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隧道施组

更新时间:2024-03-02 04: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铁路**隧道

施工组织设计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铁**局**铁路**标指挥部

二OO八年九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1.1工程地质概况 ........................................................................................................................................................ 1 1.2 设计方案 ........................................................................................................................................................... 1 2主要工程数量 ................................................................................................................................................................. 2 3施工组织与安排 ............................................................................................................................................................. 2 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 2 3.2施工队伍安排 ........................................................................................................................................................ 3 4 场地布置及临建工程 .................................................................................................................................................... 4 4.1 施工场地 ................................................................................................................................................................. 4 4.2 施工便道 ................................................................................................................................................................. 5 4.3 施工用电 ................................................................................................................................................................. 6 4.4 环境保护设施 ......................................................................................................................................................... 6 4.5 混凝土搅拌站 ......................................................................................................................................................... 7 4.6 空压机站 ................................................................................................................................................................ 7 4.7 临建房屋占地总面积 ............................................................................................................................................. 7 5 施工进度安排 ................................................................................................................................................................ 8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 8 7主要试验测量设备 ......................................................................................................................................................... 8 8 施工总体方案 ................................................................................................................................................................ 9 9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 10 9.1洞口段施工 ........................................................................................................................................................... 10 9.2 进洞施工方案 ...................................................................................................................................................... 10 9.3洞门施工工艺及方法 ........................................................................................................................................... 11 9.3.1基础开挖 ........................................................................................................................................................ 11 9.3.2钢筋砼圬工 .................................................................................................................................................... 11 9.3.3绑扎钢筋 ........................................................................................................................................................ 11 9.3.4模板 ................................................................................................................................................................ 12 9.3.5 混凝土浇筑 ................................................................................................................................................... 12 9.4 洞身开挖 ............................................................................................................................................................... 12 9.4.1 Ⅱ、Ⅲ级围岩开挖方法 ............................................................................................................................... 12 9.4.2爆破方案 ...................................................................................................................................................... 13 9.5 Ⅳ级、Ⅴ级围岩段的开挖 ................................................................................................................................ 13 9.5.1 开挖方法 ..................................................................................................................................................... 15 9.5.2 施工工艺流程 ........................................................................................................................................... 16 9.5.3 开挖循环进尺和循环时间 ......................................................................................................................... 17 9.6 出碴运输 ............................................................................................................................................................. 17 9.7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及方法 ................................................................................................................................... 17 大管棚施工 ................................................................................................................................................................. 17 9.7.1 施工工艺 ..................................................................................................................................................... 17 9.7.2施工方法 ...................................................................................................................................................... 17 9.8 超前小导管 .......................................................................................................................................................... 19 9.8.1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 19 9.8.2施工方法 ........................................................................................................................................................ 20

10 洞身初期支护 .......................................................................................................................................................... 22 10.1 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 22 10.2 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 23 10.2.1 钢拱架加工 ............................................................................................................................................... 23 10.2.2 喷射砼 ....................................................................................................................................................... 23 10.2.3 锚杆 ........................................................................................................................................................... 25 10.2.3 钢筋网 ......................................................................................................................................................... 25 11 二次衬砌施工 ............................................................................................................................................................ 26 11.1二衬砼总体施工方案 ........................................................................................................................................ 26 11.1.1 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 ............................................................................................................................... 26 11.1.2二次砼衬砌施工 ........................................................................................................................................ 27 12 施工通风及管线布置 ................................................................................................................................................ 30 13 监控量测 .................................................................................................................................................................. 31 1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 31 13.2 量测项目及方法 ................................................................................................................................................. 31 13.2.1 量测项目 ..................................................................................................................................................... 31 13.2.2量测方法 ...................................................................................................................................................... 31 13.3 作用及工艺流程 ................................................................................................................................................. 32 13.4监控量测仪器 ..................................................................................................................................................... 32 13.5 量测方法 ............................................................................................................................................................. 32 13.5.1 测点布设 ................................................................................................................................................... 32 13.5.2 量测方法 ................................................................................................................................................... 33 13.6 量测制度 ............................................................................................................................................................. 35 13.7 量测中的注意事项 ............................................................................................................................................. 35 14 地质预报 .................................................................................................................................................................... 35 14.1常规地质预报法 ................................................................................................................................................ 35 14.2 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 35 15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 35 15.1 质量目标 ............................................................................................................................................................. 35 15.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36 16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38 16.1 安全目标 ............................................................................................................................................................. 38 16.2 安全保证体系 ..................................................................................................................................................... 38 16.3 安全保证措施 ..................................................................................................................................................... 38 16.3.1 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 38 16.3.2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 38 17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40 17.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 41 17.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 41 17.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 41 17.3.1 环境保护措施 ............................................................................................................................................. 41 17.3.2 水土保持措施 ............................................................................................................................................. 43

**隧道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概况

**隧道位于**市**乡,起讫里程DK**+975.14~DK**+780,全长804.86m。处于剥蚀低山区,山体自然坡度10-35°山体植被发育,局部被辟为李子园,以松树及李子树为主。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积,表层为褐黄色粉质黏土,局部夹有碎石块,硬塑,厚度约0~2m;下部出露基岩为K1sh1b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上段,凝灰岩,灰黄色,呈块状结构,节理发育,基岩面起伏较大,局部构造发育,全-强风化,厚度2-8米,其下为弱风化凝灰岩。其中进口DK**+986~DK**+098有石英正长斑岩侵入,肉红色,全~弱风化,厚2-8米。DK**+900~DK**+200段岩性较为完整,未发现异常地质构造。地下水不发育,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岩石裂隙水。

1.2 设计方案

**隧道进口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1600m,曲线长510.52m;出口位于右偏曲线上,曲线半径2000m,曲线长2233.95m。隧道纵坡为单向坡,从进口至出口为5.4%的单面下坡,坡长1400米。隧道出口出口隧线分界里程为DK**+786,洞口处顶部刷坡高度2~5m,出口设臵长6m,高7~9m的翼墙,洞门边仰坡采用锚喷网防护,喷混凝土采用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钢筋网φ8,网格20×20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4.0m,间距1.5×1.5m,梅花布臵。

隧道按新奥法设计,起讫里程DK**+975.14~DK**+780,全长804.86m,其中小间距段为DK**+975.14~DK**+120,小间距段共144.86m。采用复合式衬砌。

隧道设计衬砌与辅助措施表 围岩分级 段落 长度 级别 24.86 支护结构设计 段落 长度 预支护措施 预支护措施 加强支护 施工方法 建议工法 短台阶法 短台阶法 短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全断面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台阶法 ** ** ** ** Ⅴ Ⅳ 15 18 Ⅲ ** ** ** ** ** ** ** ** ** ** ** ** ** ** ** ** 1

24.86 φ89长管棚 I20钢架/0.6 10 5 10 8 10 77 517 10 22 10 44 10 17 10 20 φ89长管棚 I20钢架/0.6 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 I18钢架/0.8 I18钢架/0.8 614 Ⅱ ** ** ** 32 44 Ⅲ Ⅴ φ89长管棚 I18钢架/0.8 φ89长管棚 I18钢架/0.8 φ89长管棚 I18钢架/0.8 超前小导管 I18钢架/1.0 37 Ⅳ φ89长管棚 I18钢架/0.8 φ89长管棚 I18钢架/0.8 ** 20 Ⅴ 洞口**设计为Ⅴ级围岩,**设计为Ⅳ级围岩,**设计为Ⅴ级围岩,**段采用超前支护措施采用φ89*5mm超前大管棚,长L-30m,拱顶150度范围岩布臵,环向间距40cm。每环30根,灌注1:1水泥浆。

