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古今考

更新时间:2023-12-09 06: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檄文古今考

作者:梁 曦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檄文是古代官方的一种文书。本文以檄文为研究对象,拟对其源流、出现的根本原因、要求、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历史上的名檄等问题,作一番研究。 关键词:檄文 源流 影响

一.檄文溯源

“檄”是古代官方文书用木简,长尺二寸,多作征召、晓谕、声讨等用,若有急事,则插上羽毛,因此又称为羽檄。①檄文最早以口头形式出现,古人云:“有虞氏(舜)戒于国中,夏后氏(禹)誓于军中,殷(商汤)誓于军门之外,周(武王)将交刃而誓之。”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几次战争的描述。但是这些战前演说还称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檄文。因为舜只是告诫士兵,禹、汤、武王也只是训敕自己的部下,所以我们只能视之为古代檄文的雏形。直到周穆王准备西征犬戎时,诸侯祭公谋父劝谏穆王时称“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④这才是有史可考的檄文最早的根据。春秋时期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不虞之君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⑤晋侯使吕相绝秦曰:“……入我河县,焚我箕郜。”⑥这些文辞才算得上是檄文了。而“檄”这个词,却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文选序》五臣注:檄者,皦也。皦就是明白的意思。战国时期秦国伐楚,秦相张仪写檄文给楚国令尹,文章写在一尺二寸的木板上,又称之为露布⑦。 二.檄文出现的根本原因

檄文是战争的产物,《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战争的每一个最微小的因素,都是战争发动者在战前所必须充分考虑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⑧要对敌作战就必须讲究“师出有名”。《司马法·仁本》云:“兴甲兵以讨不义,巡守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遍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某国,会天子正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檄文是军事的产物,也是政治的延续之一。 三.檄文的要求

古人以“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⑨十个字精辟地概括了檄文的要求和特点。前五个字是内容上的要求,后五字则是形式上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