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2 09: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汕头市潮南区初中毕业升学业考试(模拟)

语文科测试

一、 基础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分) (2)商女不知亡国恨,。(李白《泊秦淮》)

(3)中共中央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各级法院对冤假错案,正如《曹刿论战》里所说:“ , , 。”这是深得民心的举措 (4)坐断东南战未休。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5)请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样。

(2)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3)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4)然而,在

你。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了。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他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D.她的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 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的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B.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因而谈得很少。 C.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D.未来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争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经典名著,我们常为书中人物所感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为保尔 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阅读《 》,常为 所感动; 阅读《 》,常为 所感动;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 -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全石以为底(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下面各项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比作描写对象,已在届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河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本文语言凝练,写全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堪”“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D.本文借景抒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体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9.下面各组句子加深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纵而予之/予尝求古仁人知心 B.居一年/居庙堂之高 C. 使秦西巴持归烹之/使人心所恶莫甚于死者 D. 秦西巴弗忍/神弗福也 10.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 11.秦巴西因为“纵麑”而使“孟孙怒”,为什么后来有“取以为子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三)实用文本阅读

那次,我去外地出差。一上火车,我的座位上居然坐着一个黑不溜秋的男人,闭着双眼,怀里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已经熟睡了,脸上的表情安详平静,丝毫没有因为车厢内的嘈杂和喧闹而受到影响。

列车就要开动了,我还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这时,从我身后挤来一位胖乎乎的女士,她低头看一下手里的车票,然后扯着男人嚷道:“起来,起来。我的位置。”男人被她一扯一嚷,赶紧揉揉眼睛,站了起来。对面座位上一中年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对男人说:“你抱着孩子坐吧。”说完,他伸伸懒腰,离开座位。我看到胖女士坐好了,她里面就是我的座位,我也赶紧坐好了。

男人把怀里的孩子放平,让她睡在座位上,然后脱掉身上的外套,盖在孩子瘦弱的身子上。他站起来,甩甩胳膊,扭扭脖子,在过道上来回走动。

男人隔一会就要回来看看孩子,并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大约一个小时后.孩子醒了。男人眼尖,很快抽身回来。孩子没有吭声,只用眼睛看着男人,又长又黑的睫毛眨巴眨巴的。男人什么也没有说,在行李架上扯下一个包,从包里掏出一桶大碗面。轻言细语地对孩子说,“我去接点开水啊!”孩子点点头笑了,还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这孩子长得挺可爱的,从她的笑容中我发现她是个小女孩,还是个哑女。

很快,男人手捧一碗泡面回来了。哑女拿起筷子要吃,他小声地说.“烫。等会儿再吃。”哑女望着男人,停下了伸出来的手。大概是想着哑女饿了,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吹完男人把筷子上的面,喂进了哑女的嘴里。哑女眼含笑意,张开嘴巴吃了起来……

一会儿,哑女用手掐了掐男人的手。男人说:“吃饱了?”哑女微笑着点头一男人又说“那我吃了?”哑女再次微笑着点头。男人用嘴唇靠近方便面的碗沿,三下五除二,“呼啦啦”一阵,把面吃完了。等他扔掉方便面碗筷回来时,哑女却坐立不安,焦急地用手抓着上衣。他抱起孩子,从过道走向厕所去了。

哦,原来是哑女要上厕所。哑女的所需和所求,全都是靠眼神,传递给男人的。 身边的胖女咕哝了一句:“一个男人带个哑巴还挺细的,也不知道哑巴娃的妈搞哪里去了。” 对面座位上一个四川口舌的中年女人说:“这娃子没妈。那女娃子是他在医院门口捡的。出生没几天,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他看见了,就抱回家自己养着。因为这个娃子,他快3o岁了,还没有结婚。走到哪里打工.就把女娃带到哪里。”接着,中年女人告诉我说她是男人的工友,他养哑女的事情,工友们都劝过要他放弃,他坚决不干。

“那他这是要去哪里呢?”胖女问。四川妇女应声回答.“他是四川人,要去武汉打工。”带着这样一个孩子咋打工呢?四川妇女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别人说武汉有家医院可以看这种病,他就决定去武汉打工。”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心顿时一沉。一个农民工带着一个病孩子,一边打工一边寻医,其艰难可想而知。

正说着,男人抱着哑女从过道慢慢走了回来。 后来.有人推着车子卖水果。我买了两份西瓜.两份草莓。一份递给男人:“给孩子吃吧!”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 男人笑了一下,用手挠了挠头顶,不好意思地说:“我姑娘她只爱吃泡面,从不吃这些……” 他们父女委婉地拒绝了我的怜悯。 下了火车后,我看着他背着一个大包,把哑女架在脖子上,她用双手环绕着抱住他的额头。我忍不住,跑前几步,踮起脚拉住哑女的手,在她粉嫩的脸上摸了一下。肩上的哑女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好像对我说“您不用担心我,我有爸爸照顾。” 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出站口,望着那个黑不溜秋的男人瘦弱的背影,感慨万千.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 15.根据文中的故事和出现的人物,用简洁的语句和词语填写下面表格(每项不超过20字) 人物 男人 我 哑女 胖女 中年女人 用眼神传递信息,与男人和我交流。 叙述哑女身世,向我解释男人打工目的。 故事情节 收养哑女,细心照料,不离不弃。 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有些自私、冷漠 人物品质 16.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反复突出男人“黑不溜秋”这样描写人物有什么作用?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骑表达效果。 (1)男人用筷子挑起几绺面,放到嘴巴前,使劲地吹着气“噗、噗……” (2)哑女摇着头,用葡萄般黑亮的眼睛望着,浅浅地甜笑,仿佛在说:“谢谢您。阿姨,我不吃。 18.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句:“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的深刻含义。 三、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对未来都充满梦想:梦想是一双翅膀,带着你翱翔天空;梦想,是奋斗的目标,带着你一直前进……梦想,我把它装进风筝,让它飞的很高很高。 (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3)文中不得出现暴露考生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2015年潮南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积累:(24分)