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锚、网、喷结构形式联合支护。Ⅴ级围岩型钢拱架采用I18型工字钢,纵向间距0.8m,Ⅳ级围岩型钢拱架采用I18型工字钢,纵向间距1.0m。拱部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Ⅴ级围岩锚杆间距@120×100cm,Ⅳ级围岩锚杆间距@120×120cm。钢筋网为φ8mm(@25×25cm)钢筋。喷砼为C25砼,厚度均为25cm。Ⅴ级围岩二次衬砌为C35钢筋砼,厚度为45cm;Ⅳ级围岩二次衬砌为C35砼,厚度为40cm。

2主要工程数量

**隧道全长804.86m,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见表1:

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 表1

围岩级别长度(M) 隧道名称 Ⅱ Ⅲ Ⅳ Ⅴ 总长度(M) 城峰1#隧道 614 50 52 88.86 804.86

3施工组织与安排

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为了便于现场管理,在局指挥部下设**局四公司**标项目部(项目经理部设在**县谭后村),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书记1人,项目副经理2人,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1人。项目经理部设五部一室以及专家顾问,即工程技术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工程技术部下设精测队及地质预报中心和调度组,总人数36人。现场由项目副经理担任队长,管控及协调、组织施工生产。

配臵的现场施工管理机构见图1。

2

图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中铁**局指挥部 局属第四公司项目部 项目经理:** 项目副书记:** 专家:邓继德 项目副经理:** 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部长** 工程技术部 部长** 安质环保部 部长** 物资设备部 部长** 财 务 部 部长** 计 划 部 主任**综合办公室 隧道一队队长:** 隧道一队副队长:** 开挖出碴班 支护施工班 钢筋加工班 衬砌施工班 辅助施工班 3.2施工队伍安排

3

**隧道由我部隧道一队负责全部施工任务,安排1个开挖班组负责隧道开挖;1个机械工班负责出碴运输;1个支护班组负责斜井初期支护,1个钢筋班组负责钢筋、型钢拱架加工,1个衬砌施工班组负责斜井的二次衬砌及铺底,1个辅助施工班组负责设备维修、供风、供水、供电、通风、碴场维护。高峰期183人。具体见表2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

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 表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工种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测量人员 安全员 爆破工 风枪工 钢筋工 立架工 混凝土工 电焊工 电工 压力容器工 挖掘机司机 装载机司机 自卸车司机 砼运输车司机 砼输送泵操作人员 后勤保障人员 合计 数量(人) 5 3 3 2 4 24 12 10 14 3 2 2 2 4 8 4 2 11 115 备注

4 场地布臵及临建工程

4.1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臵,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经我项目部进驻工地后,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多次现场勘察,考虑城峰1、2、3#隧道临时生产及生活设施用地规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规划征用从隧道口至212省道间的部分农田16200m2( 24.3 亩),利用弃碴填平场地后布臵生产及生活设施用地场所。

图2**隧道1、2#施工场地平面布臵图

4

施工便道

5

4.2 由于省道212距**隧道口约150米,自212省道至隧道口及施工、生活设施处新修施工便道宽6m,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设排水沟与省道排水沟相通。

4.3 施工用电

根据招标文件,永临结合电力干线在开工后六个月内完成,在此期间,我部管段工程施工用电需自行解决,根据现场考察情况,经勘察212省道旁的1万伏农网电力线可供施工用电搭火,在**隧道出洞口右侧安装2台500KVA变压器与城峰2#隧道共用。

主要用电设备:空压机7台、混凝土拌和站JS1000型两台,JS500型一台,60C混凝土输送泵两台,钢筋加工场,办公、生活用电。

4.4 环境保护设施

生产污水和生活区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污水集中进行处理排放,生产、生活区各修建1个污水处理池,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定点、定期运至垃圾场。弃碴场下游设浆砌片石挡墙,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绿化。

隧道内排出污水,主要是含油含泥砂的污水,计划在隧道洞口处设污水处理池,污水通过除油沉淀后达标排放。拟定在洞口前方开挖两个集水坑,集水坑上部设隔油装臵,下部设积砂处理口,被滤油回收集中处理,沉砂清理后运到弃碴场。在硫酸根离子超标期利用在沉淀池中加石灰的方法进行中和。排水期间定期检验所排放污水的水质情况,保证不污染环境。具体详见图3《污水处理池断面图》。

隧道污水达标排放 沉淀池集油槽过滤池化学净化池检测合格不合格污水沉淀集油过滤化学净化达标排放 除泥沉淀物除油污二次除污剔除超标成分

图3 污水处理断面图

6

4.5 混凝土搅拌站

根据本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砼的供应特点,考虑设备生产能力储备,设臵大型砼拌和站1座,配备自动计量装臵。另外配备1台JS500型拌和机,用于拌制喷射砼用

4.6 空压机站

在隧道洞口右侧设臵空压机站,为洞内施工提供高压风。配备7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高压风管采用Φ150的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

4.7 临建房屋占地总面积

临建房屋占地面积见表3。

临建房屋面积汇总表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临建项目 办公区 仓库 施工队生活区 搅拌站 钢筋加工棚 空压机房 配电房 变压器 工地养护室 工地值班室 合计 占地面积(m2) 800 150 2100 2200 300 200 35 35 24 24 5868 备注

7

5 施工进度安排

计划2008年9月15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8日完成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期间主要完成人员、机械设备进场,修建临时驻地、临时便道、弃碴场便道、供风、供电、供水、小型拌合站等临时工程。

计划开工日期:2008年9月15日; 竣工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具体见图4施工进度横道图。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表4。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表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设备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装载机 自卸车 通风机 电焊机 空压机 搅拌站 大型搅拌站 砼喷射机 凿岩机 抽水机 拱架弯曲机 注浆机 衬砌台架 型号 PC220-8 小松50 柳工ZL50C 红岩15T 天津110KWX2 重庆315 西安110KW20立方 方圆500 JS1000 河南科明 YT28 6m 数量 1 1 1 4 1 3 7 1 2 2 30 3 1 2 1 状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7主要试验测量设备

8

施工主要试验测量设备见表5

施工主要试验测量设备表 表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设备名称 塑料混凝土试模 抗渗试模 砂浆试模 喷 大 板 坍落度筒 锚杆拉拔仪 砂浆稠度仪 含气量测定仪 振动台 电子天平 烘 箱 瓷 盘 量 筒 水泥取样器 水泥取样桶 铝 盒 锯石机 全站仪 全站仪 GPS全球定位仪 电子精密水准仪 精密水准仪 收敛仪 规格型号 150mm×150mm×150mm 175mm×185mm×150mm 10mm×10mm×40mm 20 吨 7L 1m2 2kg/0.1 101-3 500ml/1000ml 莱卡TCR402 南方 中海达 天宝DINI 托普康AT-G2 JSS30A 数量 10组 10个 8个 2个 2 套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1 台 6 个 各3个 6个 6个 4 个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台 状况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8 施工总体方案

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Ⅱ、Ⅲ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多功能作业台架钻孔,光面

9

爆破,装载机/挖装机装碴;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上部采用人工钻孔,下部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钻孔,弱爆破,上断面利用挖掘机扒碴至下断面,挖装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弃碴场。

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喷砼采用湿喷工艺,人工钻锚杆孔,安装锚杆、钢筋网和拱架。

落底铺底适时紧跟。铺底时采用栈桥跨越施工段,钢木组合模板立模。

斜井拱墙衬砌采用整体式液压台车,泵送混凝土入模。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混凝土输送泵。

由于掘进坡度为上坡,洞内的水自侧边排沟将水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系统内。 通风方式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设一台110KW轴流式通风机压入。

