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的语言艺术与情感体现
更新时间:2023-05-31 10: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学号 100740514
湖北民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画线的语言艺术与情感表现
院(系)名称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艺术设计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2011年 4月
郑重声明
目 录
一、开题报告……………………………………………………………………………
二、毕业论文
标题页………………………………………………………………………………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引言…………………………………………………………………………………… 本论………………………………………………………………………………
1. 中国画线的起源
1.1 线是古老的艺术语言
1.2根源是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
2. 线的内容及功能
2.1 线的分类
2.2 线造型功能
2.3 线的抽象美功能
3. 线的语言艺术及线条之美
3.1 中国画中的线条力度美
3.2.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气韵美
3.3.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情感美
3.4唐朝以前单一的装饰性线性艺术
3.5以书入画后线条的表现力
4. 结合自身实践谈中国画对用线的体会
4 .l、以线性素描为基础
4.2、画画时不能简单的用线条描摹外形
4.3、在画前要“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结语……………………………………………………………………………
三、引文注释………………………………………………………………
四、参考文献……………………………………………………………………
五、附录…………………………………………………………………………………
六、致谢…………………………………………………………………………………
七、成绩评定表……………………………………………………………………… 24
湖 北 民 族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生姓名: 陶 晶
专 业: 艺 术 设 计 班 级: 1007405
论文题目: 中国画线的语言艺术与情感表现
指导教师: 袁 洪
填表日期: 2011年 月 日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国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着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而线 条是中国画的灵魂,它体现出东方传统的思维特点和中国传统艺术魅力。中国绘画艺术 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强调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谐合。线条 和形象交融在飞动的节奏和韵律之中、在再现与表现、客观与主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统一中。中国画注重线的内部节律从而巧妙地昭示其整体的和谐。正确把握线与形的关 系、合理组织线条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源于思想、情感和广泛的文化底蕴,以及人们在生 活中形成的对待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人生观。 中国画的用线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并产生独特的形式语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美感 和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这一前提出发,说明线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线与结构造型的相 互关系,以及线的美感,线的表现力等方面的问题,并且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在 观念上认识线,在技法上掌握线的运用。且中国画的线语言在当今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与 教学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 在中国,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论是原始的彩 陶纹饰,或是战国的墓室壁画,或是宋代高度写实的白描画,或是清代的写意人 物画, 都是借线条来表现的。 中国人不但没有抛弃线条。而且对线条是情有独钟, 把线作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国外 由于接受了古希腊文明的科学、理性分析的精神,西方开始转向追求物象真 实感的运用笔触,色块,塑造体积的明暗画法。在这一过程中,线条逐渐沦为绘 画的扈从,在经历几百年的写实造型后。照相机被发明了,西方进入了对艺术的 恐慌时期。一部分现代派大师像马蒂斯等在借鉴了东方绘画后,开
始热衷于对线 条的表现。因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与西方艺术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近 几年,随着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程度加深从而对中国画的发展创新在创作上产生重 要影响,中国画的线语言更加多形式、多内涵、多元化
发展趋势: 中国的历代前辈画家已经凭着自己的高度热情和对于技术的熟练,将中国画 中的线推到了神奇的境界。线条作为中国画中最重要的形式语言,已经被历代画 家注入了自己当时的技术和思想。无论从技法到理论都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已经深入到本民族的审美血液中去了。因此如何丰 富和发展线条的表现力,更好的运用线条表现当下的生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 要课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主攻方向: 研究中国画中线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其作为中国画中最重要的语言形式所 表现出来的境界 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综合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以中国文化及随时代变化而 变化的社会审美为背景并结合古今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及艺术形式、技法上的创新 为主线,在以美术史为据的前提下,以学者著作及文献资料为依托,分析线语言 发展到现代多样化语言表达形式的必然性。揭示线在不同时代的艺术语言的不 同,体现艺术家作品精神内涵的时代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对中国现代中 国水墨人物的语言创新重新认识具有借鉴意义。但不管其怎样发展创新与新的审 美意识相契合,它在中国画艺术中的地位始终不变。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10 年 12 月 10 日前:选择导师、选题、开题、撰写开题报告等; 2011 年 3 月 20 日前:撰写论文、交指导老师批阅、修改订正,完成论文写作等。 2011 年 4 月 15 日前:规范论文、上交论文、指导老师评阅、成绩评定等。 2011 年 5 月 7 日左右:论文答辩 五、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01月7
