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艺术品市场研究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11 1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艺术品市场研究资料

1. 重庆艺术品市场出路在哪 p2-p3 2. 重庆当代艺术发展年度报告 p4-p16

1

重庆艺术品市场出路在哪

2012年01月01日 09:11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张晓禾) 由本报主办的《发生在重庆的当代美术史重庆艺术机构馆藏精品联展》上周末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闭幕,为期三天的这道免费艺术大餐,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周末走进展览现场,感受艺术气息。而同样在上周末,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牟群主持的“重庆艺术市场发展”主题论坛也同步举行,围绕重庆艺术市场的现状、发展与变革,专家们针锋相对,发表了各自或尖锐、或中立的观点。 重庆成艺术原产地 这里只有艺术没市场?

“四川美院变成一个原产地的概念,所有的艺术家和作品拿到外面去以后才会展览,所以反过来看重庆本土的艺术市场,似乎变成一个盲区,我觉得是挺奇怪的事情。”艺术国际总编吴鸿的这番话,反映了一个现状,也道出了不少艺术家的心声。

提到当代艺术,川美系艺术家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似乎和重庆没有任何关系,重庆的藏家,和北京、上海、成都比起来不管是分量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对此,川美教授、艺术家张奇开认为,虽然有好的艺术家和好的作品,但艺术在重庆没市场,可能跟重庆的文化基础有关系。“重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逸林认为,当前重庆艺术氛围比较薄弱,投资者与市民艺术认知不高,要想活跃艺术市场,需要媒介的舆论引导。

也有艺术家如傅文俊提到,重庆艺术品市场并非想象的这么糟糕,其实很多人在私下里买画,而且不是少数。不过他也承认,重庆的艺术市场还需要慢慢培育。 只产青苗不出硕果 艺术家不要羞于谈钱

“ 重庆拥有良好美术基础、艺术人才,却难成大气候,这是当前重庆面临的大问题。我们很多川美老师,一方面在重庆上课,另一方面却在北京、成都等地开工作室,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资源可以说是很雄厚的,却存在着只产青苗不出硕果的困境,怎样去解决?”彭逸林提到的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

原《顶层》杂志执行主编、知名文化人姜汤认为,市场的行程需要良性系统,要形成产业链,如果没有市场根基,光靠媒体和基金会是撑不久的。姜汤说,从重庆的当代艺术走向

2

市场发展这条路来看,这个会本身就贫血,而且营养不良,“如果今天看到这个会上有一半是企业家和老板,这个会就对了,结果还是知识分子。”在姜汤看来,艺术家意识到走市场是好事,那么就要主动寻找与资本对接的机会。 分山头搞小圈子 重庆艺术圈要团结

重庆的艺术市场才刚刚起步,而艺术圈本身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正视。岭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投资人周迓昕就提到,重庆艺术圈学术与商业的矛盾,体制内外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重庆为什么没有北京、上海、成都这么丰富多元、开放、包容艺术的生态,周迓昕认为,重庆做展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是一个圈子的人,没有跟外界发生关系,“展览有没有金融界、企业界,有没有房地产商?没有。好像还是学术圈、专家、艺术家等等,只在这个体系玩没有拓展开。”

观点》

吴鸿(艺术国际总编):我觉得今天活动的主办方重庆时报,作为重庆本土非常有影响力的传媒,它来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识和眼光的。

张达星(文轩美术馆馆长):虽然在艺术市场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局面下,中国在2011年所发行的艺术经济总量达到了40个亿,但是通过我们分析和预计明年要达到2千个亿,意味着2千个亿对中国艺术市场的介入,无形增加了强大的力量。 张奇开(艺术家、四川美院教授):重庆可能需要一个美术馆来支撑重庆的文化。民营美术馆有问题,先投资一部分钱来运作,但最后不能盈利的时候资金链可能会断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最后还是需要政府来投入资金把美术馆建立起来。因为21世纪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世界,是一个硬的经济指标。

彭逸林(重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我觉得对于重庆艺术界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重庆产新苗的形势下,总结和推广市场,重庆有一个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如何引领投资者,利用资金放大杠杆,能够使重庆有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和有这样的企业家,有这样的市场存在,否则重庆永远是一个产新苗,而不是一个艺术硕果之地。

