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进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3 23: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

RE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西方国家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达10%~30%[1]。我国北京、上海两地RE的发病率达1.92%[2]。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3]。RE可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4],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RE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代医学对RE主要以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且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5]。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著,且因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6]。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据RE的主症,本病可分别归属于祖国医学之“嘈杂”、“吐酸”、“胃痛”、“痞满”、“胸痛”、“噎嗝”等范畴。近年来,许多名老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恣食生冷伤及脾胃,或忧思恼怒,郁久伤肝,肝气郁滞,脾胃为其所犯而致;脾胃为肝气所犯,气机升降失调,胃主失和降,少阳枢机不利,肝胆郁火犯胃,湿邪郁久化热,中焦痞塞不通,胃气上逆而发为本病。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杨氏等[7]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饮食不节,蕴湿成痰,或过食辣,助热生火,导致气、火、湿、血、痰、瘀互结。病变初起多实证,以肝气犯胃或肝胃郁热为多,中期多为痰(湿)热阻滞,后期以胃阴亏损或痰瘀互结为主。本虚标实,胃失和降是基本病机。本虚为脾气虚胃阴亏,标实即气郁。痰阻,血瘀,热结。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火、食、痰、瘀互结于食管为主要病机。

王天龙[8]认为其病机为:饮食不节或因他病服药不当,日积月累,损伤中焦,脾胃运化失常,酿生湿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肝郁不

2

达,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曾氏等[9]认为脾胃不足,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胶阻,气机不畅,以致胃气上逆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而痰热为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蓝仕[10]认为本病是由肝胆脾肺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内经》中早就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加以阐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诸呕吐酸……皆属于火”,其病因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横逆犯胃; 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甘肥之品,湿热内生,各种病理因素交互为患,致使肝郁化火,胃气不降上逆发为本病。

樊文欣[11]经长期临床观察,认为其与肝气郁结,蕴热横逆,克脾犯胃,胃火冲膈,食浊泛上关系最为密切。

刘绍能[12]认为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肺失肃降,痰气郁阻。

张成元[13]认为本病初起多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以气郁为先导,由气郁可导致痰聚、血瘀,即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有些患者可兼有痰和瘀的证候。

安氏[14]认为本病初起多为实证,继而由实转虚,临床上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痰湿内阻,肝气犯胃。虚证多为劳倦内伤,热邪伤津,脾胃虚弱所致。临证以虚实夹杂为多见。辨别虚实,还要从病程、主要症状等方面着手,如久病多虚或者是虚中夹实;新病多实,或是实多虚少。实证有邪,邪去则病愈;虚证无邪,当据病症采用温中健脾,滋养胃阴,扶正降逆等法,使脾胃得复。 2、辨证论治

由于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故而各医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将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型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师宁等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收集RE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得出常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化火、胃失和降、痰气互结、胆热犯胃、脾胃虚弱、肝气郁结、中虚气逆、胃腑湿热、胃阴亏虚、胃热脾虚、脾胃气虚、胃热炽盛、脾虚气滞、脾虚痰湿、寒湿中阻、寒邪犯胃、脾胃阴虚、肝胃阴虚、食滞胃肠、痰瘀互结其中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

3

[15]

田同儒[16]等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辨证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和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方予清降饮,脾胃湿热证:处方为竹叶10g,石膏30g,海螵蛸 10g,浙贝母1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g,黄连10g,吴茱萸2g,法半夏10g,炒神曲 10g,厚朴12g,甘草6g。胃阴不足证:处方为 沙参12g石斛15g,玉竹10g,生地黄15g,浙贝母 10g,海螵蛸20g,麦门冬 10g,法半夏 10g,枳壳10g,甘草6g。脾胃虚弱证:处方为炒白术20g,苍术 12g,炒薏苡仁30g,茯苓12g,浙贝母10g,海螵蛸20h,法半夏10g,炒神曲 12g,厚朴10g,甘草6g。

袁红霞[17]认为临床中治疗RE常见证型有胃虚兼少阳不和型、胃虚兼肝胃郁热型、胃虚兼痰热内扰型、胃虚兼痰痕交阻型、胃虚兼寒热错杂型、胃虚兼胃阴不足型。

刘汶[18]将本病辨证论治如下: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加减;肝胆湿热证,治宜清肝利胆,和胃降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中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和胃降逆,方用清中汤加减;痰湿内阻证,治宜化湿祛痰,和胃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减;痰气交阻证,治宜理气化痰,和胃降逆,方用旋覆代储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脾气虚弱证,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脾阳不振证,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黄茂建中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寒热错杂证,治宜辛开苦降,温清并用,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张燕梅[19]将确诊为RE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中医辨证分型气郁痰阻型10例,肝胃郁热型13例,瘀血阻络型10例。

赵淑萍等[20]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本病,取得明显疗效,辨证为:(1)吐酸嘈杂:患者反酸心烦口苦,咽燥咽干,脘中饥噪或痛,得食稍安,嗳气臭腐,舌红苔黄腻,脉弦。治则: 平酸健脾和胃汤( 自拟方)(2)胃阴亏虚:胃部隐痛,入食干涩,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来细数。治则: 滋阴益胃,方药: 一贯煎加减。(3)痰气阻滞: 病久生湿酿痰,痰瘀血阻,患者吞咽费力,胸膈痞闷,口燥咽干,心烦,胸骨后痛难忍,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治则:通滯化瘀养阴消痰汤( 自拟方)。 3、专方治疗

许多医家根据自身对RE的认识,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专方专药或固定治法,对于治疗RE亦取得了较好效果。

4

刘则鹏等[21]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味温胆汤,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的变化、评价其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胃镜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其症状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72.2%( P<0.01)。

侯静霞[22]将68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奥美拉2Omg和莫沙必利5mg治疗,每天1次,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RE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9.6%和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远期复发率分别为8.33%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丁邦盛[23]将126例RE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3例在对照组治万基础上加用乌贝散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胃镜积分、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2.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胃镜积分、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

薛心东[24]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RE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中药栀子豆豉陷胸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奥美拉唑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1个疗程内的近期疗效及停药后半年的远期疗效,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的恢复方面与对照组的疗效相近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停药后半年内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刘红玲[25]将6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高于对照组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

许凤莲[26]将120 例本科室住院的RE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奥美拉唑胶囊 ,20mg,每日2次,治疗组30例给予一贯煎加味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有效24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3.3%,对照组痊愈8

5

例,有效22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陈冬梅[27]将31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基础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吗丁啉治疗,两组疗程均6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两者相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

4、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一些医家在西医治疗(抑酸药,黏膜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RE,以加强治疗效果,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郭丽颖[28]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莫沙比利5mg/次,3次/d。治疗组40例柴胡疏肝散(海螵蛸、代赭石各30g,柴胡、白芍药各15g,旋覆花、川芎、陈皮、白术、枳壳、香附各12g,延胡索、木香、半夏、砂仁、甘草各10g,黄连8g);1剂/d,水煎400mL,饭前1h或饭后2h服用,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0%。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陈剑雄[29]将140例经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西沙比利5mg,香砂养胃丸6g,3次/d,餐前30min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每天晨服黛力新1~2片,期间停用一切对胃肠道有影响的药物,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结束观察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影响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

夏冬俊[30]将86例经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泮立苏和新络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的抑反汤,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食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

