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更新时间:2024-01-16 09: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

第一节 环境空气采样

分类号:G1

主要内容 ①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一2005) 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一1996) ③布点与采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④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l4-1996) 一、填空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μ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⒑)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μm的颗粒物。②

答案:100 10

2.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 和 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② 答案: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3.从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或监测光束距离的 倍以上。③ 答案:两

4.气态污染物的直接采样法包括 采样、 采样和 采样③ 答案:注射器 采气袋 固定容器法

5.气态污染物的有动力采样法包括: 法和 法. ③ 答案:溶液吸收 填充柱采样 低温冷凝浓缩

6.影响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存在形态的气象参数主要有 、 、 、湿度、压力、降

水以及太阳辐射等。③ 答案:风速 风向 温度

7.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主要有: 法和 法。③ 答案:滤料 自然沉降

8.在环境空气采样期间,应记录采样 、 、气样温度和压力等参数。① 答案:流量 时间

9.在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 和 ,滤膜的毛面向上;采样后应检查确定滤膜无 ,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清晰,否则该样品膜作废,需要重新采样。①

1

答案:针孔 破损 破裂

10.使用吸附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前应做 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① 答案:气样中污染物穿透

11.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时,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处到采样支管气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得超过 m,

采样支管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一般不超过 m。① 答案:3 0.5

12.在地球表面上约 km的空间为均匀混合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球表

面上空 km范围,叫对流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空2km的大气层受人类活动及地形影响很大。③

答案:80 12

13.一般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采样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管)的阻力应为

± kPa。要求玻板2/3面积上发泡微细而且均匀,边缘 。③ 答案:6.0 0.6 无气泡逸出

14.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样品时,U形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24 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 ml吸收液,以 L/min的流量采样,连续采样24 h。③

答案:0.5 0.2~0.3

15.短时间采集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样品时,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 mm),以 L/min的流量采气 L。③ 答案:5~10 0.4 4~24

16.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每次称空白滤膜或尘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与原始重量之差在± mg(中流量为 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③ 答案:5 0.5

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一1996)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 态及 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② 答案:气 颗粒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一1996)中的铅(Pb)是指存在于 中的铅及其化合物。② 答案:总悬浮颗粒物

2

二、判断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l4—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包括1998年后新建的所有工业区。( )④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14一1996)中所指的特定工业区不包括1998年以后新建的任何工业区。

2.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状态。( )② 答案:正确

3.监测环境空中气态污染物时,要获得1 h的平均浓度,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30min。(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45 min。

4.环境空气采样中,使用气袋采样时可不用现场气样来洗涤气袋,直接采样即可。(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使用气袋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应用现场气样重复洗涤三次。

5.环境空气采样时,只有当干燥器中的硅胶全部变色后才需要更换。(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干燥器中的硅胶有l/2变色就应该更换。

6.环境空气监测中,采集有机成分的滤膜不宜进行称重。( )① 答案:正确

7.空气样品的24 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 )① 答案:正确

8.一般情况下,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在中午至下午3点钟左右达到最高,夜里最低。( ) ③ 答案:正确

9.用注射器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的存放时间不宜太长,一般要在2 d内分析完。(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在采集当天完成分析。

10.集环境空气样品时,环境空气监测点周围的建设情况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有新的建筑工地出现。( ) ③ 答案:正确

11.环境空气采样时,某个化合物的浓缩效率(或采样效率)与采样体积有关,最大采样体积越小,浓缩效

3

率越高。(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最大采样体积越大,浓缩效率越高。

12.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填充柱的吸附效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温度升高,最大采样体积减少。( ) ③ 答案:正确

13.进行24 h环境空气采样时,进气口不要紧靠采气管管口,以免吸入部分从监测亭排出的气体,否则会

使监测结果偏低。( ) ③ 答案:正确

14.采集二氧化氮样品中,当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76。(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此时一氧化氮的氧化系数为0.68。

15.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 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正干扰,采样时可在吸收瓶入口端串接

一段15~20 cm长的硅橡胶管,以排除干扰。(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 mg/m3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16.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在测定TSP的质量浓度后,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元素。(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金属元素的样品要用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采集。

