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四、五单元课时计划 36

更新时间:2023-03-13 16: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训练项目: 比及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 投影仪 课时分配:5课时

课时计划 36 课题 课型 比的意义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目 标 重点难点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理解比的意义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教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出事书中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示书中题,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教师总结: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 学过程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教叫做两个数的比。)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生观察例子,汇报,师总结: 除法 分数 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小结: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被除数 分子 前项 ÷(除号) -(分数线) :(比号) 除数 分母 后项 商 分数值 比值 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写法: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课时计划 37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比的基本性质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 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 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 教学过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程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教(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215∶10 ∶ 0.75∶2 69(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1)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2)指生汇报,交流。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作业: P47—1、3 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例1、课件展示

课时计划 38 课题 课型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加强练习,会化简比。 标 重点难点 化简比 复习比的知识 (一)你对比的知识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几点: 1、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和除法的关系?怎样求比值? 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有什么用? 3、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复习和练习 1、复习比的意义。 (1)什么是比?(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 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把比写成除式)商怎样表示?(写成分数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前项 后项 比值) 2、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表格: 教学过程 比 前项 被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母 分数是一个数 联系 : 后项 区别 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除法 ÷ 除数 除法是一种运算 教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 (1)提问:分数和除法都有各自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呢?(出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谁来举例说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提问:学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吗?(板书:化简比。 三、综合练习: 1、P47—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P47—3 指生板演,其他齐练,集体订正 小结: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P48—4、5 学 过 程 课时计划 39 课题 课型 比的应用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 学 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目标 重点难点教 学过 程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③ 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1+4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1 教(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比的应用 例2: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③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1+4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1 课时计划 40 课题 课型 比和比的应用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标 重点难点 理清解题思路。 复习: 1、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有什么用? 2、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1)学生自读题,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教导入: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复习: 1、P50-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660m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1)学生默读题,列式计算 (2)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P50-4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3、P51-5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学过程

考考你: 1、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米,宽是2米。 (1)写出这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 (2)写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长的比。 2、学校举行数学竞赛,男、女生参赛人数分别是168人和164人。 (1)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 教 (2)写出参赛的男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3)写出参赛的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 3、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4:16 0.007:1.4 3.2:2.4 4、把一根长3米的木料按4:5:6的长度比锯成三段,各段长分别是多少米?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所学 学 过 程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训练重点: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卡片。 课时分配:10课时

课时计划 41 课题 课型 圆的认识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目标 重点难点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1、 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学过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0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r d 程(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教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指生汇报,师总结: 在同一个圆里, 三、学习画圆。 d=2r r?d2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小节: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六、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圆的认识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d=2r r= d 2

课时计划 42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轴对称图形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标 重点难点 圆的对称轴。 画对称轴的方法。 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教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学过程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教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2、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轴对称图形 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课时计划 43 课题 课型 圆的认识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锻炼操作的能力。 2、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 重点难点 能正确理解、掌握各种图形的对称轴情形 复习: 圆有几条对称轴?你能画一画或折一折展示给同学们吗? 导入: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练习: P60- 1、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 r=3cm (2) d=5cm (3) r=3.5 P60-2、看图填空。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填空,师巡视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1-5、在下列各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对称轴?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教学过程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0-3、投影出示题 (1)学生操作,师巡视 (2)指生汇报,订正 教P61-7、画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四边形;再画一个只有2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思考题: P60-4、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完成 小结:总结本节所学 作业:P61-8 学 过 程 课时计划 44 课题 课型 圆的周长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目 标 重点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 教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学过程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2、动手实践。 教(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投影示教学例1 (1)生自渎题,尝试计算 (2)指生汇报,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P—64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本节学习有何收获? 五、作业。 P64 做一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学过 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圆的周长 例1: 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62.8m,车轮大约转动40周。

课时计划 45 课题 课型 圆的周长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标 重点难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一、复习。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2厘米 4厘米 0 教 0 二、指导练习: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五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学 过 程 2、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30,也就是走了60教 1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45(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603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 43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总结本节所学 五、作业: P65-66 第3、6、7、9题 5厘米 学 过 程 课时计划 46 课题 课型 圆的周长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学目 1、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的?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这节我们上练习课 指导练习: P65-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P65-3、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1)指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P65-4、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尝试练习,指生板演,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P66-6、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1)课件展示,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3)集体订正 P66-7、8 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总结本节所学 四、作业:P66-9 学 过程 课时计划 47 课题 课型 圆的面积 新授课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 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目 标 重点难点 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212 s=ab s=a2 s= ah s=ah s=(a+b)h 二、新课。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过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程

课时计划 50 课题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整理和复习 练习法 授课时间 教具 投影仪 教 1、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目 标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O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r=2厘米 教学 过 程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 )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教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总结本节所学 五、作业: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学 过 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k2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