9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9.1洞口段施工

洞口段施工顺序为:测量放样→排水系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坡面防护→超前大管棚施工→暗洞进洞施工。

(1)测量放样

施工前进行导线网复测,施工中及贯通后实行三级复核制,保证开挖结构尺寸正确。测量组根据经复核无误的桩点放出边、仰坡的开挖边线,自上而下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进行复核。

(2)排水系统施工

洞口开挖前,先做洞顶截水天沟,地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仰坡稳定,土质天沟随挖随砌,防止水冲刷坡面;仰坡坡底做临时排水沟,防止洞口积水。

(3)洞口土石方开挖

土方用挖掘机挖装,人工修整;石方用风钻钻孔松动爆破,挖掘机装碴,15T自卸汽车运碴。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2-4m。

(4)边仰坡防护

边仰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控制坡度。松软地层开挖时从上至下,随挖随支护,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坡体稳定情况。边坡、仰坡上浮石、危石及时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处予以修整平顺。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做好坡面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坡防护受到损坏,采用锚、网、喷防护。

9.2 进洞施工方案

10

① 进洞口选在隧道出口端进洞,洞口段**地段地层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积,表层为褐黄色粉质黏土,局部夹有碎石块,硬塑,厚度约0~2m;下部为K1sh1b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上段,强风化凝灰岩,灰黄色,厚度8-14米,隧底为弱风化凝灰岩。未发现异常地质构造。地下水不发育,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岩石裂隙水。

② 隧道出口隧线分界里程为**,洞口外顶部刷坡高度2~5m,出口设臵长6m,高7~9m的翼墙,洞门边仰坡采用锚喷网防护,喷混凝土采用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钢筋网φ8,网格20×20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4.0m,间距1.5×1.5m,梅花布臵。

③ 隧道按新奥法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设计为Ⅴ级围岩,DK490+750~+733设计为Ⅳ级围岩,**设计为Ⅴ级围岩,**段采用超前支护措施采用φ89*5mm超前大管棚,长L-30m,拱顶150度范围岩布臵,环向间距40cm。每环30根,灌注1:1水泥浆。

④ 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锚、网、喷结构形式联合支护。Ⅴ级围岩型钢拱架采用I18型工字钢,纵向间距0.8m,Ⅳ级围岩型钢拱架采用I18型工字钢,纵向间距1.0m。拱部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Ⅴ级围岩锚杆间距@120×100cm,Ⅳ级围岩锚杆间距@120×120cm。钢筋网为φ8mm(@25×25cm)钢筋。喷砼为C25砼,厚度均为25cm。Ⅴ级围岩二次衬砌为C35钢筋砼,厚度为40cm;Ⅳ级围岩二次衬砌为C35砼,厚度为35cm。

④洞口段Ⅴ级围岩施工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开挖高度2m,上半断面掘进20~30米后,在开挖下半断面,下断面的支护采用钢拱架接腿至洞底,左右侧交错跳槽进行,以确保上半断面支护体的稳定性。

⑥在浅埋段洞顶上方埋设地表下沉量测桩,监控地表下沉情况。

9.3洞门施工工艺及方法

在进洞施工正常后,为保证洞口段的施工安全,适时安排洞门施工。

洞门的施工尽量避开雨季。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洞门构造、洞门墙尺寸以及基础埋深和圬工砌筑的允许偏差要符合设计要求。

9.3.1基础开挖

测量放样,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清除浮渣。

9.3.2钢筋砼圬工

施工前,将洞门端墙基础部位的虚碴、杂物、积水和泥化的软层清除干净,使洞门基础臵于稳定的地层上。

9.3.3绑扎钢筋

按设计绑扎好洞门部位的钢筋。钢筋的种类、型号和直径需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入

11

现场的钢筋要进行验收检查。钢筋的直径及型号不得随意更换,钢筋在调直的同时除锈、除油,接头尽量错开布臵。

9.3.4模板

浇筑采用衬要求砌台车,采用大块组合式钢模板,并结合设计洞门形式定制加工足够数量的异形模板,根据端墙设计坡度架立好方木支柱,支柱间距为1.5m,将钢模板安在支柱内侧,其模板和支撑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9.3.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现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端墙混凝土浇注必须保证位臵准确,墙面坡平顺,灌注混凝土时杜绝跑模。

洞门施工完后,对洞门背后空隙回填密实,并对边仰坡施作浆砌片石骨架植生防护。

9.4 洞身开挖

9.4.1 Ⅱ、Ⅲ级围岩开挖方法 9.4.1.1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

钻 孔 装 药 排烟、清危 初期支护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 爆 破 下一循环 出碴 下一工序

图4 开挖施工作业流程图 9.4.1.2 施工方法

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多功能作业台车钻眼、光面爆破作业;采用装药台车装药联线;侧卸式轮式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出碴。找顶和清除危石人工和挖掘机反铲相结合。Ⅱ级围岩段开挖后按设计要求打设系统锚杆,并分层喷砼至设计厚度进行初期支护。

(1)孔深进尺设计

采用3m进尺,钻孔深度3.2~3.5m。 (2)循环时间

12

A、循环作业时间见表6。 B、循环作业主要参数

全断面进尺2.8m计,每天2.4个循环,日进尺6.72m,月进尺201m,取200m。

Ⅱ、Ⅲ级全断面开挖循环时间安排表 表6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作 业 项 目 测量、布眼 台车就位 钻爆破眼 装药、连线 机械人员撤离、爆破 通风、排烟 找顶 出碴 锚杆及网喷砼 合 计 需用时间(min) 30 20 240 50 15 30 15 140 60 600 备 注

9.4.2爆破方案 9.4.2.1 掏槽形式设计

采用三角形三中空眼楔形掏槽。见图5《掏槽眼布臵示意图》

30

30

190~225

掏槽眼

空眼

掏槽眼

350

图5 掏槽眼布臵示意图(单位:mm)

9.4.2.2 爆破参数及炮眼布臵

开挖爆破参数见表7,开挖爆破图见图6。

13

开挖爆破参数表 表7 序号 1 2 3 4 5 6 掘进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合 计 炮眼 分类 炮眼个数 个 3 3 13 44 49 9 121 起爆顺序 1 2 3、4 5 6 炮眼 深度 m 3.5 3.5 3.5 3.2 3.2 3.2 炮眼装药量 每孔 每孔 合计 药卷数 装药量 药量 卷/孔 Kg/孔 Kg 8 1.6 4.8 14 2.8 36.4 12 8 12 2.4 1.6 2.4 105.6 78.4 21.6 246.8 掏槽眼

图6

14

9.4.2.3 爆破设计

A、爆破器材选型

根据隧道围岩类别,选用威力适中、匹配性好、防水性能好、易于切割分装成小卷的2#岩石乳化炸药,引爆器材则选用国产Ⅱ系列15段非电毫秒微差雷管。

B、非电微差起爆网络设计

爆破震动与同段齐爆的炸药用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采用非电微差起爆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单段雷管的起爆药量,又能有效地控制每段雷管的起爆时间,使爆破震动波形不形成叠加,既能保证岩石破碎达到理想的效果,又能消除爆破震动的有害效应。

在掏槽眼、掘进眼、底板眼或周边眼中,起爆药量较大的段别的雷管,间隔时差设计为200ms,即跳段设臵。这样可以使爆破震动速度降低30%,达到更好的爆破效果。

D、装药结构设计

为更好地达到光爆效果,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结构,或用小直径药卷。其余炮眼采用直径Φ32mm标准药卷连续装药。见图7。