17.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对空气中0.3 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5%。( )

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截留效率不低于99%。

18.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 )

③ 答案:正确

19.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任意两类区域之间的缓冲带宽度均应不小于300 m。( ) ④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一类区和三类区之间缓冲带宽度不小于500 m,其他类别功能区之间的缓冲带宽度不小

4

于300 m。

20.位于缓冲带内的污染源,应根据其环境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功能区的影响情况,确定该污染源执行排放标准的级别。( ) ④ 答案:正确

21.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是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一般面积应不小于2 m2。( )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面积不应小于5 m2。

22.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应为3 m。(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距离应为l~2 m。

23.环境空气采样器的临界限流孔的流量应定期校准,每月1次,其误差应小于1%。( )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误差应小于5%。

2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中规定的24 h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所有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 )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

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一1996)中季平均值指任何一季的月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 ②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植物生长季平均值指任何一个植物生长季月平均浓度的算数

均值。( ) ②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 ) ④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B.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特定工业区

5

D.一般地区 答案:B

2.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 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 ③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E

3.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口周围 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在采样口周围要有 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 ③

A.90o,180o B.180o,90o C.270o,180o D.180o,270o 答案:C

4.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 μm的尘粒。( ) ③ A.大于10 B.小于10 C.大于20 D.大于30 E.大于100 答案:D

5.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 ①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答案:D

6.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 保存至样品处理前。( ) ① A.干燥器内 B.采样盒 C.一20℃冷冻箱内 D.冷藏室中 答案:C

7.在无动力采样中,一般硫酸盐化速率及氟化物的采样时间为 d。( ) ① A.5~10 B.10~15 C.15~20 D.7~30 答案:D

8.在环境空气污染物无动力采样中,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d。( ) ① A.5 B.10 C.15 D.30 答案:C

9.在进行二氧化硫24 h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为 ℃。( )① A.23~29 B.16~24 C.20~25 D.20~30 答案:A

10.利用间断采样法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样品时,在采样流量为0.55 L/min时,装有1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应为 kPa,且采样时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① A.1 B.4.7±0.7 C.6±l D.1.7+0.7

6

答案:B

1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 )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答案:B

12.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 L/min之间,流量计临界限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

( ) ①

A.0.2 B.0.20+0.02 C.0.15 D.0.15±0.02 答案:B

13.PM10采样器是将大于10μm的颗粒物切割除去,但这不是说它将l0μm的颗粒物能全部采集下来,它

保证10μm的颗粒物的捕集效率在 %以上即可。( ) ③ A.50 B.60 C.70 D.80 E.90 答案:A

14.用采气管以置换法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如果使用二联球打气,应使通过采气管的被测气体量至少为管体积的 倍。( ) ③

A.1~4 B.2~6 C.4~8 D.6~10 答案:D

15.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效率为 %以上的吸收管。( ) ③

A.85 B.90 C.95 D.99 E.100 答案:B

16.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 %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 ) ③ A.5 B.15 C.35 D.50 E.75 答案:A

17.环境空气样品采集中,用于大流量采样器的滤膜,在线速度为60 cm/s时,一张干净滤膜的采样效率应

达到 %以上。( ) ③

A.90 B.91 C.93 D.95 E.97 答案:E

18.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 cm/s,而且气流必须稳定。( ) ③

7

A.2 B.4 C.6 D.8 E.10 答案:B

19.用内装l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 kPa,

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 ③

A.1~2 B.3~4 C.4~5 D.6~7 E.8~9 答案:C

20.用内装5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2 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为 kPa,

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 ③

A.1~2 B.3~4 C.5~6 D.7~8 E.8~9 答案:C

2l.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kPa,本方法不适用。( ) ③ A.10 B.30 C.50 D.70 E.100 答案:A

22.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 m/s。( )③

A.0.1 B.0.3 C.0.5 D.0.7 E.1.0 答案:B

23.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 mg/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应大于 μg( ) ③ A.10 B.12 C.14 D.16 E.20 答案:B

2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h的采样时间。( ) ③

A.10 B.12 C.14 D.16 E.18 答案:E

2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h的采样时间。( ) ③ A.8 B.9 C.10 D.11 E.12 答案:E

