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1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社综合实践活动课进度表

周次 月 日 内容 第一单元 养成 · 服务 题一 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 第二周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题二 生活与绿化 第三周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题三 社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 第四周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第五周 第四单元 自然 · 科技 题五 经济作物 第六周 劳动与技术 第一单元 家政篇 活动一 西红柿炒鸡蛋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活动二 炝莲白 活动三 土豆炖牛肉 第二单元 缝纫篇 活动一 制作抱枕 活动二制作手机套 活动三创意拼布 第三章 制作篇 活动一 用铁丝制作弹弓 作业 备注 第一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活动二自行车的简单维护 活动三制作回力车 复习 复习

第一单元 养成 · 服务 主题一 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

一、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收集理财的相关信息。

2.初步了解理财的作用及其他知识。 过程目标:

1.通过亲历调查、 体验、 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调查、 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同伴合作、组织协调等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让学生们体验探究与交流的快乐。

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养成勤俭节约、 合理安排开支的好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理财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难点: 学会运用调查法从大量的资料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三、 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 3 课时完成。

五、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 一 ) 发现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案例,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提出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并鼓励学生们拓宽思路。比如本课,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零用钱应该怎么处理? 怎样才能把零用钱花的更有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教师根据学生确立的研究课题, 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协调组建活动小组, 调控、 弥补小组间的差异, 指导学生如何分工, 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针对问题分工合作。本课例以 “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为研究课题, 组建了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予以指导,同时要强调参与和合作。

2.制订活动方案

在活动开展之前,应该有一个计划,不能漫无目的。 预先设计好活动方案不仅能明确活动目标, 还能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让学生养成做事情要先有计划的习惯。通过全班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点, 聆听别人的合理化建议,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

( 三 ) 实施阶段

1.本次活动的实施需要各小组把之前收集到的大量资料整合分析后, 再运用调查

法来设计调查问卷,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零用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2.调查结束后由小组组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在全班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 各小组推举一名同学汇报调查结果, 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其他小组给予一定的补充和评价。

【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在小组中合作, 在小组中探讨, 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 引导者,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 四 ) 汇报与展示

延续上一活动环节,教师请学生在课下通过不同途径去寻找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好方法, 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现, 如: 手抄报、 PPT、 编排小品等。学生在观看完各小组的活动展示之后可相互交流谈谈感受, 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它是父母的劳动果实, 我们应该养成不乱花钱、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由此引出全班同学一起起草一份合理消费、学会理财的倡议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鼓励学生把课上所学进行传播,以便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

( 五 ) 活动评价

在本课例活动中, 学生不仅了解了理财的知识, 而且也了解到生活的不容易和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课下同学们可以把课上所学告诉家人, 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请学生在第 9 页的总结评价表格中对自己以及小组成员在本课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评价表中给出了评价素材供师生参考,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评价体系进行自评、 组评和师评。用活动过程方式进行评价, 要注意关注过程, 兼顾结果。

【 设计意图: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 而应是更多问题的开始。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 可以留到课下继续研究。 】

六、 活动注意事项

1.本活动实施之后, 学生虽然有了一些理财意识, 但自制力缺乏, 所以在活动的后续中还需要教师、 家长来帮助孩子继续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如用好储蓄罐,教育孩子定期储蓄等。

2.学生在理财知识上还是略显缺乏,理财能力偏低, 建议家长回家后能多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的管理,不要霸占孩子的支配权。帮助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

3. 要注重活动的延伸, 家庭、学校都应教育学生学会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消费。 作业:

复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设计: 养成 · 服务

主题一 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主题二 生活与绿化

一、 活动目标

主题是想让学生通过经历实践活动后, 感受绿色植物对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进而产生增添绿色植物的想法或行为。

知识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测量实际地面的面积,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步测法和卷尺测量法。

能力目标:

1.与同伴协作的能力。 2.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2.以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力量, 带动身边的人共同爱护绿色植物, 增加绿色植物,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 “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 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有效地进行指导、 组织、 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

( 一 ) 发现问题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调查一下绿色植物对人类的作用与意义, 再在阅读完教材第 11 页的小文后, 问问学生们:我们人类为什么愿意不停的绿化? 并就这一问题的讨论来交流课前调查的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进而关注校园里的绿化问题, 并对接下来的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学生自由结合是组建团队的基本原则, 但老师要根据小组分工任务中的内容进行调控。每个小组的人员组成要考虑:

( 1 )需要一个心细的同学, 以保证测量数据尽可能准确; ( 2 )需要 2~3 个能解决不规则绿地地面以及面积较大的校园地面的测量和数据处理问题的组员; ( 3 )需要一名网络知识掌握的比较熟练的同学。 这样的团队才可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 较好地完成小组任务。

2.制订活动计划

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制订活动计划,要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都需要干些啥, 我们行动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在过程中都需要收集、 整理哪些资料, 后期的成果展示需要准备些什么, 等等。( 三 ) 实施阶段

1.测一测、 量一量

在这里, 比较实用的测量方法有步测法和卷尺测量法。其中在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让孩子把尺子拉直, 在测量很长的长度时, 肯定会反复地用卷尺,教师要强调卷尺的终点和起点要重合。 而步测法需强调每跨一步的长度都要尽可能相等, 最好每一步长度大约是一米, 这样, 才能用步数乘每步的长度来算出总长度。 做好这些, 才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不规则地面, 指导孩子利用数学的割补法把形状变成学生熟悉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来测量。 所谓割补法就是把不规则形状通过分割或是移补的方法, 使形状转变成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能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就分割后再测量, 不能分割的再把多余部分通过移补后把图形变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正方形后再测量。还有些地面是圆或是椭圆, 这两个形状的面积孩子还没有学习, 可以让孩子通过网络查询或是问询父母来解决。 如果孩子自己的解决方法比较合理,教师要大力肯定。

通常我们用绿地率和绿化率来反映一个地方的绿化情况, 这两个概念不用给学生说明,因为绿化率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由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 大树的绿化面积计算也是不同的。在这里,教师只需给孩子强调, 如果大树下有草坪, 那就按草坪的面积计算; 如果大树下没草坪就按

树冠面积计算, 即阳光垂直照下时树冠在地面投下的树阴。

一般情况下,学校总面积都比较大, 所以测量数据会有很大误差,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

求平均值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个组员同时去测量学校占地的每条边的长度, 几个数据如果相差不大, 则可以求平均值; 如果相差比较大, 则让孩子多测几次, 直到数据比较接近才能求平均值,用这些比较准确的平均值再去求学校总面积。为了确定自己测量数据是否准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询问相关老师。

