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导向的_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_课程开发创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05-29 07: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8卷第3期2010年 09 月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Commercial Technology & Vocational Education

Vo1.8 No.3September. 2010

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

开发创新与实践

李超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摘 要:

和动手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创设学习情境,设定工作任务。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43X(2010)03-0026-04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Logistic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process-direction

LI Chaofeng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he core specialized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ourse based on work-process-direc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actice and operation. By creating learning situations, setting tasks and implementing task-driving methods, not only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re improved, but also the students are stimulated in learning.

Key Words: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rocess; course development.

0 引言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与全国物流系统设计大赛的支撑课程。2010年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现代物流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名称为“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竞赛内容为:储配作业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储配方案。教育部明确指出:此次竞赛以物流业的核心环节——储配作业为背景安排竞赛,引导高职院校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看出,教育部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是非常清晰的,要求高职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非常强的动手能力。概括来说,就是要既会设计又会实施。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它综合了物流学、管理学、系统学、运筹学等内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本课程既要

收稿日期:2010 - 08 - 26

学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又要会针对实际问题对物流系统诊断与评估,并提出执行方案。这门课程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不但使学生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得到夯实,还使学生对物流系统方案诊断、设计、执行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和提高,切实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和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涉及的实践教学缺失,使得学生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思路,按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形成成熟完善的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1 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管理

(JG200937)。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基金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男,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主研方向为物流工程与管理。作者简介:李超锋(1981 -)

和服务一线需要的物流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岗位面向生产制造企业物流部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调研,涉及物流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的岗位有物流系统助理工程师、物流规划员、物流现场管理员和物流项目助理。根据其岗位群,分析其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岗位群工作任务描述职业能力

物流系统物流运作流程①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助理工程师

优化与设计②物流系统诊断与评估①需求调研分析物流规划员

物流节点②仓库规划与设计规划与布置

③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④规划方案论证①物料动线现场勘查分析物流现场

物流动线优化②物料搬运路线选择管理员和设计

③物料搬运设备选择④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物流项目制订物流①物流项目可行性分析助理项目方案

②物流项目招投标③物流项目组织与管理

2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技术与方法在物流实践中的运用,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2.1 能力目标

1)能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物流系统的功能、流程、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诊断分析;2)能运用SLP法优化物流设施总平面布置和作业区域布置;3)能运用EIQ分析技术进行配送中心布局规划;4)能分析搬运活性,运用SHA法对搬运系统优化和设计;5) 能制订物流项目方案,组织实施和协调物流项目。2.2 知识目标

1)了解物流系统概念及内涵,掌握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2)掌握物流系统诊断分析的工具和方法;3)掌握物流系统布置设计SLP(流程)模式;4)掌握EIQ规划分析步骤和方法;5)掌握搬运系统分析设计SHA法的操作步骤和流程;6)掌

握物流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标、组织和风险管理。2.3 素质目标

1)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2)语言表达能力——表述与回答问题;3)良好职业行为——高度的责任感,热爱物流工作;严格遵守物流作业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4)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到目标;5)组织管理能力——物流作业策划、组织、协调、评估、控制;6)财务管理能力——掌握物流成本信息,分析物流系统优劣,设计与优化物流系统。

3 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岗位群具有特定的工作逻辑。对物流系统助理工程师等相关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将体现在岗位群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逻辑转换为学习领域,依据职业情境重构为学习情境。学科体系的教材将成为教学参考,承担一定的教学引导和辅导作用。4个学习情境,设定15个工作任务,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广州国际轻纺城是亚洲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主要交易各种服装面料和辅料,其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目前,物流效率较低,发货及装运方式落后,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广州国际轻纺城是我校社会实践实习基地,依托校企联合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本课程学习情境开发以广州国际轻纺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进行能力训练,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若干个子项目和特定的工作任务中。

学习情境1:广州国际轻纺城货运市场调研。分为3个任务,共12学时。任务1,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4学时;任务2,物流系统SWOT分析,4学时;任务3,物流系统诊断与评估,4学时。

学习情境2:广州国际轻纺城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分为4个任务,16学时。任务1,选址分析,2学时;任务2,仓库布置规划设计,6学时;任务3,EIQ分析,4学时;任务4,配送中心规划设计,4学时。