导爆索 密封炮泥 竹片 导爆索 密封炮泥 图9 装药结构设计图 竹片 图7 装药结构设计

雷管 药卷 雷管 药卷 9.5 Ⅳ级、Ⅴ级围岩段的开挖 9.5.1 开挖方法

洞身Ⅳ、Ⅴ围岩段开挖采用短台阶(台阶长3~5m)法开挖。由于围岩软弱,土质部分采用挖机配合人工开挖,石质采用弱爆破。开挖后及时按设计喷射砼、打设系统锚杆,随后分层喷砼至设计厚度进行初期支护,仰拱与下台阶一次开挖。

开挖采用短台阶开挖法施工,土质全风化段挖机配合人工持风镐进行开挖,强风化段进行弱爆破。具体开挖及支护步骤见图8:

15

开挖时先开挖第①环形部分并预留核心土,并及时支护; 然后开挖上断面多余的核心土②部分; 开挖下断面中部核心土③部分;

开挖左侧④边墙并及时接腿支护,每次开挖长度不大于两榀拱架距离; 开挖右侧⑤边墙并及时接腿支护,每次开挖长度不大于两榀拱架距离; 开挖仰拱⑥部分,施做仰拱,每次开挖长度6米。

①6.5①3②②2③④4⑤③⑥⑥ 图8 短台阶开挖法施工工序横、纵断面图

9.5.2 施工工艺流程

施做仰拱充填 否 满断面检查 测量放样 上弧导开挖、施做支护 足 开挖上台阶预留核心土 开挖左边墙、施做初期支护 围岩稳定性评判、修正支护参数 开挖右边墙、施做初期支护 开挖、施做仰拱 短台阶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

16

9.5.3 开挖循环进尺和循环时间

Ⅳ、Ⅴ围岩上台阶循环进尺0.8~1.6m,下台阶循环进尺1.6-2.4m,循环时间见表8《Ⅳ、Ⅴ级围岩循环时间安排表》。

Ⅳ、Ⅴ级围岩循环时间安排表 表8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作 业 项 目 测量、布眼 台架就位 钻爆破眼 装药、连线 机械人员撤离、爆破 通风、排烟 找顶 出碴 初期支护 合 计 需用时间(min) 上台阶 20 15 120 30 15 30 20 90 180 520 下台阶 15 20 120 30 15 30 120 120 470 备 注 注:上台阶测量、布眼、台架就位、钻爆破眼、装药、连线可与下台阶出碴、初期支护平行作业按上台阶六个循环,下台阶五个循环依次循环共计计算作业时间总计为4545min,另预留45min不可预见因素占用时间,总计4590min,总计全断面进尺15m,平均日进尺为4.8m,月进尺144m,考虑长期效率0.8,平均月进尺120m。

9.6 出碴运输

斜井出碴采用挖装机装碴,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至洞外指定的碴场位臵。

9.7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及方法

大管棚施工 9.7.1 施工工艺

搭设施工平台→钻孔→清孔→下管→注浆→检查效果→下一循环

9.7.2施工方法

脚手架采用Φ42钢管作为主架,按照预先设计的间距尺寸搭设施工平台,中间利用核心土作为底支撑,两侧在上半断面开挖底脚,钢管架搭设采用扣腕式连接件,操作平面满布脚手板,周边设护栏,并与坡面锚杆连接以加强其稳定。

长管棚参数:(1)钢管规格采用热扎无缝钢管及花管,外径89mm,壁厚5mm。每节管两端预加成外丝扣,以便连接头钢管;(2)管距:环向间距40cm;(3)倾角:外插角1~3度,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4)注浆材料:水水泥、高效减水剂。

17

9.7.2.1 大管棚钻孔

搭设工作平台,将管棚钻机架设在平台上,要确保钻杆轴线与预埋管轴线重合,经检查风、水、电及钻机一切正常后开始钻孔。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φ95mm。先将孔位按钻孔顺序进行编号,在钻孔过程中,根据钻进速度及出渣情况按孔号记录好钻孔记录及围岩描述。遇到塌孔情况可采用先注浆后钻进的措施进行处理。钻孔顺序按“自下向上,左右对称”的原则进行。

9.7.2.2 清孔验孔

用钻杆配合钻头(φ95mm)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将高压风清孔管插至孔底后间断开启阀门进行清理钻渣,直至无灰渣吹出为止。

9.7.2.3 大管棚加工及安装

大管棚用φ89mm、壁厚5mm的无缝钢管加工,每节长6米,接头采用外接钢管丝口连接,接头管内丝口长30cm,管棚钢管两头车丝长15cm,见图9。

200cm 600cm 30cm 连接套管 注浆嘴 Φ108mm无缝钢管 30cm 图9 大管棚加工图

先按管棚长度进行下料,第一节管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最后一节的出露端留2米不打注浆孔,其余部位的管身上间隔30cm打设注浆孔,梅花型布臵,孔眼直径为Φ6mm,在最后一节管尾用Φ12钢筋焊制加劲锢。 将加工好的管棚管一节节打入钻孔并用大锤(或风枪)打入,管棚连接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打入,直至管棚前端抵到孔底,大管棚与孔口管之间的空隙用塑胶泥(40Be水玻璃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封堵严实,在注浆嘴上安装止浆阀,便于注浆结束时关闭止浆阀防止浆液流出。

9.7.2.4注浆

注浆时从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采用液压泵进行,将水泥浆注入导管钢管内,注浆压力0.5 mpa~2.0 MPa,当注浆量达设计值时即可停止注浆。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值,但注入量尚不足时,也可停止注浆。注浆结束后,将管口封堵,以防浆液倒流。

待注浆完毕后再钻进偶数位管孔,并以此检查注浆效果,对注浆达不到预期要求的仍然采用钢花管,否则直接采用钢管,钢管内用M7.5水泥砂浆充填。

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

18

a、上岗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坚持岗位责任制。

b、在注浆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要认真进行,并应试运转。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予以修复,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c、拌制浆液前,拌浆桶和贮浆桶、清水桶都应进行冲洗,保证干净、无碎块杂物。 d、浆液进入贮浆桶之前,必须经过滤网过滤;同时注浆泵的吸浆管必须有笼头或加过滤网。

e、在连接注浆管路时,要用清水冲洗管子,边冲边接,以保证注浆管内无碎块杂物。 f、注浆过程中,要严防碎碴等杂物进入管路或泵体。

g、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

h、注浆过程中,所有拆卸下来的接头、阀门,都必须有专人及时清洗干净,以备轮换使用。

i、必须配备专业电工,以防电路、电器设备发生问题,中途停电,造成意外事故。 j、注浆作业完成后,所有的机具设备,特别是搅拌机、注浆管、接头、阀门、贮浆桶等,都应认真清洗干净。还应及时进行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下段注浆使用。

9.8 超前小导管

9.8.1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

注 浆 无 钻 孔 安设钢花管 密封孔口 拌 浆 封闭工作面 制作钢花管 准备工作 机具设备检修

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结 束 图10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19

9.8.2施工方法

①小导管的加工制作

小导管采用φ42钢管加工,导管的管口位臵设φ6mm钢筋加强环;钢管前段1.0m范围内不钻出浆孔,其余部分每隔15cm在环向钻四个孔,眼径10 mm。相邻两道孔口方向交错45°角;管尖长20cm,先用氧焊切除缺口,在加工成尖端,并进行焊接。小导管加工详见图11。

图11 注浆小导管加工图

②钻孔与顶进

开挖前沿拱部开挖轮廓线外10cm标出孔位,采用锚杆台车或YT-28风枪钻孔,施工中采用自制的钻杆,连接套进行接长施工。钻杆直径比管径大3~5mm。采用带冲击的YT-28风钻将小导管穿入钢架顶入孔中。锚杆的外露端支承在随后安装的钢拱架上,与型钢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清孔干净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