2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要求,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 km2。( ) ④

A.1 B.2 C.3 D.4 E.5 答案:D

8

27.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监测的采样亭室内温度应维持在 。( ) ①

A.0±5℃ B.10±5℃ C.15±5℃ D.20±5℃ E.25±5℃ 答案:E

28.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器的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 min。( )①

A.0 B.5 C.6 D.7 E.10 答案:B

29.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 %。( ) ①

A.5 B.10 C.15 D.20 E.25 答案:A

30.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吸收瓶,其阻力应每月测定一次,当测定值与上次测定结果之差大于

kPa时,应做吸收效率测试,吸收效率应大于95%,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 ① A.0.1 B.0.2 C.0.3 D.0.4 E.0.5 答案:C 四、问答题

1.简述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③

答案: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是:(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2)

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4)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监测点位的其他因素。

2.简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③

答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1)点位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

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2)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3)各行政区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以反映其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4)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环境空气样品的间断采样的含义是什么?①

答案:指在某一时段或1 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所

采用的采样方法。

4.简述什么是环境空气的无动力采样。①

9

答案:指将采样装置或气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气中,不需要抽气动力,依靠环境空气中待测污染物分子

的自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用而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方式。

5.环境空气24 h连续采样时,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由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 6.用塑料袋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充足气后,密封进气口,将其置于水中,不应冒气泡。 7.新购置的采集气体样品的吸收管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③

答案:将吸收管内装适量的水,接至水抽气瓶上,两个水瓶的水面差为1 m,密封进气口,抽气至吸收管内

无气泡出现,待抽气瓶水面稳定后,静置10 min,抽气瓶水面应无明显降低。

8.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③

答案: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五、计算题

空气采样时,现场气温为18。C,大气压力为85.3 kPa,实际采样体积为450 ml。问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是多少?(在此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 ③ 答案:V0=

0.45?273?85.3=0.36(L)

(273?18)?101.3参考文献

[1]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 14—1 996).

命题:沙雪梅 梁富生 审核:武桂桃 梁富生 夏 新

10

放源的排放负荷应处于 的状态或者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答案:相对较高

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规定,进行大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时,应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气象因素。大气稳定度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 、一较稳定和稳定六个级别。 答案:中性 二、判断题

1.《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状况进行的监测,不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也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2.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 答案:正确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 ) 答案:正确

4.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的采样方法按照配套标准分析方法中适用于无组织排放采样的方法执行。( ) 答案:正确

5.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 答案:正确

6.工业窑炉、炼焦炉和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应统一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的要求进行。(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按其相应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 6 1 7 l—l 996)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执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

21

7.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的规定,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中,所测得的监控点的浓度值应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贡献值。(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不扣除低矮排气筒所作的贡献值。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应设置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距排放源2~l0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设置在距排放源2~50 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9.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应该回避其他污染源的影响。(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不需要回避其他污染源的影响。

三、选择题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 m的高度。( )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四、问答题

1.《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 1 51004)中,“标准状态干排气,,指什么? 答案:专在温度为273 K、压力为l01 325 Pa时的不含水分的排气。

2.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1m/s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答案:当平均风速≥1m/s时,因被测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一般只能影响其下风向,故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

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地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

3.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 (包括静风)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答案:当平均风速小于1m/s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小,污染物自然扩散作用

增强,此时污染物可能以不同程度出现在被测排放源上风向。此时设置参照点,既要注意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范围内,在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

4.《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对气象因子于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适宜程度做了分类,试对这四种适宜程度分别进行描述。

答案: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22

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5.简述在单位周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如果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或不好时如何设定监控点。 答案: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以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

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 cm;如果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离围墙1.5~2.0 m,据地面1.5 m处。

6.无组织排放中有显著本底值的监测项目有哪些?简述监测这些项目的无组织排放时设置参照点的原则。 答案: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是:

(1)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书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尽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2)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

