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24 0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复习题

1、简述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答: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植物保护的内容: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基因工程防治、植物化学保护。

2、简述植物化学保护的优缺点。

植物化学保护,即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生产的一门科学。

化学防治相对于其它防治方法,其突出的优点是: ①高效;②速效;③方便;④适应性广;⑤经济效益显著。

缺点:①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毒害;②对环境的污染;③导致害物产生抗药性:

3、简述IPM的概念和内涵。

1972年,美国正式提出了“害物综合治理”(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尽管IPM和IPC名称不同,但其含义基本相似。不少专家都对IPM下过定义,其基本的概念和要求可归纳为三点:

(1)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有益的治理措施;

(2)不着重害虫消灭,而着重于害虫数量调节,达到不造成经济危害的地步。因此在防治方法中,强调自然调节因素的利用,留下一部分害虫可能对自然平衡反而有利。(培育天敌;延缓害虫抗药性)

(3)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但尽量采用非化学的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除非达到经济阈值时,一般不用。

4、试述植物化学保护在IPM中的地位和作用。

1972年,美国正式提出了“害物综合治理”(Inter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尽管IPM和IPC名称不同,但其含义基本相似。不少专家都对IPM下过定义,其基本的概念和要求可归纳为三点:

(1)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及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有益的治理措施;

(2)不着重害虫消灭,而着重于害虫数量调节,达到不造成经济危害的地步。因此在防治方法中,强调自然调节因素的利用,留下一部分害虫可能对自然平衡反而有利。(培育天敌;延缓害虫抗药性)

(3)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但尽量采用非化学的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除非达到经济阈值时,一般不用。

由上述可见,化学防治在IPM中的地位是不高的。首先IPM强调自然防治,能够自然防治的就根本不用人为的防治,因此自然防治占第一位。假如不能完全由自然防治来控制就要采取人为的防治方法,这时最好采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或生物防治等。这些是辅助自然防治,与自然防治并不矛盾(如人工释放天敌就是加强自然因子),占第二位。

1

如果这类方法不稳定、不可靠,而害虫又必须防治时,才用第三位的方法,即化学防治法。这类方法与自然防治往往发生矛盾(如大多数传统杀虫剂在杀伤害虫时也大量杀伤天敌)。

因此,化学防治是一种尽可能不用的方法,在IPM中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化学防治在IPM中的地位与其在IPM的作用不能混为一谈。

因为完全靠自然防治的害虫种类并不多,第二位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很多是十分有效及可靠的。毫无疑问,某些害虫完全可以靠第二位的方法控制(如柑桔上的吹绵介可释放大红瓢虫来控制),但就总体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害虫,虽然我们强调必不得已时不用化学防治,但实际上还不得不用。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化学防治在IPM中仍起主导作用。

5、简述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

植物化学保护即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林业生产害物的一门科学,而化学农药是化学防治的物质基础,因此,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农药的演变和发展历史。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农药很早就被用作保护农作物与病虫害作斗争的工具。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天然药物时代(约19世纪70年代以前);无机合成农药时代(约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6、试述近20年来化学保护在农药品种和使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近年来,农药科学和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事业蓬勃发展,在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农药品种方面和使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杀虫剂研究开发: 1、有机磷杀虫剂:

(1)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对付害虫抗药性问题,更加注重以磷原子为中心的不对称有机磷杀虫剂的开发。特别是丙硫基不对称型硫赶磷酸酯杀虫剂的成功开发,可以说是有机磷杀虫剂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类化合物不但对敏感害虫品系有良好防效,而且对抗性品系也同样表现优异防效,还明显降低了对高等动物的毒性。典型品种如丙硫磷(prothiophos)、丙溴磷(profenofos)。

(2) 引入杂环

由于杂环往往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因此近年来将杂环引入磷酸酯,合成了许多化合物,开发了不少新品种,显示了优异的杀虫活性。例如已商品化的毒死蜱(chlorpyrifos)、嘧啶氧磷、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三唑磷(triazophos)等。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近10多年来,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研究与开发最重要的进展是低毒化品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N上引入含S基团或其它取代基,保留母体化合物对害虫的高活性,又降低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如丁硫克百威、硫双灭多威、丙硫克百威、棉铃威等。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具有杀螨活性的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杀螨菊酯、halfenprox等; (2)对鱼类低毒,可在稻田使用的醚菊酯及肟醚菊酯;

(3)1983年对蜜蜂安全的氟胺氰菊酯;1987年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的七氟菊酯; (4)以Si取代C的含硅(Si)拟除虫菊酯。

4、昆虫几丁质合成拟制剂:触杀型、内吸型方面发展。

2

5、杂环类杀虫剂:

吡啶基团:吡虫啉、乙虫脒、噻唑烷; 三唑类:唑蚜威;

吡唑类:锐劲特,RH3421。

结构新颖、作用机制新颖,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对害虫高效,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有利于害虫综合治理。

6、天然产物源杀虫剂: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双氧威;

昆虫蜕皮激素类似物抑食胼、咪螨及阿维菌素等。 二、杀菌剂研究开发:

1、对已商品化的杀菌剂进行类同合成,在分子中引入杂环和含氟基团,筛选优异杀菌剂:

2、发现一批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数十个新的杀菌剂品种,微生物代谢产物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甲氧丙烯酸类杀菌剂ICIA5504,对小麦赤霉病、叶枯病、颖枯病有卓越防效;BAS490F对苹果黑星病、白粉病有理想防效。

90年代开发的嘧啶胺类杀菌剂咪菌胺、Pyrimethanil对白粉病菌、黑星病、网斑病菌高效,且无交互抗性。

以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为光导化合物开发的广谱内吸杀菌剂抑霉威对灰霉病特效,并且与苯并咪唑类有负交互抗性。

三、除草剂发展:

1、不断发现新的作用靶标,引入杂环及含氟基团,新型高效超高效品种,拟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碍支链氨基酸合成的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嘧啶水杨酸类。

2、环状亚胺类,拟制原叶啉原氧化酶活性,造成膜脂过氧化,细胞膜被破坏,住友公司开发两个超高效品种——利吸和速收,大豆地防除阔叶杂草。

3、有机磷除草剂: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开发草铵磷及双丙氨酰磷,比草甘磷活性高,用量减少一半,拟制谷氨酰合成酶活性,造成氨积累,导致杂草死亡。

四、农药加工剂型及施药技术方面: 农药剂型发展:

1、有利于环保方向发展:乳油中甲苯、二甲苯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以水为基质剂型:水乳剂、微乳剂、悬浮乳剂开发。

2、省力化方向发展:袋剂、片剂。 在应用技术上:

静电喷协雾技术,对靶标喷洒技术开发,提高沉积率,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d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