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7 - 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02 07: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蒙古包头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无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 B.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宗法制成为主导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3.《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4.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据如图推断,西周( )

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5.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

1

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6.如图的编钟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7.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 D.广东、广西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1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利 B.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C.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D.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1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C.颁布严苛的法律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13.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2

14.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秦朝(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5.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 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 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16.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7.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 空前加强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9.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不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 A.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B.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C.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1.据《吕氏春秋通诠》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

3

是( )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22.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3.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2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25.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

A.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科举制 B.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世官制 科举制

C.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D.察举制 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6.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27.“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 C.孝廉是入仕的主要依据 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

2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D.察举制的弊

4

29.古代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通常会建立并完善地方监察制度,下列属于有地方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刺史 B.监御史、刺史 C.太尉、御史大夫 D.县令、刺史 30.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31.某朝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地位与六部相同。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兵刑等事务。该机构是( ) A.宣政院 B.理藩院 C.军机处 D.提点刑狱司

32.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 )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

C.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 33.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由明太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明朝中期以后,内阁大臣有了“票拟”和“批红”的权力 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3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5.对“改土归流”政策叙述错误的是( )

A.元朝在西南地区创设土司制度 B.改土归流是一种阻碍西南地区发展的地方管理制度 C.清朝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D.明朝开始推行改土归流

二、材料题(共30分)

5

36.(15分)材料一:《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载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另两个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八武)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所增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

另加洪宴“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出优秀人才来!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三:

科举考试放榜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选官制度?(2分)

(2)两种选官制度的用人标准分别是什么?(3分)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3)如何评价图三所示的制度的影响。(8分)

6

37.(15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言及之奂……于一百三十三下,而文、武之

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除这一困局的?(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制度的弊端,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

7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意义。(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t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