6

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马丽莉[31]选取RE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初始治疗均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疗程8周。维持治疗:对于有效病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间隔疗法,若症状出现反复,应增至足量药物维持,疗程16周。治疗组在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期间均加用越鞠丸,若肝胃不和证加服荆花胃康胶丸,肝胃郁热证加服达立通颗粒。观察临床症状,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胃脘痞胀、上腹疼痛、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初始治疗结束后(8周),治疗组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维持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维持治疗16周期间,治疗组共有17例出现22人次复发,复发率37.8%;对照组共有25例出现34人次复发,复发率55.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赵晓莉[32]将6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张友发[33]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针刺双足三里穴同时口服泮托拉唑,对照组单纯口服泮托拉唑。根据临床症状和内镜积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内镜下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临床症状方面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复查,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RE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展现了中医药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药开发、中医药治疗RE发病机制等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4]。但针对RE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各家认识不一,尚无统一标准,故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制定统一的诊疗标准,应用于临床。另外,针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实验研究虽然不少,但是探讨本病机制的不多,中医药治疗RE的机制尚不明确。

7

参考文献

[1]Moayyedi P,Talley NJ.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Lancet, 2006,367:2086-2100.

[2]黄一鲜,张冬琼,黎琮毅.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进展. 内科,2012,7(1):61-63.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9-1850. [4]李兆申,徐晓蓉,邹多武,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

志,2006,45:13-16.

[5]刘同亭,赵立群.辨证治疗老年人RE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45-46.

[6]孙永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64. [7]杨巧芳,苏和,鄣增元.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0,

29(21):68-69.

[8]王天龙.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辩治.中医研究,2009,22(4):48-50.

[9]曾江涛,吴红苗.辛开苦降法治疗气郁痰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9,10,11(10):110-111.

[10]蓝仕. 左金丸四逆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86例. 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2010,9:131.

[11]樊文欣. 疏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 河南中医,2013,33(7):1094-1095. [12]刘绍能.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治探讨. 中医研究,2008,21(7):7-8. [13]张成元.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社区中医药,2013,15(9):220-221. [14]安永亮.奥美拉唑联合木香顺气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09,2(20):44.

[15]师宁,厅霞,航海燕,等.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

医药杂志,2012,27(4):1174-1176.

[16]田同儒,李志中,李柏燕,等.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94例临床观察[J〕.河

北中医,2013,35(8):1135-1137.

[17]杜听,史业蓦,仇涓蓉,等.袁红霞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6例[J〕.辽宁中医

杂志2011,38(1):111-12.

[18]刘汶. 略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8

11(21):129-132.

[19]张燕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

9(14):114-115.

[20]赵淑萍, 李立阁. 中西医结合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社区中医药,2013,

15(5):209-210.

[21]刘则鹏,张丽娜,廖志峰,等. 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7):363-365。

[22]侯静霞.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J〕. 河南中医,2012,

32(8):971-972.

[23]丁邦盛. 乌贝散合黄茂建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3,35(10):1461-1462.

[24]薛心东. 栀子豆豉陷胸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 例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中药,2013,20(26):128-130.

[25]刘红玲.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2,

5(28):23-24.

[26]许凤莲. 一贯煎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J〕. 中医研究,2013,26(3):40-42. [27]陈冬梅,王新佩.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1例[J〕. 河南中医,2013,

33(3):335-336.

[28]郭丽颖. 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

内科杂志,2013,27(6):93-94.

[29]陈剑雄,陈冬. 黛力新联合西沙比利与香砂养胃丸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探讨

[J〕.当代医学,2013,19(22):132-133.

[30]夏冬俊,李天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

2013,29(7):45-46.

[31]马丽莉,熊元治,马颖才,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新中

医,2013,45(10):40-42.

[32]赵晓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20):130-131.

[33]张友发,梁光造,张征. 电针刺双足三里穴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

9

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志,2013,10(7):93-94.

[34]张厂,李军祥,金周汉.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国医学创新志,2009,5(1):100-101.

10

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78-1780.

[11]唐艳萍,弓艳霞,李淑红,等. 复方白及糊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15):1312-1321.

[12]马淑颖,朱生梁,程艳梅,等. 疏肝和胃方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J〕. 山西中医,2006,22(1):48-50.

[13]Ny L.Nitricoxide Pathway in cat esopphagus,lacalization of nitricoxide synthase and function effects.Am J Physiol,1995,268(l):59.

[14]夏金荣,张忠兵,汪毅,等. NO、VIP和S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5):198-200.

[15]冯云霞,时昭红,张介眉,等. 调中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脑肠肽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5):154-157.

[16]李军杰,郑勇.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 农垦医学,2007,29(1):20-22.

[17]夏金荣,张忠兵,汪毅,等. NO、VIP和S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5):198-200.

[18]赵强,宋宁,袁红霞. 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舒缩神经递质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0):2086-2089.

[19]代二庆,李海英,刘子泉,等. 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一氧化氮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25-1428.

[20]Crist J,Gidda JS,Goyal PK. Intramural mechanism of esophageal peristalsis: roles of cholinergic and noncholinergic nerv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4,81:3595-3599.

[21]Wang Q, Akrabali H.I, Hatakeyama N, et al. Caffeine and carbachol induced Cl- and cation currents in single opossum esophageal circular muscle cells [J].Am J Physiol, 1996, 271:1725-1734.

[22]程艳梅,王高峰,王宏伟,等. 疏肝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J].江西中医院,2012,43(355):60-62.

[23]方维丽,王邦茂,刘文天,等.环氧合酶-2和前列腺素E合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29-630.

16

[24]Schwarting A, Schlaak ,J, Lotz ,J. et al. Endothelinl mod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on 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 (FLS). Scand.J Rheumatol,1996 , 25 :246-256.

[25]Speciale L, Roda K, Saresella M, et al. Different endothelins stimulatecytokine production b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and microglial cell line. lmmunology,1998 , 93:109-114.

[26]Sampaio AL, Rae GA, llenriques MG. Role of endothelins on lymphocyte accumulation in allergy. ,J Leukoc Biol, 2000, 67:189-195.

[27]Sampaio AL, Rae GA, Henriques MG. Participation of endogenous endotlielins in delayed eosinophil and neutrophil recruitment in mouse pleurisv. lnflamm Res.2000.49:170-176.

[28]滕小军,刘荣,李祥金,等. 内皮素1及其受体在反流性食管炎及Bar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4):8118-8122.

[29]NEWTON M, BURNHAM WR, KAMM MA. Speed of onset of oesophageal acid reduction with different proton-pump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oesophagitis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8,10(9):753-758.

[30]CUA DJ, SHERLOCK J, CHEN Y, et al. Interleukin-23rather

than interleukin-12is the critical cytokine for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of the brain [J]. Nature,2003,421(6924):744-748.

[31]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等. IL-23 /IL-17轴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31(5):553-556.

[32]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等. 疏肝和胃降逆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IL -23 /IL -17轴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00-3202.

[33]唐丽明,曹丽霞,袁红霞,等. 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大鼠PCNA表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53-55.

[34]刘炳辉,高烨,李英奇,等. 六君疏肝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2):51. [35]Rozenblum GT, Gimona M. Calponins: Adaptable modular regulators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J]. 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7,Jul 31.

17

[36]刘晓霓,金秀东,李月珍,等. 半夏泻心汤对食管炎大鼠食管平滑肌收缩调控蛋白基因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60-63. [37]汪涛,龚均.大鼠混合反流模型中COX-2、PCNA 、CyclinD1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5):460-462.

