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突破练习: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新人教版)(河北专用)

更新时间:2023-12-26 19: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4首必考古诗词曲阅读

2008~2015年河2016年河北中考北中考考情分析 命题预测 年份 2015 景物描写 诗句理解 2014 文学常识 写作方法 诗句赏析 2013 文学常识 思想感情 诗句赏析 2012 文学常识 景物描写 诗句赏析 2011 内容质疑 词语赏析 2008 文学常识 考查篇目 《望岳》《春望》 填空 选择 《己亥杂诗》 填空 简答 简答 《天净沙·秋思》 填空 选择 问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填空 简答 简答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拟题 简答 《赤壁》 填空 考查知识点 2题、7分 3题、6分 3题、6分 3题、6分 2题、4分 题型 ①分值:河北中考诗词阅读的分值基本稳定在6分左右。 ②范围:预测2016年河北省古诗词的考查范围依然为课内34首。 ③题型:文学常识、划分朗读节奏、理解词意和 题量与分值 诗句理解 简答 2题、5分 1

句意、感悟情感、分析形象、赏析词语或句子、阅读评价、质疑发问等。 ④重点:尤其要关注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使用典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河北中考题型突破)

【例1】(2015河北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 回答问题。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10河北中考题型)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1处) 浑 欲 不 胜 簪 【思路点拨】诗词的朗读节奏要考虑诗歌的内容和含义,表达完整内容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从上几句诗可看出本诗是“二一二”的结构,所以,此句也应是“二一二”结构。这句话只要求划1处,所以节奏划分为“二/三”。

【答案】浑欲/不胜簪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的景象。

【思路点拨】先理解诗句的关键词语,再结合句意找出所描写的景象。“造化”,指大自然。“阴阳”指“昼夜”。“国”指“国家”,“城”指“都城”。

【答案】(1)泰山雄奇秀丽、高大雄伟

(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划分朗读节奏(2010年考过此点)

2

【方法指导】四言诗为“二二”节奏;五言诗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划分为“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词的节奏划分可根据音律及意思来断句。表达相对完整的含义的词语要划在一起,不可随意拆分。

句子的理解(2010、2015年考过此点)

【方法指导】词语理解是理解诗词句的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词语的本义;二是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可以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理解诗句的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3.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思路点拨】“家书抵万金”意为家信难得,表达作者在战争时期与亲人联系的困难,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并非是家中的书籍珍贵的意思。故B错误。

【答案】B,

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013年考过此点)

【方法指导】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4.(2016原创预测)同样是杜甫的诗,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赏析。 【思路点拨】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诗所表现的情感来分析。 【答案】第一首诗是杜甫在“开元盛世”时写的,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气概,所以,诗的风格飘逸绚丽。第二首诗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写,这时国破家亡,杜甫忧国忧民,所以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体会作品的语言特点(2010年以来,未考过

此点,但要关注)

【方法指导】(1)从韵律、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

3

美、韵律美。

(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来体会诗词曲的语言特点。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②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代表人物:陶渊明。③绚丽飘逸: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代表人物:李白、李贺。④形象生动: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代表人物:王维。⑤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曲折倾诉。代表人物:李商隐、晏殊。⑥粗犷豪迈:意境恢弘阔远,积极向上。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⑦慷慨悲壮:多指边塞诗。代表人物:高适、岑参。⑧沉郁顿挫:内容博大精深,题材严肃,感情深沉。代表人物:杜甫。⑨语言凝练,自然流畅。代表人物:马致远。 【例2】(2014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思路点拨】根据标题、内容等要点与记忆的文学常识相联系,以确定作者。 【答案】龚自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思路点拨】诗人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诗人以“浩荡 ”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

文学常识(2012、2013、2014年都考过此点)

【方法指导】文学常识类试题主要考查重要的作家、作品或文学流派等。应对办法只能靠记。建议可以分类、分年代记,一定要记准、记牢、写清、写对,不能出现错别字。

近几年河北省中考加强了文学常识的考查,在日常积累中应加强诗词曲的题目、作者、朝代和典故的记忆。

体会作品的写作方法(2012、2013、2014年都考过此点)

【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方法包括:

(1)抒情手法:①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

(2)描写手法:对景物、动作、心态等的描绘,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诗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一方面是句子本身的优点,另一方面是句子之外的延伸含义。这两句诗自身的优点在于比喻的巧妙,其延伸含义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3)修辞手法: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用典、对偶、互文、双关、顶针、设问、反问、反复等。

(4)表现手法:烘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等。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

4

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一、提供特定的环境;二、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三、衬托人物的心境,表达思想感情;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六、在一些诗歌中含有起兴的作用,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欣赏词语和句子(2012、2014年考过此点)

【方法指导】(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语(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

(2)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3)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丽等。

(4)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表明的观点、志向等。 (5)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