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更新时间:2023-04-09 14:4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 (气)

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A .元素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数目

D .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 .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

22CH O+O CO +H O 催化剂

CH 2O+O 2CO 2+H 2O 。

【详解】

A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 、根据O 2、CO 2、H 2O 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正确;

C 、四种物质中,只有CO 2、H 2O 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X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Z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W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5g+10g<16g,所以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该反应是Y+W+Z==X。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0,错误。故选B。

4.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B.H2C.NH3D.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故选A。

5.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6.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化醇(C2H5SH)。乙硫化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 +2X+6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

A.CO2B.SO3C.H2SO4D.S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C2H5SH + 9O24CO2 + 2X + 6H2O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X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故选D。

7.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

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

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

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还能反映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和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选B。

9.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则 X 的化学式为()A.FeCl3B.FeCl2C.Fe2O3D.FeO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2个,碳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应该是14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选A。

11.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0.4g D,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生成D的质量:5.6g+7.3g﹣12.7g=0.2g

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A+2B=C+D

5.6g0.2g

x0.4g

5.6g0.2g

=

x0.4g

x=11.2g

答: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11.2g。

1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

【详解】

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2A+5B=2C+4D

29422

??

x8.8g

??

29422

=

x8.8g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

8g∶8.8g=10∶11。故选C。

13.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A.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

D.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17+m+6+11,故m=1g。

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反应前后,X物质质量增多,Y质量不变,Z质量减少,W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反应后Z质量为6g,Y质量为1g,故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

反应后剩余6gZ,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反应后剩余的W为11g,消耗的W为16-

11=5g,故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

15.已知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Δ↑。把12克NaHCO3和Na 2CO 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4.4克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30%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6克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168

1064462x y 2.2g 3.1g

↑?固体质量差 1681064462===x y z 3.1g

x=8.4g y=5.3g z=2.2g

【详解】

A 、反应生成的CO 2质量为2.2克,故A 不正确;

B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12g-8.4g 100%=30%12g

?,故B 正确; C 、样品中NaHCO 3的质量为8.4克,故C 不正确;

D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468.4g 100%+(12g 8.4g)100% 3.9g 84106?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g 100%=32.2%12g

?,故D 不正确。故选B 。 【点睛】 =

100%?碳酸钠的质量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样品的质量。

16.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 2S+O 2=2X+2H 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是 Ag 2S

B .H 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H 2S 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说法正确;B、H2S 中H显+1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B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故D说法错误。故选D。

1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g ,故错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一定条件

CH3OH+ H2O,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

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18.在2A+3B=2C+4D中,3.2gA与9.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8,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l6 B.28 C.44 D.6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成D的质量为3.2g+9.6g?5.6g=7.2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2C+4D

2x418

5.6g7.2g

2x72

=

5.6g7.2g

x=28

故选B。

19.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A。

2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eb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