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17 03:49: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学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终身教育导论读书报告

一、成书背景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剧变,人们从战争的伤亡中逐渐恢复了元气,渐而从衣食住行中解脱出来,闲暇不再是奢侈品,精神的充实正推动着人类对臻于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这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时代,每个人都被付之于全面发展的重任,从传统遗留的重重魅影中脱身出来;这是一个欲望浮夸的时代,新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光带来了物质的飞跃,还助长了人心的虚弥,浮躁;这又是一个天降大任的时代,在这里,世界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期望我们冲破束缚,做回自己,真正为人。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很多,我们从这里得到了生存和生活必要的尊重,如果说马斯洛自我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又无休无止的欲望贯彻到了人的灵魂,那么以生活求生存的代价就足可以被称为经历,以牺牲物质求得的精神就远比纯粹的精神更令人振奋,那个境界是否预示着终身教育的到来从此可以占据主导,我给出肯定的答案。

终身教育是一个正在引起很多人注意并经常谈论和争辩的话题,但自从终身教育提出到现在,其发展仍限于介绍概念和开拓思路,尚无人敢说已经做了更多工作,所以本书被谨慎的称为“导论”。

二、主要内容

《终身教育导论》是作者配合国际教育年所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5届全会上,把终身教育作为与国际教育年有关的思想和行为12大主题之一推荐给成员国。根据1975年伦敦版,1988年由华夏出版社发行,滕星等译。

“终身教育探索”谈及了终身教育的探索与形成过程,第一篇包括七部分: 现代人面临的挑战, 起作用的各种力量,终身教育的意义,内容、范畴和目的,关于终身教育战略的建议,一向共同的事业,结论;第二篇包括六部分:与终身教育相关的诸项目标,内容和方法,一种特殊情况:正规教育,着眼于职业管理的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石头与人,同作者的谈话。

这本书对终身教育的意义、范畴和目的进行了大量分析,最后,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某些战略思想,强调在思想和成就这两方面,要把适用于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必要性。

三、章节总录与名句摘抄

(一)终身教育探索

在本世纪30年代,文明陷入了危机,这恰恰表明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如此频繁的危机并非是新鲜事,我们曾处于极度的困境中,斗争的责任迫使我们不去注意我们的真情实感,机会到来时却又被显露出全部本质,对于那个时代的体验和反省很快把我们引上新的思索和行动的途径。

1.从未有人怀疑政治行为的重要和根本性的作用,我们回顾的那些进步,其实并非来自智慧和理性,而是政治利益与野心,要求与反抗的相互作用。(2)

虽说教育拥有独立性,但是其存在从未脱离过政治。从中央集权到现代民主,政治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人们怀疑的只是其形式和适应性,但是政治存在的绝对性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未曾有人能成功否定。背后的野心和利益欲望构成了最原始人的本质,政治的存在打压的正式那股原始的无理智冲动,就像政客们更偏爱正规教育以及正规教育用于智力训练的传统和方法一样,政治给予人权力,权力又压制了许多人。教育的进步未曾与政治撇开关系,但是对创造力的压制和科学界某些人悲惨的命运,政治欲望背后的野心也应承担很大责任。

2.我们无法相信,人一生的抱负会只限于达到一个特殊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可能是多么高尚或远大。(3)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前,不断充实的过程,毫无疑问,大部分人的理想会随着现实发生转化,这并不见得一定是现实的残酷性所为,那个最高尚最远大的目标如果无法企及,最多也只能被算作信仰,着眼实际才是我们开发潜能的首要心态。

3.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无论多么重要和必须,却仅仅是一种准备,一种真正的教育过程的不甚完备的预示活动。这种教育,只有在我们的同辈人,即成年人中实施时,才呈现其完整意义和全部余地。(7)

教育准备说为传统教育注入了很大动力,但是观其现实,其价值并非达到为原则下定义的程度,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抱着传统教育观念对下一代进行教育,我们从小被灌输了诸如:考上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找到好工作就可以放松了等等思想,他的可怕后果就在于使人们产生了惰性,人们宁可用刷微博,微信,逛朋友圈,酒肉应酬来消遣,也不愿意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去拖着疲惫的身躯谈上进,除

非是很有大志的人,否则借口总是多于行动。“教育只限于学校”还被很多人追捧,但是人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以前学的东西多还给了学校,我们唯一掌握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和自信,其实这些够支撑我们立足,但需要以知识的持续不间断更新为基础。