2.整理数据、对比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比较时要注意, 要分别与最大值和最小值比一比, 通过差距具体地分析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 当学生在写分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比较的具体方法也写出来。

3.绿化在 “行动”

在做绿化行动计划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思考” 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如果学生有自己补充的问题, 也可以做到计划里。但重点要放在 “如何落实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一问题上, 而不是只做个计划就行了。 所以在讨论过程中除了要说说做什么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 “如何将计划转变为行动”的具体措施。 如: 写种植日记, 或是把长出来的植物拿来给同学们看, 或是把校园一角的变化写一写等。如果校园里没有本课例中所说的空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

( 四 ) 汇报与展示

对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或方法,当堂就可以与大家交流学习, 如主题中提到的“在测量活动中最佳的处理方案”和“在处理数据时好的方法” 等, 这些是交流的重点。在成果展示时, 可以把利用割补法求面积的过程做成幻灯片给同学们展示, 也可以把校园一角的变化用照片展示出来, 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多想一些不同的展示形式, 让展示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多彩。而 “绿色在行动” 中的成果,教师要在后面的教学中, 估计好时间督促学生间断性地展示。倡议书可以写自己今后如何 “爱绿”,也可以写如何响身边的人 “爱绿”, 所谓“爱绿” 除了有保护植物的意思, 还有增添植物的含义。

( 五 ) 总结与评价

许多学生在评价时不太客观, 经常会凭感觉去评价。所以,教师要提前简单了解各小组的评价方式, 找评价较好的一组给大家示范他们的评价过程, 向大家展示他们的评价方法。 应强调在评价时一定要有评价依据,并进行客观的评价。 这样, 还能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做事态度。

( 六 )我的收获

教师要鼓励孩子结合具体活动来谈收获, 如: 我在测量校园这样大的地面各个长度时, 我知道了可以利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或是我小组在查阅资料时知道了绿色植物都有哪些作用……而不是泛泛地谈我的什么能力增强了。

五、 活动注意事项

1. 将 “绿色在行动”和 “倡议书” 落实到行动中, 而不只是说说而已。 2.学生展示的绿色植物如果只是个嫩芽或者不是很茂盛,教师也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努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 孩子才愿意去实践, 才越来越喜欢实践活动。

作业:

复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主题二 生活与绿化

教学反思:

主题三 社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

一、 单元活动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社区环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生活聚居环境, 即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我们学习生活、 工作劳动、运动游乐和休息交往的空间场所, 应该全面关注我们各方面需求。现在, 无论是在城镇乡村, 还是在大城市里, 我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方便, 这就是 “人居环境” 中的“宜居” 概念, 即适宜人类居住。宜居的理念其实古代就有。起初, 我们的祖先们为了躲避风雨和猛兽的侵袭, 只能住在山洞里, 甚至是树干上。 后来, 人们聚集到有水有草的地方, 慢慢形成了原始村落。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条件的改善, 人类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集市、 城镇,一直发展到今天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可以说, 人类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追求和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近一二百年来, 世界各国先后进入了城镇化时期, 城镇规模急剧扩大, 人口也从乡村、 小城镇,不断向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迁徙、集中。

二、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环境设施建设要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便利性。

2.调查身边的环境服务设施, 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 提出问题并设计调查问卷, 开展调查研究, 统计分析调查问卷, 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建议,并开展推广活动。

2.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与主动参与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 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课堂教学6耀12课时, 以及课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调查、 访问、实地考察活动。 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带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 而不是直接将问题交给孩子模拟操作。教师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建立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自主选择、 主动实践之上, 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提醒学生与人接触交流中的文明礼仪、安全等问题。本次活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 要留给学生充裕时间去实践,所以单凭学校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获得家长的陪伴、 支持。

活动课例不仅仅是对教材案例现象进行研究,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范例中去发现和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问题, 建立问题意识, 能从自己、 伙伴、 家人的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不同的学校、 社区、 城镇会有不同的问题, 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与兴趣点展开调查研究。

( 一 ) 发现问题

1.发现问题: 本模块是 “生活 · 环境” 模块,主要关注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照提供的案例开展实践研究,更希望学生能够参照所给的参考主题开展社区环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关系研究范畴内的多种综合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确立与本模块相关的主题。这一环节,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的小材料后, 联系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惑、 需求展开广泛的讨论。

2.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参考案例并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从社区环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关系研究领域, 发现并提出与本模块主题相关的若干问题。如参考主题中的范例:“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学生学习的关系; 体育运动场馆需求调查; 社区的阅读环境

现状调查;交通环境对生活学习的响;城市照明亮化工程对我们的响; 学校周边小店铺调查”等等。新疆地域辽阔,生产、 生活方式不同, 城市乡村各地情况差异很大,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结合

实际情况, 才利于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3.问题的筛选: 教师在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 学习, 发现并罗列出问题后, 应帮助指导学生在发现的问题中挑选适合学生操作的、 利于学生开展的、 对现实生活学习有帮助的活动, 最后再确定主题开展研究。

4.问题的表述: 协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判断所选定问题的价值及问题提出的科学性、 合理性,并将选定的研究项目准确地描述表述出来。

5.课题的形成: 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同伴评议基础上, 最终形成课题,确立探究实践方向。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 1 ) 建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发现问题的相似性, 结合家庭居住情况,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性格、能力差异,协调组建活动小组。

( 2 ) 成员分工: 教师对研究小组的分工予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项目,确立活动项目的任务、主要负责人并合理分工。如本课案例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立了三个调查小组, 分别对图书馆、 阅览室与书店的情况开展调查, 每一小组的任务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 3 ) 团队合作:教师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小组成员不仅能明确各自职责,而且乐意帮助同伴,民主平等地参与研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小组成员在尽力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能主动承担公共职责,能根据承担任务的情况及同伴的实际表现,较公正地对自我、同伴做出合理评价。好的团队,协调工作是保证调查活动开展的关键。

2.制订计划,设计调查问卷

制订研究计划:先分析研究活动主题,选定的主题活动可能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看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制订活动计划。

设计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计划步骤有序、研究结果科学,如果没有研究计划和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的操作也就失去了根据,将直接响着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化建议方案的科学性。

五年级学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研究计划,当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如让小组汇报制订的研究计划, 其他同学帮忙提提建议,这样不仅帮这组完善了探究计划,而且也为其他小组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因调查统计的方法统计调查方法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 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非全面调查。

( 1 ) 抽样调查: 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 以推断总体为目的, 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说明。

