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9 0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 蕃坊:完全是中国和外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为照顾他们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集中居住地段。其并无明显的界线,更无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仍有中国人居住,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2.坊里:有正方形及矩形,大的面积达80多公顷,小的也有近30公顷。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夜间实行宵禁,管制十分严格,除大官及贵族以外,一律在坊内开门。坊里是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

3.关厢:城门外形成的新的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4.塌坊:城市供行商住宿及存储货物的地方。

5.满城:在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的民族矛盾的加深,在一些较重要的地区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

6.市肆:固定的交易场所:市。集市内一般按不同行业分为若干肆。 二.填空题

1.邑不仅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是(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是(小邑)。邑与都都是奴隶主的住地。二者区别“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2.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两者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3.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4.瓦子接近闹市或城门处,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

5.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因其河道众多号称“四水贯都”。

三.简答题: 1.宋东京规划要点.

答: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2.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 答:修建过程:

1. 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 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 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规划要点:

1. 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 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 4. 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知道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的确都是一直都有所遵从,但是除了元大都外,其他很多城市都是前市后朝,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城制的严整的布局,市场集中改为沿街商业。

因此,该说法太过绝对。

4.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答:1.主体规划: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2.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

5.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答: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整的典范。

1.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2.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3.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6. 城与廓的概念

答:城与廓均为防御性构筑物,“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一般来说,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7. 《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

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

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知道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周礼·考工记》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

8.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答:明清北京城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两重性。一方面,上层建筑部分如宫殿、城制、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来布局;另一方面,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明代北京城:

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2.城市布局重点出主,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景观。

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不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