4.如果有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一支由有各种才能的人组成的队伍,令人振奋的历史环境以及一系列来自积极的政治和社会集团的具体需要——将使法国的几乎前所未有的成人教育实验成为可能。(8)

成人教育的发展其实很曲折,当代甚至受到冷落,虽然这么说,但是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之大,只是很少有高学历的人愿意心甘情愿的步入市场实践,坚守在大部分非政府教育一线岗位的多是理论不扎实或者暂时人士,这就容易造成研究与实际脱节,在这个时候政策支持和背景环境尤显重要。

5.激发前几代人的热情和活力的大多数活动的脆弱性和与此相随的缺乏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理论上的谬误。我们的前辈已经是传统文化思想的囚徒,因此注定要失败。(9)

对这句话的观点我个人持批判态度,就拿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其存在的价值远非其语言表达的这么简单,从古人身上,我们看到很多智慧,正是这些精粹促使中国一直延续。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中断过血脉,甚至可以说现代的发展很大部分离不开古人的启发。激发前几代人的热情和活力活动确实具有某些脆弱性和缺乏持久性,但那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不合时宜,后来已经被纠正了,这种对前人类彻头彻尾的批判,只会让改革变得更加艰难。

6.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其他任何人,特别是成年人所能提供的唯一的帮助就是使他们掌握各种工具,将其置身于各种环境之中,在那里,依凭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各种日常经验、斗争、成功与挫折,他就能够建立他自己的知识体系,独立思考各种问题,并且逐渐地掌握住他个人品格中的各种因素,使这些因素充实起来,并赋予他们形式与表达方式。(10)

传统教育形式不绝对是消极的,其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只是还没有发挥最大效用,对于国情来讲,传统教育的地位被动摇的可能性很小,社会教育只是给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开的小灶,是个辅助形式,教育依托于政治,所以人们不能随心所欲,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得到全面发展。

7.儿童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关键是由于它对大众抱负作出了反应。每一个成年人,不管他自我发展的程度和意识的水平如何,都懂得和理解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14) 8.除非靠集体的意志力去巩固和支持,否则成人教育不会有生命力,也绝不会繁荣起来。人们无法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以往的教育体验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体验。难道不是这样吗?(15)

学前教育近几年十分火热,人们纷纷把对未来的期望投资到儿童身上,再加上普通教育的强制性容易使人厌学,越来越多的成人在不爱学习的基础上对孩子加大了监管力度,懒惰是一个原因,但也并不排除对自身不完全满意的可能,很多人得过且过终其一生,但他们至少是清醒的,他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前途,只是没有用到自己身上罢了,但是他们在体验到早年不快的时候并没有倾向于改革,而是寻求解脱并把这种压力压向下一代。

9.一旦消除了有关当局或家庭的压力和负担,或者一旦不再需要去习得一技之长,那么就只会有越累越烧的人才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钻研。(16) 人都会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但是也并不否认很多人每天忙碌但毫无所得,我感觉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把精力用错了地方,如果每天都为不值得的事奔波,每天都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人身上,为了逢迎外界的兴趣而抹杀掉自身的个性,那么这个人其实也是蛮可悲的,教育需要补足人内心的空虚,帮助摆正价值观,需要让人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人们因为各种欲望所做的对自身不知情,毫无意义之事的时间浪费存在着很大的机会成本。 (二)尝试性综述

本章节试图展示在不同阶段中终身教育的合乎逻辑、有机的发展。首先指出人类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对于这些挑战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自己处于劣势的话,他就应该在智力、体力和情感上有所准备,但是仅仅认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问题的性质也必须有一个清楚的意识,必须有这样一些能够否决、辩驳、追求或决断的力量,本篇谈到了某些能够起这样作用的力量,它们的影响就是能够单独产生变化的动力

1.那些因命运不佳、缺乏愿望和意志、不能跨过文化历程的门槛的人,不会知道如何去运用可以由他们随意支配的闲暇,他们将会成为厌世的牺牲品。(28)

工业革命使人的闲暇大大加长,这种相对自由的闲暇时间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还丰富了精神,怡悦人心,但是对闲暇的合理利用成了问题,思想消颓的人利用闲暇满足懒惰,积极上进的人很少有闲暇,所以闲暇成了阻碍教育易守难攻的阵地,在我看来,感觉自己有闲暇的人可能不怎么愿意自己的生活被赋上压力,从而不愿意被扰乱,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科学界看来无用的事情上,这正是成人教育发展的难题。成人教育由许多复杂活动组成,而大多数活动发生在闲暇时间里。

