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政府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9 1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界首市政府工作报告

(于2011年1月在界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李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千方百计改善民生,顺利实现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37.9%;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69.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0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2元,均增长8%。 (一)坚持主攻工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

着力培育大企业。围绕工业发展“四年突破”和“双百”目标,出台了企业培育工作意见等文件,从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总数达到108家,完成产值115亿元、增加值30亿元,超额实现“双百”目标。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全市再生资源企业累计退税4.08亿元,市财政发放企业贷款贴息628万元。围绕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重点实施了华鑫集团电解铅生产加工、华翼集团冶炼炉改造等技改项目,提升了企业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

着力引进大项目。充分发挥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主导产业优势,全年引进工业

项目118个,投资规模达43亿元。天能集团投资6亿元的高性能极板及动力电池项目、昊源集团投资8亿元的12·20化工项目、华宇电源投资1.98亿元的极板项目、强旺集团投资1.36亿元的营养素食品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上马,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着力建设大园区。加强了园区土地储备和基础建设,“一园四区”完成土地储备4000多亩,华鑫集团预处理中心、市工业园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西城、鸭王工业区电网改造完成。“一园四区”建成面积达9.5平方公里,完成产值140亿元、税收5.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5.8%、68%。田营、光武、西城三大工业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迅速,全年生产加工再生铅26万吨、极板1300万套、再生铝铜17万吨、再生塑料80万吨,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6 亿元、25亿元、22.5亿元。田营工业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上缴税金首次突破2亿元。六个工业小区竞相发展,靳寨工业小区税收突破5000万元,申湖、吕寨工业小区税收突破2000万元。

(二)坚持推进城建,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规划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规划引领、东扩北延南拓”的发展思路,委托同济大学等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界首市新城区近规及老城区、颍南区、界光路、新阳路控规,编制了“两河一沟”景观设计、东城天安区域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城市规划体系渐趋完善。加强了规划管理,审查否决设计方案5个,切实增强了规划的严肃性。

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累计投资3亿多元,强力推进以城区路网为主的基础建设。完成了新阳路、东旭路、东升路、顺河街、文昌路、人民西路等道路的改扩建,老城区主次干道基本改造完毕。实施了城区绿化、亮化和管网工程,新装和更换路灯1782套,新增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新铺燃气管道3.7万米、供排水管网9586米,四个广场整修一新。完成了界洪河治理、东环路及徐寨路桥建设工程等前期准备工作。

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创“第二届安徽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市)”和“第一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市)”,举办了首届文明礼仪大赛,进行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动,扎实开展了农村“四创”、模范人物评选、社区共建等文明创建活动。加大了城区主干道路保洁力度和小街小巷的治理,强化了对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占道经营的日常管理,城市秩序进一步规范。依法开展“打非拆违”,拆除违法建筑2.63万平方米。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工作成效明显,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年累计拨付28项民生工程项目资金2.8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9%。加强了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廉租房等11项工程类民生项目完成投入7612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1.4公里,新建桥涵330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等7类保障类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全年支付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医保资金分别达到8382万元、5796万元、3060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1.02亿元、失业保险金276万元。加大了社会救助力度,全年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00万元、救灾资金318万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8723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11人。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和“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53亿元。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大力推进依法治市,“五五”普法成效明显。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年打掉各类犯罪团伙46个,连续六年实现现发命案全破,社会大局基本保持稳定。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一批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年申报国家、省创新型企业试点4家,获批科技项目资金1015万元,申请专利350件,位居全省前列、阜阳第一。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考达线率有较大提升。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界首彩

陶论坛、第三届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扎实开展了网吧、文化市场的专项治理,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多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86%以上。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人防、拥军优属、物价、统计、审计、气象、能源、爱国卫生、地方志、残疾人等方面的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四)坚持投资拉动,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突出领导招商、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积极组织参加了中博会、徽商大会、皖西北贸洽会,招商质效明显提高。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57个,到位资金14.6亿元,其中引进苏宁化纤、冠泓塑业等投资超亿元项目16个。浙江天能集团、中国高纤控股有限公司、深圳瑞达集团3家上市企业成功落户。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强化项目的推动和调度,获批和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全年争取上级项目78个,获无偿资金2.4亿元(不含民生工程资金),其中田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争取中央无偿资金8900万元,新马集省级土地整理项目获无偿资金3443万元。33个项目入选省“百千工程”项目库。“861”、“6611”工程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6亿元、9.5亿元,各占年度计划的115.5%、116.7%。“一园四区”新开工项目44个,竣工投产25个。