2.《中国美术简史》周伟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3.《蒋兆和论艺术》刘曦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年04月 4.《名作的中国绘画史》江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5.《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8年11 月 6.《线条里的神韵》廖晓晴辽海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年07月 7.《丹青趣味》任道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 年 07 月第一版。 8.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年版。 9.《艺境》宗白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87 年 06 月第一版。 10.冯晓:《中西艺术的文
化精神》,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版。 11.陈旭光:《艺术的意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史春姗,《现代形式构图原理》,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版。 13.丹纳: 《艺术哲学》,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4.宗白华: 《艺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宗白华: 《中国美学史论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六、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画线的语言艺术与情感表现
摘要:
在中国,线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论是原始的彩陶纹饰,或是战国的墓室壁画,或是宋代高度写实的白描画,或是清代的写意人物画,都是借条来表现的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中国画线这种语言,以评析深具代表性的中国画构成 元素为切入点,试图对影响中国画画面视效的最主要构成因素的关系及其意义进行说明——使对中国画图式的认识上升至写生与创作上来。这其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笔墨与造型,以及与此联系紧密的等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Abstract:
In China,the line be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means have did not
lead agitatedly.The original colourful pottery,the room mural of the country,a highly realistic white copy the painting,and the comfortable pemon painting of the Manchu dynasty,is expressed in line,
This article,the author drawing a line through the languag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representativens of great constitute elements of Chinese painting as an entry point in an attempt to affect the picture visual effect constitut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primary and relationships to explain the meaning—to make right China
Paint-style andcreative understanding.this of course,inevitably involves the ink and form,as well as there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issues.
引言: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线几乎统载了所有的绘画形式,从法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窟的岩画到古埃及、古希腊的墓室壁画,从西班牙列文岩画到中国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都把线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只是世界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思维模式的支配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体系。由于接受了古希腊文明的科学、理性分析的精神,西方开始转向追求物象真实感的运用笔触,色块,塑造体积的明暗画法。在这一过程中,线条逐渐沦为绘画的扈从,在经历几百年的写实造型后。照相机被发明了,西方进入了对艺术的恐慌时期。一部分现代派大师像马蒂斯等在借鉴了东方绘画后,开始热衷于对线条的表现。在中国,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不论是原始的彩陶纹饰,或是战国的墓室壁画,或是宋代高度写实的白描画,或是清代的写意人物画,都是借线条来表现的。中国人不但没有抛弃线条。而且对线条是情有独钟,把线作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论:
1 中国画线的起源
1.1 线是古老的艺术语言