2.惟有那些愿意付出代价的人才能有所获得,而这代价就是教育——它永无止境,从智力、情感和想象等方面调动人类的全部能动性。(3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每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两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成就的代价需要牺牲,时间,金钱,心力,挫折都充当了媒介的作用,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之人,而又没有完全的定义能全全覆盖身心全面发展的概念,所以教育的无休无止便愈发合理。

3.那些法律或行政上的权威人物对改革并不感兴趣,也不希望改革。从代表家庭和国家方面来说,学校的目的在于:教育应当培养遵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理解必要的变革和改革只有在强大到足以打破阻力,克服障碍的力量的影响下才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时代有四个因素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它们将继续有效地扮演下去。它们是:政治革命、学生的论争、发展及其困难、成人教育。(35-36) 不得不说教育的政治特征抹杀了很多创造界的天才,教育的适当独立性是十分必要的,这背后需要政治巨大的支撑才得以使教育完成其使命,但是现当代的现状是终身教育思潮不断发展,微不足道的领域盲目跟风,非政府教育的主要人群变成次要力量,因为变革存在阻碍和困难,所以突破阻碍需要在更多领域齐头并进。

4.文化程度仅存在于它已被体验的个人特定的经历中,这些个人支配着存在,建设着生活,具有宇宙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文化的塑造。(47) 文化程度只是在早期教育阶段的早期流体认知过程,毕业之后多还是靠晶体智慧积累知识及经验,文化程度并不能反映人类的内在价值,而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关键要在于看他是否有上进心,是否具备时刻学习的意识,是否有责任和能力担当,是否对前途充满信心。

5.现有的材料足以证明: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之间的交往与交流的情况极为不佳,以至于达到如此的程度:在许多情形下,父亲和儿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彼此交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然而,这些交往对人们所关心的自我充实,以及社会平衡来说都是不可估价,必不可少的。(49)

其实父亲和儿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不存在,而是在某些人士看来这种交流没有所谓的价值,其实正是那些无所谓的交流给了孩子们,学生们一个心理安全和满足感,那正是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与心灵沟通,同时其又反过来促进着社会的觉醒和归真。

6.物质的贫困带来并保持着道德与知识的贫困。生活在生存线边缘的人同时也生活在人性的边缘上。(54)

可以说哲学家大多都是富家子弟不是没有根据,贫民窟的犯罪率高,乡村的自杀率高特别是妇女等等其实都与物质生活的富足有直接相关的联系,贫困造成的不止是生理问题,知识文化和心灵心理的缺失才是社会祸乱的根本。 7.许多人被劝说离开教育这一途径,这不仅仅因为它需要努力劳动和付出许多艰辛,也因为除个别情况之外,它至今没有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营养,也没能满足生活的需要。(55)

从当代年轻打工群体来看,他们首先是排斥教育的,他们宁愿选择出卖劳动换取温饱工资也不愿重回校园,他们称只会学习的人为书呆子,再加上与上流社会接触的断层和身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对自己不学无术产生了相当大的满意度,他们从不爱思考和担心以后该怎么办,只是得过且过挨日子,这些例子在教育其实是一种无效投资。

8.我们无论在哪里做出了有意义的努力,做出了一项选择,克服了精神上的障碍,建立起了智力、情绪、审美之间的联系,就会在哪里发现教育。(56) 9.单纯的岁月推移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也不自动表示成熟程度。这里,教育是绝对权威的,因为人正是遵循自我发展的节奏被陶冶和被训练。一个人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不虚度年华,并把它看作丰富充实自己的一个因素,在这里坚固的基础上,人们可以探索展现在他面前的处于更新中的领域,收货摆在他面前的更新了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能逐渐意识到他们所达到的生活阶段是如何开始和如何结束的。(57)

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其实都具有教育意义,只是善于被人们忽略,教育其实无处不在,并不拘泥于传授形式和媒介,所以在这个时候人的心向在终身教育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虚度年华和碌碌无为只是一种没有具体价值的存在形式而已。 10.家庭中的信息交流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而且时而交织着误解。传统社会不在细微处浪费时间,仪式和习惯足以清楚而坚定地表明应该走什么路。(58) 就像康德所说: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不同,注定了一世的孤独一样,两个人相处久了矛盾便容易被显现化,生活的哲理在于宽容以忽略矛盾,细心以把握大局。 11.归根结底,唯一有效的过滤器是这些文化商品消费者们良好的判断、鉴赏能力和理智的胆识,应该鼓励和通过艰辛、系统的教育来训练听众和观众的选择能力。毋庸置疑,人在闲暇时间里最难和最必要的训练是要学会掌握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工作和休息、集体活动或独处、娱乐和学习的比例。(63)