融资工作实现突破。全市累计投放各类贷款21.4亿元,其中工业贷款9.7亿元,城市建设贷款4.44亿元。融资渠道有效拓展,从市外金融机构争取贷款2.3亿元,通过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1亿元。融资平台逐步做大,市建投公司资产达到16亿元,全年融资5.29亿元;市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成功加入省担保集团,累计办理担保贷款6.1亿元。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全年“三农”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万亩,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金1050万元,疏浚大中小

沟55.8公里,建设节水灌溉6000亩;成功争取万亩吨粮田示范项目落户我市,项目总投资4652万元。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4.5%;小麦单产461公斤,连续20年居阜阳市首位。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新建规模种植养殖小区(场)24个,获上级政策补助资金398万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银海集团、强旺集团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兴何、绿源果蔬等2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规模种植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械作业率达60%以上。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2个,整村推进、旧村改造和重点示范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科学编制了全市城乡商业网点规划(2009—2020),确立了商贸业发展格局。引进投资大型市场建设项目5个,泉阳农贸市场开工建设。加大了对外贸企业的奖励和扶持,促进了外贸经济迅猛增长,全年获批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84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8家,实现进出口总额6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8.8%,增幅跃居阜阳首位。“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农家店21家、农资店28家,城乡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田营再生铅、光武再生塑料环保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治污水平,“关停并转”了一批再生塑料收购加工企业。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新建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200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2100口户用沼气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展顺利,重点实施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修建等项目147个,完成投资4800万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统筹推进。全年通过复垦增加耕地1840亩,清理盘活土地1171亩,获批土地3976亩,收储土地5089亩,出让土地2330亩。 (六)坚持规范高效,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执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新

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件,政协提案88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科级干部、优秀中青年干部、企业家异地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严格执行政府机关“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月报告和考勤制度,加快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强了政务督查力度,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认真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了学习《廉政准则》、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三资”清理等工作,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由全省的下游上升到中游,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值得总结。

这五年,是全市人民负重爬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历了“十一五”初期经济下滑、债务沉重、财政困难的艰难岁月;经历了工作经费无保障、发放工资靠要钱、建设园区靠借款的尴尬局面;经历了各种矛盾交织、上访秩序混乱、堵门堵路时有发生的严峻形势。但是,经过全市人民五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我们终于走出了低谷,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五年,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9.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0%。仅五年时间,主要经济指标大都翻了两番多。

这五年,是工业经济实现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一园四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入驻企业219家,年实现产值、税收均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3家增加到108

家,产值从15.6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和7.4倍。 这五年,是城市面貌变化显著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的现实,我们逐年加大投入,改造老城区,启动建设东城新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21条32公里、小街巷265条28公里,修建各类地下管网98.7公里,新建改建市场6个、商场3个、规范化住宅小区12个,文化活动中心、计生服务站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是改善民生投入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向民生倾斜,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均减免农业税3500多万元,每年发放粮补、综合直补3600多万元,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亿元,五年累计民生投入超过10亿元。

这五年,是农业连续丰产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并且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8万亩,新建高产高效示范点6.5万亩,农业连续五年保持了丰产丰收,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39万吨。五年中我们还培育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基本和谐稳定。干部的精神状态变好了,工作作风变实了,夸夸其谈的少了,苦干实干的多了;群众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关心支持界首发展的人多了,缠访闹访的少了,全市干群争先进位意识增强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三个文明”取得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去年和“十一五”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深刻体会: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着力打造再生资源基地和新型工贸城市;二是必须破解发展瓶颈,强力解决用地、资金、环保等突出问题;三是必须坚持项目拉动,通过招商引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个一个地抓工业、城建、民生等项目,并使之尽快落地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四是必须坚持优

