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细胞生物学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14 04: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议置顶]中山大学王金发老师的细胞生物学相关练习题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学—— 2、 细胞—— 3、 细胞膜—— 4、 简单扩散—— 5、 易化扩散—— 6、 主动运输—— 7、 膜转运蛋白—— 8、 膜泡运输—— 9、 膜受体—— 10、 配体——

11、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2、 胞吞作用—— 13、胞吐作用—— 二、单顶选择题

1、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DNA D、核膜、核仁

2、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中不包括 A、蛋白质 B、脂类 C、糖类 D、核酸

3、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离子强度

C、 pH D、脂肪酸不饱和程度 4、 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 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 B、 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

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 5、 造成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 A、胞内压力 B、膜蛋白的运动 C、膜脂分子的运动 D、蛋白质与脂类的有机组合 6、 膜脂分子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 A、向各方向运动 B、侧向扩散 C、翻转运动 D、弯曲运动 7、 糖分布在细胞膜的

A、内表面 B、外表面

C、内、外表面确良 D、内、外表面之间 8、 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转运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胞吞作用

9、 Na+—K+泵转运Na+和K+的方式属 A、单运输 B、协同运输 C、共运输 D、对向运输

10、 Na+—K+泵水解一分子ATP可转运

A、3 个Na+、2个K+ B、3 个K+、2个Na+ C、2 个Na+、2个K+ D、3 个Na+、3个K+

11、 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转运方式为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同运输 D、单运输

12、 Na+—H+ 交换载体在使Na+入胞的同时将H+排出细胞, 此转运方式为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同运输 D、单运输 13、 不受条件控制的跨膜通道为

A、配体闸门通道 B、离子闸门通道 C、电压闸门通道 D、持续开放通道 14细胞无选择地吞入固体物质的过程为 A、胞吞作用 B、吞噬作用

C、吞饮作用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5、 细胞摄入LDL颗粒的过程是 A、自由扩散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6、 有被小窝的作用是

A、使特定受体聚集 B、吞入大分子物质 C、防止大分子泄漏 D、使细胞膜牢固 17、 膜受体具备的功能是 A、识别、结合配体 B、 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

C、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 D、引起离子跨膜转运

18、膜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是 A、活性部位 B、结合部位 C、调节部位 D、催化部位

19、 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 A、特异性 B、可饱和性 C、高亲合性 D、可逆性

20、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跨膜转运的是 A、胞吞作用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21、在膜受体转导信号时,不能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 cAMP B、cGMP C、G蛋白 D、IP3和DG 22、 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是靠

A、开启离子通道 B、激活G蛋白,使之活化某种酶

C、自身TPK活性 D、cAMP 23、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 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 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 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24、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 A、G蛋白都作用于AC B、都有同样的G蛋白 C、都有同样的受体 D、都使cAMP含量上升 25、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 A、都活化AC

B、 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

C、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 D、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

26、在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时,充当第二信使的是 A、TPK B、磷酸化的靶蛋白 C、cAMP D、Ca2+ 27、细胞表面是指

A、细胞外的糖被 B、糖被及细胞膜 C、细胞膜 D、糖被、细胞膜及膜下溶胶层 28、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作为细胞融合诱导物的是 A、甲醇 B、乙醇 C、冰醋酸 D、聚乙二醇 29、细胞融合是指

A、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 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核合并成一个细胞核的过程 C、两个或两个以上膜性小泡合并的过程 D、细胞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过程 30、融合率=

A、(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数)×100% B、(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100% C、(融合的细胞数/总细胞核数)×100% D、(融合的细胞核数/总细胞数)×100% 三、填空题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和 。

2、磷脂分子是兼性分子,它具有 和 两个不同性质的部分。 3、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关系,可将其分为 蛋白和 蛋白。

4、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有 、 和 三种方式。大分子物质主要通过 和成膜泡转 运。

5、大分子物质要进入细胞,可通过 或 或 来实现。 6、帮助物质进行易化扩散的膜转运蛋白有两类,即 和 。 7、靠易化扩散跨膜的物质包括 、 和 。

8、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开放的跨膜通道有 、 和 。 9、主动运输需要 和 才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

10、Na+—K+泵在主动运输时,利用的能量是 ,它的转运方 式属 。

完 11、Na+与葡萄糖的伴随运输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其能量来自 。

12、载体蛋白的转运方式可根据其转运物质的种类和方向不同分成 、 和 三种。 13、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是 、 、 和 。 14、通常膜受体的胞外区域为 部位,而胞内区域为部位。

15、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膜受体可分为 、 和 三类。 16、离子通道受体是靠 来转导信号。