良好的识别与判断力是避免负面文化消极作用的主要途径,什么都不如这个可靠,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在于教育,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激发潜力,开发心识。教育和文化活动都是时间的消费者,人有限的时间精力可以被合理的安排再合理的促进提升。 (三)论证与说明

第二篇的目的是论证一些命题和阐述前一部分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某些问题。

1.在常规经验中,变化时无法察觉到的,在影片中——通过人为缩短生长阶段——植物的生长看上去像是运动中的动物体。这正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他们排除不计其数的细节和情景,而把事实上有时被时间距离分开的运动编制在一起。(89)

人的变化对本人来说不易察觉,人的长进和自我发展需要经过极大的磨砺与耐心,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急不得,很多人选择了明天的美好,却死在了昨天晚上。没有识别细微的能力,就离颓败越走越近。 2.通过教育来建立幸福生活的工作,既不是有限的也没有终点。这是一个长期的修习过程。一个人要获得他的观点的完美创见性以及新的眼光和感觉,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倒退和前进,通过观察和判断所看到的成功和失败,以及相对的胜利和最后的胜利等阶段。(95)

成功的背后是多重失败铺的道路,失败可以积累的是经验,是成功之后的定心丸,经历过失败的成功不至于往后错的太过离谱,因其掌握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成功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种创见,也可以只是一个灵感。 3.好战情感根植在侵犯性、否定他人缺乏想象中,对他人的敌意,毁灭一切的愿望和意志,都同挫折、个人和社会的失败、仇恨及形形色色的恶劣变态心理密切联系在一起。(99)

行为归根到底都是情感,好的心向可以让行为往正向发展,心态决定行为,从当下来看,犯罪分子都伴随着部门的心灵扭曲,其实在审判过程中,会有很多人惋惜那大好年华,可能在心态正常的人看来这些足以构成犯罪事实的原因很不可思议,在深处来说,如果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兴许就不会酿成悲剧,这份教育不限于在学校,多来自家庭和朋友传播的观念,所以如果拯救了年轻的家长便拯救了孩子和老人。

4.在旧的教育制度中,内在动力不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它仅仅体现在少数人身上,他们因气质、遗传或社会和文化压力而自然倾向于要求从自身内部做出这种努力。至于大多数人的动力,通常来自起控制作用的人,即教师。学分制、奖励和惩罚、表扬和批评的条例维持着学生的起伏不定的努力。只有凭借这些传统的刺激手段,他们才能最终奋斗到底,在决定他们是都能够跻身于成人世界的考试中夺去高分数。这基本上是一种盲目的努力,其意义是不明确的。(104)

有些人总是使用已经为他们准备好的种种答案,并且乐意服从任何形式的专制他们为了当下的体制忙的不亦乐乎,他们善于把创造力掩藏起来甚至忽略了自己本来就有创造力。在中国,很多人不创造一个是因为把创新看得太深入,只有高端或者有天赋之人才又能力去创新,安于现状自得其乐,另一个是碍于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或者怕说出来太离谱不合情面,过低得看待自己。这个时候外界的刺激很重要,就是那些被称为传统的手段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那些成绩可能适当的违背了人的本意,并在收获不多的情况下引起了部分人的反抗。

5.现代人并非从教科书上而是从原始资料中获得大多数的信息,以最多样化的方式,通过语言以及在扩大的程度上通过形象去获得有关物质和非物质世界的信息和资料,直观表述已经侵入现代生活方式所触及的每个人的成果。(109-110)

现实的教育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完全灌输,语言,身体形态,图片,实验

等都为知识的传播过程增强了理解能力,其实直观的教学虽然繁琐,但是对教学效果和遗忘速度来说,却是印象深刻的,由于传播的失真性,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被怀疑,所以需要靠原始资料,比如说想要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精髓,看原著比看后人的感悟要真实的多。

6.一个人生命的大部分是单独的和独立的,而且因为象判断练习这类的智力活动,它的基本方面只能在个人思想独立的情况下才能体验。(114)