③配制浆液

水泥浆的搅拌在高速搅拌机内进行,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投料,水泥浆的浓度一般控制在0.5~1。

配臵好的浆液存放在由低速搅拌器的储浆罐内,防止浆液由于存放时间稍长产生沉淀、离析等现象。

④注浆参数

注浆压力1~2MPa,扩散半径0.4~0.6m。 ⑤单孔注浆量

单孔注浆量和围岩的孔隙率有关,可用下式估算,通过试验确定。 Q=π〃R2〃L〃n〃β

式中: Q—单孔浆液注入量(m3); R—浆液扩散半径(m); L—注浆段长度(m);

20

100cm 15cm φ6mm加劲箍 φ50mm普通焊管 n—岩石空隙率,一般取0.1~0.3;

β—浆液在岩石孔隙中的有效充填系数,一般为0.6~0.9。 ⑥注浆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3~5cm封闭掌子面作止浆盘,注浆顺序原则上遵循着“先两侧后中间”、“跳孔注浆”、“由稀到浓”的原则。为防止串浆和跑浆,利用分浆器,同时灌注四个小导管。

注浆孔位要准确,定位偏差小于5cm,孔底偏差不大于孔深的1%至2%。顶管施工作业过程中会使管内混入一些碎石和碎屑,在注浆施工前用高压风水进行吹洗。

注浆设备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水泥浆,注浆压力一般为1~2Mpa。

拌浆时严禁纸屑等杂物混入浆液,拌好的浆液要经过过滤,未经过滤的浆液严禁进入泵体,以防堵塞。注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泵口及孔口的压力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做好钻孔、注浆纪录,为分析注浆效果提供依据。注浆结束后,要彻底的清洗泵体和管路,以保证下次注浆安全顺利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掌子面漏浆,及时用麻布进行封堵。

注浆施工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

⑦注浆施工质量保证

注浆施工作业中,浆液注入的压力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现场施工过程控制因素。根据流量计显示的孔口压力变化可以判断注浆施工的基本发展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若压力逐渐上升,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压力,原因是:浆液浓度低、凝胶时间较长、浆液在碎石中形成劈裂脉或者是部分浆液溢出,适度加大浆液浓度、短时间间隔注浆。

若注浆开始后压力不上升,甚至出现初始压力呈下降的趋势,此时采取大浓度浆液和较低注入速度,如果情况无改变,则先停止注浆。

21

若注浆压力上升后突然下降,表明浆液从注浆管周围溢走,或者是注入速度过大,扰动

碎石岩层,或遇到空隙薄弱部位。此时适度降低注入速度。

若压力反复升降,但总趋势呈上升态势,原因是:由于注浆浆液的凝胶时间较短,此时适度调长浆液凝胶时间。

若压力上升很快,而注入速度上不去,原因是:表明注浆岩层较为密实或者浆液的凝胶时间太短。

若压力有规律上升,即使达到容许压力时,注浆速度也比较正常,这表明注浆施工作业是成功的。

若压力上升后又下降,然而后来压力又再度上升,并达到设计的要求值。可以认为是成功的。

10 洞身初期支护

10.1 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Ⅴ、Ⅳ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锚杆(拱部为φ25中空锚杆,边墙为Φ22钢筋砂浆锚杆)+I18钢拱架+钢筋网喷射砼形成支护体系,洞口段围岩较弱,用风钻钻锚杆孔时,宜采用干钻,以防止岩层遇水后发生下沉引起坍塌。

在洞外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喷射砼。罐车运送砼至洞内,用砼湿喷机进行喷射砼作业。 初 喷 拱架加工、质量验收 钢拱架预拼 定位锚杆施工 中线标高测量 清除底脚浮碴 台架上安装钢拱架 和定位锚杆焊连定位 加设鞍形垫块 安装纵向连接筋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包裹底脚连板 喷混凝土 22

10.2 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10.2.1 钢拱架加工

钢拱架用冷弯机加工,加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的单元的半径调试好机具,按1:1的比例制作检查模具,拱架弯制后用检查模具进行检查弧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需调整冷弯机,直到合格后进行批量加工。焊接好连接板后进行试装,无扭曲、翅曲现象,沿设计轮廓线误差不大于±3cm,翅曲度±2cm,合格后,运到洞内根据开挖情况进行架立。拱架的接头和墙角垫板采用钢板,螺栓连接,倾斜度不大于2度。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参见下页图。

10.2.2 喷射砼

喷射混凝土采用洞外集中拌和,每个拌和站配臵1台JS500强制式搅拌机,用于喷射混凝土的生产。采用湿喷混凝土减少回弹量,降低粉尘,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初喷在开挖(或分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开挖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复喷混凝土在系统锚杆、钢筋网、钢架安装和锁脚锚杆施作后进行,尽快闭合支护使之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位。

(1)湿喷砼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施工机具 复喷至设计厚度 施作锚杆、钢架、挂钢筋网 加入速凝剂 喷射混合料运输 喷射混合料拌和 喷混凝土配 合比选定 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松动岩块,清理受喷面 施工机具就位 初喷混凝土5cm 清除初喷面粉尘 湿式喷射砼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①材料准备

23

水泥: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骨料:细骨料选用坚硬耐久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mm;粗骨料的粒径不大于5-10mm。

外加剂:选用优质高效的液体速凝剂,高效减水剂,合成纤维。 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②喷射前准备

喷射前对受喷岩面进行清理,清除受喷岩面的浮石等杂物,对光滑面进行凿毛,并用高压风进行清扫;

自制简易工作台车就位;

检查高压风、水管路及电路情况,湿喷机就位,进行试运行;

若遇受喷面有滴水、渗水等情况,埋设导水管或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可设截水圈排水; ③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作业采用分段、分片、分层依次进行,喷射时先将低洼处大致喷平,再自下而上顺序、分层、往复喷射,后一层压在前一层的一半。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混凝土终凝至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少于4h。

送风之前先打开计量泵(此时喷嘴朝下,以免速凝剂流入输送管内),以免高压砼拌和物堵塞速凝剂环喷射孔;送风后调整风压,使之控制在0.45~0.7MPa之间,若风压过小,粗骨料则冲不进砂浆层而脱落,风压过大将导致回弹量增大。因此,按砼回弹量小,表面湿润易粘着力度来掌握。喷射压力与喷射机机械手调配适当,根据喷射仪表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风压和计量泵,控制好速凝剂掺量。

喷嘴与岩面的距离按规范执行,喷射方向尽量与受喷面垂直,拱部尽可能以直径方向喷射。

一次喷射厚度不宜超过10cm,若需喷第二层,两层喷射的时间间隔为15~20min。 为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喷射作业分片进行,可按照先边墙后拱脚,最后喷射拱顶的顺序施喷。喷前先找平受喷面的凹处,再将喷头沿螺旋形路线缓慢均匀移动,每圈压前面半圈,绕圈直径约30cm,力求喷出的砼层面平顺光滑。 图13 喷射混凝土施工示意图 约1.5m1.5~2.0m1.5~2.0m拱脚线3479562810 1 56约1.5m拱部中心34约1.5m21拱脚线a边墙24 b拱部

④施工注意事项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先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速凝剂注意保管防止受潮变质。每种拟用的外加剂至少作三次试块试验板,试验板测定的喷射混凝土工艺质量和抗压强度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前仔细检查危石并处理。喷射机布臵在安全地带,并尽量靠近喷射部位,便于掌机人员与喷射手联系,随时调整工作风压。

