕作条件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地,如建 水泥养殖池等,应列入转用管理;对于不破坏耕作条件的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地,则要尊重农业和农民经营的自主 权。

⑶征用土地要严格限制范围,不得滥用征地权,随意 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了实施城市规划,对划定的城 市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可以由城市政府统一征用、 统一开发后供地,以避免遍地开发,滥占农用地。对占用 农用地的,经农用地转用许可后,方可办理征地手续。

⑷除权属变动外,用途的变动也应办理变更登记。在 土地调查与统计中,应确立建立基础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 的地位。

5、农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在各自用途范 围内流转,实现土地用途管制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机结合。

⑴必须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严格限定农用地使 用权只能在农用地范围内流转,不得改变为建设用地。

⑵要鼓励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和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使 用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促使存 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以减少对占用农用地的压力。

⑶即使是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定也属于国 家,要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审批。

⑷已经占用集体土地办企业的,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准予流转;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只能作临时用地,不能流转。 ⑸严格禁止集体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