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复习

更新时间:2024-05-19 1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 。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A.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 分度值 原所用理 液体 水银特殊构造 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21℃~110℃ 1℃ 或煤油 酒精 无 ①使用时不能甩 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30℃~50℃ 1℃ 无 玻璃泡上读数 体温计 35℃~42℃ 0.1℃ 水银 方有缩口,三棱状 ① 使用之前用力甩 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B.温度计的使用:

1、会看:首先要看清 ,然后看清它的 。

注意点: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待测物温度偏高: 玻璃

- 1 -

泡胀破;②待测物温度偏低: 测不出温度。 2、 会放: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放置, 3、 会读:(1)待 后再读数

(2)读数时温度计 待测物体, (3)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 。

注意点: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4.会记:数值+单位 如:0℃ C. 摄氏度:

“℃”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题目:校本《第一课时温度计》

8.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C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 2 -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解析:体温计的缩口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8℃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9℃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9℃.由此可知,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故选C.

9.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C)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实验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11.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对温度计结构的改变,哪种是最好的(B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些 B.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 C.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粗一些 D.以上做法都很对

【解析】:温度计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把温度的变化转变成了液体体积的变化。当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当温度发生微小的变化时,液柱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这样也可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但温度计中的液体也要大量吸热,会对被测物体的温度造成影响,故不可取. 15

- 3 -

16.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

(4)第一小组同学在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应记 为36℃。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热胀冷缩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

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过程

固态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态

液化 放热 凝华 放热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 4 -

升华 吸热

汽化 吸热 气态

? 晶体:

1、 定义: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但是温度 ,这类固体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分类:海波、冰、金属、萘、盐、石墨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

1、 定义: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温度就 ,这类固

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2、 分类:松香、玻璃、沥青、石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温度 D B A C 温度 温度 E F G H 时间

温度 O O

时间

O

时间

O

时间

甲 晶体 乙 非晶体 丙 晶体 丁 非晶体

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

注意

1: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

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②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 5 -

④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熔化,物质处于固态;

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注意

2: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

(★注: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

①DC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②CD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凝固过程 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BA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

④C点表示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质处于液态; B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固态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

1、 用冰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因为冰熔化吸热) 2、 冰袋冷敷给病人降温;

3、 吃雪糕解暑;加冰块使水变凉;

4、 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利用凝固放热:

① 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 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因为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校本:《第二课时 熔化与凝固》

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CD)

A.刮风时,土地易变干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 6 -

7.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B )

9.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二、能力提升

10.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 后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解: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11.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 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 的矿物: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 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

解:液态岩浆变成固态矿石的过程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液态物质温度先降低到凝固点,然后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先凝固的物质凝固点最高.

- 7 -

12.如图所示为萘的熔化和凝固图像,试根据图像回答: (1)萘在BC(不包括B和C点)段是固液共存态,在DE段是 液态,在EF(不包括E和F点)段是 固液共存态;

(2)萘的熔点是80℃,凝固点是80℃;萘熔化时用了8min,凝固时用了4min;

(3)它在熔化过程中要吸 (填“吸”或“放”)热,温度不变。

1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 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停表、温度计、水. 时间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图乙是 冰(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52℃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由实验可得冰的熔点是0℃

(4) 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你认

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试管受热不均匀,易爆裂。 三、拓展延伸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溶化时,试管中的冰( C)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溶化D.无法判断

15.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浇铸铁路钢轨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 )

- 8 -

在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哪幅图?( )

16.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 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为什么? 解: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例题1】在全国各个地方和南极可以测量温度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例题2】“下雪天在公路上撒盐”目的是 【例题3】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 【例题4】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 )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例题5】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

☆注意:

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因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

- 9 -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二、汽化(吸热)

1、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 2、汽化两种方法:蒸发、沸腾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①注意:只要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就都可以蒸发 ②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③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④使液体蒸发加快的方法:(“减慢蒸发”与之相反)

1、提高液体的温度;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3、加快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例1.在室内,把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例2.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这是因为什么?如果把一支干燥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注意:风的本质是空气的流动,但不能改变温度。 例3.多油的热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因为油层覆 蒸发吸热的例子:

擦拭酒精给病人降温;夏天向地面洒水,降低室温。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4、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⑴实验器材组装:(从下往上) ⑵实验现象:

- 10 -

① 气泡变化:(1)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

(2)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②温度:(1)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