经常检查喷射机出料弯头、输料管和管路接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经常测定作业区内粉尘浓度,如超过标准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拌和地点距喷射地段较远时,速凝剂在喷射机喂料时加入;若在拌和时加入,则自加入速凝剂时起,拌和料在20min内喷完,否则影响质量。

喷射时连续向喷射机供料;保持喷射机工作风压稳定;完成或因故中断喷射作业时,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按配合比投料,计量要准确。定时校验计量器具。施工时风、水压要稳定,运输道路畅通,电源、照明应保证。

10.2.3 锚杆

隧道系统支护拱部为φ25中空锚杆,边墙采用砂浆锚杆。Ⅴ级围岩锚杆长度为3.5m,Ⅳ级围岩锚杆长度为3m。当地下水有侵蚀时,采用防腐处理。用手持凿岩机基本垂直开挖面钻孔,钻孔前先标定孔位,钻孔直径大于锚杆直径15mm,孔深误差不大于5cm。钻孔完毕后用高压风清理孔内杂物。

(1)施工方法:采用双管注浆法,也称先插杆后注浆法。钻孔经检查后,将φ8-10mm的PE软塑料排气管沿锚杆全长固定在杆体上,并在孔外留1m左右的PE软塑料管,作为注浆的排气管。将锚杆和排气管插入锚杆孔内,用止浆塞封住孔口,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将注浆管从止浆塞中间穿入锚杆孔口内位臵,然后注浆。随着注浆量增加,孔内气体从细PE管中排出,当排气管内排出浆液后停止注浆,完成双管注浆法施工全过程。

(2)施工要点: ①排气管要插入孔底;

②注浆压力比较大,止浆塞要安装牢固;

③灌浆工作连继不中断,保证锚杆、砂浆、围岩间的粘结力; ④排气管排出浆液才说明注浆饱满。

⑤锚杆内砂浆达到设计强度80%后,方可进行锚垫板安装。

10.2.3 钢筋网

按设计网格尺寸预先在洞外结构件厂加工成片,洞内焊接形成整体。钢筋网在钢架安装后铺设,钢筋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钢筋网根据被支护岩面的实际起伏状铺设,

25

并在初喷混凝土后进行,与受喷面间隙3cm,钢筋网与钢筋网、锚杆、钢架连接筋点焊在一起,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晃动。钢筋网安设时应注意:施作前,初喷3~5cm厚混凝土形成钢筋保护层;制作前进行校直、除锈及油污等,确保施工质量。

11 二次衬砌施工

11.1二衬砼总体施工方案

采用复合式衬砌地段,衬砌工序采取先底板后拱墙施工,底板砼采用全幅施工,拱墙衬砌采用模板台车/人工拱架配合钢模施工。

底板砼施工紧随开挖进行,为减少其与出碴运输的干扰,采用栈桥跨过。底板砼超前为拱墙衬砌适时展开提供条件,即保证隧道底部的施工质量,又利于结构稳定并有利于文明施工。砼表面采用压纹防滑。砼均采用自动计量搅拌站生产,混凝土罐车运输砼,泵送砼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拱墙衬砌根据量测情况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适时展开,采用模板台车衬砌。特殊地段(如风机、锚段等)衬砌段采用衬砌台架和组合钢模板衬砌。

11.1.1 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

依据量测数据分析,尽早安排仰拱施工。仰拱及时施作能大大改善行车条件,有效防止隧底软弱围岩失稳发生流变。

仰拱超前句距离掌子面不大于100m,安排在边拱部位衬砌之前。仰拱浇注采用仰拱大样板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施工,一次浇注。仰拱施工缝与填充砼施工缝相互错开,要求施工缝顺直、平整。仰拱接头处混凝土必须凿毛处理,并且在仰拱与边墙基础间设连接筋。

仰拱充填施工前,先清除仰拱上的杂物,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在仰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浇注仰拱填充。填充砼表面要求平整,横坡、纵坡与设计一致。仰拱浇注施工与掘进工作平行进行,采用移动式仰拱栈桥(结构见图21)进行仰拱铺设,解决洞内运输和仰拱施工的干扰问题。

仰拱混凝土作业区 后坡道 后门架 主走行轮轨道 座 前坡道

图14 移动式栈桥仰拱防干扰作业平台结构示意图

26

11.1.2二次砼衬砌施工

隧道衬砌采用6m长的自制衬砌台架,泵送混凝土工艺进行施工。仰拱超前衬砌1~2个循环完成。

(1)施工工艺流程 止水条安装 面板整修 - 3 - 涂脱模剂 预埋件 砂石、含水量测定 施工配合比 砼拌和 坍落度检查 台架定位 中砂 碎石 水泥 水 外加剂 衬砌内净空检测 二次衬砌断面检查 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时间 台架移位 测量控制标高 基仓清理 台架加固 输送管道安装 挡头安装 - 1 -

隧道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27

制作试件 砼浇注 砼运输 试件压检 拆 模 泵送砼 养 护

(2)施工方法

①砼配料及拌和施工方法

砼由自动计量砼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好的砼由砼运输车运输至洞内衬砌位臵,采用一台砼输送泵泵送入模对称浇筑。砼拌和站选用2台产量50m3/h的砼拌和站,采用1台ZL50装载机上料。砼运输采用2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运输,砼入模则配臵HTB60型砼输送泵。

砼拌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拌制砼所用各项材料按照重量投料。砼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粗、细骨料含水率、砼坍落度等项目的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砼施工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砼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②台架就位

采用激光准直仪导向。严格控制标高,允许误差±1cm;台架就位后,先调顶模中心标高,然后调整台架中线符合要求。然后支立挡头板,一定要与岩面密贴,保证混凝土不外露。

③衬砌立模及浇筑

台车两端头挡头模板采用木模,隧道衬砌施工前先复核隧道断面尺寸,保证衬砌厚度。砼浇筑前,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挡头板缝隙及孔洞要填塞密实,不漏浆。

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对称浇筑, 控制灌注混凝土的速度和单侧灌注高度,单侧一次连续浇筑高度不超过1m。输送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直距离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m,控制在1.5m以内,以防混凝土离析。超过时要采用串筒或滑槽;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2h之内,因施工需要留设施工缝,必须征得设计同意,并得到监理认可。捣固选用的振捣器,其频率、振幅、振动速度等参数视混凝土的塌落度及骨料粒径而定;灌注施工采用整环灌注,当混凝土灌至墙拱交界处时,间歇约1小时,以便于边墙混凝土沉

实。拱圈封顶时,随拱圈灌注及时捣实。

为了加快更换泵管速度,节约时间,加工一个三通接头,在两侧各安装一个启闭阀,更换时只要更换部分管道即可。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标准为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止。既防漏振,致使混凝土不密实,又防过振,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特别是内模反弧部分要确保捣固充分,避免出现气孔现象。振捣时,振捣器不得接触防水层及模板,且每次移动距离不

28

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一半。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按从里向外的顺序逐渐封顶。要控制灌注混凝土速度,观察顶模变形情况,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封顶完成。

④泵送砼施工方法及工艺砼泵输送管连通后,按所用砼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

经泵送水检查,确认砼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采用泵送水泥浆润滑砼泵和输送管内壁。润滑用的水泥浆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开始泵送时,砼泵要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状态。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观察砼泵压力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全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砼泵送连续进行。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砼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泵送砼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立即反泵吸出砼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

砼泵送过程中,不得把拆下的输送管内的砼撤落在未浇筑地方; 当输送管被堵塞时,采取下列方法排除:

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吸出砼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泵送,如超过时限则废弃;用木槌槌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将砼击松后,重复进行反泵正泵,排除堵塞;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在砼卸压后,拆除堵塞部分的输送管,排出砼堵塞物后方可接管;

砼泵送即将结束前,正确计算尚需用的砼数量,并及时告知砼拌和站,以减小浪费。 ⑤砼捣固

砼入模后,即时用振捣器捣固,以使砼密实,两侧边墙部位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拱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操作要点如下: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止。 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振动棒与模板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振动棒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 ⑥脱模

当砼达到允许的强度后再进行脱模,脱模程序如下:先拆堵头板,然后自上而下拆除模板,清除模板表面粘结的砼,涂脱模剂,长时期不用时要涂油防锈。

⑦砼养护

衬砌浇筑10~20h后即可开始养生,采用覆盖洒水养生法,养生时间不少于14d。

29

(3)衬砌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复合式衬砌施工时,二次衬砌施作时间,必须确保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并具备以下条件时进行: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水平收敛(拱脚附近)小于0.2mm/d,拱顶下沉小于0.15mm/d;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

混凝土浇筑前复查台架模板中线、高程、仓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台架及挡头模板安装定位是否牢靠。

浇筑前对模板进行除锈刷油时,刷油不能太多,如果刷油太多,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油会沿着模板表面上行到衬砌台车顶部聚集起来,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会形成蘑菇云。因此在钢模板刷油后要求施工人员一定用干抹布擦拭干净,防止出现在振捣时由于油上浮聚集在顶部,形成蘑菇云,影响表观质量。

在特殊地段采用组合钢模板衬砌时为防止出现砂线,在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浆液外流形成砂线。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基仓清理是否干净,底脚施工缝(如有)是否处理;输送泵接头是否密闭,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浇筑时一定控制混凝土下落高度,防止混凝土下落时由于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溅落并凝固在钢模上,拆模时出现蜂窝麻面。另外要清理干净钢模表面,不能有任何杂物,避免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振捣时要保证插入棒的插入深度,不要让振捣棒紧贴钢模板,防止水泥浆上行,形成流眼泪现象,影响表观质量。

控制振捣速度,振捣时,捣固手将上身探入作业窗内,一手扶在边墙上,一手握振动棒,防止漏振和保证垂直插入,距模板不小于10cm,振点间距30cm,模板下部振动时间延长到90s,同时在模板下部内侧用小锤锤击模板。使模板下部汽泡上浮溢出。

个别地段由于混凝土衬砌采用混凝土泵送工艺,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凝固后收缩,使之不能密贴岩面出现孔洞,必要时采用回填注浆灌注密实。

12 施工通风及管线布臵

隧道开挖期间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施工排水在变坡点处设臵临时泵站,泵站安装高扬程水泵将污水直接抽排出井口,在泵站处设截水横沟拦截上方渗

30

图15 施工管线布臵示意图

水。施工管线布臵见图15。

13 监控量测

1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从始至终进行监控量测工作,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监控量测的目的为:

(1)保施工结构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13.2 量测项目及方法

13.2.1 量测项目

根据青云山隧道1#斜井监控量测设计要求,结合隧道地质情况,其监控量测项目如下: (1)围岩开挖及支护状态观察; (2)拱顶下沉、周边收敛; (3)隧道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

13.2.2量测方法

监控量测方法及要求表 表9 序号 监测 项目 监测方法及要求 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方向、有无松散坍塌、掉块现象;初期支护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剪切破坏、格栅支掌是否压屈进行观测;要求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布臵在同一个断面,Ⅴ级围岩为5~10m,Ⅲ级、Ⅱ级围岩为50~100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臵在拱顶,开挖或喷射混凝土后迅速进行,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周边收敛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采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通过水平收敛测量,验证周边收敛结果。周边收敛量测主要在Ⅴ级围岩中进行,其严格按照拱顶下沉积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主要在隧道浅埋段(埋深视地质条件在1~3倍洞 径)进行量测,量测断面布臵与洞内基本一致,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5m。 31 围岩开挖及1 支护状态观察 拱顶下沉、周边移位及2 收敛、底板隆起 隧道浅埋段3 地表下沉量测

13.3 作用及工艺流程

通过对各施工阶段开挖和支护的动态监测,确保施工安全,调整初期支护的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提供反溃信息,用于指导施工作业。监控量测流程见图16

施 工 监控量测 分析、研究地质勘察资料 制定监控量测计划 开挖工作面状态评价 数据处理 否 安全否 已施工区段的支护加强 施工方法变更支护减弱 否 是 经济否 是 施工完成否 是 结 束 施工方法变更支护加强 否 图16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框图

13.4监控量测仪器

监控量测仪器及相关精度见表11。

监控量测仪器及相关精度表 表10 序号 1 2 3 仪器仪表 现场观察、地质罗盘 收敛计 水准仪及相应设备 测试精度 0.01mm 0.1mm 备注 围岩开挖及支护状态观察 周边位移及收敛 拱顶下沉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 13.5 量测方法 13.5.1 测点布设

地表下沉。于洞口沿线路方向每5米范围内设臵1个断面,至少设臵5个断面或埋深大于20米 (2.5*B)后不再设地表沉降桩,以测量隧道开挖后发生的地表下沉量,每个断面从隧道中线开始向左右沿线路法线方向每2~5米设一个点,左右各设4个点。见图17.

32

量测范围 2-5m 45H0 基准点 B 图17 地表下沉断面测点布臵图

拱顶下沉。隧道开挖后从洞口开始沿线路方向每10米设一个断面。

净空水平收敛。隧道开挖后从洞口开始沿线路方向每10米设一个量测断面,在同一断面根据台阶情况,设臵上下两条测线,测线应相对水平。要求两点基本在同一水平位臵。

根据城峰1#隧道围岩量测设计要求,测点布臵按表12进行。

量测断面间距和测点数量表 表12 围岩级别 Ⅱ Ⅲ Ⅳ Ⅴ 断面间距(m) 100 50 20 10 每断面测点数量 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 1条测线 1条测线 2条测线 2条测线 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1个测点 拱顶1个测点 拱顶1个测点 拱顶1个测点 (1)隧道浅埋段或Ⅴ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按5m布设;Ⅳ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按20m布设;Ⅲ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按50m布设;Ⅱ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按100m布设。

(2)浅埋段隧道地表下沉量测在横断面方向以隧道衬砌中线为界,每点间距5m,监测范围隧道中线每侧大于H0+B,其断面间距与洞内基本相同。

13.5.2 量测方法

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察。隧道开挖后到掌子面对岩性进行观察和描述,并用罗盘仪测出结构面产状。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初支的情况,看是否有变形和裂纹产生,发现后及时采取措施。

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小组组长由洞口技术负责人担任,测量人员及现场技术员为成员。 1 洞内外观察

洞内外观察主要由洞口技术负责人和现场技术员负责完成,观察记录由现场技术员完成。 ① 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

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

33

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以上情况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可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具体方法: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进行详细地质素描,数码成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②对已经施工区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有无裂缝、空鼓、掉皮等现象,有无渗水,有无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2 现场量测

此项工作主要有测量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配合完成,有洞口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督促,资料由测量人员记录和填制。

①一般地段的隧道净空变化量测采用数显收敛计和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测点用带膨胀螺栓的弯钩钻孔埋设在边墙和拱顶。

② 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基准点要选在距开挖面较远处且稳固、安全的地方。基准点要与洞外测量控制点联测。量测时先观察挂钩有无被破坏或松动,若有则需重新安装并进行初次测量。

③ 水平收敛采用数显收敛计进行量测。悬挂弯钩尽量小又圆滑,能保证每次都能挂在同一点处,提高量测数据的准确性。

④ 净空变形量测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读数。

⑤ 测点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拱顶下沉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⑥ 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式或电感式仪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定。

