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保肝药物指南 2012

更新时间:2023-12-04 09: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保肝药物的分类

一、 保肝药物分类:

1、 解毒类药物

2、 促肝细胞再生类药物 3、 利胆类药物

4、 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 5、 促进蛋白质合成类药物 6、 中药制剂(抗炎类、降酶类) 二、 解毒类药物

葡醛内酯 (肝泰乐)、 谷胱甘肽 (古拉定、绿汀诺)、硫普罗宁 (凯西莱、悦康曼福)

1、 葡醛内酯:在酶的催化下内酯环被打开,转化为葡萄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是体内重要解毒物质之一,能与肝内或肠内含有酚基、羟基、羧基和氨基的代谢产物、毒物或药物结合,形成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体外。同时可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脂肪贮量减少。 2、 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

组成。含有巯基(-SH),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它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对抗氧化剂对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的破坏,对抗其对脏器的损伤。还能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 3、 硫普罗宁:提供巯基、解毒、抗组胺和清除自由基,促进肝糖

元合成, 抑制胆固醇增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回升。 三、促肝细胞生长素: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能明显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来自肠道毒素对肝细胞进一步的损害。实验显示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能提高D-氨基半乳糖诱致的肝衰竭的存活力。 四、利胆类药物:

1、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是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重要生化反应,在肝内有助于防止胆汁淤积。

2、熊去氧胆酸(优思弗):取代疏水性胆汁酸;拮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作用;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排泌并抑制其吸收;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和抗氧化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3、茴三硫(胆维他):分泌性利胆药,它不增加肝脏负担,可降低肝脏门脉压力,消除肝炎病灶的肝充血等症状,促进肝细胞活化,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五、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

1、门冬氨酸钾镁:参与三羧循环和鸟氨酸循环,促进细胞除极化和细胞代谢,维持正常功能。

2、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消耗和转运肝脂肪, 降低动脉血中的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六、促进蛋白合成类药物:

人血白蛋白、支链氨基酸、复合氨基酸胶囊

七、中药制剂:

1、抗炎类如甘草甜素制剂,如甘草酸单铵(强力宁)、甘草酸二胺(甘利欣、苷灵安)、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天晴甘美)等。

美能:抗过敏作用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免疫调节作用;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

保肝药物的选择

一、 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为自限性经过。

————保肝药物一般给予维生素,可再选用一种保肝药物。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迁延,病毒难于清除,肝脏损伤与自体免疫反应相关,抗病毒治疗为主,保肝治疗为铺。

————选用抗炎保肝药物,适当辅以营养补充类药物和中草药。比如予复方甘草酸苷、维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选一种中药方剂辅助治疗。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

1.首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保肝药物选用类激素作用的抗炎类为佳,如甘草酸二胺和甘草酸胺等;

2.本类疾病多有胆汁淤积表现,须加用利胆类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

3.中药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药物性肝炎

发病机理包括药物直接损伤肝细胞和过敏反应等,往往伴肝内胆汁淤积,重症须应用糖皮质激素。较轻者选抗炎类药物如甘草酸胺等和利胆类药物为主,同时可加用解毒类药物如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减轻药物毒性,促进药物排出。 四、脂肪肝,酒精肝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或酒精摄入过多造成肝损伤,多因不良饮食生活方式导致。

————以低脂肪饮食、戒酒等为主

————肝功异常明显者,可应用必需磷脂类如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等。中药也是比较有希望的药物。 五、其他疾病伴发肝损害

如全身重症感染或肝脓肿、肝淤血等,治疗原发病为主,保肝治疗以解毒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为主,辅以中药。 中毒性肝损害以选用解毒类保肝药为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dwt.html

微信扫码分享

《肝胆外保肝药物指南 20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