五、计算题

某水泥厂的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在参照点(M)以等时间间隔采集四个样品,测定浓度分别为:0.25 mg/m3、0.30 mg/m3、0.45 mg/m3、0.3 5 mg/m3;在监控点A点测定浓度分别为:0.45 mg/m3、0.58 mg/m3、0.65 mg/m3、0.77 mg/m3;在监控点B点测定浓度分别为:0.95 mg/m3、1.02 mg/m3、1.35 mg/m3、1.10 mg/m3;在监控点C点测定浓度分别为:1.60 mg/m3、1.71 mg/m3、1.80 mg/m3、1.52mg/m3;在监控点D点测定浓度分别为:0.92 mg/m3、0.88mg/m3、0.75mg/m3、0.80 mg/m3。本次监测采用《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中无组织排放限值二级标准(1.5mg/m3)进行评价。试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浓度是否超标。 答案:(1)参照点1 h.平均值:

M=(m1+m2+m3+m4)/4=(0.25+0.30+0.45+0.35)/4=0.34(mg/m3) (2)四个监控点的1 h平均值分别为:

A=(al+a2+a3+a4)/4=(0.45+0.58+0.65+0.77)/4=0.6 1(mg/m3) B=(bl+b2+b3+b4)/4=(0.95+1.02+1.35+1.10)/4=1.10(mg/m3) C=(cl+c2+c3+c4)/4=(1.60+1.71+1.80+1.52)/4=1.66(mg/m3) D=(d1+d2+d3+d4)/4-(0.92+0.88+0.75+0.80)/4=0.84(mg/m3) (3)比较四个监控点的监测值大小(1 h平均值)后得到:C>B>D>A (4)计算该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的“监控浓度值”X为: X=C—M=1.66一0.34=1.32(mg/m3)

23

(5)判断该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

GB 4915—1996中的排放限制二级标准为1.5 mg/m3(Y),X<Y 所以该法排放源的无组织排放浓度未超标。

参考文献

[1]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 [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 6297—1 996). [3]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 l 5-2004).

[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命题:张 宁 审核:梁富生 张 宁

第三节 现场监测

(一)烟气黑度

分类号:G3-1 主要内容 ①固定污染褥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②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1991) ③烟气黑度的测定测烟望远镜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④烟气墨宝的型塞棒格曼黑度图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一、填空题

1.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 ,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5o,应尽量避免在过于 的角度下观测。①③ 答案:太大 陡峭

12.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时,如果在太阳光下观察,应尽可能使照射光线与视线成 ①③ 答案:直角

3.标准林格曼黑度图全黑代表林格曼黑度 级。①③ 答案:5

4.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的原理是:把林格曼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图上的黑度与烟气的黑

24

度相比较,凭 对烟气的黑度进行评价。①③ 答案:视觉

5.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中,现场记录应包括工厂名称、排放地点、设备名称、 、 、 风向和天气状况等。② 答案:观测者姓名 观测者与排放源的相对位置 观测日期

6.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连续观测时间应不少于 min。② 答案:30

7.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应在白天进行观测,观测烟气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且该部分应没有 存在。② 答案:水蒸气

二、判断题

林格曼黑度5级的确定原则是:在观测过程中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的黑度按5级计。( ) ①③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林格曼黑度4级的确定原则是:30 min内出现4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 min时,烟气的黑度按4级计。( )①③ A.1 B.2 C.3 D.4 答案:B

2.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观测者可在离烟囱 m远处进行观测。( )② A.50~300 B.1~50 C.50~100 D.300~500 答案:A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2]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1991)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段再明 审核:武桂桃 梁富生

25

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 ) ① 答案:正确

4.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l5432一l995),采集样品的滤膜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等。( ) ① 答案:正确

5.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5 kPa的情况。(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 kPa的情况。

6.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对于每批滤膜,需要从中抽取20%滤膜,用X光看片机进行检查,以查看滤膜有无针孔或缺陷。( ) ①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对每张滤膜进行检查。

三、选择题

1.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滤膜重量的天平,对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范围≥l0 g,感量1 mg,再现性≤ mg。( ) ①③ A.1 B.2 C.3 D.4 答案:B

2.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滤膜重量的天平,对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范围≥10 g,感量0.1mg再现性≤ mg。( )①④

