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更新时间:2023-11-01 2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2012——2013学年度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 小组成员: 所在班级:

金堂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研究性学习校历

学期 活动日期 第6周 活动安排 课程的动员、学习,组建班子,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班主任培训,动员阶段 研究性学习学生动员、培训课程启动阶段 展示高2014届研究性学习成果 活动地点 负责人/主讲 教务处 第10周 一会议室 教务处 教务处 班主任 教务处 班主任、指导教师 班主任、指导教师 教务处 班主任、指导教师 班主任、指导教师 班主任、指导教师 第15周 第 一 学 期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19周以后及寒假 第1周 第16周 各班教室 教学楼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组建课题组、各班教室 班级学术委员会 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论证答辩展示(高2015届两个课题的年级示范开题) 各班开题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 补充和完善调查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性学习》结题培训 展板或网页制作、班内结题交流答辩,在教学区进行成果展示 高2015届优秀课题成果展示,研究成果答辩 各班教室 行政楼 广场 各班教室 小组自行活动 各班教室 第2周 第 二 学 期 第6周 第3周 各班教室 班主任、指导教师 各班教室 行政楼 广场 班主任、指导教师 教务处 第10周 整理上交研究材料及所有其他材料,教务处进行评价,评定学分,各班教室 颁发获奖证书 班主任

金堂中学高2015级研究性学习

课程培训、实施方案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而进行的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类别 课程资源 活动形式 活动时间 负责部门 图书馆、书店、图书馆活动、文献研究 网络 上网查询 国家或地方政府环保、卫生、项目设计 机构或社区、家科技创作 庭 科学实验 研究院、实验室 实验操作 研 交流活动、总究 学科知识、图书馆、书店、6至8名学生组成研究结反思、论文性 方法研究 小组,推选一名组长,教务处 网络 撰写 学 邀请一位指导教师。 自然景观、历史习 文化遗产、现实参观访问、问社会调查 的社会生活和生卷调查、访谈 产方式 观察、问卷调工业园、科技园、考察报告 查、实地考科技馆 察、访谈 三、高一年级“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二年级“学科知识、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流程

1.课程的组织形式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培训、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课程开始时,学校组织培训,介绍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课程围绕三个方面(自然与环境、社会与人、科学与生活),题目自行拟定;调查的范围主要在金堂县、成都市,日常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不仅对课程实施全程监控,同时接受学生邀请并给学生以指导,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课程。学科知识、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学科知识、方法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学生针对不同学科知识领域或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撰写论文,提供理论支撑或资料分析。

整个课程是从辅导报告开始的,在得到初步指导和培训后,自主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根据调查研究设计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个调查研究的方案,自己认为合格后,按照要求的格式将方案给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对有明显错误的不合理设计,提出建议,并返还学生重新设计。班主任对全部通过初审的题目进行分析,内容和活动明显相近的设计要合并,将

通过初审和合并后的全部题目名称在班级张榜公布,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达到6~8人的即允许组成课题小组,如果一个题目选择人数超过8人,以选择的先后顺序来定。没有组成小组的同学和题目进行下一轮选择,直到全部同学都参与到符合要求的课题组。教师不得强行指定任何一个学生必须参加某一小组,在开题评审前学生可以自行调整小组人员。

组成课题组后,小组自行选举组长。在组长组织下进行调查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完成后先进行小组自我评审。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组成调查研究方案评审小组,各小组做开题报告。小组介绍设计,接受质疑,评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通过了评审的调查研究方案,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实施,小组可以自行聘请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对本班各小组的活动实施全面监控,全校的所有教师都有应学生的要求给予指导的义务。

课题完成,小组组织总结,形成报告,班级先组织班内展示、评议,各小组互相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完善各自小组的报告。

学校组织答辩委员会,分别到各班级组织答辩;然后年级组织各自班级课程成果的对外展示。

在答辩后,综合评定小组和个人在这门课程的成绩,以及总结实施的经验与不足,修改拟订下一轮的措施。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流程:①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②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③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④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⑤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⑥开题报告、方案评审;⑦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⑧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⑨班级展示、同学评议;⑩答辩会、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成绩、总结;成果展示、制作展板等各种成果形式;教务处审核认定,表彰优秀课题组。 课程的主要流程是:选题、成立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深入社会调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答辩、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四、实施计划

(一)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实施计划

1.第一学期第6周:课程的动员、学习,组建班子,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班级进行布置与动员。

2.第10周:高2015届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培训、动员阶段。在星期一召开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培训会。

3.第15周:高2015届研究性学习学生动员、培训课程启动阶段。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分班培训,班主任组织观看《研究性学习》培训视频并讲解。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领学习培训资料《在研究中学习》。

4.第16周:展示高2014届研究性学习成果。

5.第16周:星期四下午第4节学生选题,班主任初审课题名称,合并,成立研究小组,聘请指导老师,教师指导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设计等,班主任协调评审阶段。

6.第18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在行政楼广场进行高2015届级两个课题的示范开题。

7.第19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全年级课题开题班内交流,将课题、组长、成员情况上报教务处。

8.第19周以后及寒假:深入社会实施调查、研究,整理、分析资料。

9.第二学期第2周:补充和完善调查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研究性学习》结题培训。

10.第二学期第3周:展板或网页制作、班内结题交流答辩,在教学区进行成果展示。

11.第二学期第6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在行政楼广场进行高2015届两个优秀课题结题交流。

12.第二学期第10周半期上交所有资料到教务处。小组活动的成果,可以采取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活动成果的形式,形成的成果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完善各自的成果。将课题研究成果制作成展板交到教务处组织集中展示。

13.班主任、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总结,推荐优秀课题组。本门课程的成绩是综合评定,开题报告、活动过程,最后成果都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权重,成绩按小组计算,小组经过评议给出个人成绩,小组给出的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14.第二学期第12周教务处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学分认定。 15.教务处组织表彰优秀课题组,并颁发获奖证书。 六、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学分,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5个学分。

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基础上,使用学习记录,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档案袋记录及观察的资料,由指导教师、班主任、教务处认定本组学生的学分。

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

2012年9月1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v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