17、催化受体是靠 来转导信号,其第二信使为 。 18、偶联G蛋白受体要通过 将信号传给 。

19、G蛋白由 个亚基组成,其中能与GTP结合并激活效应器的是 亚基。

20、在cAMP信号途径中,第二信使是 ,第一信使是 。该途径有 型和 型,但两途径的效应器均为 。

21、无活性的G蛋白中,α亚基呈 状态,有活性的G蛋白中,α亚基呈 状态。

22、在DG和IP3信号途径中,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的效应器为 ,DG和IP3均 。 23、胞吐作用可分为 和 两种途径。

四、 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以“+”示正确,“—”示错 误) 1、( )膜脂分子的运动是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2、( )因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所以它属于液体物质。 3、( )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覆盖有一层糖类物质。

4、( )在脂双分子层中,因为脂分子的亲水头部都朝向两个表面, 因此,脂分子是对称性分布的。 5、( )所有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兼性分子。

6、( )载体蛋白即负责小分子物质的主动运输,又负责易化扩散。 7、( )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经过受体介导的。

8、( )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同时,进行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的交流。 9、( )Na+—K+泵在消耗ATP时,将Na+和K+转运到细胞内。

10、(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 11、( )催化受体是靠自身的TPK活性来完成信号转导,TPK就是 第二信使。 12、( )偶联G蛋白受体的效应器是酶或离子通道。

13、( )G蛋白是三聚体,只有在聚合状态时它才能作用于效应器。 14、( )cAMP途径中刺激型与抑制型途径共用同种G蛋白和同 一效应器。 15、( )cAMP、cGMP、IP3和DG都是第二信使。

16、( )有被小窝、有被小泡与细胞选择性转运特定的大分子有关。 17、( )细胞表面就是指细胞膜。

18、( )细胞识别仅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辩认和鉴定。 19、(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学科。

20、(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五、问答题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3、 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 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 5、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 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7、 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 8、 膜受体分为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

9、 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10、 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11、 在 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什么联 系? 12、 cAMP信号途径与IP3和DG途径有何异同? 13、 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 14、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 什么是细胞识别?试举例说明。 16、 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生命活 动的科学。 2、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细胞膜:是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4、简单扩散:脂溶性和非极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过膜的过程。 5、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 度过膜的过程。

6、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利用代谢能,逆浓度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过 膜的过程。

7、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负责转运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蛋白。

8、膜泡转运: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经一系列膜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 转运的过程。 9、膜受体:细胞膜上能特异地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 反应的跨膜蛋白。 10、配体:能特异地与受体结合并引起胞内效应的信号分子。

11、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在细胞膜的有被小窝上,特定受体与相应大分子物质结合,引发形成有被小泡而实现选择性快速吞入某物质的过程。

12、胞吞作用:胞外大分子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内陷,脱离 细胞膜形成含有摄入物的膜泡,进入细胞质的过程。

13、胞吐作用:胞内膜泡移向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将内含的大分子质排到胞外的过程。 二、单选题

1D 2D 3D 4B 5C 6A 7B 8C 9D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A 17C 18C 19B 20A 21C 22C 23A 24A 25C 26B 27D 28D 29A 30B 三、填空题

1、 脂类、蛋白质、糖类 2、 亲水头部、疏水尾部 3、 膜内在、膜周边

4、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5、 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6、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7、 非脂溶性小分子、极性小分子、离子

8、 配体闸门通道、离子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 9、 载体蛋白、代谢能(ATP) 10、 ATP、对向运输

11、 Na+的电化学梯度

12、 单运输、共运输、对向运输

13、 特异性、高亲和性、可饱和性、可逆性 14、 调节、活性

15、 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 16、 开启离子通道

17、 自身的TPK活性、磷酸化的靶蛋白 18、 G蛋白、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 19、 三、α

20、 cAMP、配体、刺激、抑制、A C 21、 聚合、解离

22、 特异的磷酯酶C、第二信使、 23、 结构性分泌、调节性分泌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1)细胞核:前者无核膜、核仁,环状DNA裸露于胞质中;后者有核膜、核仁,链状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存在核内。

2)内膜系统:前者无或具极简单的内膜系统;后者具极复杂的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骨架:前者无,后者有。 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1) 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

2) 膜蛋白以镶嵌和附着的方式存在脂双层上; 3) 具有流动性; 4) 膜物质呈不对称分布。

3、 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4、 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

异:前者无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后者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或离子。

同:物质均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无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5、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而主动运输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转运的。

6、 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膜转运蛋白可帮助物质进行跨膜转运,它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过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变

构,使物质转运过膜,其转运过程有的是耗能的主动运输,有的是不耗能的易化扩散。在转运方式中,有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单运输),有的同时同向转运两种物质(共运输),或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物质(对向运输)。通道蛋白则是靠在膜上形成极性通道转运物质,此过程都属不耗能的的易代扩散。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有的是持续开放的,有的是在特定条件控制下间断开放的,包括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和离子闸门通道。

7、 在细胞膜上Na+和K+是如何转运的?

