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3-10-24 07: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理问答题

1、当动脉血压升高,机体是如何进行反射性调节的?写出该反射的反射弧及具体调节过程。 答: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加强 2分

反射弧:窦弓感受器1分,2路传入神经1分,中枢变化2分,3种传出神经2分,心血管效应2分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答:对代谢作用:产热;对物质代谢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②糖代谢:双向调节。③脂类代谢:促进脂肪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4)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呆小症(克汀病)(2)

其他作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调制其它激素作用)(4)

3、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从心室状态、室内压的变化、压力差、瓣膜状态、血流方向等方面分析各期。

答:(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每个阶段1.5分,心房收缩期1分,列下表或用文字叙述均可)

心室压心室、心房状态 力变化 等容收缩期 心室快速射收缩血期 期 缓慢射下降 血期 等容舒张期 心室快速充舒张盈期 期 缓慢充上升 盈期 心房心房收上升 压,小于动脉压 此时心房收缩,室关闭 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心室 血液从心房流向室内压小于房内房室瓣开放,半月瓣血液从心房流向下降 压,小于动脉压 关闭 心室 室内压小于房内房室瓣开放,半月瓣血液从心房流向急剧下降 压,小于动脉压 室内压大于房内压,小于动脉压 开放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流向动脉 无血流,心室为一等容封闭腔 室内压大于房内房室瓣关闭,半月瓣血液继续从心室升 压,大于动脉压 开放 动脉 平缓上室内压大于房内房室瓣关闭,半月瓣血液从心室流向急剧上升 与动脉间压力差 室内压大于房内压,小于动脉压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无血流,心室为一等容封闭腔 心室与心房、心室瓣膜状态 血流方向 收缩期 缩期 内压小于房内压,小于动脉压 关闭 心室 4、试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储存释放、靶细胞、生理效应及其释放的调节。

答: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细胞合成(1.5分),由下丘脑-垂体束运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1.5分)。它经常少量地释放,经组织液入血。其生理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分)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通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ADH释放增加(2分);循环血量的改变,通过容量或压力感受器改变ADH的释放(2分);其他因素(1分)。

5、分别从耳缘静脉处给兔子注射30毫升生理盐水、抗利尿激素1毫升、25%葡萄糖溶液5毫升、速尿1毫升、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1毫升,兔子的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1)注射生理盐水30ml,兔子尿量增多。

分析:注射生理盐水30ml,使血容量增大,刺激容量感受器,抑制ADH的合成、分泌,血中ADH的浓度下降,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降低;生理盐水为晶体溶液,使血浆蛋白质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大,从而使尿量增多。

(2)注射ADH1ml,兔子尿量减少。

分析:注射ADH,提高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从而使尿量减少。 (3)注射速尿1支,兔子尿量增多。

分析:速尿可抑制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膜表面的Na:2Cl:K共同转运体的活性,使的Na、Cl、K重吸收减少,三者滞留在小管液中,从而使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

+

-+

+

-+

(4)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5ml,兔子尿量增多。

分析:25%的葡萄糖溶液为高渗溶液,使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使小管液的渗透压增高,引起渗透性利尿。

(5)注射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兔子尿量减少。

分析:肾上腺素可与肾小血管平滑肌细胞膜表面的α受体结合,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减小,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上腺素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尿量减少。 6、分析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答:1)心脏每搏输出量:其它因素不变,搏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主要是引起收缩压显著升高,而舒张压上升相对较少,脉压加大。(2分)

2)心率:其它因素不变,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但主要引起舒张压显著上升,而收缩压上升相对较少,脉压减小。(2分)

3)外周阻力:其他因素不变,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上升,但主要引起舒张压显著上升,而收缩压上升相对较小,脉压减少。(2分)

4)主动脉及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血压,使收缩期血压不致太高,维持舒张期血压不致太低。当老年人动脉硬化,弹性减弱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显著加大。(2分)

5)循环血量与系统容积的比例: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积加大,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则相反。(2分)

7、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升高,对呼吸运动各有何影响?为什么?试分析其机制。

答:(1)血液CO2增多→通过血脑屏障,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离出氢离子,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主要途径);血液CO2增多→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呼吸中枢兴奋 → 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2)缺O2(动脉血PO2<11.97kPa)→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严重缺O2则直接损害、抑制呼吸中枢,使肺通气量减小。

(3)血液[H+]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血液中[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脊液,所以以外周途径为主。 8、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答:甲状腺激素有两种即T3和T4,它们的主要作用:①生热效应:可加速细胞的氧化使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②促进物质代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但在甲亢病人,反而使蛋白质分解,病人常感疲乏无力。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时,可使生长缓慢智力低下,称为呆小症。④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缺乏此激素,可使幼儿脑的发育障碍,在成人,此激素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如甲亢病人易激动、烦燥不安、失眠等。⑤对心血管系统:可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

9、举例说明动脉血压神经调节,要求写出反射弧。

答:动脉血压升高,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加强 2分 反射弧:窦弓感受器1分,2路传入神经1分,中枢变化2分,3种传出神经2分,心血管效应2分

10、饮1L清水,饮1L生理盐水和静脉推注0.1L的50%葡萄糖液后,尿量分别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1)饮1L清水后尿量增多(1),因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下丘脑ADH减少(1),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水的重吸收减少(1)尿量增多。另血量增加,胶体渗透压下降也可使尿量增多(1)

(2)饮1L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多(1),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1),有效滤过压增加,滤过增加(1),尿量增多。另血量增加,胶体渗透压下降也可使尿量增多。

(3)静脉注射0.1L50%葡萄糖后,尿量增多(1),因超过肾糖阈(1)使肾小管内液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1) 11、在消化期胃液分泌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答:(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①头期是由进食动作引起,因其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的感受器,因而称为头期。在进食过程中有关的视、嗅、听刺激和食物进入口腔后的化学和机械刺激相应的感受器,冲动传至反射中枢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引起胃腺分泌。迷走神经尚可引起幽门粘膜内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经血液循环刺激壁细胞分泌。该期分泌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消化力强。②胃期是食物入胃后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物对胃底、胃体的机械性刺激,经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内在神经丛而作用于幽门部G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此期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但消化力低。③肠期是由食物进入肠内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物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小肠粘膜释放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而对胃液分泌只有较弱的作用。此期特点是分泌量少,约占消化期分泌量的10%。

(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①盐酸:②脂肪及其消化产物③高渗溶液 12、试画出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图像,并说明其产生的机理。 答:

0期:Na+通过快钠通道大量迅速内流 1期:K+快速外流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内流与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K+迅速外流

4期:Na+-K+泵工作,恢复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梯度

13、动脉血中,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升高,对呼吸运动各有何影响?试分析其机制。

答:(1)血液CO2增多→通过血脑屏障,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离出氢离子,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主要途径);血液CO2增多→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 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呼吸中枢兴奋 → 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2)缺O2(动脉血PO2<11.97kPa)→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严重缺O2则直接损害、抑制呼吸中枢,使肺通气量减小。

(3)血液[H+]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

血液中[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脊液,所以以外周途径为主。 14、切断家兔双侧减压神经后,血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血压升高。因减压反射弧传入神经被破坏。写出完整的发射弧。 15、试分析为何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答:(1)对物质代谢具有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糖异生,同时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使血糖升高。对脂肪代谢可引起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出现“向中性肥胖”。

(2)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