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2

更新时间:2023-04-11 10: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

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担负着保障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职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成为新时期水利服务于“三农”的首要任务。

一、高安的基本情况

高安位于赣西偏西北,锦河流域下流,总面积2439.3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成马鞍形。高安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降雨量1587.6毫米,因受季风影响,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季节和地域之间分布不均匀。四至七月降雨集中,暴雨多,洪涝灾害频繁;七至九月则高温少雨,经常出现伏秋旱,自有记录以来,高安共发生洪涝旱灾85次,平均6-7年有一次大的水旱灾害,一般性水旱灾害几乎连年不断。高安的水利事业就是在防御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五十多个春秋的不断探索、开拓、完善、发展、提高,从兴建工程到续建配套、除险加固、挖潜管理,由孤立的、分散的、零星的整治到一个乡,一个灌区,一个流域的规模治理,到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7座,小一型水库48座,小二型水库264座,山塘1006座,10万亩以上引水工程1座,万亩及万亩以下引水工程340座,机电灌溉设施55139千瓦;修筑加固防洪圩堤56条,总长256.37公里,建排涝涵闸192座;电力排涝站15座;挖山洪导托65条,长271公里,治理旧溪、港19条,建设园田化3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以蓄水为龙头,大、中型工程为骨干,小型工程为基础,蓄、引、提相结合,防洪、灌溉、排涝、灭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

经营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

全市各类蓄水工程总库容58694.5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8。07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的67%,全市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8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6万亩。

二、高安农业抗灾减灾存在的问题

高安的水利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为高安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高安的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还比较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几个方面: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高安雨水丰沛,但由于人口

增长子和经济发展迅速,对水的需求呈绝对增加趋势,尤其

是水工程的供水能力相对不足,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遇枯

水年份,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实质而言,旱灾的突出问题

是工程性缺水。同时农村群众水忧患意识普遍不强,节水意

识淡薄,水的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工程效益

衰减。建国以来,高安兴建了大量的蓄、引、提等灌溉工程,

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抗灾减灾能力,但大部分工程建于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较差,且多属于“三

边”工程。加上长期以来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缺乏良性运

行机制,导致许多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跟不上,效益日

趋衰减。突出表现在:一是病险水库多,蓄水能力减弱,严

重制约水库的防洪灌溉效益发挥;二是各类灌区设施老化,

水资源大量浪费,尤其是末级渠系老化、渗漏、淤塞严重,

导致输水能力低下;三是田间工程缺乏资金投入建设与改

造,导致配水能力低下,远远达不到设计灌溉效益;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大中小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有的甚至更低。

3、水利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保障机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公益性极强的农业抗旱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社会筹资难等特点。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农业灌溉工程往往是吃老本,拼消耗,难以适应农业抗旱的要求,严重制约着农业抗旱能力的提高。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两工”全面取消后,农村“一事一议”投入水利工程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组织,许多小型抗旱设施得不到正常的维护。

三、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的实践

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建设,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保障能力。

1、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

自2000年高安第一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上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以来,至2007年底,高安已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9座,累计完成投资7656万元,改善灌溉面积

4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这些工程的实施,增强了水库的蓄水能力,为抗旱保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快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的改造力度。2005年开始的锦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经过3年多的建设,新增输水能力6307万立方米,节约用水552万立方米,不仅解决了许多“卡脖子”地段,还提高了灌溉渠系水的利用率,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65.二是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力度。近几年来,高安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方式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进行末级渠系整治。共整治末级渠系380多公里,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解决了末级渠系灌溉用水的“瓶颈”。2005年开始,高安实施的省级以上小农水补助资金项目灌溉渠道改造工程,改造灌溉21公里,受益农户25000人,完成投资810多万元,新增供水能力200多万立方米,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8700亩,改善灌溉面积35000万亩。三是建设高标准园田化,提高田间工程灌溉水利用率。高安园田化建设由来以久,继推出兰坊坑上园田化、龙潭、杨圩园田化建设后,1997年在三二0国道沿线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园田化上万亩。近两年,高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施“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园化工3万亩,投入资金4500多万,实现农田作物区域化,排灌自流化,耕作机械化,种田科技化,既增加了收入又节约了水源。

4、多方筹资,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jp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