一般情况下,[K+]内>[K+]外,[N a+]内<[N a+]外。由于存在内外的离子浓度差,两者均可在转运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梯度过膜(易化扩散)。另外,在细胞膜上还存在着 Na+—K+泵,该载体蛋白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逆浓度梯度转运3 个Na+和2个K+(主动运输)。 8、 膜受体分为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成三类,即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和偶联G蛋白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偶联,它与配体结合时,靠开启或关闭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 催化受体的胞质区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配体与该受体结合时,后者靠自身的TPK活性来转导信号。

偶联G蛋白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其胞质区域通过激活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酶或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 9、 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是靠直接穿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称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靠膜性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转运,称膜泡转运。大分子进入细胞为胞吞作用,排出细胞为胞吐作用。胞吞作用中,按吞入物质的性质和形成内吞泡的大小分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按特异性则分成非特异性胞吞和特异性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0、 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偶联G蛋 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胞外区域为与配体结合的调节部位,胞 质区域为对G蛋白发挥作用的活性部位,该受体在膜两侧的 结构不对称,功能也不同;而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也只存 在于细胞膜的胞质面,在膜外表面则无对称的蛋白质。

11、 在 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何联系?

1)有共同的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AC),两条途径靠不同的G蛋白作用于AC,前者激活AC,后者抑制AC;

2)Gs与Gi具有共同的βγ。Gs靠Gsα起作用,Gi靠

Giα起作用,但二者在与βγ聚合时都会失去活性。在两条途径中,其中一条途径发挥作用时,可通过解离出的βγ抑制另一途径中的Gα。

12、 cAMP信号途径与IP3和DG途径有何异同? 同:两条途径都是膜受体通过G蛋白作用于效应器。 异:1)膜受体、G蛋白、效应器不同。前者效应器为Ac,后 者效应器为特异的磷酯酶C。

2)第二信使不同,前者为cAMP(一种),后者为IP3和 DG(两种)。

13、 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 1) 细胞膜上受体选择性地与某物质结合;

2) 膜上有被小窝将受体聚于其中; 内陷、融合、脱离 3)有被小窝 有被小泡(进入胞质)

14、 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膜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链短,分子运动快;不饱和程度高,分子运动频繁); 2)胆固醇的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防止磷脂过度运动,保持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磷脂的碳氢链相互凝聚以保证膜的流动;

3) 膜蛋白的含量。(多 流动性 ) 15、 什么是细胞识别?试举例说明。

细胞识别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辨认和鉴别及细胞各种 生物大分子与各种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同种生物的 精子和卵子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衰老红细 胞都属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辨认和鉴别;细胞通过受体识别并 结合配体,则属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6、 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1) 构成膜的主体;

2) 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 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 4) 提供稳定膜蛋白的疏水环境。

第二部分一、名词解释1、 内膜系统——2、 多聚核糖体——3、 粗面内质网——4、 微粒体——5、 核糖体循环——6. 信号肽——7、 高尔基中间膜囊——8、 吞噬性溶酶体——9、 蛋白质分选——10、 残余小体——11、 自噬作用——12、 异溶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 与真核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直接接触的是A、60S的大亚单位 B、40S的小亚单位C、50S的大亚单位 B、30S的小亚单位2、 下述哪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A、消化酶 B、抗体蛋白C、溶酶体蛋白 D、大多数可溶性蛋白3、 粗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 B、参与蛋白质合成C、解毒作用 D、物质运输的管道4、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A、溶酶体 B、粗面内质网 C、微粒体 D、滑面内质网5、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A、蛋白质合成 B、合成脂类C、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D、参与细胞氧化过程6、 高尔基复合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扁平囊 B、大囊泡C、小囊泡 D、微泡7、 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脂类和固醇类的合成 B、蛋白质及脂类的运输C、糖原代谢 D、肽类激素的活化8、 所含内质网全为rER的细胞是A、平滑肌细胞 B、癌细胞C、培养细胞 D、胰腺外分泌细胞9、 全为滑面内质网的细胞是A、肝细胞 B、肾上腺皮质细胞C、横纹肌细胞 D、浆细胞10、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A、胰酶 B、糖基转移酶C、葡萄糖-6-磷酸酶 D、RNA聚合酶11、高尔基复合体的特征性酶是A、磺基--糖基转移酶 B、磷酸脂酶C、甘露糖苷酶 D、NADP酶12、滑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A、参与水和电解质代谢 B、解毒作用C、生成胆汁 D、参与蛋白质糖基化作用13、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发生在A、粗面内质网腔内 B、滑面内质网膜上C、粗面内质网膜上 D、高尔基复合体内14、高尔基复合体不具备的功能是A、参与细胞分泌活动 B、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C、参与溶酶体形成 D、参与多糖的合成15、自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 B、吞噬体C、残质体 D、自噬体16、细胞清除衰老破碎的细胞器的作用是A、溶酶体的自噬作用 B、溶酶体的异噬作用C、胞内消化作用 D、溶酶体的粒溶作用17、溶酶体所含的酶的是A、氧化酶 B、ATP合成酶C、糖酵解酶 D、酸性水解酶18、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19、异噬作用是指溶酶体消化水解A、吞饮体或吞噬体 B、自噬体C、残质体 D、自溶体20、溶酶体对细胞内过多分泌颗粒的水解是A、吞噬作用 B、异噬作用C、粒溶作用 D、自溶作用21、初级溶酶体内的酶是A、无活性的酸性水解酶 B、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C、有活性的中性水解酶 D、有活性的碱性水解酶22、溶酶体在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A、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 B、溶酶体膜可透出水解酶C、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 D、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或