[39]杨幼新,袁红霞,马艳,等. 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CyclinD1表达的影响 [J],天津中医药,2010,27(1):50-52.

[39]丁婷婷.

[J],中医药导报,2012,18(5):93-95. 前言

18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验研究进展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现在纳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及西方国家RE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调查中,18~70岁人群,有显著反流症状者高达8.86%[1],通过对食管PH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2] 。近几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亦有增加的趋势,流行病调查显示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但有RE者,男性多于女性。

RE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不适等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转归的危险,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RE治疗的研究己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以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且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3]。所以寻找治疗RE有效、合理的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著,且因其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4],但其对RE的病机认识仍不统一,药物作用机理及途径还不完全清楚,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及推广。

导师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胃虚弱”为RE的发病之本,“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为病机关键,并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加味制成食管康颗粒,治疗各种类型的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经胃镜及病理复查,食管粘膜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并且具有降低复发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pH值、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食管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呼吸链,从脾胃气机升降-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全新角度深入研究该方治疗RE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治疗RE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寻找治疗RE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 食管康颗粒对RE模型大鼠食管Na-K-ATP酶及

19

+

+

Ca-Mg-ATP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00±20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动物合格证号:MA-2012-112。饲养于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中心实验动物室,具有Ⅱ级动物饲养条件的合格证。大鼠购入后,Ⅱ级动物饲养室分笼架式饲养于钢丝网盖塑料笼内,每笼5只,饲养前饲养室给予紫外线照射消毒,饲养笼给予过氧乙酸消毒,室内保持恒温22±2℃,湿度为50%~60%,每天自由饮自来水及进食标准颗粒食物,黑暗光照交替12h,噪音、换气等环境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1.2 实验药品

中药药材全部由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药剂科提供,经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鉴定合格并煎制成1g/ml生药的溶液,置4℃冰箱备用,中药谨守《伤寒论》原方剂量,换算为现代剂量。

①食管康颗粒组:人参、延胡索、旋覆花、半夏、代赭石、黄连、吴茱萸、白芍、炙甘草、郁金、丹参。

②西药对照组: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研为细粉末后,配制成浓度为0.15mg/ml的莫沙比利混悬液后装瓶,置4℃冰箱备用。 1.3 实验试剂

病理、包埋、染色等所需基本试剂(3%的戊二醛,甲醛,50%、70%、90%、100%梯度酒精,石蜡包埋剂,苏木精/伊红染色剂,0.01MPBS缓冲液,0.01M构椽酸盐缓冲液,)均由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提供。

5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0.5%碘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95%酒精(北京化工厂) 10%水合氯醛(天津市化工二厂)

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0%甲醛溶液(天津市化工二厂) 苏木精、伊红染色液(天津市化工二厂)

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20

2+2+

Ca2+-Mg2+-ATP酶是维持细胞内Ca2+ 和Mg2+浓度的稳定,对心肌及其他肌肉的收缩、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传导,细胞的分泌和繁殖均有重要影响,其活性是衡量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7,28]。

解偶联蛋白( uncoupling protein, UCP) 家族作为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 具有介导质子漏减少 ATP 和活性氧的产生等功能,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发现UCP 家族有 5 个同系物:分别是 UCP1、UCP2、UCP3、 UCP4、 UCP5, 其中 UCP2 因其分布广泛, 功能多样, 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疾病密切相关[29,30]。

UCP2 是1997 年发现的一种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蛋白 UCP2 基因由8 个外显子和 7 个内含子组成。细胞内 ATP 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氧化磷酸化。当电子沿着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从线粒体基质侧泵至膜间隙,形成跨内膜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当质子顺浓度梯度经 ATP 合酶的 F0质子通道回流到线粒体基质时,则伴随着通过 ATP 合酶的 F1 亚基介导的ADP 磷酸化生成 ATP, 即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偶联磷酸化。而 UCP2 作为一种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转运体, 能使质子不通过 ATP 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 而直接返回到线粒体基质, 即发生了质子渗漏, 结果破坏了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使 ATP 的生成受到抑制, 能量不以 ATP 的形式储存而是转化为热量散失[31-36]。

UCP2蛋白仅在少数组织中表达,包括胰腺、胃、脾、心、脑和肺中[37],正常食管上皮中没有表达,它参与能量代谢、活性氧的产生,并且细胞凋亡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广泛关注,UCP2蛋白在RE、 BE 和EAC黏膜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8]。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5个复合物组成,糖、脂肪、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电子,通过线粒体呼吸链依次传递,最终产生ATP,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内膜呼吸链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一个酶体系, 主要由复合体Ⅰ( NADH 泛醌氧化还原酶) 、Ⅱ( 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Ⅲ ( 细胞色素 c 还原酶) 、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Ⅴ(ATP 合成酶)及一系列辅酶组成, 它们活性浓度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变化[39],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可起到保护线粒体膜结构的作用, 维持呼吸链的完整性, 改善其氧化磷酸化功能,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有重要意义。

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是整个呼吸链的第1个门户,也是线粒体呼吸链中最大、最复杂

46

的酶[4、10]。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在能量代谢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把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当量NADH的两个电子传递给与复合体Ⅰ膜区域相结合的泛醌,同时将4个质子从基质转移到线粒体内膜空间,形成跨内膜质子电化学梯度,被线粒体ATP合成酶用来合成ATP[40]。

呼吸链酶复合体Ⅳ的主要功能是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02分子,每传递一对电子,要从线粒体基质中摄取4个质子,其中两个质子用于水的形成,另两个质子被跨膜转运到膜间隙。它位于呼吸链的末端, 催化细胞色素的氧化, 同时驱动 ATP的合成, 它是线粒体的标志酶, 其酶活性的发挥对于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能量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细胞色素氧化酶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 及能量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1]。

6.脾胃虚弱、气机升降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关系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氧化分解营养物质(水谷精微) , 提供细胞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能量, 是细胞的“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或者说是细胞的中医之“脾”。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氧化三大营养物(水谷精微) 生成ATP(气), 并且还利用琥珀酸单酰CoA 与甘氨酸合成血红素(“血”) , 因此, 线粒体(脾) 是“气血生化之源”。

现代研究表明[41], 线粒体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 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细胞凋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线粒体功能的正常与否, 直接决定了细胞所在的该器官、系统 (五脏六腑 )直至个体的生理功能强弱。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线粒体 (脾 )是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万物生化之母。线粒体功能正常, 则器官、机体的功能正常。如果大量细胞的线粒体肿胀、破溃, 则引起该器官或系统功能的衰竭,即所谓的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ATP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与物质的运送、能量的转换以及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酶,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脾虚动物模型ATP酶活性明显下降,冯运国等[[4]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脾气虚组 脾阳虚组Na+-K+-ATP 酶的活性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 提示脾虚时Na+-K+-ATP 酶活性受抑制, 能量产生减少,存在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功能受损,曾益宏等[4]研究发现,脾虚大鼠不仅是Na+-K+-ATP 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也明显降低。王洪海等[44用制成脾虚