化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增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五是必须坚持和谐发展,统筹城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六是必须精诚团结、凝心聚力。实践证明,几大班子合心合向、全市上下心齐合力是我们的胜利之本。

“十一五”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省和阜阳市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群的辛勤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奋勇拼搏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投身界首改革发展的建设者、投资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再生资源产业,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新上项目中投资规模大、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依然较少;三是资金、土地供给不足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四是可用财力虽有所增长,但依然有限,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五是城市建设欠账较多,建管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六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七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八是政府个别部门执行力不强、不到位,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仍然存在,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新的一年里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国再生资源基地、皖豫边界工贸城市”的战略构想,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实施“双轮驱动、城市矿产、科技创新、和谐发展”四大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加速界首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奋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

一方阵。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GDP达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实现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以上;财政收入2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设立重点组织、建设重点工程、落实重点工作、完成重点事项”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 ——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进出口总额增长20%;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奋力突破: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上奋力

突破

举全市之力抓工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家,落户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0亿元、税收6亿元以上。

做优城市矿产基地。一是健全回收体系。做大做强回收公司,建立健全回收网络,力争再生资源交易量突破180万吨。二是促进精深加工。依托再生资源现有企业,大力引进下游企业和配套产业,力促天能电源、华宇电源、新能电源、中能电源、轰达电源、鑫林铝业改扩建项目和苏宁化纤、冠泓塑业、东锦化纤等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三是共享扶持政策。以田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依托,将西城、光武、鸭王三个工业区纳入其中,争取共享优惠政策,着力打造集“再生金属之都”、“再生塑料之城”、“多功能绳网之乡”为一体的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内力争田营园区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4亿元,率先打造“百亿园区”。 做大工业发展平台。一是扩区增容。抓住省政府支持开发区扩区的政策机遇,努力将市工业园和田营、光武、西城、鸭王四个工业区规划面积分别扩大到10.47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6.65平方公里和4.9平方公里,使“一园四区”总体规划面积达到40.02平方公里;同时,积极争取田营、光武两个工业区列入省级开发区。二是完善设施。投资1亿元,实施园区扩区、路网、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建设;年内完成园区征地3000亩及“五通一平”建设任务,完成田营污水处理厂扩建和光武污水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市工业园污水处理站建设。三是集聚要素。探索尝试再生铅期货交易,做大做强田营再生铅研发中心;成立再生塑料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建成界首市再生塑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并投入使用;建设市工业园科技创业中心,孵化3家以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

做强现有工业企业。一是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针对再生资源税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力度,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传统产业发展,强化对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酿酒等传统产

业的扶持,做大做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食品生产基地、中原酿酒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二是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按照界首市企业培育工作意见,着力实施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2 家;引导支持华鑫集团、华翼集团、华信药业、云龙粮机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有资金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逐步形成“以品牌带企业,以企业带行业,以行业带产业”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工业小区建设。加快编制和完善六个乡镇工业小区发展规划,出台财政奖扶政策,进一步完善设施,提升配套,力争每个工业小区新引进企业5家以上,实现税收超7000万元的小区1个、超3000万元的小区2个。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建设,更加注重功能完善,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奋力突破

把2011年确定为“新城区建设突破年”,以“南架桥、北穿涵、连通路网”的发展思路,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绘好城镇发展蓝图。一是编制城市规划。继续强化与同济大学等知名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规划的公示、公开,以全局的眼光、前瞻的视野,完成城市近规、老城区详规、颍南区详规以及东城天安区、界洪河景观、植物园等11个专项规划,努力实现城区规划全覆盖。二是突出辐射带动。分批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南北带动计划,培育做强光武、泉阳2个中心集镇,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努力打造在界首高层次、阜阳上档次、全省有位次的新型集镇。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划定生态控制线、建设控制线和建设区、禁建区、限建区,分批分区合理开发建设,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加快城市基础建设。一是实施新城区突破。全面启动三大工程:界洪河一期景观治理工程,总投资1.8亿元,年内全面完工,建成新城区新的生态景观带;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发工程,实施市场化运作,同步推进金诚海能花园、