自噬体等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 内消化23、溶酶体酶进行水解作用的最适pH值是A、3~4 B、5C、7 D、824、溶酶体内维持pH值在5 左右是通过膜的A、简单扩散 B、H+泵主动运输C、溶剂牵引 D、以上都不是25、溶酶体膜的特殊性在于 A、是单位膜 B、由磷脂及蛋白质组成C、膜含有较多鞘磷脂、膜内侧有较多糖类D、膜成分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26、内膜系统的特点是A、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核膜等成分B、化学组成类似质膜,但蛋白质含量较高C、内膜系统占膜结构的95~98%,而质膜仅占2~5%D、以上都属于内膜系统的特点27、微体的标志酶是A、氧化酶 B、过氧化氢酶C、酸性磷酸酶 D、核酸酶28、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A、合成ATP B、胞内消化作用C、参与过氧化氢的形成及分解 D、合成蛋白质29、溶酶体的胞内消化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A、细胞营养 B、细胞生长C、细胞发育 D、细胞识别30、溶酶体的磷酸甘露糖为标志的水解酶磷酸化发生在A、滑面内质网 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 D、溶酶体三、填空题1、内膜系统包括 及 、 、 、 等细胞器。2、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 、 或 连接而成的连续的网状膜系统。3、内质网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中 主要由 构成,主要合成分泌蛋白; 由 或 构成,主要从事细胞的解毒作用。4、高尔基复合体由 、 和 组成。在 面可见源于 的 运输小泡, 面常有 泡存在。5、高尔基复合体中,分选源于ER的脂类和蛋白质的是 结构,进行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及多糖合成的是 ,对蛋白质进行分选和修饰后形成分泌泡的是 。6、蛋白质的糖基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 连接和 连接, 连接糖基化发生在 , 连接糖 基化发生在 。7、细胞的膜流活动中,内质网膜随 流向 , 再由后者形成 泡流向 ,而使膜性细胞器的 膜成分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8、溶酶体是一种由一层 包裹,内含40多种 酶的膜囊结构,其标志酶是 ,酶的最适pH值 为 ,pH值主要是靠 运输方式把H+ 泵入溶酶体 来维持。9、据形成和功能可把溶酶体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由 和 合并而成,后者由 和 融合而成。10、吞噬性溶酶体有 、 和 三 种类型,最后一种类型中常见有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 体等。11、过氧化物酶体中主要含有 酶,其标志酶是 酶, 其主要功能是氧化分解、清除血液中毒素,如 。12、核糖体可分为两类,即 和 , 前者主要合成 蛋白,后者主要合成 蛋白。核糖 体亚基上有四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位点,即 、 、 、 。四、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以“+”示正确,“—”示错 误) 1、 ( )内膜系统包括了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 2、 ( )内质网不仅在蛋白质和脂类合成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细胞内许多内膜结构的来源。 3、 ( )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结构蛋白,而游离核糖体主要合 成分泌蛋白。 4、 ( )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由粗面内质网完成,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是滑面内质网释放和回收CA2+所致。 5、 ( )信号肽先与细胞基质中SRP结合,再通过SRP与粗面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从而使核糖体附着在 内质网上。 6、 ( )sER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必须全部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糖基化,然后再运向高尔基体。 7、 (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具有运输小泡,成熟面具有分泌泡。 8、 ( )高尔基复合体的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和多糖合成等功 能主要由高尔基中间膜囊执行。 9、 ( )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分选、水解和分泌,并参与膜的转化。 10、( )溶酶体是膜性细胞器,内含酸性水解酶,其最适pH 值为5。 11、( )初级溶酶体是由粗面内质网芽生的运输小泡和内体 合并而成。 12、( )溶酶体酶的包裹是由于高尔基中间膜囊上有M6P受体,而溶酶体酶上具有M6P,形成运输小泡时,溶酶体酶便被包含于其中。 13、( )吞噬性溶酶体的作用底物均是由细胞的吞饮或吞噬而被 摄入细胞内的物质。 14、( )残余小体包括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微粒体等结 构。 15、( )“老年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随年龄的增高,细胞中的 脂褐质不断积累的结果。 16、( )细胞内消化是溶酶体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17、( )动物精子中,顶体是由高尔基复合体演变而来,实际上 却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 18、( )矽肺的产生与溶酶体有关,是由于肺中巨噬细胞溶酶体 酶活性过强所致。 19、( )“过氧化物酶和糖原染色”实验中,无色的联苯胺被氧 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是细胞中