3

重庆当代艺术发展年度报告

一、重庆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

1、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重庆当代艺术发展状况简述

当下,提及到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重庆当代艺术,就不得不提及四川美术学院。再说起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时,无疑就是代表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架上绘画。现在艺术圈里的人,说起中国的当代艺术,大家常说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中国美术学院的新媒体、四川美术学院的架上绘画。无论从学术上讲还是从市场上讲,架上绘画现在代表着四川美术学院的当代艺术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的层次上也代表着重庆当代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大的格局下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四川油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八十年代的“伤痕美术”、“乡土绘画”、“生命流”表现主义群体,九十年代的“中国经验”展、“陌生情景”展、“都市人格”展等,它们都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独特的四川艺术现象。从传统走向当代,从地域走向国际,四川油画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77、78级的艺术家有罗中立、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何多苓等,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 艺术家有钟飙、陈文波、忻海洲、何森、郭伟、俸正杰、沈小彤、郭晋等,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中有韦嘉、罗丹、张发志等。在中国美术界,四川油画最大的特点是,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能济济一堂,共同发展,各领风骚。

四川油画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与四川美院的历史传承、学术传统分不开的。在创作上:四川艺术家注重表现,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将艺术的道义感和人文精神放在首位;在教学上:兼容并包,崇尚个性,以创作带动教学,形成了完备、独特的教学传统。基于此,四川油画既能将地域文化经验与当代文化现实有机地融汇,也能将个体的表达融入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从而以多元化的创作面貌推动四川油画的发展。

注目之外的四川美术学院的国画,默默磨砺蓄势,早有唐允明在“第七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先后获奖,特别是在1996年以中国画系教师首次集体亮相的形式在成都展览时,成为新闻和文化的热点,大多不同于传统认同方式的“新国画”激起了争论和关注。而大英博物馆到四川美术学院一举收藏唐允明、冯斌等多人“新国画”的声誉,也使在全国美术学院中独树一帜的四川美术学院的“新国画”在争论声中迅起速立,改论未了的四川美术学院“新国画”在全国独树一帜。2007年以“国画”为主题的2007成都双年展上,

4

以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画系主任冯斌带队的四川美术学院“新国画”团队蔚然成军,不但获得了学术上的认同,还得到了市场的追捧,在展览上大放异彩。

现在地处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四川油画”和“新国画”,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以架上绘画为主,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重庆当代艺术三分天下,可谓大观。

2、新人辈出的沃土——中国艺术市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①新人辈出

在重庆这片热土上孕育出来的当代艺术是混杂和充满活力的。相较于很多地方的论资排辈和学统森严,年轻人在这里取可以在一种近乎“野生”的生态中成长,以前面的师长为参照,你追我赶前赴后继。而且大家都把提携新人,推出新人作为当尽之责,这也是一拨又一拨的人才破茧而出,是重庆当代艺术生生不息的内因。

作为重庆当代艺术前沿阵地,四川美术学院秉承了“提携新人、推出新人” 的传统特色,在重庆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项政策的扶植下, 四川美术学院陆续推出了“青年教师双年展”、“学生作品年展”、“开放的六月”、“罗中立奖学金”等有一系列品牌效应的持续性展览,繁荣了重庆当代艺术氛围,催发出一批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

除此之外,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冯斌出任策展人的“成都双年展‘新人特展’”一开始就专门设立有面向全国美术学院学生、把“发现新人、推出新人”作为宗旨,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在这一平台之上,推出了一大批重庆的当代青年艺术家。无疑,“成都双年展‘新人特展’”,成为重庆当代艺术的传统特色是“提携新人、推出新人”体现的又一平台。

②火红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更多是在圈子内吆喝自重,或只被国外收藏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在近几年开始大面积经受市场的洗礼,以拍卖记录不断刷新为标志的艺术市场在中国方兴未艾。市场看不见的手也将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什么样的变数?罗中立、张晓刚,不但取得了学术上的认可,同样也在领跑艺术市场。

艺术市场风生水起,2006年1月15日,罗中立作品《乡情拥抱》在北京中鸿信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280万的高价。2006年3月31日,张晓刚作品《血缘系列:同志 NO.120》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97.92万美元的天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历史记录。2006年6月1日文化版(D25)以“当代艺术品,火得就像房价”为题的报道,也在说明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崛起。

进入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依旧红火,当代艺术的拍卖记录不断被刷新。四川美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