A.0.1 B.0.2 C.0.5 D.1.0 答案:B

3.采集大气飘尘时,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 %以内。( )② A.5 B.10 C.15 D.20 答案:B

四、问答题

1.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时,如何获得“标准滤膜”?①

答案: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室)内按平衡条件平衡24 h后称重,每张滤膜非连续称量10次

31

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即为“标准滤膜”。 2.如何用“标准滤膜”来判断所称中流量“样品滤膜”是否合格?①

答案:每次称“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0.5 mg

范围内,则认为对该批“样品滤膜”的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3.简述重量法测定大气飘尘的原理。②

答案:一定时间、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使10μm以上

微粒得到分离,小于这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标准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

参考文献

[1]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15432—1995) [2]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6921—1986).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张 宁 夏 新 审核:梁富生 张 宁 夏 新

32

(四)降尘

分类号:G4-3 主要内容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GB/T 15265—1994)

一、填空题

1.使用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降尘时,一般采用 水溶液做收集液进行湿法采样。 答案:乙二醇

2.大气降尘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 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答案:重力自然

二、判断题

1.大气降尘量是单位面积上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大气降尘量是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上从大气中沉降的颗粒物的质量。

2.大气降尘采样前,要在降尘缸中加入少量的乙二醇,由于加入量对于降尘量来说是很少的,所以在计算这部分量时,可以忽略不计。(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计算加入乙二醇的量,不能忽略不计。

3.用重量法测定降尘中可燃物含量时,应将空的瓷坩埚在l 05±5℃下烘干,称量至恒重;再将其在600℃下灼烧2 h,冷却,称重至恒重。( ) 答案:正确

三、问答题

1.简述重量法测定大气降尘的原理。

答案:空气中可沉降的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做收集液的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后,计

算降尘量。

2.简述大气降尘采样点的设置要求和应放置的高度要求。

答案:选择采样点时,应先考虑集尘缸不易损坏的地方,还要考虑操作者易于更换集尘缸。普通的采样点一

般设在矮建筑物的屋顶,必要时可以设在电线杆上,集尘缸应距离电线杆0.5 m为宜;采样点附近不应有高大建筑物,并避开局部污染源;集尘缸放置高度应距离地面5~12 m。在某一地区,各采样点

33

集尘缸的放置高度尽力保持在大致相同的高度。如放置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l~1.5 m,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环境空气降尘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5—1994).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张 宁

审核:梁富生 张 宁 夏 新

(五)烟(粉)尘

分类号:G4-4 主要内容 ①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②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5468—11991)

计算题

1.实测某台燃煤锅炉标准状态下干采样体积圪Vnd=5880L,滤筒在采样前的重量为1.0908 g,采样烘干后的滤筒重量为1.1190g,试计算该锅炉的烟尘浓度。①②

答案:C=mX106/圪d=(11190一1.0908)Xl06/5880=4.79(mg/m3)

2.实测某台燃煤锅炉标准状态下干采样体积圪d=6080L,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Qsn=6.61X104m3/h;滤筒在采样前的重量为1.0032 g,采样烘干后的滤筒重量为1.1640g,试计算该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量。①②

答案:排放浓度:C=mXl&/圪d=(1.1640一1.0032)X106/6080=26.45(m/3) 排放量:G=C·Qsn×10-6=26.45×6.61×104×10=1.75(kg/h)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2]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5468—1991).

命题:张 宁

34

审核:梁富生 张 宁 夏 新

(六)沥青烟

分类号:G4-5

主要内容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h-(HJ/T 45--1999)

一、填空题

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需要恒重操作,“恒重’’系指间隔24 h的两次称重之差,3#群滤筒应不大于± rng。 答案:5.0

二、判断题

1.已经采集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玻璃纤维滤筒,应在烘箱105\(2条件下烘l h后再进行称重。(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在干燥器内放置24 h后再进行称重。

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测定重量法》(HJ/T 45—1 999)中,沥青烟的检限为5.1 mg。( ) 答案::正确

3.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由于沥青烟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样品应及时处理和分析。样品保存要有专用干燥器。采有样品的和未经使用的滤筒、烧杯 等要分开放置在不同的干燥器中,以防相互沾污。( ) 答案:正确