47

动物模型,发现3周时,ATP酶活力显著降低, 血清 LDH、 CK 活性下降,引起能量代谢障碍,恢复1 周后ATP酶活力仍显著降低,但LDH、 CK 活性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脾虚动物模型能使 ATP酶、 LDH、 CK 活性降低,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色素氧化酶, 即呼吸链复合体Ⅳ, 它位于呼吸链的末端, 催化细胞色素的氧化, 同时驱动 ATP的合成, 它是线粒体的标志酶, 其酶活性的发挥对于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能量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细胞色素氧化酶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 及能量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它与中医“脾主运化”理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从饮食水谷中摄取精微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营养物质的吸收, 就是一个主动耗能、不断消耗 ATP的过程。若脾虚失运,则脏腑、肌肉无以充养, 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减退。从现代医学角度看, 组织器官及肌肉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及线粒体质和量的变化均是脾虚证发生的病理机制。刘友章等[45,16]脾虚模型大鼠无论是肝、 心肌、 胃还是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可见,脾虚状态可导致各器官线粒体 DNA 损害, 细胞色素氧化酶减少, 机体能量代谢减少。

中医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都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在理论上具有共通性,中医“气”与生物能源(ATP)的概念存在着共性的含义。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机升降和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常用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等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能荷值(即ATP含量),而行气药如青皮、乌药、厚朴、枳壳等则表现为降低能荷值的趋势。

脾胃作为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机体气机升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体脾胃气机升降的协调对于全身气机升降的正常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表现在脾,多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表现在胃,主要为胃气上逆而不和。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正常,是脾胃生理功能正常的反应。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而水谷精微是机体气血化生的来源,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升胃降相互对立,相反相成,二者在对立中求得统一,在升降中求得协调,维持着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动态平衡。

48

7.从线粒体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食管康治疗RE的作用机制

7.1食管康颗粒对食管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

ATP是体内组织细胞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被誉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货币”,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酶是存在于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上的一种蛋白酶,在体内物质合成、维护细胞完整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ATP酶是逆离子梯度进行细胞膜内外转运的离子泵,最重要的是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不仅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正常提供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能建立一种势能贮备, 为细胞的主动转运提供条件。Na+-K+-ATP酶主要是与ATP 的分解和利用有关,其活性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和生理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活性越高,机体能耗和产热过程就越强;Ca2+-Mg2+-ATP酶是维持细胞内Ca2+ 和Mg2+浓度的稳定,对心肌及其他肌肉的收缩、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传导,细胞的分泌和繁殖均有重要影响,其活性是衡量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实验结果表明,RE大鼠食管组织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而经过食管康颗粒治疗后,食管组织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得到提高,提示食管康颗粒可以清除氧自由基,从而调控钙离子浓度,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和维持食管下括约肌舒缩的正常功能。 7.2食管康颗粒对食管组织UCP2活性的影响

UCP2 是1997 年发现的一种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蛋白。细胞内 ATP 形成的主要方式是氧化磷酸化。而 UCP2 作为一种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转运体, 能使质子不通过 ATP 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 而直接返回到线粒体基质, 即发生了质子渗漏, 结果破坏了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使 ATP 的生成受到抑制, 能量不以ATP 的形式储存而是转化为热量散失。

UCP2蛋白仅在少数组织中表达,包括胰腺、胃、脾、心、脑和肺中,正常食管上皮中没有表达,它参与能量代谢、活性氧的产生,并且细胞凋亡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受到广泛关注,UCP2蛋白在RE、 BE 和EAC黏膜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组食管组织UCP2表达较少甚至不表达,RE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UCP2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经过食管康颗粒治疗后,食管组织中UCP2活性降低,提示食管康颗粒可以通过降低RE大鼠食管组织中UCP2的活性,增加ATP的合成,

49

改善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减少炎性因子的损伤,促进食管黏膜损伤的恢复。 7.3食管康颗粒对食管组织complexⅠ、Ⅳ活性的影响

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是整个呼吸链的第1个门户,也是线粒体呼吸链中最大、最复杂的酶。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在能量代谢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把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当量NADH的两个电子传递给与复合体Ⅰ膜区域相结合的泛醌,同时将4个质子从基质转移到线粒体内膜空间,形成跨内膜质子电化学梯度,被线粒体ATP合成酶用来合成ATP。

呼吸链酶复合体Ⅳ位于呼吸链的末端, 催化细胞色素的氧化, 同时驱动 ATP的合成, 它是线粒体的标志酶, 其酶活性的发挥对于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能量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细胞色素氧化酶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 及能量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结果表明, RE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织complexⅠ、Ⅳ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经过食管康颗粒治疗后,食管组织中complexⅠ、Ⅳ活性升高,提示食管康颗粒 可以提高机体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 保持呼吸链的完整性, 提高线粒体氧利用能力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从而改善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维持食管下括约肌正常的舒缩功能,减少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发生,达到治疗RE的目的。 7.4食管康颗粒治疗RE的作用机制

食管康颗粒可以提高食管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及complexⅠ、Ⅳ活性,降低食管组织UCP2活性,清除氧自由基,调控钙离子浓度,增加ATP的合成,提高机体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保持呼吸链的完整性,提高线粒体氧利用能力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从而改善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维持食管下括约肌正常的舒缩功能,减少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发生,达到治疗RE的目的。

第四部分 结语与展望

1.结语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躯体、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RE治疗的研究己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

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以抑酸、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且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及医疗费高等弊端[4]。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RE疗效显

50

超微量Na+-K+-ATP酶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超微量Ca2+-Mg2+-ATP酶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4 实验器械及物品

常规手术器械(大鼠手术板、橡皮筋、棉签、刮毛刀片、剪皮手术剪、中号牙镊、平镊、大鼠腹部特制手术巾、动脉夹、眼科尖头组织镊、眼科手术剪、6/0带针缝合线、眼科持针器、3/0缝线、1ml注射器、5ml注射器、一次性医用帽子、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等)(以上所用手术医疗器械为上海医疗器械厂产品)

NOVEL光学显微镜,型号:XS2-106B(N)。

防脱氨基载玻片,购于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莱卡(LEICA)超薄切片机,型号:EMUC6。 日立透射电子显微镜,型号:H7650。 恒温水浴箱,型号:DZW-4型。

精密电子天平,型号:AE16O型电子分析天平。 Heraeus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PLCO型。 低温离心机,型号:5810R型(德国信肯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UV755B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将6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在同样环境下给予基础饲料常规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干预)、模型对照组、食管康组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每组16只大鼠。对造模组大鼠应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进行造模,4天后将造模组成活动物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食管康组、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莫沙必利)。 2.2 动物模型制备

手术在清洁级动物手术室内进行,实验人员穿消毒隔离服,戴无菌手套。造模组大鼠均于术前24小时禁食不禁水,采用梁新生等[1]改良的“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造模方法,应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手术板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模型制作,刀片刮毛备皮、铺单,碘伏消毒后,取上腹部正中剑突下约0.5cm处开腹约2cm进腹,将胃提出,剪断肝胃韧带,显露食管,分离食管下段