( 2 ) 重点调查: 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少数重点进行调查的方法。 重点调查的特点是省时、省力, 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 3 ) 典型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 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选出少数代表进行深入细致调查。

本课活动范例中的“读书的需求调查统计”, 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定群体, 选择在班级、年级或全校范围内开展调查, 相应调查方法的选择也应不同, 针对班级可开展全面调查, 如果是针对年级就可以开展抽样调查, 如果是在全校范围内就可以选择重点调查, 如果要扩大到各类人群的阅读现状与阅读渠道情况的调查就可以采用典型调查。

作业:

复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主题三 社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主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一、 活动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主题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为核心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选取传统文化节日中的端午节为案例, 指导学生通过采访、 参与实践、 信息搜集与处理、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 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视野, 进一步掌握这一领域中探究与实践的方法,增强探究与实践的能力, 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二、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由来和传说、 传统的习俗和意义, 并学会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文化的使命感。

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 3 课时完成。 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本模块是人文社会模块,主要关注人文社会中的文化领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照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实践研究, 也可以参照所给的参考主题开展传统文化领域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确立与本模块相关的主题。

( 一 ) 发现问题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案例,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去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帮助和鼓励他们拓宽思路,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说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想探究关于这一节日的什么问题? 打算怎样开展活动? 这样开展活动的理由是什么? 这项探究实践活动的价值有哪些? 注重在问题的筛选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创新, 帮助学生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教师根据学生确立的研究课题, 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协调组建活动小组, 调控、 弥补小组之间的差异,对研究小组的分工予以指导, 强调参与和合作。在本课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这次实践活动包含了端午节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 访谈、 包粽子实践体验、 端午诗歌朗诵会、 活动展示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因而在人员分工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2.制订活动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立的研究及实践主题及参考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从时间、 地点、

条件、 人员分工、 具体任务等方面安排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制订清晰、 可行、 比较周密的研究步骤或活动过程并给出建议。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 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方案的清晰、 具体化程度, 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 三 ) 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和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 “多途径阅读” 、“ 多层次调查” 、“ 访谈” 、 “实践” 等方式开展研究。在本课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 查阅文献资料、 网络浏览、 访谈等方式收集和筛选资料。从端午的风俗、由来、 传说、 诗词文化方面收集资料, 资料可以是文字、 图片、 视频、 音频或体现端午文化的具体实物。 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注意提醒学生养成归类整理的良好习惯。

2.动手实践

参考案例中的这一环节是亲自体验包粽子,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多种体验方式, 如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包粽子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体验活动的方式, 制订实践活动计划, 提出活动要求。 3.诗歌朗诵会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本案例的这一活动时, 要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首先制订简单的诗歌朗诵会的方案, 然后开展活动。 在学生尝试端午诗歌创作及诗歌朗读的过程中应给予鼓励与指导。

( 四 ) 汇报与展示

帮助学生了解成果展示的不同方法,指导并建议学生采用多元方式展示成果。如: 过程实录手册、 研究报告、 幻灯片、成果发布会等。协助学生制订展示方案,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帮助。

( 五 ) 评价与反思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活动做出评价, 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 活动注意事项

1.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2.指导学生在调查、 访谈或实践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提前设计访谈提纲。 3.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实践是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关键, 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4.让学生学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掌握调查、 访问的基方法。

作业:

复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主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自然 · 科技

主题五 经济作物

一、 活动设计思路

新疆的很多经济作物中外驰名, 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本单元以 “经济作物” 为主题,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来学习, 通过开放的各种自然情境、 社会情境来学习。目前,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感性经验不足,对自然社会了解关注不足。本单元强调: 教师通过案例, 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内容: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活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经济作物的兴趣,并制定出课题及研究计划, 来指导实施过程及后期相关活动。 课外时间鼓励学生收集资料、 调查访问经济作物相关问题, 开展对经济作物考察及相关经济作物加工场地实地参观等活动。

二、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援能够运用“关键词搜索”、 “问卷调查”、 “访谈”、 “实地考察” 等多种探究方法开展活动。

2援能够小组合作制订活动探究的计划或者方案以及参观考察的计划;能够整理资料信息,写出简单的活动报告, 策划成果展示的方法。

3援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实施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能力目标:

1援能认识到实践探究是一种多层次活动, 包括观察、 提问、 收集整理信息、 分析、 表达和交流展示。

2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3援能结合评价主动反思, 分享经验, 改正不足。 情感目标:

1援通过探究过程, 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2援通过“经济作物” 主题, 引发对新疆或本地经济作物的兴趣, 产生对生活、对社会经济处处探究的热情。

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安排 6~8 课时。

选题活动、 团队建设、方案制订: 1 课时资料收集、实地参观访问或调查、 关联分析与整理: 2~3 课时成果展示、 评价与反思: 2 课时拓展延伸活动: 1~2 课时

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 一 ) 发现问题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在合作情况下, 讨论主题,能够判断由主题产生的各项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 并简单说出理由。在这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本校、 周边情况、 家庭资源等情况, 筛选适合自身条件、能有效利用资源的研究问题。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根据研究兴趣, 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并进行初步的分工。教师注意调控小组差异, 提示学生分工合理、 职责明确。

2.制订活动计划

在教材第 41 页,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活动计划表, 通过活动计划表的指引, 学生可以据此设计自己小组的课题活动计划。

教师需要注意指导的是:在计划中各项活动应根据组员情况做好分工, 哪些同学善于查找资料, 哪些同学家里有相关经济作物相关的产业工作人员可以联系等等。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条件资源完成分工任务。此外, 小组成员在制订计划环节中, 需要考虑清楚计划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 三 ) 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整理

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 可利用资源, 熟练巩固运用关键词搜索、 多途径阅读、 参观访问记录等方式收集资料。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围绕自己的课题,通过关键字进行网络搜索、图书目录查找, 之后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指导资料的整理也很重要。 在学生拿来的大量打印网络资料稿、 相关图书资料、 访问记录面前, 需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分类整理摘要记录。

整理资料的指导方法参考: ( 1 ) 围绕主题收集资料的原则。分析这些同学的资料, 看是否符合课题范围? 是否很繁杂? 是否同学不太熟悉、理解所查找的资料?是否没有标明出处,会让大家以为是你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

( 2 ) 重点关键词记录的原则。

淤记录、标注围绕主题的重点词句、关键数据。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 理。于记录资料来源。盂根据关键词能描述简介资料主要内容。 ( 3 ) 怎样分析资料?