4.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采样管的主体和前弯管内衬聚四氟乙烯或内壁镀聚四氟乙烯。(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当沥青烟的浓度大于和等于 ℃时,应启用冷却装置,当沥青烟气温度低于该温度时不用冷却装置。调节冷却水流速度使沥青烟气进入滤筒夹时不低于40℃。( ) A.150 B.170 C.190 D.200 答案:A

2.采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使用的3撑玻璃纤维滤桶,要求口径为25 mm,长度70 mm,质地紧密、均匀的产品,重量要求必须在 g范围以内。( )

35

A.0.9±0.0.1 B.1.0±0.1 C.1.1±0.1 答案:C

四、问答题

1.简述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原理。

答案:其原理是将排气筒中的沥青烟收集于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筒中,除去水分后,由采样前后玻璃纤维滤

筒的增重计算沥青烟的浓度。若沥青烟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则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

2.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时,若沥青烟中含有显著的固体颗粒物,应如何处理? 答案:应将采样后的玻璃纤维滤筒用环己烷提取。

3.简述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沥青烟进行测定时,采样管的洗涤方法。

答案:暑当沥青烟浓度较高时,采样管会截留少量沥青烟,用环己烷洗涤包括采样嘴、前弯管和采样管各部

分,将洗涤液合并置于已称重的烧杯中-,盖上滤纸,使其在室温常压下自然蒸发。待环己烷蒸发完之后,将烧杯移至干燥器中24 h,至恒重,记下烧杯的增重。

参考文献

[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HJ/T 45—199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张宁夏新 审核:梁富生张宁夏新

(七)苯可溶物

分类号:G4-6

主要内容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l一1996)附录A苯可溶物(DSO)的测定重量法

一、填空题

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使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苯可溶物样品时,滤膜在采样前后应在平衡室内放置 h。 答案:24

二、判断题

36

1.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时,在采样前,采样用的滤膜应在1 05+5。C下烘2 h,取出滤膜冷至室温后,放入干燥器中。(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滤膜应在300\(2高温炉中灼烧2 h。

2.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时,平衡室应放在天平室内,平衡室的温度及其变化范围、相对湿度及其变化范围都有一定的要求。( ) 答案:正确

3.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时,若采过样的滤膜有物理损坏,此样品滤膜作废。(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用索氏抽提器提取滤膜样品时,向蒸馏瓶中加入 ml苯,装上抽出筒和冷凝器,将索氏抽提器置于90\叵温水浴上。( ) A.40 B.50 C.60 D.100 答案:C

2.重量法测定空气中苯可溶物时,将滤膜在平衡室内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称重,称重应在滤膜从平衡室内取出 s之内完成。( ) A.30 B.45 C.60 答案:A

四、问答题

1.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原理。

答案: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空气中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将滤膜置于索氏抽

提取器中,用苯作溶剂进行提取,根据提取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出苯可溶物的浓度。

2.简述用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测定苯可溶物的采样步骤。

答案:(1)采样前,将滤膜从盒中取出,装在采样头上,备好采样器。 (2)启动采样器将流量调节在1 oo~l 20 L/min。

(3)采样5 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 rain,各记录一次大气压力、温度和流量。 (4)一般采样4 h以上,关闭采样器,记录采样时间。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面向内,将其对折好放回原纸袋并贮于盒内。当发现滤膜又物理性损坏及采样过程有漏气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 参考文献

37

[1]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1996).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张 宁 夏 新

审核:梁富生 夏 新 张 宁

第五节 液相色谱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G5-0

试题同“上册第一章第十三节W l 3-0\。

(二)苯酚类化合物

分类号:G5-1 主要内容 苯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一、填空题

1.环境空气中的苯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 行业及各种燃烧,大多数化合物具有 性,对人体具有危害性。 答案:化工 毒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干净的样品应采用 检测器,检测波长为 nm。 答案:紫外 274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分析色谱柱为 流动相为 。 答案:Zorbox ODS或C18反相柱 30%乙腈溶液(内含醋酸盐缓冲溶液)