21

迷走神经及血管,结扎贲门,用动脉夹夹闭食管上段,以防食管回缩,从贲门上0.3cm处切断食管;缝合贲门并荷包包埋入胃中,保留全胃;在十二指肠距幽门1cm处侧壁避开血管纵行切开0.5cm,用无菌纱布将流出十二指肠液吸去,防止流出后感染腹腔;随后将其与食管下段进行端侧吻合(6/0带线缝合针缝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前后左右四壁四针缝合即可,吻合口后壁采用内进内出的内翻缝合法,其余各壁均采用外进外出的外翻缝合法,吻合时黏膜、肌层分别对齐缝合;吻合完毕后,撤去动脉夹用1ml注射器抽吸0.5ml生理盐水,从胃体幽门上0.5cm向十二指肠食管方向插入注射以判断吻合是否缜密,如某壁有漏出,再酌情加针修补;缝合尽量快速,缝合完毕后将胃、食管、十二指肠尽量按原解剖位置回纳,避免粘连,避免损伤肝脏;关腹前腹腔内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5mg/kg(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后分层缝合关腹,消毒皮肤。术后24h禁食不禁水,术后三日内,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5mg/kg,且给予注射用葡萄糖盐水饮用,此后常规喂养。

对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应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手术板上,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模型制作,刀片刮毛备皮、铺单,碘伏消毒后,取上腹部正中剑突下约0.5cm处开腹约2cm进腹,将胃提出,约10min后关腹。术后24h禁食不禁水,术后三日内,每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5mg/kg,且给予注射用葡萄糖盐水饮用,此后常规喂养。 2.3 实验步骤 ①正常对照组

16只大鼠于实验开始3天后用生理盐水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与治疗组同日处死。 ②模型对照组

16只大鼠按上述造模方法造模,于造模后3天用生理盐水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与治疗组同日处死。 ③各治疗组

即食管康组、西药对照组2组,每组16只大鼠。于造模术后3天开始,用相应药液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经治7天后,第8天处死各组动物进行指标检测。 ④处死及取材

22

以上各组动物处死前,均禁食24小时,不禁水,之后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常规开腹后迅速取出食管组织,将食管纵切两份,一份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病理科,另一份称重后用生理盐水制备10%食管匀浆,4℃,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待测。 2.4观察指标及指标检测方法 2.4.1一般状态

包括大鼠饮食、被毛、反流程度、体重、死亡率等,大鼠体重变化采用造模后体重减去造模前体重,取其变化值进行观察。 2.4.2食管黏膜的肉眼表现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食管黏膜肉眼表现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开腹,取自胃食管交界上0.5cm处向咽喉部截取1.5~2.0cm长食管,用冰生理盐水漂洗食管腔,肉眼,观察大体表现并进行肉眼RE分级后迅速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防止组织自溶;后送病理科制备食管组织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如下:

(1)标本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备组织切片:80%乙醇溶液30min32次→95%乙醇溶液30min32次→100%乙醇溶液20min→100%乙醇溶液25min→二甲苯透明20min→液体石蜡浸蜡2h→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2)切片常规脱蜡入水过程:二甲苯30min→100%乙醇Ⅰ漂洗三次→100%乙醇Ⅱ漂洗3次→95%乙醇Ⅰ漂洗3次→95%乙醇Ⅱ漂洗3次→90%乙醇漂洗3次→80%乙醇漂洗3次→自来水漂洗3次。

(3)染色过程:苏木素染色2min→自来水漂洗1次→1%盐酸酒精(95%乙醇配制)漂洗1次→自来水漂洗3次→1%氨水(75%乙醇配制)漂洗1次→自来水漂洗3次→伊红染色2min→自来水漂洗1次。

(4)常规脱水过程:80%乙醇漂洗1次→90%乙醇漂洗1次→95%乙醇漂洗1次→100%乙醇Ⅰ漂洗3次→100%乙醇Ⅱ漂洗3次→二甲苯浸泡5min(透明)→树胶封片,室温晾干。

通过光镜观察对其进行RE病理分级(注:大体表现及病理分级均采用201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颁布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见表1、表2)。

23

表1 反流性食管炎肉眼表现分级

分级 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积分 0级 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0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 2 处 1 Ⅰb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 处 1.5 Ⅱ级 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 2

但并非全周性,融合< 75 %

Ⅲ级 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 3

周性,融合≥75 %

表2 反流性食管炎病理分级

分 级

病理改变 轻度 中度 重度 鳞状上皮增生 + + + 粘膜固有层乳头延伸 + + + 上皮细胞层内炎细胞浸润 + + + 粘膜糜烂 - + - 溃疡形成 - - + Barrett’s食管改变 - - +/-

注:病理分级积分:正常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2.4.3食管组织匀浆步骤

动物麻醉后,开腹取食管组织约1.5~2.0cm,以冰生理盐水冲洗漂净,肉眼观察及留取小块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后,剩余食管组织保存于液氮中,标本收集完成后,在进行组织样本检测前,标本经滤纸拭干,准确称重,以0.9%NaCl溶液(PH7.4)作为匀浆介质,匀浆1min,制备成10%(100mg:1ml)的组织匀浆,4℃离心(3500转/分,10min),取10%匀浆上清液,再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成1%,同时用考马斯亮兰法测定组织蛋白,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如果测试结果太高,再将1%的组织匀浆稀释成不同浓度再进行预试后再决定取样浓度。 2.4.4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的检测

24

2.4.4.1定义:规定每小时每毫克组织蛋白的组织中ATP酶分解ATP产生1μmol无机磷的量为一个ATP酶活力单位。即微摩尔磷/毫克蛋白/小时(μmolPi/mgprot/hour)。 2.4.4.2计算公式:

组织、细胞中ATPase=3标准品浓度(0.02μmol/ml)3637.8÷待测样本蛋白浓度(mgprot/ml)

注:6:定义上为每小时,实际操作为10分钟反应; 7.8:反应体系中7.8倍稀释。 2.4.4.3规范操作步骤: ①酶促反应:

双蒸水(ml) 样本(ml) 试剂十(ml) 试剂一(ml) 试剂二(ml) 试剂三(ml)

对照管 0.16 - - 0.26 0.08 0.08

混匀,37℃准确反应10分钟,

试剂四(ml) 样本(ml)

0.1 0.1

混匀,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定磷

②定磷:(0.02μmol/ml磷标准液及显色剂的配制见说明书:货号:A070-2)

双蒸水(ml) 0.02μmol/ml磷标准液

上清液(ml) 显色剂(ml)

试剂六(ml)

Na+K+-ATPase测定管

0.12 0.1 0.04 0.26 0.08 0.08

0.1 -

空白管 0.3 - - 1.0 混匀,室温

1.0

标准管 - 0.3 - 1.0

对照管 - - 0.3 1.0

Na+K+-ATPase测定管

- - 0.3 1.0

静止2分 钟 1.0

25

1.0 1.0

混匀,室温静置5分钟,在636nm处,1cm光径,双蒸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值。 [注1]:在比色前,将比色皿用自来水冲洗10余次,再用双蒸水冲洗4-5次,以免磷污染。

[注2]:在测试加样前要摇匀后取样。

[注3]:不可用磷酸盐缓冲液或含磷的试剂作为样本匀浆或稀释样本。

[注4]:预试结果将绝对吸光度值(测定管吸光度值-对照管吸光度值)控制在0.2左右为宜。

2.4.4.4测定意义:ATP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的膜上,是生物膜上的一种蛋白酶,它在物质运送、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机体在缺氧及一些疾病状态下,此酶活力发生一系列改变,另外有些遗传疾病也与此酶活力有关。

2.4.4.5测定原理:ATP酶可分解ATP生成ADP及无机磷,测定无机磷的量可判断ATP酶活力的高低。

2.4.5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检测

2.4.5.1定义:规定每小时每毫克组织蛋白的组织中ATP酶分解ATP产生1μmol无机磷的量为一个ATP酶活力单位。即微摩尔磷/毫克蛋白/小时(μmolPi/mgprot/hour)。 2.4.5.2公式:

组织中ATPase活力=3标准品浓度(0.02μmol/ml)3637.8÷待测样本蛋白浓度(mgprot/ml)

注:6:定义上为每小时,实际操作为10分钟反应。 7.8:反应体系中7.8倍稀释。 2.4.5.3规范操作步骤: ①酶促反应:

蒸馏水(ml) 样本(ml) 试剂八(ml) 试剂九(ml) 试剂一(ml)

对照管 0.16 - - - 0.26

26

Ca2+Mg2+-ATPase测定管 - 0.025 0.08 0.08 0.26

试剂二(ml) 试剂三(ml)

0.08 0.08

0.08 0.08

混匀,37℃准确反应10分钟,

试剂四(ml) 样本(ml)

0.1 0.025

0.1 -

混匀,3000-4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磷

②定磷:(0.02μmol/ml磷标准液及显色剂的配制见说明书)

双蒸水(ml) 0.02μmol/ml磷标准液(ml) 上清液(ml) 试剂五显色剂

- 1.0

- 1.0

0.3 1.0

0.3 1.0

空白管 0.3 -

标准管 - 0.3

对照管 - -

Ca2+Mg2+-ATPase测定管

- -

混匀,室温静止2分钟

试剂六(ml)

1.0

1.0

1.0

1.0

混匀,室温静置5分钟,在636nm处,蒸馏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值。

注:[1]在比色前,将比色皿用自来水冲洗10余次,再用蒸馏水冲洗4-5次,以免磷污染。 [2]0.1μmol/ml标准磷应用液配制:用时将贮备液100倍稀释,即取0.1ml加蒸馏至10ml。 [3]0.02μmol/ml磷标准液配制:用时将0.1μmol/ml磷标准液用蒸馏水5倍稀释,即取

0.1μmol/ml磷标准液1ml加蒸馏水4ml。

[4]基质液的配制:按试剂一:试剂二:试剂三=260:80:80比例混合,现用现配。 [5]显色剂的配制:用时取一瓶试剂五甲液加入一瓶已预温好试剂五乙液中,充分混匀

提前半小时配制,2-8℃条件下至少可保存5天,多少配多少。 测定意义及原理同Na+-K+-ATPase所述。 2.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为计量资料者,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27

anova);组与组之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实验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行3列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结果

3.1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1.1各组大鼠死亡原因分析

正常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造模组大鼠于处死前,48只大鼠共死亡8只,死亡率约为16.67%。其中2只死于弥漫性腹膜炎,2只死于吻合口狭窄,1只死于肠梗阻,3只死于吸入性肺炎。剩余大鼠各组为模型组12只,食管康组15只,西药组13只。各组具体死亡情况(见表3)。

表3造模后7天处死前各组大鼠死亡原因分析

组别n

死亡数(%) 弥漫性

腹膜炎

模型组 食管康组 西药组

16 4(25%) 16 1(6.25%) 16 3(18.7%)

2 0

吻合口 肠梗阻 吸入性肺炎 狭窄 1 1

0 0 1

1 0 2

0 0

统计学结果显示:食管康组、西药组大鼠死亡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食管康组与西药组比较,大鼠死亡率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2各组大鼠基本情况变化

正常组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活动灵敏,被毛光泽,无脱落,双目有神,体重增加。 造模后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欠敏捷,动作迟缓,被毛疏松,光泽减弱,甚则晦暗,喜扎堆,厌光。其中模型组大鼠动作迟缓,喜静厌动,被毛枯槁,脱落明显,无光泽,双目无神晦暗,体重呈递减趋势,口周反流物显著增多;西药组口周反流物明显减少,动作欠敏捷,反应较迟钝,被毛欠光泽,但脱落较少,体重经药物干预后减少缓慢,经药物干预后饮水量呈递增趋势。食管康组大鼠大鼠动作灵活,被毛略疏松,有光泽,无脱落,大鼠口周反流物不明显,给药第两周,两组大鼠体重有递增趋势。 3.1.3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统计学结果显示: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均在200±20g,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实验前,且与实验后正常组大鼠比较,体重降低明显,差异有显

28

著性(P<0.05),说明造模因素使大鼠的体重减轻;实验后食管康组、西药组两个治疗组大鼠的体重虽仍低于实验前体重,但与模型组比较,实验后经治疗各组体重高于模型组大鼠,说明药物治疗对RE大鼠的体重恢复有效;而食管康组大鼠实验后体重恢复较好,高于西药组,说明食管康组中药对大鼠的体重恢复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实验前后大鼠体重变化情况(X实验分组 正常组 模型组 食管康组 西药组

例数(n)

16 12 15 13

?S)

实验前后体重变化(g)

39.6±5.7 -55.9±4.2* -2.1±3.5**△ -29.5±5.3**

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3.2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肉眼表现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3.2.1 食管黏膜肉眼表现

正常组大鼠食管黏膜光滑,无增粗、水肿表现,为淡红色,无充血、炎症或粗糙白斑表现;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与正常组结果基本一致;灌胃7天后,模型组可见多数食管下端水肿增粗,中下端黏膜透明层脱落,颜色鲜红,可见点状、条状或片状充血、粗糙、糜烂,部分糜烂融合为溃疡,少数大鼠食管下端黏膜可见“树皮样”增生白斑出现;食管康组大鼠食管下端轻微水肿增粗,多数食管黏膜结构完整光滑,颜色粉红,少数食管黏膜有点状充血发红,未见糜烂,未见溃疡及增生白斑;西药组多数食管较为光滑完整,透明层覆盖完整,颜色淡白,部分食管可见点状或条状充血、粗糙,个别可见片状糜烂,未见溃疡及增生白斑。各组大鼠RE肉眼分级分布及积分情况见表5。

表5各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分级及积分(X

?S)

各组肉眼分级分布情况(只) Ⅰa级 1 0 5 1

Ⅰb级 0 3 8 8

29

组别 正常组 模型组 食管组 西药组

例数(n) 0级 16 12 15 13

15 0 0 0

Ⅱ级 0 5 1 2

Ⅲ级 0 4 1 2

积分 0.06±0.27 2.25±0.66* 1.34±0.41**△ 1.73±0.34**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图1.各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分级及积分

由表3、图1可以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康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积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康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黏膜肉眼积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2 食管黏膜光镜下表现

正常组镜下可见黏膜层表面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其基底细胞层中有少许黑色素母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模型组可见食管黏膜上皮见有广泛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病变有嗜酸性粒细胞,伴有部分黏膜糜烂、脱落,部分食管黏膜有肉芽组织出现;食管康组食管黏膜上皮恢复,炎细胞减少,黏膜见少量炎细胞,基层炎细胞消失,鳞状上皮层次减少;西药组食管黏膜大量炎细胞弥漫、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仍存在,基层仍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各组大鼠RE光镜下分级分布及积分情况见表6。

表6各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分级及积分(X

?S)

积分

各组病理分级分布情况(只) 正常 15 0 0 0

轻度 1 2 12 9

中度 0 6 2 3

重度 0 4 1 1

组别 正常组 模型组 食管康组 西药组

例数(n)

16 12 15 13

0.06±0.27 2.39±0.67* 1.21±0.61**△ 1.55±0.71**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图2.各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分级及积分