读、 定、 剔: 读懂已有的, 选定有用的,剔除无关重复过时的。淤分类。 横向: 事物相互并存的部分。比如收集到的资料中种类的; 纵向: 事务发展阶段、 环节和顺序。于比较。 找出异同, 打开思路。 比较各种观点、方法、 背景、 解决方法的相同和不

同。盂归纳。以资料为根据, 通过两个同学或同组同一课题内容的不同, 归纳提炼推理, 得出自己的观点。

归纳资料整理过程可分五步走: 分析课题—— —资料来源—— —概括资料—— —分析比较—— —归纳总结。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材第 43页 “你收集到的关于新疆主要经济作物的资料”的留空处部分, 要指导学生补充活动过程中自己整理好的资料,交流共享,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把得到的资料写上去。

2.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需要根据本地、本校条件,可以到附近主要经济作物为原料加工的工厂参观, 也可以到周边经济作物产地去实地考察。教师做好实地调查前的指导准备工作也很重要,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 思考问题参观, 解决问题归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第 43 页的 “实地调查记录表” 将预设的问题写在记录表 “调查内容”一栏, 参观考察过程中再逐条解决。例如: 要围绕主题预设参观棉纺厂需要了解的问题, 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将问题进行梳理: 原料的来源、要求,生产加工产品的销售方向, 工厂规模,对地方经济的作用等等。如果各组能有条件联系参观考察不同的地点,实地调查记录表上可以设置针对不同调查内容。 如果只能到一处实地调查, 可以指导学生分工记录, 避免出现一路上手忙脚乱作记录,结果却一样都没有记清楚的情况。例如: 一些同学负责对参观地宣传资料等内容的记录,一些同学则负责对接待参观考察的技术人员的介绍进行记录等。实地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小组进行参观总结, 组员分享交流收获体会。

通过参观后的情况交流, 让学生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分享参观后获得的成果。实地调查环节能很好地把抽象的经济作物的价值和作用直接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因而很有必要。此活动可以选择本地主要经济作物的加工厂、制造厂,或者以此为原料的工厂、 科研部门。

3.分析材料

面对各种方法途径收集来的众多材料,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分析, 获取结论。简要说有两点: 通过这些材料是否达到了选题时预设的目标?是否有所收获?

( 四 ) 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小组合作策划总结、成果展示。要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 如演讲、 绘画、 写作、 表演、 制作等。

( 五 ) 活动评价

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 通过讨论、 协商、 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注意指导学生能从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对小组做出的贡献等角度,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能主动反思, 分享他人经验。

活动二 炝莲白

一、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炝炒的基本操作。 活动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莲花白的基营养知识和炝炒的基本操作要点; 接着学习制作炝莲白; 最后是拓展创新, 让学生在掌握了炝莲白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创新莲白的烹制方法, 这部分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创新,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制作方法应当给予赞赏和推荐。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莲花白和炝炒的基本知识。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炝炒莲白。

3.利用学过的烹饪技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烹制一道莲花白菜品, 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4.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防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炝炒方法并能够制作炝莲白;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是学习掌握炝炒的基本操作要领; 二是学生在制作炝炒莲白的初始步骤—— —炝花椒、 辣椒时如何防止热油向外喷溅,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完成思考练习, 再进行操作。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教材中的 “小资料” 介绍了莲花白的名称和营养价值, 教学时教师以引导学生先阅读小资料,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应该是莲花白的营养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莲花白对人类的好处: 有提高免疫力、 抗癌、 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这些知识学生了解得甚少,因而通过学习,以激发学生制作、 食用莲花白的欲望。

( 二 ) 实践体验 知识链接:

教材第53页 “知识链接”中主要讲述了 “炝炒” 的基本操作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重点要掌握: 炝炒要做到油量相对较多、 油温相对较高、 火要比较大。

制作建议:

1.在制作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制作过程提示,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大致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准备材料, 要对照教材把需要的东西记到脑子里再准备, 不要看一个找一个,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二步是将材料洗干净, 尤其是莲花白由于农药的原因外层的叶子需要浸泡15分钟左右;第三步是烹制, 烹制时注意强调火大、 油多、 油温较高。

2.制作时教师注意关注学生, 对于一些操作经验少的学生, 教师要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把食材离锅很远投入等,这些都是比较危险的操作, 教师应当给予指导。

3.教师在学生制作前, 以准备一些必要的灭火工具: 湿抹布、 灭火器等。 对这些灭火工具不必给学生讲解过多, 只需要进行安全讲解即可, 例如, 往热油锅里投放食材要近距离、 轻轻放等。

4. 制作时可以同座位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老师个别帮扶, 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合作意识。 5.安全提示要在操作之前进行。

思考:教材第54页 “思考”中有两个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感受劳动中安全的重要性。

第一个是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 第二个是烹制安全方面的。 防止油锅迸溅的方法很多, 例如加一些干花椒粉、 面粉等等。

( 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是鼓励学生在学会制作炝莲白后, 利用莲花白以及自己喜爱的食材对本节课的劳动内容进行创新, 上课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比如, 自己看过、 吃过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自己爱吃的食材中, 有没有可以和莲花白结合在一起炒制的等。待学生有了思路之后, 先完成制作步骤, 再开始动手制作。

建议拓展延伸部分用1课时完成。

活动三 土豆炖牛肉

一、 教材分析

土豆炖牛肉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小资料,了解土豆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学习一种新的烹饪方法—— — “炖”; 学习制作土豆炖牛肉,并能够在制作中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土豆、 牛肉的基本营养知识。

2.掌握 “炖” 的操作技能,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土豆炖牛肉。 3.利用学过的烹饪技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烹制一道有关土豆和牛肉的菜品,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4.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防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制作土豆炖牛肉, 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土豆和牛肉的切块, 以及设计制作一种以土豆和牛肉为食材的菜品。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本次活动的知识点主要是了解本节课要制作的土豆炖牛肉的主要食材—— —牛肉和土豆的营养。 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的 “小资料” ,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 最后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应该是牛肉和土豆营养成分丰富,对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有重要作用。

通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制作、 食用土豆和牛肉的欲望。 ( 二 ) 实践体验 知识链接:

让学生通过教材第56页的“知识链接” 了解 “炖” 的基本操作要领, 之后, 教师以引导学生和前面学习的 “炝炒” 进行比较, 掌握 “炖” 的特点。 “炖”是把食物原料加入汤水及调味品,先用旺火烧沸, 然后转成中小火长时间烧煮的烹调方法。

制作建议:

1.本道菜品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 教师在制作之前先引导学生读书, 明确制作过程。 2.准备材料, 可按照教材示例逐项准备。

3. 把材料按照要求清洗、 切块儿 (段儿、 片儿 ) 。切牛肉时注意尽量做到大小、肥瘦均匀, 土豆切成滚刀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

4.把牛肉放入开水中焯水, 去掉血水。

5.把切好的土豆放入有少量油的锅,加少量糖, 翻炒至边缘微黄。

6. 炒、 炖牛肉: 牛肉入油锅翻炒至水分干, 加入花椒等作料翻炒, 加水炖 (先用大火,待开锅后转至小火) 1个半小时左右。

7.加入土豆一同炖至土豆酥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土豆边缘变成微圆滑、或用筷子叉试土豆和牛肉是否炖熟。

8.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三 ) 安全提示

教材第57页 “安全提示”中的两个内容, 前面活动中已经出现过, 都是和烹饪有关的劳动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在制作之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安全注意事项,同时说一说食材入油锅时有效防止迸溅的方法, 并把这些方法自运用到操作的过程中, 养成自觉的安全防护意识。

( 四 ) 思考与讨论

教材第58页 “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都是注重劳动技能培养的。一是土豆和牛肉切块的大小, 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食材的特点, 土豆外层炖的过程易融入汤汁,所以牛肉应稍小于土豆块儿; 二是牛肉的生熟判断,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感悟, 对于较老的牛肉, 以在炖的过程中加入少

量的食醋, 或者问问家长, 或者查找一下其他的方法。总之, 通过思考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 五 )拓展延伸

本课的拓展延伸练习是鼓励学生在学会制作土豆炖牛肉后, 利用土豆、 牛肉以及自己喜爱的食材对本节课的劳动内容进行创新。 上课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比如, 自己看过、 吃过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自己爱吃的食材中, 有没有可以和土豆、 牛肉结合在一起炒制的等。待学生有了思路之后, 先完成制作步骤, 再开始动手制作。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节课的知识学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 进行设计尝试, 培养学生的创精神。教学此环节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西红柿炒鸡蛋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西红柿和鸡蛋的营养价值。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小组合作制作西红柿炒鸡蛋。

3.在烹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爱劳动的素养, 并在劳动中树立防护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创新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会制作西红柿炒鸡蛋, 培养创新能力。 三、 教学难点

炒菜时控制油温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和帮助。 四、 课前准备

主料: 西红柿 2 个 ( 约 400 克 ) , 鸡蛋 2 个, 葱半根。 辅料: 植物油、 精盐适量。 五、 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 引入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已经走进厨房, 认识了一些厨房小家电, 能够用电烤箱制作食品。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烹饪技术。

2.阅读教材, 学习知识。

( 1 )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 把自己能够读懂的知识记录下来。 ( 2 ) 两个同学一组, 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 3 ) 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西红柿和鸡蛋的营养价值以及制作西红柿炒鸡蛋的基本步骤。 3.教师帮扶, 制作西红柿炒鸡蛋。

( 1 ) 引导学生阅读 “制作步骤” 。淤学生自读。于教师引导总结制作过程: 准备食材寅清洗食材寅切食材寅打火炒制。

( 2 ) 学习几种切块的方法。( 教师演示后, 学生练习切滚刀块) ( 3 ) 打火炒菜。

淤首先烧热锅, 然后再倒入食用油。 ( 不要凉锅熬油)

于教师演示重点步骤: 首先要把锅烧热, 然后再倒入适量的油, 待油冒出少量的烟, 就表明油已经热了。 ( 炒鸡蛋不会有油迸溅,提醒学生不必紧张, 炒制葱花时, 可能会有迸溅现象,

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葱花放在锅铲上, 锅铲靠近油锅轻轻放入, 切忌向油锅内投掷, 以免油溅出伤人。 )

( 4 ) 阅读讨论 “思考” 内容。

本课中两道思考题, 都是和健康饮食有关的。第一个思考问题, 锅热了再倒油, 是为了减少油的熬制过程, 避免油加热时出现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第二个问题是, 炒菜时为什么要后放盐, 这是因为我们吃的是加碘盐, 碘以有效预防大脖子病, 但是碘受热极易挥发, 如果过早放入, 碘就有可能在炒菜时挥发了, 我们就不能有效通过食摄入碘了。

( 5 ) 讨论 “安全提示” 。(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避免油迸溅的方法: 加少量的盐、 加少量的面粉、 把火关到最小等均可。 )

( 6 ) 学生制作,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刀和用火的安全并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 评价提升。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同学们自由品尝, 并请同学评价。 做得好的好在哪里, 为什么能做好;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5.总结提升, 进行 “爱劳动”教育。

( 1 ) 教师总结学生劳动中好的做法: 计划性强、 安排合理、 烹制过程有技巧等, 鼓励全班同学在劳动中学会会思考, 掌握劳动的技法。

( 2 ) 学生自由谈谈活动的感受, 教师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6.阅读拓展延伸内容, 布置下节课任务。

二单元 缝纫篇

一、 单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三项主题活动: 制作抱枕、 制作手机套和创意拼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掌握缝纫的基技法, 了解抱枕、 手机套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根据需要设计抱枕;在了解抱枕不同作用的基础上制作适合自己的抱枕; 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有创意的拼布作品。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劳动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劳动技术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节约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二、 单元设计意图

缝纫制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单元旨在引起学生对传统缝纫工艺和拼布艺术的了解和重视。 教材通过制作抱枕,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缝纫技法;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通过劳动操作,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体现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性、 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活动一 制作抱枕 一、 教材分析

制作抱枕这一部分的知识学习, 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 了解抱枕的不同种类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制作抱枕的兴趣。第二部分是制作抱枕,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设想选择材料, 设计抱枕的能力和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法完成抱枕制作的能力。拓展延伸是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升劳动效率的训练。教学时教师应当准确把握。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抱枕的用途和种类。

2.能够运用缝纫的基本针法缝制抱枕。

3.学会制作抱枕, 培养形成爱劳动的素养, 并在劳动中树立防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会制作抱枕,培养创新能力。 四、 教学难点

在制作抱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和帮助。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教材第60页中的 “小资料” 介绍了抱枕的种类和作用。 这部分学习教师以引导学生自读交流, 充分了解抱枕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需要的抱枕类型。 激发学生动手制作抱枕的兴趣, 为动手制作奠定基础。

( 二 ) 制作建议 思考:

教材第63页 “思考”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的教育, 二是对学生动手能力、 劳动技能的培养。 在布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 利用旧围巾、过时的衣物、 桌布等等;在选择抱枕的枕芯时, 也是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根据抱枕的用途和已经具备的材料进行选择。

制作建议:

1.在动手制作前,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先复习学过的常用缝纫针法:平针缝、 回针缝、 锁边缝。 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3.制作时以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合作意识。

4.制作过程中前三条边缝合都比较简单,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缝制。在缝之前, 以引导学生把毛边折进去, 或者采用锁边缝针法,先把两个侧边的毛边收住。

5.第四条边的缝合由于要缝制拉锁,所以教师要重点指导拉锁的缝制方法,一是要先把抱枕的边向内侧折叠, 二是拉锁的两侧要和抱枕的折叠边对齐,三是注意尽量靠近拉锁的跟部缝制, 避免缝好露出拉锁的布边, 影响美观。

6.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是鼓励学生在抱枕的样式上能够有所创新, 既是劳动技能的锻炼, 又是创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先调查, 再根据需要, 把自己的想法绘制下来, 最后动手制作。建议 “拓展延伸” 部分内容用1课时完成。

活动二 制作手机套

一、 教材分析

在活动一中, 同学们已经复习了三种常用针法, 并学会了制作抱枕,本节课, 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制作手机套。教材中的“小资料”向学生介绍了手机套的作用以及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 鼓励学生能够积极设计制作手机套。 制作手机套一是训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针法,掌握缝纫的技巧; 二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手机的大小和个人的习惯设计制作手机套。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制作方法后,以引导学生创新,制作形状各异的手机套,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机套的起源、作用等基本知识。

2.能够灵活运用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缝制手机套。

3.学会制作手机套,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并在劳动中自觉树立防护意识。 4.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灵活运用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学会缝制手机套,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是手机套的缝制过程, 二是在制作手机套的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操作中的困难教师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采用点拨指导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路。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教材第64页 “小资料”中介绍了手机套的起源及作用, 教学时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然后归纳总结, 也以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手机套进行小组交流、 汇报。收集各种各样的手机套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学习资料, 又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 二 ) 制作建议 制作建议:

1.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手机套的裁剪过程中, 布料的对折、 裁剪以集体辅导; 制作过程的第四步, 设计制作手机套的上盖以根据学生的需要, 进行个别辅导。

2.在缝制的过程中, 教师要强调在缝合之前要先用包边缝的针法进行毛边的处理, 有些同学对于毛边的处理可能会有困难, 教师以重点帮扶, 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3.缝制粘胶布时要考虑美观的因素,建议学生尽量使用与布料色调搭配协调的粘胶布,不使用粘胶布也以缝制纽扣。

4.制作时可以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合作意识。 5.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思考:

教材第67页 “思考”中提出的问题是鼓励学生结合制作的作品和过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布料和针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凸显了劳动与技术课的技术特点。

第一个选择布料的问题, 教师以引导学生说出: 要考虑劳动的效率, 找比较结实、 柔软的布料, 以防使用时间过短, 或者对手机屏幕造成伤害,提升劳动的综合素养。第二个针法选择的问题, 教师以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三种基本针法, 并能够灵活运用 “回针法” 缝制手机套, 运用“锁边缝” 收口, 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 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练习是鼓励学生在手机套的样式上能够有所创新, 既是劳动技能的锻炼, 又是创精神的培养。同时也是劳动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制作完成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他们制作的手机套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母,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建议此部分用1课时完成。

活动三 创意拼布

一、 教材分析

在“创意拼布” 活动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缝制的过程不是难点, 教师的辅导重点应当放到引导学生选择材料和合理的设计上。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手袋、 拼布的基本知识。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针法缝制手袋,并在劳动中自觉树立防护意识。

3. 自主设计、 制作手袋, 或者制作拼布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拓展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灵活运用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 自主设计、 缝制手袋,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是设计手袋, 二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注重同伴互助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做出有个性的作品。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2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本次活动的知识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了解本节课要制作的手袋的念, 教学时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小资料了解; 二是了解 “香囊” 的知识, 既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 又能够帮助学生对香囊手袋有个总体的印象。

( 二 ) 制作建议 制作建议:

1.本节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 教师可以上课之前先做好一个成品的香囊手袋,让学生观摩。 2.学生观摩之后, 再自主阅读教材中的香囊手袋的制作过程。

3.阅读后, 教师可以提示应当注意的步骤, 比如, 把毛边收好、 穿拉手绳布条的缝制要注意尺寸和缝制时中间要留有空隙等。

4.制作时以同座位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既节省时间又培养合作意识。

5.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重点步骤指导讲解、 巡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不必面面俱到。

6.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思考:

教材第70页 “思考”中的两个问题都是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的。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制作手袋尤其是这种香囊手袋应该选择比较漂亮的布料, 以选择中国传统的丝缎面料; 二是缝制拉手绳布条时注意要留出中间的空隙,两端不能完全缝合等。通过思考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 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安排的是一次劳动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关联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习相关知识,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拼布制品, 以是香囊, 也以是其他的拼布制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节课的知识学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 进行设计尝试, 培养学生的创精神。教学此环节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建议此部分用1课时教学。

制作抱枕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抱枕的用途和种类。

2.能够运用缝纫的基本针法缝制抱枕。

3.学会制作抱枕, 培养形成爱劳动的素养, 并在劳动中树立防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会制作抱枕, 培养创新能力。 三、 教学难点

在制作抱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和帮助。

四、 课前准备

针、 线、一块布料、 拉链、 剪刀、 皮尺、 抱枕填充物等。 五、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 引入课。

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已经利用学过的缝纫基本针法学会了制作套袖、 沙包, 缝纫的基本针法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针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抱枕。

2.阅读教材, 学习知识。

( 1 )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把自己能够读懂的知识记录下来, 之后讲给同学听。 ( 2 ) 在学生阅读后, 教师以引导学生讲述抱枕的种类和用途。

( 3 ) 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需要的抱枕的种类和用途, 为制作抱枕做好铺垫。 3.教师帮扶, 制作抱枕。

( 1 ) 引导学生阅读 “思考” 内容。

教材“思考”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 废物利用的教育; 二是对学生动手能力、 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布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 利用旧围巾、过时的衣物、桌布等等;在选择抱枕的枕芯时, 也是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根据抱枕的用途和已经具备的材料进行选择。