二、判断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测定结果是每个化合物的含量值。( ) 答案:正确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含苯酚类化合物的吸收液应保存在具有Teflon螺盖的瓶子中。( )

38

答案:正确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事先必须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被污染。( ) 答案:正确

4.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的苯酚类化合物时,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水必须是去离子水。(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也可以是蒸馏水。

5.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在采集样品时,需记录点位、日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流速等采样时相应的参数。( ) 答案:正确

6.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采集样品时,采样流速大于1 000 ml/min,吸附效率就会提高。(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若采样流速大于1 000 ml/min,吸附效率会降低。

7.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采集样品所使用的玻璃器皿,使用之前必须用蒸馏水充分清洗并烘干。(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使用之前必须用甲醇充分清洗并烘干。

8.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产生与所测定化合物相同保留时间的干扰峰,可通过改变色谱分离条件而消除。( ) 答案:正确

9.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为防止峰形拖尾,流动相中应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流动相中应加 70%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三、选择题

三、选择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采样后的吸收液带回实验室,应使用1 ml 5%的硫酸调节pH值小于 。( ) A.1 B.4 C.7 答案:B

39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酚类化合物中,采集样品时,若采样起始流速和最终流速的相对偏差大于 。则样品作废,需要重新采集。( ) A.15 B.10 C.5 答案:A

四、问答题

苯酚类化合物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测定苯酚类化合物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苯酚类化合物时,采样流速为500 ml/min,采样2.5 h,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l02.1 kPa。吸收液为5.0 ml,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转入25.00 ml容量瓶中,加入1 ml 5%的H2SO4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经液相色谱分析,电脑中LC软件处理后(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得到在进样量为10μl时,检测到苯酚为1.2 ng,试计算空气中苯酚浓度。 答案:样品中分析物总量=1.2×25.00/10=3.0(μ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0.5×60×2.5×102.1×273/[(273+15)×101.325]=71.6 (L) 空气中的苯酚浓度=3.0/71.6=0.042(μg/L)=0.04(mg/m3)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刘 鸣

审核:赵淑莉 谢 争 夏 新

(三)苯胺类化合物

分类号:G5-2

主要内容 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一、填空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时,所用色谱柱为 。 答案:BDS(或碱钝化的反相C18柱)

40

物。( ) 答案:正确

6.具有5~6个苯环的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大气的气相中。(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具有2~3个苯环的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大气的气相中。

7.由于大部分多环芳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操作时必须极其小心。( ) 答案:正确

8.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能测定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滤筒经超声提取离心后,提取上清液应该用 过滤。( )

A.定量滤纸 B.定性滤纸 C.0.45 μm滤膜 答案:C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选用 色谱柱。( ) A.C18 B.硅胶 C.C8 答案:A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采样后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应尘面朝里折叠,选用 保存。( )

A.黑纸包 B.塑料袋密封 C.信封 答案:A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时,流动相可选用 。( ) A.乙腈和水 B.环己烷 C.二氯甲烷 答案:A

四、问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原理。

答案: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样品,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提取,以乙腈/水的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以PAH专

用液相色谱柱为分离柱,测定提取液中多环芳烃的含量。 2.测定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有哪些?首选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测定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有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法由于

46

使用荧光检测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已成为分析多环芳烃的首选方法。

五、计算题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时,采样体积为24.0 m3,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0.4 kPa。采样后滤膜等分成5份,将1/5滤膜放入l0ml具塞玻璃离心管,准确加入5.00 ml乙腈,超声提取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样量为10μl时,多环芳烃含量为0.5 ng,试计算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答案:样品中分析物总量=0.5×5.0×1 000/10=250(ng)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24.0×100.4×273/[(273+l5)×101.325]=22.5(m3) 空气中的多环芳烃浓度=250/22.5×5=55.6(ng/m3)=0.06(μg/m3)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刘 鸣

审核:赵淑莉 谢 争 夏 新

(六)苯并[a]芘

分类号:G5-5 主要内容 ①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439—1995) 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T4—1999) ③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一、填空题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的苯并[a]芘是指存在于 中的苯并[a]芘。①②③ 答案:可吸入颗粒物