由表4、图2可以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食管黏膜病理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康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积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康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黏膜病理积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

3.3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的影响

表7食管康颗粒对RE大鼠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X组别 正常组 模型组 食管康组 西药组

例数(n) 16 12 15 13

?S)

Na+-K+-ATPase/U/mgprot

0.85±0.12 0.21±0.06* 0.73±0.10**△ 0.56±0.0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图3. 食管康对RE大鼠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影响

由表5、图3可以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食管康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康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组织Na+-K+-ATP酶活性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食管康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Ca2+-Mg2+-ATP酶的影响

表8食管康颗粒对RE大鼠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影响(X31

?S)

组别 正常组 模型组 食管康组 西药组

例数(n) 16 12 15 13

Ca2+Mg2+-ATPase/U/mgprot

0.99±0.14 0.33±0.09* 0.86±0.16**△ 0.58±0.0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图4. 食管康对RE大鼠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影响

由表6、图4可以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食管康组及西药组大鼠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康组与西药组比较,食管组织Ca2+-Mg2+-ATP酶活性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小结

实验结果显示,造模组48只大鼠在造模术后5天共死亡8只,死亡率约为16.67%。其中2只死于弥漫性腹膜炎,2只死于吻合口狭窄,1只死于肠梗阻,3只死于肺部感染。连续灌胃7天后,模型组死亡4只,食管康组死亡1只,西药组死亡3只。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显著,经药物治疗后的食管康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在大鼠体重变化上,食管康组、西药组明显改变了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的趋势;在大鼠死亡率上,食管康组、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在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上,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下端显示明显炎症改变,光镜可见黏膜及黏膜下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出现溃疡,且有不同程度的糜烂、部分鳞状上皮有不典型增生,食管康组、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肉眼、光镜下表现均改善明显;食管康组、西药组食管组织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且食管康组的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比西药组升高明显。

32

第二部分 食管康颗粒对RE模型大鼠食管UCP2及呼吸链复合物

影响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同实验一) 1.2 实验药品(同实验一) 1.3 实验试剂配制方法

(1)蛋白裂解液(RIPA):50mMTris-Hcl (pH7.4), 150mMNaCl l%NP-40,0.1% SDS (2) 30%丙稀酰胺凝胶溶液

(3) 10%过硫酸胺(APS):O.lg过硫酸胺+lmlddH20 (4℃保存)

(4) 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lOgSDS溶于80mlddH20,加热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室温保存。

(5) 1.5mol/L Tris-Hcl (PH 8.8):18.165g Tris-base 溶于 90ml ddH2O,用 Hcl调节PH至8.8,定容至100ml。

(6) l.Omol/LTris-Hcl (PH6.8): 12.1gTris-base 溶于 90mlddH2O,用 Hcl 调节PH至6.8,定容至100ml。

(7)上样缓冲液(5x,PH6.8): Tris-base 3.03g/100ml + SDS lOg/lOOml+甘油50ml/100ml+ 溴酚蓝(0.5g/100ml) + Hcl 2ml 室温保存,用时加入 Imol/LDTT(二硫苏糖醇),使之最终浓度为O.lmol/L。

(8)电泳缓冲液(5x Tris-Glycine Buffer): Tris 15.1g + Glycine 94g + SDS 5.0g加入约800mLddH20,揽拌溶解。加ddH2O将溶液定容至1L后,室温保存。 (9)转膜缓冲液(湿转):Tris-base 3.03g/1L+++Glycine 200ml/1L+ 10%SDSIg/IL用时稀释10倍后加入甲醇。 (10) PBS (10XPH7.6): Nad80g/l000ml + Kcl2g/l000ml

(11) TBST (1X ): Nad8.8g+Tris-Hcl[PH8.0]20ml+ 0.05%Tween 20ml,加入800ml ddH2O,搅拌,定容至1L。

(12)Tris-Hcl配置(IL):将 121.1gTris 置于烧杯中,加入 800ml ddH2O。

33

14.4g/1L+ 甲醇

(13)3%过氧化氢 (14)DAB显色剂 1.4 实验试剂、器械及物品

UCP2(C-20)一抗购自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公司 Anti-ComplexⅠ一抗购自 Invitrogen公司 Anti-ComplexⅣ 一抗购自Invitrogen公司 β-actin 购自杭州华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二抗羊抗鼠和羊抗兔IgG 购自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公司 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 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 全自动组织脱水仪

低温离心机,型号:5810R型(德国信肯公司) 精密可调微量移液器 光学显微镜及纤维照相系统 恒温水浴箱,型号:DZW-4型

Heraeus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PLCO型 NOVEL光学显微镜,型号:XS2-106B(N) Heraeus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PLCO型

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UV755B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同实验一) 2.2 动物模型制备(同实验一) 2.3 实验步骤 ①正常对照组

16只大鼠于实验开始3天后用生理盐水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与治疗组同日处死。 ②模型对照组

16只大鼠按上述造模方法造模,于造模后3天用生理盐水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与治疗组同日处死。

34

5mg/ml BSA蛋白标准品

③各治疗组

即食管康组、西药对照组2组,每组16只大鼠。于造模术后3天开始,用相应药液按照100g体重1ml的比例灌胃,每日2次,经治7天后,第8天处死各组动物进行指标检测。 ④处死及取材

以上各组动物处死前,均禁食24小时,不禁水,之后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常规开腹后迅速取出食管组织,将食管纵切两份,一份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病理科,另一份称重后用生理盐水制备10%食管匀浆,4℃,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待测。 2.4观察指标及指标检测方法 2.4.1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1)提取蛋白:

取100mg冻存组织在冰上剪成碎片、研磨,用预冷PBS洗3次后,离心弃去PBS。加入50ul预冷RIPA (临用前加入PMSF、抑蛋白酶肽)用4℃玻璃匀浆器匀浆20-40次,直到95%细胞被裂解。移至冰浴中放置裂解30 min后,每隔5min在涡旋混合仪中震荡30s。然后在4℃下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分装于0.5ml离心管中即得到组织蛋白,并置于-20℃保存。

(2)SDS-PAGE凝胶配制

试剂 分离胶10% 浓缩胶5% DDH2O 2.5ml 3.8ml 30?r/bis 2.6ml 0.80ml 1.5mol/L Tris (PH8.8) 2.1ml - 1.5mol/L Tris (PH6.8) - 0.72ml

10%SDS 0.1ml 0.06ml 10%AP 0.1ml 0.06ml TEMED 0.004ml 0.006ml

配置SDS-PAGE凝胶前检查底座胶条应当干净,不能有结晶颗粒。先配置分离胶,后配置浓缩胶。分离胶溶液配置完成后,迅速向两玻璃板的间隙中灌注分离胶,预

35

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性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湿,以升为健;若因饮食不节、情致失调、劳倦内伤,或脾胃虚弱等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蕴滞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胃气上逆而出现泛酸、反胃、嗳气等症。所以,脾胃虚弱是RE的发病基础。

正如张景岳《杂证漠》曰:“吐酸、吞酸等症,总由停积不化而然。而停积不化,又总由脾胃不健而然”。《证治汇补2吞酸》曰: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木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脾为太阴湿土,在体合肌肉,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升为健。若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气机被阻,郁久化热,而生吐酸。如《医学传心录.咽酸尽为乎食停》云:“咽酸者,吐酸者?俱是脾虚不能运化饮食,郁积己久,湿中生热,湿热相蒸,遂作酸也。”若先天不足、劳倦内伤或情致失调,而致脾胃受损,脾胃虚弱,中运失常,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脾胃受伤,气血亏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不得上下,发为RE。 4. 气机升降与RE的关系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难经2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