学习情境3:广州国际轻纺城物料搬运系统设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划分为

计。分为4个任务,16学时。任务1,物料搬运活性分析,2学时;任务2,物料搬运路线选择,4学时; 任务3,物料搬运设备选择,2学时;任务4,物料搬运系统模拟仿真,8学时。

学习情境4:广州国际轻纺城物流项目方案制订。分为4个任务,16学时。任务1,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4学时;任务2,物流项目经济评价,4学时;任务3,物流项目招投标,4学时;任务4,物流项目组织管理,4学时。

4 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施

4.1 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涉及到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学生认知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设计按照“告施

骤实施。学习情境1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项目的认知和调研,属于基础分析阶段;学习情境2、3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属于操作与执行阶段;学习情景4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组织与管理阶段。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调研、专题讨论、课程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知识的途径以及掌握知识的效果和效率。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4.2 教学方法

按照“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模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为:4.2.1 告知

以课件演示或讲述形式,由教师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4.2.2 引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本次项目的内容,并将

项目合理地分成若干教学模块(子项目),同时介绍项目、子项目和各个任务之间的内在关系、逻辑结构,使学生对项目有个整体了解、认识和把握,并使学生明确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设计和管理可以达到的相关职业能力,让学生做好项目设计和制作的相关准备。4.2.3 实施

任务实施分为以下关键环节。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成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能力(管理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及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4~5人为宜,并赋予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分工和责任。

创设情景,项目任务立项:由教师创设项目任务情景,将项目任务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项目任务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和分解,讨论制订任务实施计划。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开展项目任务。教师精力放在项目任务实施的重点和难点的引导上,必要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参观学习,与企业工程师经验探讨、学习交流。

阶段小结、交流:不同组项目任务阶段小结,对项目实施方法、措施进行经验交流,班级成员可以质疑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不断完善阶段性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

成果提交、评价:学习成果以Word版提交,并将其成果主要内容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工程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4.2.4 深化

改变项目设计的某些参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基本能力的认识和体会。教师要注重启发诱导和重点讲解。4.2.5 归纳

由小组讨论形成归纳性意见,代表发言总结项目任务实施的关键知识点和能力、素质要求。4.2.6 创新

项目任务实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设计方案,此时教师要点拨学生注意课外拓展和创新。

4.2.7 总结

根据学生项目任务的实施情况,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学生成果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并依据项目关键点评审表考核评价。4.3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针对某些教学关键环节实施重点考核,具体为:1)考核内容及分值。四个学习情境,共60分,每个学习情境15分,其中项目总结5分,关键点考核10分,课程设计40分,其中包括考勤及工作态度10分,绩效考核10分,设计报告10分,答辩10分。2)评价人员。学习情境考核阶段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课程设计考核阶段以企业工程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学生可以有限参与评价。

核心内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之一,教与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将项目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活动的操作技能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1] 李安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成都:四川大学出 版社,2006.

[2] 刘联辉,彭邝湘.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M].北 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3] 刘晓佳,兰培真,刘旺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改 革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9 (11).

[4] 刘旺盛,兰培真,刘晓佳.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的设 置研究[J].物流技术,2009(12).

5 结语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序列化职业工作任务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学的

(上接第23页)负载电容、电阻RLCL取值过大,出现二极管截止期间电容CL对RL放电速度太慢,这样检波器的输出电压就不能跟随包络线变化;负峰切割失真是由于检波电路的交、直流负载电阻不等和调幅系数较大引起的。

这样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软件仿真,调整检波电路中的检波电阻,使其变大,这样使得检波电路的RLCL变大,不满足惰性失真约束条件,惰性失真出现,如图3(a)。同样,改变负载电阻,可以使得交流负载RΩ变小,不满足负峰切割失真约束条件,负峰切割失真出现,如图3(b)。

种失真的现象以及哪些参数的改变会造成失真的出现。理论和仿真实验的结合,在学生对电路性能变化的理解上起到了良好效果。

5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电路的计算机仿真给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实验平台,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这个平台可以更加方便于教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这门较为难懂的课程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课程教学更加方便、有效。

[1] 林春方.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 郭锁利,刘延飞.基于Multisin 9的电子系统设计、仿真 与综合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王平均. EDA技术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应用[J].职业 教育研究,2009(4).

a.惰性失真 b.负峰切割失真

图3 包络检波仿真失真波形

通过教学中的仿真演示,可以很直观地理解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f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