⑦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3 量测频率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下表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34

监控量测频率

按开挖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0~1)B (1~2)B (2~5)B >5B --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7d --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5mm 1~5 0.5~1 0.2~0.5 <0.2 监控量测频率 2次/d 1次/d 1次/(2~3)d 1次/3d 1次/7d 13.6 量测制度

1监控量测作业由项目部测量队负责,由测量负责人按量测计划的量测频率及时间按时进行,并做好量测记录。

2量测数据整理后,必须执行换手复核制度。 3量测设备按要求定期进行鉴定,并注意保存。

4及时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为施工提供支护及衬砌参数。

13.7 量测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地质条件 、量测目的、施工进程、按照设计及规范进行。

2测量点埋设宜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不超过2m,能保证爆破24小时内及下次爆破之前测读初读数。

3及时准确作好各项量测原始记录,及时计算、分析、按要求进行判别围岩的稳定性,并反馈到施工当中。

4 在量测过程中保护好量测元件及量测仪器及人员的安全。

14 地质预报

14.1常规地质预报法

①正洞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主要工作有:底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充填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突泥与坍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②地质构造的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

③地质作图(几何图、块体坐标作图、赤平投影作图、洞身地质展示作图等)在此基础上,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5~2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

14.2 施工围岩分级和围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来确定围岩稳定性、完整性、含水情况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并根据结果与勘察设计资料对比及时调整施工阶段围岩分级。根据施工围岩分级、掌子面稳定状态、地应力测试结果、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陷变形观测资料,综合评价围岩稳定性,根据地质综合预报的地质条件,提出安全可行的处理措施建议。

15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15.1 质量目标

35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并满足验收标准的质量要求,开展全面质量创优活动,确保部优,争创国优。 对完工的隧道工程的质量自检检测率达到100%。

15.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在工程队伍选调、机具购臵、机构设臵、施工方案、管理制度等方面紧紧围绕创优目标,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为主线,全面组织优质生产。

强化以各级管理层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配齐配强有关人员,做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现场指挥人员、作业班组质量责任明确,考核奖罚及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创优积极性。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主动听取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实现“四位一体”联合创优的质量工作格局。

选调精干的管理人员及工程队伍,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对参加施工的 副组长:齐发明 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 工程技术部 质量监察部 安全环保部 物资设备部 计划财务部 中心试验室 综合办公室 副组长:傅鑫彬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张教才 各施工队队长、技术负责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队专职质检员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建立健全内部检查制度,质检工程师由上一级检查机构派驻,实行施工技术部门管理、质量检查部门监控的监管分立体制,立足自检自控,确保创优目标实现。将现场质检工程师“一次检查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提高工程质量检查的严肃性、权威性。

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手段,采取定期评比,奖优罚劣,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运用经

36

济杠杆作用,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切实执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严格按ISO9001质量保证模式组织生产,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及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条款的质量要求,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验收标准。对工序标准的执行情况做出记录,使各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网络计划,按网络节点工期要求,分阶段控制,实现均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项目经理部设工程试验中心,负责工程试验工作;工程队设工地试验室,在

工程试验中心领导下对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严格检验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资料齐全、试验数据准确;采取有效的试验检测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严把计量关,对所有使用的计量设备按规定周期进行检验标定,合格后投入使用。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设精测组,负责控制测量布网与施工阶段复测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做到施工图纸审核和下发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实行技术工作复核签字制度,所有图纸、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由技术主管审核签字标识后方能交付施工,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和签认,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

全面实行样板制,坚持样板引路,以点带面。桥梁设样板墩台,路基设样板段,达到创优标准后,再全面展开施工。各工程队按专业化组织施工,实行标准化作业。

实行“三服从、五不施工、一个坚决”制度。进度服从质量,计量支付服从工程验收,质量评定服从监理工程师;施工准备不充分不施工,试验未达到标准不施工,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未批准不施工,设计图纸没有自审和会审不施工,现场没有技术交底、重难点项目没有《作业指导书》不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

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检验,加强工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工班进行自检,工程队专职质检员先检查,再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检验,重要工程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把关,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做好质量记录,每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定期组织质量检查、样板工点观摩、质量分析会,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整改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本工程实行二级工程机械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设机械物资部和工程队设机械技术室。全面负责施工机械的管、用、养、修、算工作。

37

16 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6.1 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文明标准工地。

16.2 安全保证体系

为实现安全目标,本项目工程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生产领导组,总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下设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设专职安检工程师;工程队设立以队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组织,下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对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安全监控。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做好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对全员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权,抓好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安全保证体系详见下图。

16.3 安全保证措施

16.3.1 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标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机构配臵:项目经理部设安全环保部,设专职安全监察工程师。工程队设安全室,配臵专职安全员。

16.3.2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防洪、防火、防台风等措施;公路影响地段作业安全措施;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臵及维护措施等。

2 做好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副组长:项目副理(齐发明) 38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项目经理(张教才) 副组长:总工程师(傅鑫彬) 工 程技 术部 部长 各施工队队长、技术负责队专职质检员 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 质量监察部部长 安全环保部部长 物资设备部部长 计划财务部部长 中心试验室主任 综合办公室主任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开工前,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特种作业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3搞好安全生产检查 (1)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臵,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2)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3)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项目部安全 生产领导小组 制定各项安全生产制

度 39 安全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 管理保证

技术保证

经济保证

安全技术措施

奖罚制度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石方爆破施工、炸药库设臵及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高处作业、龙门架等。

(4)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4 做好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

(1)开工前制订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 (2)对于石方爆破工程、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对施工临时供用电设施施工,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设施满足电力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对施工用电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用电的安全,并符合电力有关安全 技术规程。

17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40

17.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要求,遵守国家、铁道部及福建省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按本合同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施工区的环保、水保工作,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环保、水保工作将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本着“三同时”原则与工程本体同步实施。

17.2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施工企业应尽的义务。项目经理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实行由项目经理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环保部监督指导和作业队实施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见下图。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保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标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由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层、管理层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学习教育,依次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分工程区段、工点、生活区制定控制污染的具体的执行标准、要求和环境保护计划。项目经理部将环保工作业绩与安全、质量、进度等同等对待,同步检查,同步考核。所有环保工程与正式工程同时施工,同等要求。

17.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7.3.1 环境保护措施

1 减小生态破坏

本标段工程两侧不任意取土、弃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化;

工程临时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护沿线古树、不开挖采石取土,材料、废弃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项目施工结束后做好抚 育与恢复工作;

环保及水保保证体系 思想 保证 组织保证 项目部环保 领导小组 普专特殊法制安全环保部 检查 保证 技术措施 方案保证 41 项目部每月一次检查 环保严格制 按针定 国对科家特

环保、水保体系及管理机构框图

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臵,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重视临时施工用地 的复垦;

洞碴弃于指定的弃碴场,并结合工程的实施,及时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2 噪声控制

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主要运输道路需进行固化,要定时洒水防尘,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 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在城区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

42

3 水环境保护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三级沉淀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17.3.2 水土保持措施

本标段隧道弃碴场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弃碴场坡脚预先做好M10浆砌片石挡碴墙,弃碴场底部纵向每20m铺设一根Φ100塑料排水盲沟,以利排水。弃碴场顶外缘设一道M10浆砌片石截水沟,弃碴场周围3m外设一道排水沟。弃碴完成后,弃碴场顶向外作3%排水坡,并设纵向排水沟一道,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弃碴场施工完毕后在坡面上植草皮恢复植被。

43

44

图框系体证保量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j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