41

气机失调有多种形式。例如,由于某些原因,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时,称作气结。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降浊,同居中焦,属土。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糟粕得以下行。饮食经胃的纳磨腐熟后,通过胃气通降作用,下行至小肠,由小肠泌别清浊。其清者由脾气升发,输布津液精微到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其浊者下注大肠或渗入膀胱,形成大小便排出体外。一升一降构成了饮食物消化、吸收、输布、排泄的全过程。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枢纽所司,则当升者升,当降者降,以维持精微的运化与敷布及其全身的气机升降运动,因此脾胃为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脾升胃降还主持着心、肝、肺、肾四脏的升降。肝主升,然肝之升靠脾之升。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肺主降,而肺之肃降亦需胃气之顺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降赖大肠腑气之通降,而肠腑之降必赖胃腑之降,胃气不降,大肠之气焉能降乎,正常情况下,心火必依脾胃枢机下降之势下温肾水,肾水须赖脾胃枢机之上升之趋上滋心火,这样方能水火既济,臻于和也。

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体”是指肝的本体,肝脏属阴,其藏阴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体和用的关系,是器官与功能的关系。性喜条达、主疏泄是其主要功能,肝具有生发、畅达的作用,使脾土疏通,对气的升降出入有重要的作用。肝居膈下,其气升发。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因此肝是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

气的运动变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人体是一有机整体,时刻都进行着各种复杂的物质代谢,而一切代谢、转化均是气机的升降出入过程完成的。肝主疏泄,条畅气机,使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则对肝脏本身和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气、血、水的正常运行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42

气机升降失常在RE的发病病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畅或久病伤脾等因素,首先伤及脾胃之气,脾胃虚弱, “土虚木乘”, 而致脾胃运化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肝气不调,夹胃浊上逆,出现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发生RE。 4.食管康颗粒的组方分析

导师根据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脾胃虚弱”为RE的发病之本,“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为病机关键,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畅或久病等因素,首先伤及脾胃之气,致脾胃虚弱,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司情志;在五脏中,肝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根据五行相乘的关系,若脾胃虚弱,木行相对偏亢而克制土行,即“土虚木乘”,而致脾胃运化升降失司,气机郁滞,肝气夹胃浊上逆,出现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发生RE。故临证中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加味组方食管康颗粒治疗各种类型的RE,方证相合,疗效显著 。

食管康颗粒由《伤寒论》中经方“旋覆代赭汤”加左金丸,芍药甘草汤佐以延胡索,郁金,丹参而来,为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之剂,其方证病机特点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气上逆。

人参补脾益气,针对RE胃虚气逆的病理基础,从根本解决其病机,延胡索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二药共奏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止痛之功,共为君药。

旋覆花主入肺、肝、胃经,《本经》载:“能治噫气、呕吐、呃逆等证”,其质轻而气主下,可降胃气无伤脾碍胃之弊,并有疏肝中郁结之功,功善降气化痰,降逆止呕;代赭石功专平肝潜阳,降逆止呕,下气降痰,清火,该药重镇降逆可疗胃气不降,开胸膈,坠痰涎治喘息,平肝降胃镇冲,治冲气上逆。赭石虽为镇肝降逆之品,引气下降,但其性沉质重,若用量过大则引药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不但使其和胃止呕之力大减,且于治疗中焦之痞亦无功矣,大剂量使用该药有伤脾碍胃之弊,故本方中赭石使用较小剂量,与旋覆花合用,佐助降逆化痰止呕之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半夏辛开,燥湿化痰,功善祛痰消痞散结,降逆和胃止呕,燥湿化痰;辅助人参健脾化湿,消痰除痞,改善脾虚气逆,痰阻食道,改善嗳气,吞咽不畅之症,二药同用辛开苦降,下气消痰除满,降逆止呕;黄连清胃热,泻肝火,使胃热得清,气逆自降;吴茱萸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与黄连同用,为《丹溪心法》中之左金丸,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佐助君药增强清肝和胃,改善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胸腹灼痛诸症;共为臣药;

43

白芍养肝血,平肝阳,益肝阴,平肝止痛,佐助君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由于此病多病程长久,久病入络化瘀,加丹参活血止痛,清心除烦;辅助延胡索,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血,郁金疏肝清热,解除烦郁,活血止痛,合延胡索调肝理气,活血止痛;共为佐药;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人参、甘草在此处配伍精当微妙,均为甘味,其一健运脾胃,补脾益气,促使脾气旺则升健,虽无升浮之性,但与旋覆花、代赭石相反相成,有升健脾气之用,其二邪气袭人,必会导致正气损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方中配伍此二味药,健脾益气,扶助正气而助驱邪外出,方中沉降之药较多,易损伤脾胃,加此二药相佐,则无伤脾碍胃之嫌。与芍药相伍,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甘酸化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为使药。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的功用是调和肝胃,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辛开苦降,以收相反相成之效。汪昂云:“此足厥阴药也,肝实则痛,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用黄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木平矣;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肝),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故以为反佐,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以热治热,从其性而治之,亦曰反治),故能相济以立功也。肝居于左,肺居于右,左金者谓使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也。”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29条之下,原文谓:“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经 ,具养营和血,而擅缓解拘急之功,炙甘草甘温,补中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 从而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延胡索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郁金疏肝清热,解除烦郁,活血止痛,丹参活血止痛,清心除烦;辅助延胡索,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血。

纵观全方,协调升降,平调气血,降中有升,升中有降,一则使药同归上焦,药性更易达至病所,二则使肝脾胃升降适度,气机通畅。配伍严谨,降中有补,标本兼顾,诸药配合,共成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从而达到重建中焦气机升降功能的目的,使气逆得除,脏腑和谐状态得复。 5.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机制与调控

44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规律,是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是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机体能利用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蕴藏的化学能。这些能源物质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0,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体内最主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三磷酸腺苷(ATP),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实际上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机体利用ATP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肌肉利用ATP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除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一定量的机械功外,其它各种功能活动所做的功最终都转化为热能。热能是最低形式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体温。

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终通路和相互转化的渠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为细胞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活性物质提供了前提。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氧化三大营养物质生成ATP。

ATP 主要来源于机体细胞的线粒体, 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固有的催化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酶的作用下, 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氧气氧化后产生ATP。故线粒体有“ATP的生产基地”、“细胞的动力站”之称。ATP是在线粒体内产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者,也是细胞内能量获、转换、储存和利用等环节的联系纽带,ATP含量的大小不仅反映线粒体的氧化呼吸活性和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能力,同时也是反映细胞能力储备状态。

ATP是体内组织细胞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被誉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货币”,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酶是存在于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上的一种蛋白酶,在体内物质合成、维护细胞完整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25]。ATP酶是逆离子梯度进行细胞膜内外转运的离子泵,最重要的是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26],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不仅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正常提供条件, 更重要的是它能建立一种势能贮备, 为细胞的主动转运提供条件。Na+-K+-ATP酶主要是与ATP 的分解和利用有关,其活性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和生理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活性越高,机体能耗和产热过程就越强;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