氧化酶催化的结果。 20、( )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免除H2O2对细胞的毒害。五、简答题1、 内质网分为几类?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2、 说明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学说。3、 简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4、 简述内质网的功能、功能定位。5、 高尔基复合体由哪些结构组成?各有何特点?6、 高尔基复合体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7、 溶酶体有何结构特点?其分类如何?8、 溶酶体有何生理功能?9、 过氧化物酶体有何功能?10、人类的哪些疾病与内膜系统有关?11、“过氧化物酶染色”实验的原理是什么?12、 核糖体功能定位如何?13、 内膜系统中各构成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如何密切相关?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内膜体系,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2、 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常由mRNA串连在一起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被串连的核糖体排列成环状或玫瑰花状,称为多聚核糖体。3、 粗面内质网:由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所形成的结构,其主要功能为负责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等。4、 微粒体: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内质网断裂成许多封闭小泡,称之为微粒体,它仍具有内质网的基本特征。5、 核糖体循环:在细胞质中,不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是分开的,当开始合成蛋白质时,大、小亚基结合在mRNA上,在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中,核糖体不断向前移动,多肽链合成完毕后,大、小亚基从mRNA上分离、脱落,再进入下一个多肽链的合成,这一过程称为核糖体循环。6、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由mRNA上位于起始密码后的信号密码编码翻译出的肽链。它可与胞质中SRP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物,然后把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7、 高尔基中间膜囊:高尔基复合体中,位于形成面与成熟面之间的片层膜囊结构,主要执行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及多糖合成等功能。8、 吞噬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自身产物或细胞摄入的外来物质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吞噬性溶酶体。9、 蛋白质分选:在某些细胞器如高尔基复合体中,蛋白质经修饰加工后带有分选信号,然后通过分选信号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被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10、残余小体: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活 性下降,还残留有末消化分解物质,形成在电镜下电子密度 较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11、自噬作用:溶酶体消化胞内某些物质或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的过程。12、异溶作用:溶酶体经胞吐作用释放酶,消化分解其它细胞 或物质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 1A 2D 3C 4B 5C 6A 7D 8D 9C 10C 11D 12D 13A 14B 15D 16A 17D 18D 19A 20C21A 22D 23B 24D 25C 26D 27B 28C 29D 30C 三、填空题1、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2、小泡、小管、扁囊3、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扁囊、滑面内 质网、小泡、小管4、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高尔基中 间膜囊、形成、粗面内质网、分泌5、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高尔基中间膜囊、反面高尔基网 状结构6、N—、O—、N—、粗面内质网、O—、高尔基复合体7、运输小泡、高尔基复合体、分泌、细胞膜8、单位膜、酸性水解酶、酸性磷酸酶、5、主动9、初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运输小泡、内体、内体 性溶酶体、作用底物10、 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残余小体11、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酒精12、 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分泌、结构、大、A位、P 位、多肽链转移中心、GTP酶活性部位。 四、是非题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20、+ 五、简答题1、 内质网分为几类?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内质网分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类。粗面内质网由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表面而形成,表面粗糙,常由板层状排列的扁囊构成,腔内为蛋白质样物质,其功能特点为主要负责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等;滑面内质网表面无附着核糖体,表面光滑,很少有扁囊,常由分支小管或圆形小泡构成,其主要功能为从事细胞的解毒作用以及一些小分子的合成与代谢等。2、 说明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学说。 大、小亚基 信号密码翻译 信号肽 核糖体 mRNA –5‘ (胞质中)SRP —SRP (内质网膜上)SRP受体 SRP脱落,与下一个核糖体的信号肽结合 rER 信号肽进入ER腔被信号肽酶切除,pr合成开始核糖体向3’移动,多肽链不断合成延

