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公西华冉有侍坐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09 11: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理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重点掌

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3)体味孔子及其弟子的神情风范,了解孔子的礼治思想。

学习过程

一.预习部分

(一)了解孔子与《论语》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幼年丧父,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当作圣人。他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孔子的思想主张: 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脚。”

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伦理思想方面主张仁。曾子曾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含义。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阳货》)他把恢复周礼看作是自己的历史史命。

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2.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揖录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将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那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们时,就直呼其名,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 《论语》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二)梳理基础知识 1 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曾晳( )冉( )有 千乘( )之国 摄( )乎

饥( )馑( ) 哂( )之 铿( )尔 三子者之撰( ) 章甫( ) 舞雩( ) 冠( )者 喟( )然 浴乎沂( )莫( )春 2 解释括号前的词

子曰:“以( )吾一日长乎( )尔,毋( )吾以( )也。居( )则( )曰:‘不吾知( )也!’如或( )知尔,则何以( )哉?

子路率( )尔( )而对( )曰:“千乘( )之国,摄( )乎( )大国之间,加( )之以( )师旅,因( )之以饥( )馑( );由也为( )之,比( )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 )也。”

夫子哂( )之。

对曰:“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之事,如会( )同( ),端( )章甫( ),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 ),铿( )尔,舍瑟而( )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莫( )春者,春服既( )成( ),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 )沂,风( )乎舞雩,咏( )而( )归( )。”

夫子喟( )然叹曰:“吾与( )点也!”为国以( )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赤则( )非邦( )也与?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 )能为之大( )?” 3 一词多义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毋吾以也:( ) (3)则何以哉:( ) (4)加之以师旅:( ) (5)为国以礼:( )

如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2)如其礼乐:( ) (3)如会同 (4)如或知尔

而 ⑴子路率尔而对曰:( ) ⑵舍瑟而作:( ) ⑶非诸侯而何:( ) (4)善刀而藏之( ) (5 ) 而况大軱乎( )

因(1)因之以饥馑 : ( ) (2)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 (3)批大郤,到大款,因其固然: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则(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不知木兰是女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安(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与 (1)吾与点也 ( ) (2)唯求则非邦也与 ( ) (3)失其所与,不知 ( ) (4)遂与外人隔绝 ( ) 4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子者出,曾皙后( ) 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不吾知也(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求,尔何如( ) 异乎三子者之撰( )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浴乎沂,风乎舞雩( ) 6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春服既成 二 文本解读

1.全文根据内容可分三层,请划分层次,并概述内容。

2.孔子的话讲了几层意思,反映出了孔子在教学上哪些态度?

3.三个学生的志向各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孔于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4.写曾点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曾点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

5.孔子的四个弟子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6.“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是肯定还是否定三个学生的话?

7.“点”的志向是什么?那为什么他要说:“吾与点也”呢?

8.你更喜欢孔子学生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三 课堂练习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A、喟(kuì)然 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a) B、浴乎沂(yí) 莫(mù)春 比(bǐ)及 曾皙(xī) C、千乘(chang) 率(shuái)尔 摄(sha)乎 饥馑(jǐn) D、侍(shì)坐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哂(shě)笑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 舍瑟而作 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 喟然叹曰 端章辅 鼓瑟稀 C、因之以饥馑 恃坐 裕乎沂 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 冉有 无吾以也 夫子栖之 3、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则曰:‘不吾知也!居 平时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 C舍瑟而作 作弹奏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4、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非曰能之,愿学焉 辍耕之陇上,怅恨久之 C以吾一日长乎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下列语句不能体现孔子循循善诱教育家风度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吾与点也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 ( )

A子路等三人的志向各有侧重,子路的理想侧重于强国,冉有的理想侧重于富民,公西华的理想侧重于礼乐教化,他们都有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B子路等表述志向时,曾皙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人相异之处,为写他的特殊志向,引起孔子的共鸣张本。

C曾皙的志,实际上是一种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他符合孔子晚年退隐田园的情怀,因而得到孔子的赞叹。

D 本文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孔子的谦和,子路的粗豪率直,冉有公西华的谦谨,曾皙的雍容飘洒,都跃然纸上 [翻译]

7、翻译下列语句:(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以吾一日长乎耳 (5)摄乎大国之间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8)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9)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0)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1)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