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4-04-05 15: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四、工作原则 五、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二、应急小组

三、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第三部分 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报告内容: 二、报告时限: 三、报告方式

第四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一、 应急处理原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图 三、应急处理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4.消毒处置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二)特殊性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 应急善后处理

1、 评估

2、 恢复与重建 3、 奖励与表彰 4、 责任

5、 抚恤和补助

6、 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第六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1、 信息系统

2、 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3、 医疗救治队伍 4、 建立志愿者队伍 5、 培训与演练 6、 经费和物资保障 7、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1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为突发事件),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社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造成的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龙路社区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本社区居民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Ⅰ级:涉及范围广、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和多例死亡,影响重大,危害严重。

Ⅱ级: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Ⅲ级: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的。 Ⅳ级:尚未达到三级标准的。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社区应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开展演练,提高各类组织和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社区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各项应急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3)分类指导、及时处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

2

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良后果。

(4)属地管理,科学防控

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管理原则,条块间的有机结合。社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领导机构有权对辖区内的各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广泛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社区蔓延。

第二部分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社区益民医院、社区相关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等负责人组成。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职责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统一指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3、对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村社在中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评估和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6、培育民间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应急小组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应急小组。应急小组下可分为专业技术组,宣传信息组、后勤保障组。

1、专业技术组 职责: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

2、综合协调组 职责: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和控制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协调做好社区稳定和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社区内外联络和日常事务,交流工作情况,及时汇报防治工作的动态。

3、宣传信息组 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

3

上报、社会宣传、新闻报道,普及防病知识。

4、后勤保障组 职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经费筹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做好物资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三、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在成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承担社区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

其职责一般包括:负责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协调工作;组织制定、修改应急预案;组织对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和隐患排查;组织技术培训和演练;监督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重点做好学校、建筑工地等高危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组织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第三部分 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附页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附页2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

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四级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三、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锦江区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四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原则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社区内时,应相应提高报告和响应级别,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确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若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相邻社区或上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社区各相关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结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图

预案启动的建议 → 预案的启动 → 调查处理 → 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 应急医疗救治 → 治安管理措施 → 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运送 → 人员及物资的调集 → 应急处理状态的解除

三、应急处理措施

社区内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积极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设立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进行定期随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区内疫点、疫区的封锁管理。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

5

附表1 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 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类别: 1、甲类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 3、丙类传染病; 4、其它 初步诊断:

1、甲类:(1)鼠疫;(2)霍乱。

2、乙类:(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戍型、 未分型);(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麻疹;(7)流行性出血热;(8)狂犬病;(9)流行性乙型脑炎;(10)登革热;(11)炭疽( 肺炭疽、皮肤炭疽、 未分型);(12)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13)肺结核( 涂阳、 仅培阳、 菌阴、 未痰检);(14)伤寒( 伤寒、 副伤寒);;(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百日咳;(17)白喉;(18)新生儿破伤风;(19)猩红热;(20)布鲁氏菌病;(21)淋病;(22)梅毒( Ⅰ期、 Ⅱ期、 Ⅲ期、 胎传、 隐性);(23)钩端螺旋体病;(24)血吸虫病;(25)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

3、丙类:(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它:

致病因素:1、细菌性:(1)沙门氏菌;(2)变形杆菌;(3)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4)副溶血性弧菌;(5)肉毒梭菌;(6)葡萄球菌肠毒素;(7)蜡样芽胞杆菌;(8)链球菌;(9)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10)伤寒杆菌;(11)布鲁氏菌;(12)志贺氏菌属;(13)李斯特氏菌;(14)空肠弯曲杆菌;(15)产气荚膜梭菌;(16)霍乱弧菌;(17)肠球菌;(18)气单胞菌;(1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0)类志贺邻单胞菌;(21)炭疽杆菌;(22)其他致病细菌

2、病毒性:(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戊型肝炎病毒等;(5)SARS 病毒;(7)其他病毒

3、依原体支原体:(1)肺炎依原体;(2)其他依原体支原体 4、霉菌性:(1)真菌毒素;(2)其他霉菌。

5、其他新发或不明原因:(1)SARS;(2)禽流感病毒;(3)其他事件发生原因:

1、饮用水污染; 2、食物污染; 3、院内感染; 4、医源性传播; 5、生活接触传播;6、媒介动植物传播;7、原发性; 8、输入性; 9、不明; 10、其它 病人处理过程:

1、对症治疗;2、就地观察;3、就地治疗;4、公安机关协助强制执行;5、免费救治;6、医学观察;7、转送定点医院;8、隔离观察;9、特异性治疗;10、明确诊断;11、采样检验;12、就地隔离;13、其他 事件控制措施:

1、隔离传染病病人;2、区域实行疫情零报;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筹资免费救治5、多部门协作,群防群治;6、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措施;7、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织;8、区域实行疫情日报;9、国家卫生部已公布该事件信息;10、启动本县区级应急预案;11、预防性服药;12、启动本省级应急预案;13、启动全国应急预案;14、专家评估;15、上级督察和指导;16、针对新病种出台新方案;17、调拨贮备急需物资药品;18、宣传教育;19、消毒;20、疫苗接种;21、疫点封锁;22、医疗救护;23、现场救援;24、群体卫生防护;25、其他

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