量。

4、细胞呼吸:在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中,在 消耗氧的同时,又放出水和二氧化碳,称之为细胞呼吸。 二、选择题

1A 2B 3A 4B 5D 6D 7A 8C 9A 10C 11D 12D 13A 14A 15C 16C 17A 18A 19C 20D 21A 22B 23D 24A 25B 26A 27D 28D 三、填空题

1、 双、环、各个时期 2、 内、头、柄、基片 3、 双、内膜、外膜、基质 4、 细胞基质、线粒体基质

5、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水、二氧化碳 6、 蛋白质、tRNA、rRNA 7、 线粒体、细胞核 8、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9、 肿胀、结构 10、 无氧酵解,少

11、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微梁网格 12、 运动、波浪式运动、纤毛搏动

13、 细胞松驰素B、调钙蛋白、秋水仙素、CAMP、Ca2+、Mg2+ 14、 肌动蛋白。相同的单位联合 15、 着丝粒、中心粒 16、 α、β、二聚体 17、 Mg2+、CA2+、37、0

18、 着丝点微管、极微管、中体微管、星体微管 19、 支架作用、细胞核、支架作用 20、 四聚体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分两方面讨论:

(1)自主方面。线粒体DNA(即mtDNA)结构不同于核DNA,它为双股环状,裸露,与细菌相似。虽然不同生物的mtDNA大小不同,但仍比核DNA小得多。能自主复制;核糖体小于胞质中核糖体,约70S,其中的rRNA由线粒体DNA编码,而非核DNA;氨酰-tRNA复合体形成时,氨酰-tRNA合成酶和tRNA均不同于胞质中,存在专一性的酶和tRNA,存在有自己的氨酰-tRNA活化体系;mtDNA密码也有部分不同于核DNA密码,如UGA为色氨酸而非终止密码AUA为蛋氨酸而非异亮氨酸。肽链合成起始为N-甲酰甲硫氨酸而非蛋氨酸;对药物反应也不同,线粒体中的蛋白合成受到氯霉素而不受放线菌酮的抑制,与胞质中的相反;线粒体中还有一部分不为核DNA编码蛋白质、RNA等。

(2)限制性方面。基因组遗传信息少,只能编码自身所需蛋白的5~10%,其余依赖于核DNA;约80~90%的酶和蛋白由核DNA编码并在胞质中合成后再运入mt组装或发挥作用,如细胞色素C;某些抑制剂抑制

核DNA转录、翻译的同时也影响mtDNA的转录、翻译。 2、 线粒体主要功能有哪些?都在线粒体的哪些位置进行?

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具体功能定位如下: (1)丙酮酸转化为乙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2)进行曲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3)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4)脂肪和氨基酸的最终氧化、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3、 扼要介绍线粒体起源的两种学说。 (1) 线粒体分裂而增殖

先是线粒体的膜进行生长,各种酶、蛋白等合成,mtDNA复制,然后通过一个复杂的自身分化过程,建立起氧化磷酸化等功能,在生长、分化过程中受到线粒体及细胞核两个遗传系统的控制。 (2) 内共生学说

真核细胞通过吞噬作用,使一种古老的需氧细菌——革 兰氏阴性菌进入细胞内,以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二者共生, 联系紧密,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供给能量,后者又依赖前 者提供原料,并逐渐失去一些特征和原有的基因,成为一种 提供能量的细胞内结构——线粒体。

4、试说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的组分及定位。

电子传递链复合体有4 个,都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复合体都以嵌入方式存在于内膜中。详见下表: 酶复合体 分子量 亚基数 辅基

与膜结合方式

NADP-Q还原酶 850000 25 FMN 嵌入

琥珀酸-Q还原酶 140000 4

FAD、FeS细胞色素b 嵌入

细胞色素还原酶 250000 9

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1、FeS 嵌入

细胞色素氧化酶

160000 8

细胞色素a、细胞色素a3 嵌入

5、如果线粒体DNA发生突变,你认为会对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影 响吗?有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吗?