合作极力被人所推崇,高效率的合作应该是有一定前提的,高质量的人、合作方式、时间、交流态度、工具等很多因素影响着合作的进展和成果,那些成功的合作多是大家力量的互补和任务分派,但完成过程则需要独立,这样有利于思维的独创和个人潜能极致的发挥,当遭到反对的时候,激动的情绪可以激起灵感,也可能会激起挽回颜面的自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适合商讨,有时给个人一定的空间反倒更有利于收获和交流。

7.就个人和团体而言,一种“文化”生命的动力并没有强大到足以激发一种长期维持的承诺,对他们来说,生存的问题才是迫切的事情。甚至取得的一些良好成果也是建立在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基础之上的,在许多情况下,文盲重新出现已经司空见惯。(117)

不稳定几乎成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共性,其实站在高处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摇摇晃晃,从危险取得的成功,人类的成果终究抵不过自然的爆发力,洪水、地震、火山等不可抗力更是加深了本来就不稳定的根基,在外部摇曳人心还不坚定,内部不甚团结的情况下,灾难的重演几乎已经成了规律。

8.对我们之中大多数有才华的人以及具有最大抑制力的人来说,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不怎么重要。真理表现自身的时刻终究会来临。但是对大多数来说存在着一种教育过早葬送其真实生命的强烈危险,这种教育仅满足于提供摹仿样式,而且它的第一和主要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持活力以及发展每个人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的能力。(119)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指的是一个方向,错误的方向其实也是一种长进,只是加紧了时间,如果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通过分析或者直觉最终选择了一条,如果这条路不适合,并不能说浪费了时间,而是又离正确进了一步,从此他便知道了它的不适,又增长了阅历和经验,但是这要以

充足的辨认能力为前提,以防止走上不归路。

9.学校传授的基本东西即使读书的爱好和习惯,书几乎是所有严肃和深刻的研究以及获得知识的钥匙,人们在他自己的经验之外必然要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借助书籍的人几乎无法越过判定阶段并且建立起一个内在的知识体系,人们也是通过书本从陈旧和耸人听闻的专制中解放出来。(119)

10.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这种体制中存在有不平等的东西(因为班级中有弱者和强者,优异的学生和落后学生)时,它的鼓吹者便转而求助一种保险思想,即鼓吹它的优点(这为不合理的待遇提供了安慰),教师放弃缺乏才能和失败的学生,并且为那些在竞争中拔尖的学生感到自豪。这发生在一个人的一生处在无法防御和无力自卫的时刻。(123)

这种体制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是无视和护士了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性格、气质、志向以及职业的多样性,其次这是违背人性的强制行为。这使得教育所犯的错误更加严重和更加不可饶恕。

11.所谓经济上的困难常常是夸大的虚构,事实上,我们社会中的成年人有着比他们愿意承认的更多的空余时间,只要想想消磨在酒吧间、看电视或阅读低劣杂志上的时间便可以明白这一点,说已经筋疲力尽的人,事实上还能付出很大的努力,只要他们有兴趣,或希望去这样做。(129)

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容易疲倦,这种情况大多数是正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还没找到生命的意义,人们不断的为自己的身心找各种逃避繁忙借口,或者说只有面临压力才会选择去忙碌和妥协,社会存在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成人教育的理论越累越宽,但实践却越走越窄。一方面是社会促进人的懒惰,另一方面是人们给自己的懒惰找了充足的理由。

12.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就这样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生活在监狱中——他们房间的、公寓的、运输工具的、办公室的、或工厂的监狱,琐碎及分配给的工作的监狱,他们关于自身的个人感受的监狱中,以及同他的珍贵的亲密关系的监狱中。(138)

这段话很形象的描述了人的自我封闭性,特别是有了手机和互联网,人们几乎可以不和任何人交流就能求得比以前大得多的精神满足,我们生活在虚拟又真实的世界,每个人似乎都是隔离的,就算是交谈也做不到太过深入了,慢慢的,

人说话越来越少,对人性的视野越来越局限,代购越来越重,我们生活的空间密封性很好,邻里之间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陌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四、小结

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当前,随着人类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基础到观念都日已发生急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思想意识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人们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迫切需要,因而终身教育思想无疑是为人类现代化社会的教育及其人的现代开展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途径。终身教育的主要目的即是维持和改善个人的社会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教育思潮。将这样的教育思想引入我国,无疑将对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并且不可避免得对当前改革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f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