不论是中国的原始彩陶绘画,原始岩画、壁画,还是在近代发现的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石窟壁画》,还有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原始人的审美好像都是一样的,线条是表现人类情感的最直接,最单纯的造型表现手法。只是到了后来,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不断的加深,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化,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将线条在画面中逐渐弱化,代之以明暗和色彩,产生了油画,越来越向写实发展。东方国家则选择了线作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更加深了对线条的理解。中国绘画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线造型成为了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西方绘画中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素描认为线是面的压缩,线是为块面服务的。而中国画的线条,它跳过块面,直接成为造型的基本因
素。中国画的线追根溯源,可以从我们国家的甲骨文,象形文字中找到根据,那些象形文字不就是用一根根线条组织起来的吗!经过历史上无数艺术家长时期的艺术实践,前人审美的观念和对美的表达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并且使线条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从原来的单线条勾画,到后来的十八描,以书法笔意入画的线条运用,就形成了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的具有强烈的中国风格的绘画形式。
1.2根源是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
基于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画中“线’’这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的根源所在。 中国古典哲学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建立的最高概念就是“道",就是要在精神上 与道一体,这就是老庄的人生观世界观。讲求“天人合一",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入与 自然和谐共存,因此中国的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是从大出着眼,讲求的是整体,在这种 思想的指导下,从一开始中国的艺术家就没有机械的描摹自然,而是很自觉的发挥了艺 术家的主观作用,在对客观世界对象描摹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通过观摩大 自然,找到并体悟万物之中的自然规律,从规律入手借鉴自然并重构,进行再创造。因 此他们的艺术创造是与中国古代的认识论是统一的,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家的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不是象西方绘画那样忠实的刻画对象,再现自然。齐白石的 一句“在似与不似之间”精确的表达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识,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古代中庸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点线面三种形式中,
线条不像点那样让人感觉繁琐,同时又较面自由灵动,自由度更大,能够充分的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画者的想象。线更加能够表达中国古典哲学中对审美的要求。后来 的中国历代画家们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国画中线条的表现 手法和表现力度,使其能够一直延续至今,线也因此借以表达画家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情 怀,从不同风格的绘画中,各式各样的线条无不倾注了画家的卓绝努力,使画家的才情 得以展现。可以说,线条作为中国画中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
2 线的内容及功能
2.1 线的分类
中国画线条自宋代和宋代以后又创造了各自繁多的画法,如“画圣"吴道子
创造了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描法,表现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 起舞的动势,创造性地再现为感人的视觉形象,有“吴带当风’’之称。为塑造人
物而创造的铁线描、兰叶描、游丝描、柳叶描等“十八描",正是对线条表现力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十八描"并未能包罗所有中国画用线的方法,只是诸多线描法中的常被运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类是适合于工笔画的线,如,游丝描、“铁线描”、“兰叶描”、“曹衣描”、“琴弦描”、“混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等特点是其特征使线条中锋行笔且用力均匀;线粗细均匀、圆劲沉着,富有弹性粗细虚实的变化;一类适合于写意画的线,用笔的力度粗放产生不同形态的线。如“减笔描”、“枯柴描”、“竹叶描"等;一类是兼工带写或称小写意的线,如“战笔水纹描”、“橄榄描”、“撅头描”、“折芦描”、“蚂蝗描”、“枣核描’’等。由于线条本身具有丰富的很强的表现力,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早就超越了这十八描的藩篱了。∞十八描是前人不断探索而得到的,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艺术的推陈出新,艺术家们亦会创造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线条风格。中国绘画运用线条的刚柔、强弱、虚实、动静、节奏等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表现粗糙、细腻、轻软、厚重等不同物件的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目的。
2.2线的造型功能