( 2 ) 阅读抱枕的制作过程, 了解基本流程。 ( 3 ) 学习制作。

淤制作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缝纫的三种基本针法, 以及分别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师演示重点步骤。前面三条边的缝制比较简单, 教师示范一条即可, 重点讲述第四条边的缝合。由于第四条边要缝制拉锁,所以教师要重点指导拉锁的缝制方法,一是要先把抱枕的边向内侧折叠, 二是拉锁的两侧要和抱枕的折叠边对齐,三是注意尽量靠近拉锁的跟部缝制, 避免缝好露出拉锁的布边, 影响美观。

( 4 ) 学生制作,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剪刀和针的安全并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 评价提升。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并请同学评价。做得好的好在哪里, 为什么能做好; 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5.总结提升, 修改作品。 ( 1 )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缝制得特别快, 原因是他们在用平针缝时, 先多挑几针再把线拽平; 也有一些同学为了缝制得牢固, 采用了回针缝的方法, 这说明他们会思考, 能够掌握劳动的技法。

( 2 )有问题的作品学生进行修改。

( 3 ) 学生自由谈谈活动的感受, 教师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三单元 制作篇

一、 单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三项主题活动: 用铁丝制作弹弓、 自行车的简单维护、 制作回力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弹弓、 自行车、回力小车的相关知识; 通过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够设计和制作弹弓、 回力车, 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给自行车做简单的维护;关注活动的过程,通过活动提高劳动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劳动技术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节约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二、 单元设计意图

使用工具设计、 制作简单的玩具和物品以及使用工具维护物品, 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活动。使用工具也是人类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单元旨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以培养动手技能为基点,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创新意识、 勤俭节约意识, 体现手工制作的实践性、 综合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特点。

活动一 用铁丝制作弹弓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引言部分通过介绍我国优秀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知识链接” 部分介绍了弹弓的相关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在 “实践体验” 部分介绍了制作弹弓的材料、 制作弹弓的方法步骤、 弹弓的使用方法等。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制作弹弓的方法, 另一方面使学生较熟练地使用老虎钳等工具。 锻炼动手制作能力, 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内容。介绍弹弓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别忘了提醒学生要使弹丸从弹弓的中间空档处穿过, 别伤着自己和他人。 “安全提示” 部分着重强调在使用弹弓时的安全。安全事项很多,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 “拓展延伸” 部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弹弓的知识, 探究其他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用铁丝制作弹弓的方法。

2.了解橡皮筋弹力和射击的简单知识。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老虎钳等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在制作和玩弹弓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重点

知道用铁丝制作弹弓的方法, 经历制作过程。 四、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使用老虎钳等工具。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 1~2 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引言

通过许海峰的事例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 教师可提问, 让学生自己阅读, 也可简单介绍。 教师最好展示自己做好的弹弓, 还可出示弹弓的图片。

( 二 ) 知识链接

教材第 71 页的 “知识链接” 部分介绍了弹弓在我国的历史、作用、 简单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与弓箭的比较等, 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此部分, 并要作必要讲解。 活动最后 “拓展延伸” 部分问题 1 的答案就在此处。

( 三 ) 实践体验

1.用铁丝制作弹弓而不是用树杈制作弹弓, 为的是保护环境。此制作活动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使用工具的技能。

2.制作弹弓所需的铁丝等最好由教

师来准备发给学生使用。 铁丝不能太粗太硬, 否则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用老虎钳把铁丝弯曲或夹断;而铁丝太细太软制作出来的弹弓会被橡皮筋拉弯。

3.彩线、 细铜丝、 细铁丝主要起固定、装饰作用。

4.在制作过程中, 弹弓的样式、 大小、装饰等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5.教师要让学生阅读制作步骤, 并示范制作方法, 同时要强调安全, 在使用工具时注意别伤着自己, 也别伤着别人。

6.对不能独立完成制作的学生, 例如没有足够的力量弯曲铁丝, 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或使学生互相帮助完成制作。

7.使用弹弓时, 先用纸团做弹丸练习射击, 在此要使学生感受到橡皮筋的弹力是一种动力。 8.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制作所需的材料。

9.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室外玩弹弓,使学生感受制作成功的快乐, 同时检验制作成果, 增加制作兴趣。在制作弹弓和玩弹弓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具体安全事项, 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 四 )拓展延伸

教材第 73 页 “拓展延伸”中的 “古代是没有橡皮筋的, 那时候的人们用什么制作弹弓呢?”的答案就在教材第 71 页的“知识链接”中。 “你能对弹弓做一些改进,用一只手就使弹丸发射出去吗?” 鼓励学生对弹弓做出改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对完成拓展内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特别给予鼓励。鼓励师生用其他的有效方法制作弹弓, 不一定搬教材的方法。

活动二 自行车的简单维护

一、 教材分析

自行车是学生们最常见, 也最多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自行车在骑行一段时间后, 如果不做必要的保养和维护, 会影响自行车的正常使用。 活动便是通过拧螺丝、调节车座、调节车把三项体验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扳手等工具对自行车做简单的维护。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维护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会用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自行车做简单的维护。 2.初步了解自行车的简单结构。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扳手等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重点

会用使用扳手等工具对自行车做简单的维护。 四、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使用扳手等工具。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 1~2 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小资料

通过阅读教材第 74 页的“小资料” ,了解到中国拥有自行车的绝对数量是当之无愧排名世界第一,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此外, 让学生了解骑自行车出行现在被称为 “绿色出行” 、 “低碳生活” 。骑自行车可能是许多儿童较早掌握的技能之一, 可自行车在骑行一段时间后, 可能就会出现螺丝松了, 甚至掉了等情况, 影响自行车的骑行, 进而引导出对自行车的简单维护, 使学生认识到对自行车做简单维护的必要性。

( 二 ) 实践体验

1.拧螺丝时要使学生先认识螺丝、 垫片、 自锁螺丝帽等, 并使用相对应的拧螺丝、 螺丝帽的工具。 教师要展示垫片、 自锁螺丝帽等实物, 让学生辨认。

2.使用扳手等工具一般的操作方法原则是逆时针拧转为松, 即拆; 顺时针拧转为紧, 即装。 为了防止出现工具滑脱, 工具要卡紧螺丝钉或螺丝帽,用力时要均匀。 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强调 “小提示” 内容。

3.调节车座是进一步熟练使用扳手等工具, 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 教师强调二人配合完成时要注意安全。

4.调节车把时注意与他人合作, 还要注意检查相关螺丝是否松了, 注意调节。

5.对自行车进行简单的维护, 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由于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自行车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每一种自行车的结构可能会有差异, 因而在维护时操作也有所不同。 教师在活动时要体现出这一点。在进行过本次活动时, 教师一定要找来一辆或多辆自行车在课堂上演示操作过程, 有条件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操作, 教师要在旁边保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强调安全事项, 杜绝伤害事故发生。