会产生影响。尽管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但 要依赖细胞核的DNA,要通过来自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 和酶等成分补充、构成线粒体本身,但线粒体有自己的 DNA,它编码的酶、rRNA是不可缺少的,核DNA不可代 替。故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的 功能发生改变,就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生命 活动。又因为线粒体DNA能自我复制,通过母体遗传给下 一代,因此可造成下一代的遗传缺陷。 6、叙述微管、微丝的主要功能。 微管主要功能:

(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形态,固定与支持细胞 器的位置;(2)参与细胞的收缩与伪足运动,是纤毛、鞭毛等细 胞运动器的基本构成成分;(3)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尤其是染色 体的分裂与位移,需要在牵引丝(微管)的帮助下进行;(4)还 可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如细胞内色素颗粒可沿着微管移动, 且速度很快。 微丝的主要功能:

(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支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2) 具有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紧密相关;(3)常见与其它细胞器 的连接,因而与其它细胞器的关系密切。 第四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核被膜(核膜)—— 2、 核孔复合体—— 3、 染色质—— 4、 染色体—— 5、 核小体—— 6、 常染色质—— 7、 异染色质—— 8、 主缢痕—— 9、 次缢痕—— 10、 着丝粒—— 11、 动粒—— 12、 随体——

13、 核型(染色体组型)—— 14、 核仁——

15、 核仁组织区(NOR)——

16、 染色体病—— 二、单选题

1、 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细胞核

2、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A、真核生物有内质网,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B、真核生物有核被膜,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C、 真核生物有高尔基复合体,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D、 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3、 染色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DNA、t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B、 DNA、m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C、DNA、r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D、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 4、 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5、 构成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核蛋白复合体 D、脂蛋白

6、 由DNA到染色单体,DNA长度大约压缩了 A、5000倍 B、10000倍 C、1000倍 D、500倍

7、 从螺线管到超螺线管,DNA长度大约压缩了 A、100倍 B、1000倍 C、40倍 D、400倍

8、 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形成四级结构的顺序是 A、核小体、超螺线管、螺线管、染色单体 B、 螺线管、超螺线管、核小体、染色单体 C、染色单体、核小体、超螺线管、螺线管 D、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9、 常染色质的特点是

A、DNA螺旋化程度高、间期无转录活性 B、 DNA螺旋化程度低、间期有转录活性 C、DNA螺旋化程度高、间期有转录活性 D、DNA螺旋化程度低、间期无转录活性 10、 异染色质的特点是 A、染色浅,间期无转录活性 B、 染色深,间期有转录活性 C、染色浅,间期有转录活性 D、染色深,间期无转录活性

11、 在细胞分裂期,常染色质位于 A、染色体的着丝粒和臂 B、 染色体的着丝粒 C、染色体的端粒和臂 D、染色体的臂

12、 在细胞分裂期,异染色质位于 A、染色体的着丝粒和臂

B、 染色体的着丝粒、端粒或臂的常染色质之间 C、染色体的端粒和臂 D、染色体的着丝粒和端粒

13、 关于染色质复制时期的正确描述是

A、常染色质在S期晚期复制,异染色质在S期早期复制 B、 常染色质在S期早期复制,异染色质在S期中期复制 C、常染色质在S期中期复制,异染色质在S期晚期复制 D、常染色质在S期早期复制,异染色质在S期晚期复制 14、 核仁的主要成分是

A、DNA和蛋白质 B、蛋白质、RNA和DNA C、DNA、RNA D、RNA和蛋白质 15、 核仁的染色质主要是 A、异染色质 B、常染色质 C、兼性染色质 D、低活性染色质 16、 构成核仁海绵状网架的物质是 A、原纤维成分 B、颗粒成分 C、核仁相随染色质 D、核仁基质 17、人类整组都是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是 A、B组和D组 B、E组和D组 C、G组和D组 D、F组和G组 18、人类整组都是中央着丝粒的染色体是 A、E组和G组 B、F组和C组 C、C组和D组 D、A组和F组

19、核仁内含有与核仁形成有关的染色体次缢痕部位称为 A、核仁组织区 B、核仁周围染色质 C、核仁海绵状支架 D、核仁原纤维成分 21、 人类的rRNA基因家族位于 A、B组和G组的着丝粒处 B、 D组和G组短臂端部的次缢痕部位 C、C组和G组短臂中部 D、A组和E组端部

22、 猫叫综合征的核型是

A、47,XX(XY),+21 B、47,XXY C、46,XY(XX),Del(5)(p15) D、45,X

23、 一个流产儿的体细胞核型是92,XXYY,这种数目异常是 A、单倍体 B、超二倍体 C、三倍体 D、四倍体

24、 在染色质形成染色单体过程中,三级折叠(或三级结构)的 名称及相应的压缩率为

A、核小体,1/7 B、超螺线管,1/40 C、螺线管,1/10 D、超螺线管,2/7 25、 核仁的功能是

A、形成rRNA和核糖体前身(大、小亚基) B、 形成mRNA 和tRNA C、形成tRNA和组蛋白 D、形成rRNA 和DNA

26、 人的正常核型中,最大的一条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是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27、 由DNA到染色单体,DNA长度压缩比例最大的是 A、DNA 核小体 B、核小体 螺线管 C、螺线管 超螺线管 D、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 28、 使细胞分裂停留在中期的药物是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驰素 C、氯霉素 D、放线菌素D