从第一个以线塑造的物象的出现,线便肩负起了造型的功能。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形缓,我们知道,在人类的初始阶段,先民们都是用线来造型的.在我国绘画中,线条是最主要的造型语言,以线造型,可溯源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如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青海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彩陶上刻画的纹饰和图像都是用线表示的。这些具有图腾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和图像,直接生动地表现了人类的现实生活,可以说,从彩陶表罩上的图像、纹饰中,我们发现了中国绘画艺术中最早的造型语言——线条。《舞蹈纹彩陶盆》是最早的有情节性的人物画,盆》内壁绘有舞蹈的小人,欢快起舞。这一画面摆脱了那些只有图腾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直接生动地表现了人类现实,扛活欢娱的场景,虽然造型简单、质朴,但更耐人寻味。宋代的李公麟的《五马图》(图2)是线与形象结合达到高度统一的作品。李公麟眼据马的形体结构和质地特征决定线的起伏转折和刚柔相济,每一笔都与马的筋骨、肌肤的转折融合得恰到好处。画家通过用线的轻重虚实、刚柔变化真实而传种的表现了马的柔韧的躯体、光滑的毛茸,显露于皮下的骨骼以及绷紧的褶皱,故尔我们称它造型既准确又生动。
2.3线的抽象形式美功能
由于中国画不刻意摹仿自然物象的真实性,在长期的发展中,线本身的变化趣味及其蕴含的表现因素就会凸现出来,并且更加形式化、规律化。也就是说,线的抽象形式美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强,这主要体现在线的粗细、曲直、疏密、刚柔、抑扬顿挫所形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上。在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中,人物的衣纹,既是衣纹,又不是纯粹的衣纹。说它是衣纹,是由于有头、手的暗示,我们就能看出它是衣纹;说它不是纯粹的衣纹那只是一堆疏密有致、多而不乱的线的组合。如果去掉这些有暗示性的形象,我们就不好判断它到底是什么了,或者认为是一堆散落于地的毛线,抑或是别的什么,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由线的疏密、粗细、曲直形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愉悦享受。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时,吸引我们跟球的不是作品表述的内容,而是由线的抑扬、顿挫、疏密相间、长短不一、曲直多交的线造成的节奏和韵律,这就是线的抽象形式美的作用。
3. 线的语言艺术及线条之美
3.1 中国画中的线条力度美
中国画论中谢赫称“骨法用笔”,也将“线条”和“骨”联系在了一起,骨法用笔,讲的是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可见中国画非常重视线条的力度,如果线条软弱无力,就配不上称“骨”了。“骨”者,支撑也。线条的力量,在古代画论里会经常出现“如高山坠石” “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金刚杵”等形象的比喻。魏、晋品评人物时会用“骨”、“风骨”一类评语,借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当时的绘画要想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体态特征的时候,只能是依靠线条的准确度、力量感和粗细变化来表达。因此“骨法”说明了线条的艺术性。“骨法用笔”,就是中国画线条重视力量,崇尚阳刚之美的体现。所以关键就是中锋用笔,要使笔锋在点画中间行走。这样勾勒出来的线条浑厚,有力量。
3.2.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气韵美
谢赫将中国画“六法”之首,排定为“气韵生动”。气是人精神、生理的综合,是生命的力量。气的流动,即呈线性。韵就是要有韵味,有音乐、诗歌的韵律、也是线性。生动的前提是动,动则产生线性的轨迹。所以实现“气韵生动”的重任,非线莫属。流动的线条确实给人一种音乐感,体现出强烈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绘画上的气韵生动就是指画家用高超的思想,熟练的技法把握对象的精神所在,将对象表现在画面上既有对象的气韵,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而又含有作者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和特殊风格,这样就能称得上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好画了。所以用笔时每一笔的气和势都相联系,有时“无笔不连”,有时“笔断气连”,有时“迹断势连”,有时“形断意连”,总之要一气贯笔,自始至终,一气呵成。要做到“一笔画”的气韵美,关键‘ 要“意在笔先"
3.3.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情感美
中国的写意画将笔墨提高到很高的层次,即表现人的品格,以写神写意为目的。通过线条的形式语言,画家将自然界中的物象进行归纳总结,将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等形式规律表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一方面体现自然界的规律,同时线条之中表现了作者的个性品格、人文修养和思想情感。石涛精辟的总结出了线条的重要意义:“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8画家在用笔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如轻重缓急、提按转折等都与画者的心理变化密切相连,一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在线条的点画之间得到了物化。如八大山人多用阴柔的长线条,转折多变的侧锋来表现他的孤傲冷峻的个性和反叛精神;石鲁的画中多用掷地有声的坚硬线条,画中的山石像是被刀劈斧砍的一样,展现了自己宁折不屈的个性。画面中线条动态的丰富性同时表达了画家情绪的丰富性。
3.4唐朝以前单一的装饰性线性艺术
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中的岩画艺术和彩陶艺术上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最直接也最直白的线条作为造型手段,描绘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用线条记录下他们外出打猎,记录下他们的生存空间,表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巫术的信仰。艺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当时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的反映,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是原始艺术的基础,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原始人在刻画对象的时候不可能直接对物写生,只能是凭借脑中的想象再现,他们想真实的描绘在脑中清晰的动物的影象,可是也只能回忆起动物的外形罢了。原始绘画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所有他们看到的接触的和生活场景都是他们的表现对象,象狩猎祭祀这样的场景,或许也含有传递知识的意思。原始绘画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线条都是为了努力再现对象,在画动物的时候,四肢多用短直线,体态则用弧线连接。他们单纯用点线穿插组合,形成画面,现在来看原始绘画中的装饰意味很浓,可是他们当时或许只是在简单的记录下生命中所见所闻,是一种对生命感慨的诉求。经过了原始社会时期,就来到了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较原始社会的