(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点)

⑶★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⑷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5)对沸腾图像的观察: ①沸腾特点:

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AB段为沸腾前,BC段指沸腾过程(即沸腾时) ③t2﹣t1为沸腾所用时间 ④A点对应的温度为水的初温

⑤T点为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水此时的沸点)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如果T>100℃表明此时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⑥右图水初温相同时,①和②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②比①水量多.(即两个水量不同,所以②比①后沸腾)

5、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共同点: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异同点:(1)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沸腾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3)沸腾剧烈,蒸发缓慢;

- 11 -

(4)沸腾有气泡,蒸发无气泡;

? (5)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蒸发时液体本身的温度降低。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不同点 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生 缓慢地汽化 温度降低 加热 剧烈地汽化 温度保持不变 相 同 点

三、液化(放热)

1. 都是汽化现象 2. 都使液体变成气体 3. 都要吸收热量 1、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2、液化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注: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即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会液化成小水珠)(所有

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注:“压缩体积”如:打火机、杀虫剂、燃气罐、灭火器、火箭燃料 (将气体压缩体积的好处:便于“贮存和运输”) 注:水蒸气是气体,肉眼是看不见的。

注:“白气”、雾都是非常非常小的小水珠,是液体。 3、自然中的液化现象有:雾、露、雨、“白气”(热气)

- 12 -

校本《第3课时 汽化与液化》

3. 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乙图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加快蒸发;甲图表示的是通过 提高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

4. 烧开水时常看见的“白气”是 ( C )

A. 随着水的温度的升高,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 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

图1 D. 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8. 小笼包是人们爱吃的食物之一,那么蒸包子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 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液化 现象, 放出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包子先熟。

10. 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 珠,这些小水珠在( A )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解:深秋时,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所以此现象发生在玻璃窗房内的一侧;故选A.

11.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0 1 2 3 4 5 6 7 温度82 86 90 94 98 98 98 98 - 13 -

图2 图3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

100℃ ,可能原因是 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写出一点)

13.【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5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图6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 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种类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的表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温度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游泳后上

岸比在水里更冷,因为体表的水分蒸发带走人体热量,使人体感觉冷。 。

4、“汽化、液化”有关的几个现象:

例1用注射器吸进一些纯酒精,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 ,这是

现象;再推动活塞,又会看到注射器中的酒精 ,这是 现象。 例2. 100℃的水蒸气遇到100℃的水烫伤更严重,因为 。 例3冰箱工作时,冷冻室内温度很低,这是由于制冷剂 成的,而

冰箱后面的冷凝器较热,这是由于制冷剂 成的。 例4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例 5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纸做的

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请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

- 14 -

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且水沸腾时需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吸收纸多

余热量,不让纸热到比100℃高多少,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因此纸不会起火燃烧。

例6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炖.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只是加快了水

的汽化,使锅内的水干得快而已,白白浪费了燃料,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大火把水烧开后,就改用小火,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

例 7传统烧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红烧,一种是清蒸。‘清蒸’比‘红烧’熟得快为什么? 答:水蒸气液化放热。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固态→气态)、 凝华(放热、气态→固态) 1、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现象:实验中加热时,固态碘消失,有紫红色碘蒸气出现(升华) 冷却时,紫红色碘蒸气消失,有黑色颗粒状固态碘出现(凝华) 2、用久的灯泡发黑的原因?

答:灯泡里钨丝先发生升华变成钨蒸气,

关灯后灯泡逐渐冷却,钨蒸气凝华成固态钨依附在灯泡上。

- 15 -

3、舞台白雾的由来?

答: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 4、人工降雨解释?

答: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5、“霜前冷、雪后寒”解释?

答:‘霜前冷’: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

‘雪后寒’: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吸热,因此‘雪后寒’是必然的; 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液化现象:雨、雾、露珠、‘白气’ 凝固现象:冰雹、冰块

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液态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华 气态 升华 固态 凝固

- 16 -

3、舞台白雾的由来?

答: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形成了白雾。 4、人工降雨解释?

答:干冰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熔化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5、“霜前冷、雪后寒”解释?

答:‘霜前冷’: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

‘雪后寒’: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吸热,因此‘雪后寒’是必然的; 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液化现象:雨、雾、露珠、‘白气’ 凝固现象:冰雹、冰块

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液态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华 气态 升华 固态 凝固

- 1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j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