29、 在观察间期细胞核染色标本时,异染色质通常着色 A、较深 B、较浅 C、染不上 D、没有规律 30、 D组染色体的主要特征是 A、亚中央着丝粒,有次缢痕和随体 B、 近端着丝粒,有次缢痕和随体 C、近端着丝粒,无次缢痕和随体 D、中央着丝粒,无次缢痕和随体

31、 人类最小的一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是 A、G组 B、D组 C、E组 D、F组

三、填空题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

2、核孔复合体的基本组分包括 、 、 、 和 。 3、核定位信号都富含 、 ,而且一般都含有 。

4、染色质是由 和 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主要化学成分包括 、 、 和 。 5、组蛋白可分为 、 、 、 和 五类。 6、核小体的核心是由 缔合而成的 。

7、染色质的四级结构依次是 、 、 、 和 。 8、由DNA到染色单体,DNA长度大约压缩了 倍。 9、异染色质在分裂期位于 、 或 之间。

10、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把染色体分为 、 、 三种类型。 11、核仁的结构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

12、人类的rRNA基因家族位于 、 、 、 和 号五对染色体短臂端部的次缢痕部位。

13、核仁的主要成分为 、 和 。

14、核仁的原纤维丝的主要成分是 和 ,构成核仁的 海绵状网架。

15、核仁的颗粒成分主要由 和 组成,其大小和胞质 中的 类似,很可能是 的前身。 16、核仁的主要功能是 和 。 17、细胞核的组成部分包括 、 、 和 。 18、先天愚型的一般核型是 。

19、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的一般核型是 。 20、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的一般核型是 。

21、 ph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 而致的结果,见于 病。 22、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有 、 、 和 。 23、正常男性体细胞G组染色体共有 条,它们是 着 丝粒染色体。

24、具有近端着丝粒又有随体的染色体是 、 、 、 、 号染色体。 25、猫叫综合征是 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缺失所致。

26、制作染色体标本时,染色体分散的程度与低渗液的 和低 渗的 有关。 四、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以“+”示正确,“—”示错 误)

1、( )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可以看到完整的细胞核。 2、( )核被膜是不对称的双层膜。 3、( )外核膜与内质网相连续。 4、( )内核膜附有核糖体。 5、( )核间隙与内质网腔相通。

6、( )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的核被膜都有核膜孔。

7、( )中央颗粒并不充满整个核膜孔,也不是每个核膜孔都有中 央颗粒 8、( )细胞质中的DNA和RNA聚合酶可以自由通过核被膜进入 细胞核。 9、( )只有具有核定位信号的核蛋白才具备进入核内的条件。 10、(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但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11、( )非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成分。 12、( )DNA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13、( )常染色质是转录活跃的DNA部分。

14、( )常染色质染色浅,一般分布在间期核被膜的内缘。 15、( )异染色质是低活性的染色质。 16、(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只有一条臂。

17、( )着丝粒是指在初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连接处的外侧部位。 18、( )所有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都连有一个随体。 19、( )核仁边集是核仁位于细胞核的一侧。 20、( )核仁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成的海绵状结构。 21、( )核仁周围染色质主要是常染色质。

22、( )构成核仁海绵状网架的是颗粒成分的RNA和蛋白质。 23、( )人类的rRNA基因家族位于D组和G组染色体短臂的端部。 24、( )核仁DNA中仅有rRNA基因。 25、( )组蛋白和DNA组装成核小体。 26、( )原核细胞的核仁数目比真核细胞的少。 27、( )核仁是进行rRNA转录和包装的场所。 28、( )核仁组织区只存在于有随体的染色体上。 29、( )组装核糖体的rRNA和蛋白质都是在核内合成的。

30、( )tRNA前体的加工修饰主要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31、(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有染色体畸变。 32、( )ph染色体常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3、( )肿瘤细胞核仁大且数目较多。 34、( )肿瘤细胞具有高核质比。

35、( )核基质参与DNA包装和染色体的构建。

五、问答题

1、 为什么说细胞核或核被膜的出现是细胞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 试述核被膜的结构与功能。 3、 试述核小体核心颗粒的结构。 4、 非组蛋白有何生理作用? 5、 试述染色质的四级结构模型。

6、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何异同? 7、 核基质的结构如何?有何功能? 8、 详述核仁的细微结构和功能。 9、 细胞核有何功能?

10、 在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低渗和固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