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混沌

更新时间:2024-06-27 1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走向混沌:市场、政治与“东亚模式” 冯崇义

[内容提要] 在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政府的定位问题依旧悬而未决。继\西方模式\、\苏联模式\之后,充满歧义的\东亚模式\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目前还没有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作出决胜的能力,特别需要的是驾驭混沌状态的智慧。

[关键词] 现代化 东亚模式 混沌 价值观

经过20年的改革、转变和过渡,中国已进入混沌、模糊而广袤的灰色空间。转变和过渡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话语,但并不是中国的决策者或普通民众都明白中国将转变和过渡到哪里去,尽管模糊和混沌未必全是坏事。

即使建立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早已确定,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依旧剪不断、理还乱,政府在新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定位问题依旧悬而未决,至少在实践中是如此。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百年行程,似乎在相继尝试了\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之后,正在将\东亚模式

\作为归宿。然而,\东亚模式\本身的歧义给人们带来困惑,时下正在肆虐这一地区的金融风波更加令人沮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混沌特征

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社会主义中国进入\改革时代\。经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由最初羞答答地为\商品经济\划出一席之地,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政府及理论界的部分人士认为中国改革已找到了明确的目标与途径,已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口如果中国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能够轻而易举地说个明白,\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生前也就不会那么厌烦\争论\了。

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中国领导人或理论界的理论创造,而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相当古老的命题。它的最初源头,至迟可以追溯到布哈林在20年代所提出的关于\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论断。①布哈林的理论连同他本人很快就遭到了斯大林的处决,市场社会主义的思想火花也随之消灭了。3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经济学者狄更森(H.D.Dickinson)等人进一步阐发了如何利用资本流动、商品价格、银行利率等市场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等问题。②这些理论后来被付诸实践,先是在东欧的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等国,后来是在斯大林主义的大本营苏联,从50年代以来便在不断地尝

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便克服斯大林体制的弊病。从经济体制的角度说,中国当年作为\修正主义\来大张挺伐的,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斯大林体制终于维持不下去了。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神州大地可谓一片混沌,\外资共内资一色,计划与市场齐飞\。据中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l996年中国创造的99595亿元工业产值中,国营企业占28.5%、集体工业占39.4%、个体工业占15.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占16.7%③。在共产党政权领导之下大行其道的承包、租赁、拍卖、炒股、炒地皮、炒楼花、分红、外资、独资、期货、回扣??实在令人眼花缭乱。难怪一些人趁机兴风作浪,利用人们的困惑来挑起\姓社\还是\姓资\的论争。

从理论的角度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能开拓的,正是一片灰蒙蒙的混沌天地。依据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而创立的经典社会主义,当然没有市场的合法位置。在经典社会主义的体制下,支配社会行为的是排斥私有制与市场关系的马列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是庞大的行政调节体系和\官府所有制\。④

所有制当然是社会制度的根本,但从实际经济运作的角度看,这种体制最关键的是行政调节体系。中国在改革前国有经济和名份上属于地方政府的集体经济,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庞大的党政官员阶层通过行

政手段来支配和调节的。这个等级官员阶层垄断了一切社会权力,直接支配了各个经济单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产、供、销的全部过程。无论是服从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指令性计划,还是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甚至允诺部分\计划外\生产和对\价值规律\的\利用\都丝毫没有改变排斥市场关系的行政调节这一本质。这种体制所造成的浪费、停滞和落后等严重后果,世人有目共睹,这也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踏上改革征程的根本原因。

改革将中国经济带人一个新的境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国家的意识形态、产权关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这里所关注的是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以及它与\官员行政调节机制\之间的关系。\市场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与下面这些因素是互为前提、互为因素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自由流通,法律与合同的尊严,价格、利率和汇率依价值规律自由浮动,财政硬约束和优胜劣汰,等等。显而易见,这与\官员行政调节机制\形成尖锐的对立。在\官员行政调节机制\一统天下的年代,官场取代了市场。改革将那种一统天下打破了,硬是把市场嵌了进来,于是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和谐。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官员行政调节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这两套机制都同时发挥作用的\双轨制\。这当然是一种灰色的、混沌的状态。由于党政官员支配一切的一统天下已被打破,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由于各经济单位和个人利益的刚化,\官员行政调节\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大部和宏观经济领域的相当部分已经失

灵了;与此同时,由于在指令经济时代形成的很多观念和规章制度依旧大行其道,而适合于市场经济的许多观念和规章制度尚付阙如,由于等级党政官员依旧大权在握,更由于一些由旧体制和旧观念培育出来的党员官员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不情愿给市场机制出让权力与地盘,市场原则在经济生活往往不能贯彻到底。两者互相较量、难分胜负,两者都很元奈。而当两套原则都不能贯彻到底时,不同程度上的混沌状态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而且有可能使经济完全失控。\苏东剧变\之前的苏联、东欧各国所处的正是那种状况。剧变的结果是以共产主义制度崩溃、政府屈从于市场的方式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对立。中国政府当然不愿重蹈覆辙,而决心另辟蹊径,其勇气相当感人。这种尝试能否成功,世人拭目以待。

二、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这是一个也许太老的话题。关于\现代化\的定义,有人侧重社会结构,有人侧重文化心理(或人的素质),但对\工业化\及其相应体制这一基本指标并没有多大岐义。⑤但是,无论从哪一角度去定义,西方都是\现代化\的原型。

中国现代化的行程,早可以从魏源等人倡导向西方学习的口号算起,迟可以从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倡导洋务运动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戊戌变法算起,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d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