6.车闸对自行车的骑行很重要,一旦发现车闸有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找专业的修理工进行修理。 7. 教师应告知学生, 依照有关规定,12 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街。 ( 三 )拓展延伸

1.给自行车的车轴、 齿轮加润滑油时,教师可请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强调安全。

2.给自行车换气门芯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气门芯不能太长或太短, 换好后要把打气嘴外的螺丝帽拧紧, 夏天不能把气打得太饱等。对完成拓展内容的学生, 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

活动三 制作回力车

一、 教材分析

活动通过介绍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等, 使学生了解制作回力车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使用工具, 锻炼、 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在“比一比” 环节中介绍了回力车的玩法, 其中包含了摩擦力的知识, 即要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小车运动—— —这是五年级科学课程中摩擦力知识的具体运用。 教材“拓展延伸” 部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用其他材料作动力制作小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回力车的方法。 2援了解汽车的简单知识。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简单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4.在制作和玩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 教学重点

较熟练地使用工具制作回力小车的方法, 经历制作过程。 四、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使用锉刀等工具。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 1~2 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引言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引言部分,知道汽车对人类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以及人类正在探索新能源汽车。

( 二 ) 小资料

教材第 78 页 “小资料”中介绍了汽车的发明人,以及汽车改变了人类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 我们也要尝试着发明创造。

( 三 ) 实践体验

1.制作回力车的材料主要以废旧材料为主, 在实践制作之前, 教师让学生准备所需的制作材料。 制作工具让学生自己准备,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教师来准备。

2.制作回力车的纸盒不要太小, 以免在制作时不便操作。

3.在用钉子给瓶盖钉出小洞时, 瓶盖要口朝上, 下面垫些废旧书本,一手扶钉子,一手持锤子击打钉子, 用力不要太大。操作时, 教师要强调规范操作, 注意安全。注意在矿泉水瓶盖上钉出的小洞不要太大, 小洞把车轴卡得越紧越好, 而且一定要在瓶盖的圆心处。教师要示范操作。

4援 在单元活 动一中, 学生已经 知道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以把弹丸发射出

去。 本活动中依然要利用橡皮筋的弹力制作回力车。活动中以后轮为驱动轮, 即把橡皮筋一端绑在后车轴上, 并且是分成两部分绑在后车轴上, 橡皮筋的另一端合成一根—— —呈 V 字形固定在车身前, 这样做的好处是力矩长,小车获得的动力大, 橡皮筋不容易缠绕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疙瘩。

这个过程教师要演示操作。

5. 在制作时要注意车轴的长短, 因为在后车轴上要绑橡皮筋, 而且车轴要从小车内即小纸盒内穿过,所以制作时以把车轴先穿过车身, 也以先把橡皮筋绑在车轴上, 再把车轴穿过车身, 怎么操作方便怎么做, 总之车轴要比车身长出约 3厘米。 此外, 还要注意做车轴的材料要直。

6. 把一小节筷子封闭在瓶盖内为的是防止橡皮筋脱落。 对小车的修饰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 ( 四 ) 比一比

此环节要求教师组织学生玩回力小车, 一方面检验制作成果, 另一方面使学生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增加制作兴趣。由于车身轻, 车身与地面摩擦力小, 小车车轮会打滑空转, 教师指导学生找些橡皮泥等塞进车轮里, 还以把橡皮泥等粘在车身上, 以此增加小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小车顺利行驶。

( 五 )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 “拓展延伸” 练习是想让学生尝试发明创造出用其他材料作为动力的小车,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对完成拓展内容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使用多种工具,教师一定要强调具体安全事项, 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鼓励师生用其他的有效方法制作回力车, 不一定搬教材的方法。

用铁丝制作弹弓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用铁丝制作弹弓的方法。

2.了解橡皮筋弹力和射击的简单知识。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老虎钳等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4.在制作和玩弹弓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 教学重点

学会用铁丝制作弹弓的方法, 经历制作过程。 三、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使用老虎钳等工具。 四、 课前准备

老虎钳、 剪刀、 直尺、 12 号左右的铁丝、 橡皮筋、 皮革或布、 细铁丝、 彩线或细铜丝等。 五、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 激发兴趣。

观看许海峰夺得射击冠军的图片或视频。通过阅读教材, 了解许海峰成为中国射击队优秀运动员的一个原因是他从小喜欢玩弹弓, 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引导学生阅读实践体验要求, 通过文字与图片让学生明确制作方法。对学生不明白之处, 老师应给予讲解说明。

3.教师先示范, 再带领学生用铁丝制作弹弓。 ( 学生制作, 教师边制作边巡视指导 ) ( 1 ) 弓身的制作建议

淤将弯曲的铁丝在铁栅栏上拉直或砸直 ( 如铁丝本身是直的, 此步骤省略 ) ; 量出铁丝的中点,从中点开始用老虎钳将铁丝弯成矩形或水滴形—— —手柄 ( 长宽约是手能握住为好 ) 。于将手柄上端的两根铁丝靠近, 用细铁丝等缠绕捆扎固定后, 左右分开成一条直线; 然后在距固定点左右各约 5 厘米处, 将手柄上方的铁丝弯曲 90 度呈 “U” 字形;“U” 字形的两边各留约 7 厘米长即可, 多余的铁丝剪去。盂用老虎钳将两侧铁丝顶部 1 厘米处弯曲成圆环状, 并用细铜丝或彩线缠绕弓身进行装饰。

( 2 ) 弹兜的制作建议先将皮革或布剪成长约 5 厘米、 宽约 3 厘米的长方形, 再在两个宽边的中心位置 ( 距宽边约 0.3 厘米处 ) , 各剪出长宽各约 0.5 厘米的一个小洞, 这样, 弹兜就做好了。

( 3 )组装的建议

分别将两根橡皮筋 ( 长约 10~20 厘米 ) 的一端套进弹兜的小洞里, 再把两根橡皮筋的另一端分别套在弓身顶部的两个小圆环上, 用老虎钳将小圆环夹紧,使圆环封闭。

4.安全提示: 弹丸有很大的杀伤力,一定不能对着人和动物发射; 玩弹弓一定要在空旷的地方, 目标周围不能有人; 选定墙当作目标时, 不能离墙太近, 以免飞出的弹丸被墙反弹后伤人。

5.作品展示, 评价提升。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并请同学们相互评价。 6.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讲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n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