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人们已经不必再使用辛苦磨制的笨重石器了,而是学会了冶炼金属,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大量的使用青铜器,使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得到大发展。夏、商、周三代的人们用大量的青铜器铸造各式各样的武器和生活器皿,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如果按照用途来分,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三代的人们也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加诸青铜器上,他们运用极富装饰性美感的线条,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描绘各种动物、龙凤、鬼怪的形象,这些线条排列的很有韵律感和装饰性。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呈长方形,显现出雄壮的气势。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战国时期出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卷轴画”——《人物龙凤帛画》。于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墓中。画中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女侧身而立,手合掌,细腰,袖口宽松,体态优美。而全画都是用线条来表现,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画中人物的比例造型基本准确,肃穆虔诚的表情也准确无误,手部描绘稍显草率,衣纹有粗细分别,运笔也相对放松,花纹图案也是随手勾画,人物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处于静态;与动态的龙和风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对比中的和谐。此画在丝织品上以墨线勾勒,用笔流畅。可以体会到作者已经有了用笔的意趣。它同时代的另一幅作品就是《人物御龙帛画》,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精神抖擞地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昂首向前,龙尾
部站着一只白鹭;龙的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项正中画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作品主题也是表现“升天",不过和《人物龙风帛画》不同的是,画中墓主人驾驭飞龙升天。《人物龙风帛画》中人物的表情较严肃,而《人物御龙帛画》的人物表情却很有意味,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物神态上的努力。《人物御龙帛画》用飘带的方向展示了乘风升腾的感觉,构成画面上极强的动感,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乘龙迎风挺进的意境,体现了作者的
构思。线条的老练程度和准确程度以及用线条写实的功力都非常高超。
两汉的大统一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是极为动荡不安的,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这些事件造成了原有的礼教解体,社会秩序的崩溃,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在精神上却是非常的自由。因此社会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一种艺术氛围下,绘画作品更加注重对物体神的表达,和气韵的连贯,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应运而生。这时的著名画家以顾恺之陆探微最为著名,并在传神及六法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留下了许多旷世杰作。顾恺之每每画人完成之后,数年不点眸子,人问其故,答HI=“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体会到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归鸿”难,即是画难于画形,所以他更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艺术主张从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到顾恺之将人物置于自然景色之中,画面上的女娲、雷神、山川、树石、行车、飞龙、花卉等各式形象,各领风骚。人物群像的主次分明,曹植与洛神的形象刻画尤为生动感人,顾恺之的“传神论”在此图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者所用线条即匀细又挺秀,柔中见刚。运笔则是用中锋,行笔慢,力量含蓄,注重传神。后人将之称为“高古游丝描”。作者用游丝般柔美细劲、飘逸灵奇的线条描绘了洛神和曹植,将一段凄美的浪漫爱情传说演绎的缠绵无尽。
3.5以书入画后线条的表现力
隋朝的历史虽然只维持了短暂的三十八年,但是在绘画上继往开来,成就显著。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当属展子虔,渤海人,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法,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肩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画中的线条流畅优美,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又非常传神。从衣纹的处理上看,当是继承了顾恺之的“密体"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可见早期隋代的绘画作品继承并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线描特征,如高古游丝描、行云流水描等,线条圆润挺拔,
流畅均匀,到了后期线条逐渐变粗、刚劲有力并富有弹性。