1、古诗文积累(10分,每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空格分数为止) (1) 雄兔脚扑朔。(1分) (2)隔江犹唱后庭花。(1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4)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2分)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分) 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个词语1分,共4分,每个词语错一个字不给分) ①讪笑 ②扶掖 ③孜孜不倦 ④众目睽睽

3. (3分)D(A“另眼相看”是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略含贬义,此处不妥,应为“刮目相看”;B“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此处是说季节,应为“周而复始”;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此处指议论,应为“入木三分”)

4.(3分)A 【解析】B项“我们”谁是十多岁的孩子?表意不明;C项“黄发垂髫”已经包含老人小孩之意,语义重复;D项语序不当,充分修饰体现。

5、(4分)(评分标准:准确概括出名著人物精神,句式相同就可给满分,名著与人物事迹不相符不能给分)

参考例句:①阅读《水浒传》,常为梁山好汉侠肝义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所感动。

②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常为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精神而感

动。

二、阅读题:(46分)

6.(3分)(每个字解释各1分)①弯曲 ②大约 ③呆呆的样子

7.(4分) ①(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3分)C (错在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分析不当,应该为环境清幽,心绪孤寂悲凉)

9.(3分)D(A、给予/我;B、过了/ 身处;C、派/假使,倘使;D、不,表否定) 10、(2分)(断对一处1分)其 母 随 而 啼 /臣 诚 弗 忍/ 窃 纵 而 予 之

11、(4分)因为孟孙已经认识到秦西巴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所以不计前嫌,重新重用他。(2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慈的人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2分)(或者:我们要知人善用。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自己认为正确就不要怕得罪人)(答对一个方面都可以给2分)

【译文】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拿回去烧煮它。母鹿跟随着秦西巴并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将幼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后,寻找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采用他把他作为儿子的老师。左右大臣和侍卫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把他作为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叫有罪却更能获取别人的信任啊。

12、(3分)D【解析】(并非所有的科学家,只是很多,这个限定词语不可忽略) 13、(3分)C 【解析】(原文“这种雄蚊的后代体内的一种酶会积累到有毒的浓度”并非指这些有精无育的雄蚊子)

14.(4分)蚊子是“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媒介,掌握科学驱蚊灭蚊的方法,有利于预防“登革热”疫情(1分),目前驱蚊灭蚊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驱蚊方法,例如熏艾、燃香、挂蚊等,还有一种是现代的物理、化学灭蚊法:如灭蚊灯、电蚊香,喷洒杀虫剂等,但这些方法都治标不治本(2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还在探索基因灭蚊的方法。(1分)(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整理信息的能力,意思准确即可,酌情扣分)

15、(5分)(一空1分)(1)善良淳朴,灵魂高贵(2)我买西瓜草莓送给男人(3)天真纯洁可爱(4)扯着嚷着要抱孩子的男人让位(5)热情淳朴,心直口快(意思准确相近即可) 16、(4分)①“黑不溜秋”一词开头结尾反复出现,一方面突出了男子是位辛勤劳作的农民工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并不富有,他收养女孩的不容易(2分)②“黑不溜秋”突出了男人平凡普通的外表,与他善良高贵的灵魂形成反差巨大的对比,彰显了男人伟大的形象。(2分)

17.(4分)(1)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男人喂孩子吃面时的动作,突出了他对哑女的细心照料,凸显他善良的品质。(2分)

(2)两个形容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哑女纯洁可爱的形象,也突出了在男人照料与熏陶下善良懂事的品格。(2分)

18.(4分)这句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句是对善良淳朴富有爱心的男人的高度评价,(1分)文中“黑不溜秋”的男人是位普通的农民工,他宁愿自己单身,也要细心收养并细心照料哑女,

他富有爱心,对哑女不离不弃,(2分)火车上,他拒绝了好心人的怜悯,他虽然外表普通,灵魂却很高尚,他的品格令人震撼。(1分)(能结合内容说出准确的理解,意思接近即可酌情给分)

三.19、作文(50分)(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一类卷(50~45分) 二类卷 (44~40分) 三类卷 (39~30分) 四类卷 (29~15分) 五类卷 (14~0分) 加分 评分标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1.无标题扣2分。 2.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6.出现泄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扣1~3分。 扣分 附加题(10分)

1、(2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童年》 外祖母(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 2、(4分)相似点:两人都是仁爱宽容、坚忍不拔、善于忍让,富于智慧的女性。(1分)A段莎莉文老师几乎是形影不离地陪伴在我身边,用尽办法教育我,主要是带我阅读与生活体验和通过游历结交各种良师益友的方式带我走向光明;(2分)B段中的外祖母主要用言传身教的办法熏陶我,通过讲故事的办法引导我茁壮成长。(1分)

3、(4分)A段中的“我”(海伦·凯勒)由于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成为盲聋哑人,在家人和莎莉文老师的关爱之下,变得自强不息,积极乐观、倔强顽强。(2分)B段中的“我”(阿廖沙)经历了父亲早逝,寄养外祖父家,遭到外祖父毒打,后来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我”与外祖母相依为命,靠捡破烂维持艰苦的生活。在外婆的引导下,阿廖沙变得坚强勇敢,独立自信,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l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