东旭华庭、东方城市广场、雨田华府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力打造高层精品楼盘;道路畅通工程,改扩建新顺河街、胜利东路、新阳路、青年路、徐寨路等道路,给排水、电力管网建设同步进行;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使新城区初具规模。二是拓展城乡南北通道。投资4亿元,实施东部工业大道工程,北接新马集、跨越沙河、南接陶庙,形成贯穿申湖、鸭王、本级、田营、陶庙五个工业园(小)区的城乡动脉;改造老沙河大桥和裕民桥;抓好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畅通工程,加快推进19处下穿涵建设,年内全面完工。三是完善老城区功能。重点对界黄路、界光路、大桥北路进行改扩建,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小街小巷治理、主次干道净化绿化亮化、垃圾站点和公厕新建(恢复)、市政广场改扩建等,不断完善老城区功能。

全面开展文明创建。一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建设,采取没收、拍卖、拆除等措施,重点打击带有小开发性质的违法建房问题;采取疏堵结合办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建设问题。二是加强城市日常管理,落实“门前三包”,深入开展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行乱撞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和经营秩序;规范电动三轮车管理,年内全部退出营运市场。三是强化城市日常保洁。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改革环卫体制,逐步建立城区主干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道路清扫保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优化市民生活环境,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更加注重投资拉动,在加快经济总量扩张上奋力突破

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年内引进外资18亿元以上,实现投融资15亿元以上。

强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加大宣传促招商。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介界首,

提高界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坚持大招商、招大商,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非公企业等大型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力争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2亿元或3000万美元的内外资大项目。二是创新方式促招商。依托园区和重点产业,继续开展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更加注重投资强度、环境保护和引进新技术、新产业,努力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三是优化环境促招商。围绕亲商、安商、富商,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切实优化发展软环境,使外商能够在我市放心投资、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科学谋划和争取项目。围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精心包装和争取一批重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力争年内将再生铅循环利用和天能蓄电池组装等10个项目挤入省“861”行动计划、冠泓塑业雨靴等34个项目挤入阜阳市“6611”工程。二是强化项目调度和监管。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全力解决审批征地等突出问题,争取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加快强旺营养素食品、银河皮革、昊源集团12·20、金典食品、渔具产业园、唐人药业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年内建成投产;加强对项目实施、验收、审计等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全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壮大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市建投公司,年内力争融资6亿元以上。二是健全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探索建立和引进村镇银行和各类投资公司,争取徽商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华鑫集团等企业创造条件发行债券;用好用活各类发展基金,拉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银行、担保公司、深加工企业的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三是扩大银行信贷。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争取贷款权限,拓宽信贷质押范围,年内力争新增信贷9亿元以上。四是优化金融环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以开展金融生态市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诚信界首。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上奋力突破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万亩,粮食总产达40万吨以上;加大小麦高产攻关和高产创建力度,力争实现小麦单产超千斤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年内项目区小麦、玉米单产争取双超千斤。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整理土地 2.7万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改造项目1.4万亩。三是扶优扶强龙头企业。积极扶持银海集团、三宝线业等省级龙头企业,促其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升带动能力,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2家。四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继续加大财政奖扶力度,力争新建规模养殖场16个,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6个。五是推进农业经济体制创新。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范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流转土地9万亩。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强化政策扶持,加快22个示范村和2个示范镇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和土地治理,加快整村推进,力争年内启动3—5个试点村;新解决6.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600口、乡镇垃圾中转站6个,升级改造县乡公路30公里;对全市病险桥涵根据轻重缓急,分批进行改建,五年内改建完毕。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示范村、绿色小康村、清洁示范村和环境清洁镇创建活动,努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落实奖补政策。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到农民手中。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整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并将劳务培训优先向本土企业和引进的外资企业倾斜。三是创新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机作业,以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四是鼓励返乡创业。建立界首市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人才库和资料库,建好光武和鸭王