吴道子作品中的人物用线圆转,所画的衣袖、飘带有迎风起舞之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他还创造了一种用焦墨勾线,淡着色与墨痕的画法,世称“吴装”。由“高
古游丝描”之中的细笔,创造出柳叶描、兰叶描等描法,柳叶描的用笔两头陆探微的遗风,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相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
笔法。吴道子的线条有粗细顿挫和各种变化,和南朝画家张僧繇一起被称为“疏体”。甚至还有不着色的白画,成为后世“白描"的先驱。吴道子的白描重笔而不重色,,以线描而不依赖设色来体现立体感,成功的扩展了传统线描的表现能力,是对“骨法用笔”
的继承。.《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优秀的作品
图片取材于《瑞应经》,“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敬拜的故事”。全图设淡色,接近于白描,画家在人物造型上充分发挥了传统的线描功能,用线挺拔流畅,人物形象富于立体感,结合人物内在的运动规律,合理地组织线条,非常真实生动。用有压力变化的线条描写衣纹的动态,线形变化恰到好处。吴道子的贡献在于创造了富有表现力的线描,“其势圆转、衣服飘举”的线描风格,他借鉴了凹凸画用阴影表现物象明暗的画法,用渲染的方法增强了线条的张力,使线条充满分量感和运动感。对后世绘画有重要影响。唐张彦远日:“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全,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4. 结合自身实践谈中国画对用线的体会
4 .l、以线性素描为基础
在对传统学习方面,首先一点就是我们以前都是从西画素描造型过来的,这种和中国画传统造型规律有根本矛盾的光影素描严重妨碍了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就更谈
不上发扬了。大家也都明白了明暗素描和国画造型观点上和表现方法上各有不同的规律与要求,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则是强调从物象本身的结构出发,基本上运用线条的变化去概括对象的精神特征。可是将以前养成的坏习惯改掉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开始画以线条为主的素描,逐步削减画面中的光影成分,汲取素描中某些适合于国画要求的表现方法,这样就能做到既锻炼了造型能力,又在向传统的造型规律和技法靠近。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中国画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观察对象。刚开始画的时候大家都是不由自主的就向明暗素描的老路上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明暗调子逐渐少了,画面中线条增多了。而我刚开始时会出现要不然就是明暗素描,要不就画成了线描,而不是以线条为主并且训练造型能力的线性素描。明白了国画中的线条都是从 物象本身的结构出发的道理,这样在用线条表现物象的结构时心里有数,就不会出现以 前明暗调子和单线条同时存在,中国画和西画的表现方法不融合的情况出现。
4.2、画画时不能简单的用线条描摹外形
用线条造型也不是仅用线条勾勒外形那么简单。前代的画家们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十八描"这样的技法,我们在平时写生的时候还是要多多的借鉴吸收,为我所用。谢赫在六法论中讲“骨法用笔",其涵义就是画家在观察对象时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下笔时也要将线条附着在结构上,这样画出的线条才会有力度。有骨法的用笔就相当于画面的“骨”。这样的线条描绘的对象才能有精神。而且也只有“骨法用笔”才能够达到“应物象形”的外形要求,最后实现“气韵生动"的效果。在画写意的时候,如果只是从外形出发,最后的画面效果往往空洞乏味。本身自己画出来的线条就没有力度,也就没有作为独立审美的价值。而从一开始就在心中有规划,用线条表现模特的结构,或许有时并没有完全的骨法用笔,但是最后的效果却会好很多,所以用线条在画面上画对象的外形是绝对不行的。线条本身要传达出模特的质量感和运动感,这样也就把握住了模特的神态。同时整个画面效果也会好看。刚开始进行水墨练习时,为了能够抓住模特的细部,还是要宁繁勿简为好。不放过所见的一切来描绘。因为自己的感性认识还不足,在取舍上还没有本领。开始时就把自己看到的线条基本上都画上了。平时在看古代经典的绘画作品时,都是流畅生动的长线条。可是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古人完全不同,衣着服饰也大不相同,长线条表现古人的那种宽袍大袖能够体现古人的神韵,那能体现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的线条应该是什么样的?还是不能拘泥于古人的技法,应该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时代精神,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新的表现现代人物的新技法。
让中国绘画中古老的线条也能够焕发新活力。
4.3、在画前要“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中国画画家画山水要“胸有丘壑",画竹子,要“胸有成竹”,画人物也不例外。在面对模特时要首先考虑构图,然后考虑要怎么画,最后设想一下自己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在作画之前就深刻的领会主题,而且最好在整体关系正确的情况下,人物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这样作画时就会有充分的自信,形象在脑中过了一遍之后,也有了宽裕的时间随机应变,并且一气呵成,画出来的画面也生动有致。刚开始画水墨写生的时候都是要先用木炭条起稿,将模特形象画完备了,然后再用毛笔勾勒,这样的话,人物造型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总是没有水墨画的感觉,先前起的形反而成了限制自己发挥的框框,感觉像是画好外形再向里面填东西一样,是用水墨在画素描。中国画中最重要的“意”没有了。刘勰说“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缺少了真情实感的线条让人看不到应有的灵性,就感觉到空洞乏味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开始不用木炭条起形,直接在宣纸上面画,刚开始的时候模特外形都把握不好,经常会画大,而且由上到下会越画越大。然后就好了很多,就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笔法和用墨上,这样作画就比以前画的生动的多了。有时还会出现虽然人物外形不是很准确,但是依然感觉所画的线条在画面上能够留得住,而且整体效果也更流畅,让人感觉是完整的。我想作画过程应该是在对模特有鲜活的感受时,用笔记录下来当时的状态。有感而发,也就更能够打动人。现在要做到人物的外形、笔法和墨法的兼顾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技巧,在下笔的时候才不会出现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也就能有更多的空间自由表现。