2.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T 40—1999)中,检测器为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 nm,发射波长为 .nm。② 答案:364 427

二、判断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流动相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 ①③

47

答案:正确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苯并[a]芘标准贮备液应2~5℃避光保存。( )①③. 答案:正确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如所用溶剂有干扰峰存在,需用全玻璃蒸馏器重蒸。( )①③ 答案:正确

4.采集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使用前需在500℃马弗炉内灼烧半小时。( )①⑨ 答案:正确

5.采集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结束后,应尘面朝里折叠,塑料袋密封保存。( )①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采样结束后,应尘面朝里折叠,用黑纸包好,塑料袋密封保存。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若被测组分较难定性,可在提取液中加入标准液,依据被测组分峰值的增高来定性。( )①③ 答案:正确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用作常规校正的标准工作液,其检测数值必须大于10倍检测限。( )①③ 答案:正确

8.在苯并[a]芘样品运输、保存和分析过程中,应避免可引起样品性质改变的热、臭氧、二氧化氮和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 )①②③ 答案:正确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若用层析柱净化,下部玻璃活塞可涂润滑油。( )②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若用层析柱净化,下部玻璃活塞不涂润滑油。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所用试剂均应做空白实验。( )②③ 答案:正确

11.采集好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的玻璃獬筒须避光在低温冰箱中保存。( )②③ 答案:正确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其提取液可用活性炭柱进行净化。( )②③

48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其提取液可用弗罗里硅土层析柱进行净化。

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中,提取液通过层析柱净化时,应控制其流速大于6 ml/

min。( )②③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提取液通过层析柱净化时,应控制其流速小于4 ml/min。

14.采集好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的玻璃纤维虑筒,应在7 d内萃取,30 d内分析完毕。( )②③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采集好苯并[a]芘的超细纤维玻璃滤膜,应保存在 ℃冰箱内。( )①⑨

A.-20 B.-5 C.O~5 答案:A

2.高效液相龟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采集苯并[a]芘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其过滤效率应不低于 %。( )①③

A.95.00 B.99.00 C.99.99 答案:C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建立的回归方程中,相关系数不得低于0.99,保留时间变异在± %范围内。( )①③ A.2 B.5 C.10 答案:A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用作常规校正的标准工作液,当天组分响应值变化应在 %之内。( )①③ A.10 B.15 C.20 答案:B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时,其方法检测限以检测值在 倍噪音值以上为有效值计算。( )①③ A.2 B.5 C.10 答案:A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起净化作用的弗罗里硅土含水量为 %。( )②

49

A.11 B.15 C.20 答案:A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分析色谱柱为 。( )②③ A.离子交换色谱柱 B.反相色谱柱 C.正相色谱柱 答案:B

8.《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T 40—1999)中,色谱条件流动相的组成为 。( )②

A.甲醇和水 B.正己烷 C.四氢呋喃 答案:A

9.被苯并[a]芘污染的容器可用紫外灯在 nm紫外线照射下检查。( )①②③ A.254 B.364 C.427 答案:B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苯并[a]芘时,实验室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用 浸泡洗涤。( )

②③

A.环己烷 B.洗洁净 C.重铬酸钾 答案:C

四、问答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的方法原理。①③

答案:将采集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上的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在乙腈或甲醇做溶剂中超声提取,提

取液注入液相色谱仪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测定。

2.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中有组织排放苯并[a]芘的方法原理。②③

答案:用无胶玻璃纤维滤筒或玻璃纤维滤膜采集样品,用环己烷提取苯并[a]芘,提取液通过弗罗里硅土层

析柱,然后用二氯甲烷和丙酮的混合溶剂洗脱,浓缩后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测定。 3.在实验室进行苯并[a]芘测定操作时应注意哪些事项?①②③

答案: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操作时应保持最低限度接触,必要时戴手套,废液应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洗涤。

五、计算题

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中苯并[a]芘时,采样流量1.13 m3/min,连续采集24 h,采样温度为15℃,大气压力为100.4 kPa。采样后滤膜等分成5份,将1/5滤膜放入10 ml具塞玻璃离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i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