农民工创业园,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努力实现由“引凤还巢”到“引凤筑巢”的跨越。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创新与挖潜相结合,在加快可持续发展上奋力突破

年内引进高校毕业生120人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名以上;新上项目所需环境容量得到充分保障;报批用地2500亩,复垦土地4000亩,收储土地4000亩。

推进企业创新。一是加强技改扩能。改造提升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引导华信药业、三宝线业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突出品牌建设。实施“创新创优创名”工程,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由“界首制造”向“界首创造”的转变,力争培育2个以上省重点商标或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产品。三是大力引进人才。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贡献多。

加强环境保护。一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日常监管,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注重环境监管与服务企业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强对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和服务,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有利条件,争取更多的循环经济项目得到上级支持,扩充我市环境容量。

管好用好土地。一是加强土地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实施两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71个本市土地复垦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二是多方争取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单独选址、“点供”等措施,增加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时,清理盘活园区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三是扎实做好土地经营。重点抓好城区闲

置土地、重点工程和主次干道两侧的土地收储工作;继续做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第三产业,更加注重提高层次,在加快新型工贸城市建设上奋力突破

按照城内建大商场、城外建大市场的思路,逐步壮大三产实力。

优化商贸流通格局。一是培育市场。抓好法姬娜、中南商贸城等新建市场的规范运行,完成城北综合大市场一期工程建设,建成阜康农贸市场、颍南农贸市场、泉阳农贸市场,启动有色金属市场等已规划市场项目建设,提升完善现有市场设施,加快建设城乡配套、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市场集群。二是发展商贸。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行连锁经营,培植壮大华信购物、华联商厦、明星超市等重点商贸企业,努力打造服务业知名品牌。

规范发展新兴服务。一是拓宽服务业领域。围绕便民、利民,加快发展保险、信息、物流、物业管理、劳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农家店、再生资源收购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同时,加快田营工业区物流中心和仓储中心建设,启动西城工业区仓储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以假充真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一是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外贸出口生产型企业的奖励,抓好强旺集团、宏飞钓具、雅美家俬等骨干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搭建信息、技术、通关服务平台,引导出口企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产品出口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出口带动。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展览会、交易会,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拓宽市场领域和外需配套,年内培育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3家以上。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在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上奋力突破

抓好民生工程。一是继续抓实民生项目的实施。围绕“五有”目标,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切实实施好33项民生工程项目。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力争达到应保尽保。三是加强社会救助。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低保对象、4050人员、残疾人开展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年内力争新增就业9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1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90 人,建设廉租房800套;同时,建立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困难离职村干部救助制度,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抓好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培育省级科技成果10项以上,争取科技项目无偿资金1000万元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大力提升高中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和依法行政、便民服务示范市活动,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降低出生性别比,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认真研究解决武装工作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关注老龄事业,做好老干部、老年大学和关工委工作,继续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拥军优属、物价、统计、审计、爱国卫生、地方志、档案和残疾人等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抓好和谐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爱家乡、建界首”、志愿服务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切实抓好“六五”普法工作,畅通社会各界建言献策的渠道,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高度重

视社会稳定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领导包案和个案追踪制度,避免发生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打造“平安界首”。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务实、规范、高效,在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上奋力突破

坚持科学施政。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上。对破解发展瓶颈、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招商水平等重大问题,关注网络舆情,倾听社情民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理性思考和深层次研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市民听证、专家咨询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决策前评估、决策后评价机制,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决议,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高效理政。以“创先争优”和“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俭敬业的公务员队伍。坚决整治手懒、腿懒、脑子懒的“懒惰病”和坐不住、下不去、不解难题的“飘浮病”。坚决消除“中梗阻”,抓住典型,严加处理。继续推行指挥部工作制度,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集中人

员,强力推进,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任务在一线完成。深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清理,启用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大楼,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努力实现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逐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月报告制度和考勤制度,完善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督查考核,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 坚持廉洁从政。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一把手四不直管”等制度,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专项资金和重点工程的监督管理,建设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完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重大开支等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从政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界首“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加快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加速界首在淮北平原率先崛起,奋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