速写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方法,所以平时多画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速写对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非常有效。在画面线条的组织上,有时候在写生过程中经常会把线条画的很乱,就像一个思路不清晰的故事一样,同样不能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在线条的疏密、虚实组合上也要注意,这些问题都能够在速写中得到解决。速写的练习对每一个画画的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画是以线造型,中国古代画家在运用线条表现对象时能够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有一点原因就是他们都非常专注于这种表现形式,注重对事物“神”的表达。在那些或灵动、或凝重、或柔软、或刚劲的线条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画家将自己的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在线中汇总。中国画是通过线条表达笔墨意味的,不管怎么变化都
离不开线条。“气韵生动”的画面需要依托线条来表现,中国画家的个人风格需要线条来彰显其魅力,中国画中的线条已经超出了界定形象的作用,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引文注释
1.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诠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 1月81页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006页
3于亮《有意味的形式》美术大观2009年04期
4.杜凌贤《中国画线的装饰性》,载《云梦学刊》2000年7月号)
结语:
一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从其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源于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同时又是每个画家品格、学识、修养的综合体现。中国画以其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讲求笔墨情趣,追求诗画意境,而线条的表现力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是画面的骨格和支柱。线条从更高和更深的精神层面上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一种有回归感的精神寄寓。通过艺术创造再现自然的神韵,寄托对世界人生的体验和感线条作为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形式语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条贯穿于中国古代艺术之中的线,是中国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本。而它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使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对话,直至今日,线条在中国画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艺术遗产时,现在的我们更应该认真的学习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启我们的心灵,用真实的感受兼收并蓄,用最古老的艺术语言记录当下的生活,表达画家的生命体验和作画进程。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使线条焕发更加光彩的青春活力。古老的“线的艺术"曾使中国绘画创造了与西方绘画平分秋色的艺术成就,现在的线语言仍然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众多中国画家的思想情感,而且还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中国艺术精神指导下的线条在中国画中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
正在阅读:
中国画线的语言艺术与情感体现05-31
精品2011年招标师考试《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与政策》试题(八)04-2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6第1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苏教版05-05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QP2405-30
关于励志的文章02-18
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10-02
人生励志成语02-17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解读02-14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中国画
- 体现
- 语言
- 情感
- 艺术
- 2009-2011年全国自考通信概论试题 & 参考答案( 6套全齐)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1数学(理)卷(word版无答案)
- 常见奶牛子宫脱的治疗
- 魔域口袋版打开上限增加 装备玩法更加多样化
- 第九章 轴和联轴器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
- 刑罚执行及办理减刑假释应注意的问题授课提纲
- LED 封装生产流程介绍
- 尔雅辩论与修养答案
- 塔吊租赁合同(范本)
- 空调翅片管换热器设计计算
-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 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1月调研测试文科数学试卷
- 新林区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D卷
- 拍卖师考试技巧训练方式第三版
- 浅谈中学体育审美化教学策略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临床药师培训之--抗感染专业结业考核案例
- 《公安机关刑事案卷立卷规范(2014版)》
- 文山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规划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