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创立 与发展 宋乾元

更新时间:2024-04-21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道教的创立与发展

姓名:郭振飞 学号: 11411507

论文摘要: 道教发源于原始社会,战国时期由老子集大成于一身,创立道家学派。至汉朝时,早期道教综合多种思想应运而生。魏晋时期道教逐渐理论化,而在唐宋时期,得到统治者支持的道教蓬勃发展,金元时期道教形成了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明代张三丰创立的三丰派也获得发展。而自清以后,道教的发展一直呈衰微之势。 关键字:

天师道 全真道 正一道

1.道教的创立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1.1思想起源

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出现了老子(又称老聃、李耳)这一集大成者,他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因此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2早期道教的创立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得到广泛传播。到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与此同时,张道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发展为道教正宗天师道。

2.道教的发展

道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

2.1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理论化阶段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南北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并产生了差异。

2.2唐宋的兴盛

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道教开始走向繁盛。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这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派别,如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

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在宋代的道教,信州龙虎山天师世系之受封,始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张正随为贞静先生。又据《宋史.仁宗本记》记载:天圣八年(1030年)五月甲寅,赐信州龙虎山张乾曜号澄素先生。到宋徽宗时,虽宠信道士林灵素,但对天师世系亦只给予一般封赠。

2.3金元明时期道教南北两大派别的形成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教派。

全真道,为金初创立的教派。主要创派人是王重阳。其主张三教(儒佛道)合一,重视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还仿佛教建立了丛林制度。全真道的教义总体来说,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在元代,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又分别开创全真道七个支派,其中以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势力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丘处机曾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愿其勿要滥杀无辜,颇受成吉思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划分在全真道,称为南宗,

而王重阳这支则称为北宗。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即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以此与迅速崛起的全真道相抗衡。正一道集符箓派之大成,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其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从此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派、南有正一派两大派别的格局。

到了明代,道教则以张三丰为鲜明代表。明洪武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择地建庵,传授弟子,并创三丰派。该派主张三教合一,修己利人,供奉真武神。《诸真宗派总簿》记载其共有八个支派,其流传宗谱各不相同,一是自然派,二是三丰祖师自然派,三四五皆称三丰派,六乃三丰祖师日新派,七是日新派,八是三丰祖师蓬莱派。 到了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2.4道教在清以后的衰落

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清代开始,满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1957年,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式出家的道教徒并不多。目前中国大陆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有5万余人,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5千多处。道教组织有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参考文献:

王卡《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1月 张继禹《中华道藏》 华夏出版社 2004年1月

田诚阳《中华道家修炼学》宗教文化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7月1日) 许地山 《道教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07出版) 许地山、詹石窗 《道教史》 凤凰出版社 (2010-11出版) 傅勤家 《中国道教史》东方出版社 (2008-01出版) 卿希泰 《中国道教思想史》(第一卷)中国道教人民出版社 (2009-12出版) 许地山、傅勤家 《道教史》岳麓书社 (2010-01出版) 金正耀 《中国的道教》商务印书馆 (2004-07出版)

金正耀 《中国的道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01出版)

陈德安 《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精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09出版) 王家祐 《道教之源》巴蜀书社 (2005-06出版)

赵卫东 《金元全真道教史论》齐鲁出版社 (2010-08出版)

李大华、李刚、何建明 《隋唐道家与道教》人民出版社 (2011-09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j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