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2 透镜》word教案 (7)

更新时间:2023-04-08 19: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透镜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备课人:

________)【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测远视眼镜(老花镜)的焦距,了解眼镜度数的含

义。

【教学重点】

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镜。

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镜。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

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

花镜片是________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 ____ 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__ 透镜。

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问: 同学们,冰遇到火会出现什么情形? 生答: 熔化.

师: 那同学们知道吗? 古人却能用冰取火,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用冰取

火的吗? 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两种光能透过的玻璃元件。

(板书)透镜

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展示)

1、能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作图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原理。

三、引导探究活动1

1、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两个透镜,用手隔着软纸摸一摸,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汇报:一个中间厚,边缘薄,一个中间薄,边缘厚,如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命名他们,如何命名?生答后板书。

媒体出示不同透镜,学生辨认。

2、这两种透镜非常神奇,各有不同,猜一猜:

(1)将透镜靠近书上的字,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的字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将太阳光射向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又是怎样?

3、设计实验: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验证,你需要哪些器材,你准备怎样实验?

4、学生实验

太阳光可选两名同学到室外做,其余用平行光源。

5、汇报实验结果。

练习

(1)如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学生讨论

归纳,可能有:

a、用手摸,感觉透镜的形状。

b、靠近物体,透过透镜看物体是放大还是缩小。

c、放在阳光下,正对太阳光,看另一面有无亮点。

(2)日常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什么透镜?

四、引导探究活动2

1、上面实验中,平行光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在另一边光屏上看到的现象不同说明什么呢?

2、继续猜想:

学生试着画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3、实验验证,演示实验。

4、根据实验现象更正。

归纳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必须认识一些名称: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虚实,每个透镜有两个焦点,让学生到图中找出。

5、猜想:画出通过凸透镜的光线。

演示实验验证。

五、画图探究透镜的奥秘。

六、想想议议:

1、古人怎样用冰取火?

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饮

料瓶,这是为什么?

3、P.84 节后练习t1

七、应用练习:P106节后练习t1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

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