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重点章节题目

更新时间:2024-01-19 18: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眩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 A.《素问》 B.《灵枢》 C.《金匾要略》 D.《医学正传》 E.《景岳全书》

2.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 A.风痰 B.风火痰 C.气火痰 D.风火痰气 E.风火痰瘀

3.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心肝脾 B.肺脾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心脾肾

4一眩晕的特点是 A.坐立不安 B.头重如蒙 C.头痛头胀 D.头晕眼花 E.恶心呕吐

5.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二陈汤_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天麻钩藤饮 D.异功散 E.参苓白术丸

6.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症 A.头痛 B.面赤 C.急躁 D.肢麻 E.乏力

7.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的主方应选 A.炙甘草汤 B.归脾汤 C.加味四物汤 D.当归补血汤 E.人参养营汤

8.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痪血阻窍证的主要症准

A.头痛固定 B.唇舌紫暗 C.舌有瘀斑. D.面色少华 E.脉象细涩

9.眩晕发病后饮食上要注意气 A.禁食 B.低盐饮食 C.清淡饮食 D.流质饮食 E.半流质饮食

10.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的主要病理因素 A.风 B.寒 C.火 D.瘀 E.痰

11.元代朱丹溪提出“无( )不作眩” A.风 B.火 C.气 D.虚 E.痰

12.眩晕的病位在于 A.心 B.肝 C.脑 D.肾 E.三焦 【A2型题】

13.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证属 A.肾精不足 B.痰火上扰允 C.痰癖阻窍 D.肝阳上亢 E气血亏虚

14.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 A.天麻钩藤饮 B.黄连温胆汤 C.蕾香正气散 D.半夏厚朴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15.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肾精不足 B.痰浊中阻 C.痪血阻窍 D.肝阳上亢 E.气血亏虚

患者凌某,男,40岁,1年前头部外伤后常自觉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耳鸣,精神不振,面唇紫暗,舌暗红,脉弦涩。了本病治疗方药宜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身痛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补阳还五汤 E.通窍活血汤

17.患者严某48岁。症见头晕头胀补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目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扩本病治法应 A.平肝潜阳 B.清肝泻火 C.燥湿祛痰开窍 D.活血化瘀 E.清化痰热 【A3型题】

患者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18.该病人证属 A.肝阳上亢证 B.气血亏虚证 C.痰湿中阻证 D.肾精不足证 E.瘀血阻窍证 19.其治法是

A.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B.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C.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D.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E.补肾填精

20.其治疗首选方是 A.天麻钩藤饮 B.归脾汤“ C.左归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通窍活血汤

患者罗某,女,34岁,性格内向。症见颜面潮红,眩晕耳鸣,头胀痛,恼怒时加重,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21.该证候的主要病机为 A.肾精不足,脑失所养 B.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C.痰湿中阻,清阳不升 D.气血亏虚,清窍失养 E.瘀血阻窍,脑失所养 22.其治法是

A.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B.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C.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D.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E.补肾填精

23.其治疗首选方是 A.天麻钩藤饮 B.归脾汤 C.左归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通窍活血汤 【B型题】 A.天麻钩藤饮 B.归脾汤 C.左归丸

D.半夏白术天麻汤 E.通窍活血汤

24.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25.眩晕痰湿中阻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26.眩晕肾精不足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Xl型题】

27.半夏白术天麻汤可用治于

A.呕吐之痰浊内阻证 B.眩晕之痰浊中阻证 C.聚证之食滞痰阻证 D.头痛之痰浊中阻证 E.胸痹之痰浊壅塞证 28.眩晕的治疗原则是 A.化痰熄风 B.滋养肝肾 C.调整阴阳 D.补虚泻实 E.平肝潜阳

29.导致眩晕的常见病因有 A.年高肾虚 B.情志不遂 C.饮食不节 D.病后体虚 E.跌仆损伤

30.眩晕的病位在于脑,其病变与以下哪些脏腑相关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X1型题】

31.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为 A.通阳泄浊 B.燥湿祛痰 C.豁痰散结 D.健脾补肾 E.健脾和胃。

32.凌某,男,40岁,1年前头部外伤后常自觉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耳鸣,精神、注不振面唇紫暗,舌暗红,脉弦涩。治法为 A.活血化瘀 B.通阳泄浊 C.健脾补肾 D.通窍活络 E.健脾和胃 二、名词解释 眩晕

三、填空题 1.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海论》曰:“( ),( ),胫酸眩冒”

2.眩晕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 ),或( ),( );实者为( )、( )、( )、( )扰乱清空。

3.眩晕肝阳上亢证治法是( ),( )。代表方为( )加减。 4.肾精不足之眩晕证病机概要为( ),( )。 四、是非判断题 1.对于眩晕的发生,《丹溪心法》中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中指出“虚不能作。”

2.治疗眩晕肾精不足证的代表方是大定风珠。一3.眩晕之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以实者居多。 4.中年以上,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的眩晕,往往有中风的可能。

5.眩晕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在肝、心、肾三脏。

6.眩晕因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可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

五、简答题

1.试述眩晕痰湿中阻证的证治方药。 2.试述眩晕的诊断要点?

3.试述眩晕肝阳上亢证的证治方药。 4.眩晕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如何鉴别?

5.试述眩晕的病因病机。 六、病案分析题

1.李某,男,57岁,已婚,干部,1961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头晕九年,加重二月。

病史:从1952年起头晕,当时头晕较剧,如立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呕吐、血压低,耳鸣如蝉声。于1953年、1957年均同样发作过,西医检查有耳内平衡失调珊,为美尼尔综合征。近二个月来头昏头晕,不能久看书,稍久则头痛头晕加重,胃部不适有欲吐之感,并有摇晃欲倒,食纳减退,体重亦减,常嗳气,矢气多,大便正常,晚间皮肤发痒,

影响睡眠亨恶梦多,小便稍频,有少许痰,有时脱肛,脉弦细无力,舌淡无苔。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病名和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2.张某,女,47岁,干部。1999年就诊。 主诉:头晕目眩3小时。

病史:患者3小时前起床时突觉头晕,头胀痛,视物旋转;不能睁眼,恶心呕吐,平素性情急躁,耳鸣口苦,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要求:写出本病诊断(病名和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E 3.D 4.D 5.B 6.E 7.B 8.D 9.C 10. B 11. E 12: C 13. D 14. E 15. A 16. E 17. B,` 18.B19.D 20.B 21.B 22.A 23.A 24.A25.D26.C

27.BD 28.CD 29.ABCDE 30.BCE 31.BE 32.AD

二、名词解释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三、填空题

1.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2.髓海不足 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风 火 痰 瘀

3.平肝潜阳 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 4.肾精不足 脑失所养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5 .× 6.√ 五、简答题 1.眩晕痰湿中阻证临床多表现为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病机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疗以化痰祛湿弓,健脾和胃为主,代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如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2.眩晕的诊断依据主要有: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3.眩晕肝阳上亢证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下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病机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治当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如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4.眩晕应与中风、厥证相鉴别。

(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重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2)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5.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高体弱、病后体虚及跌仆外伤等方面。眩晕的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如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导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精亏耗,则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生眩晕。实者为风、火、痰、换扰乱清空。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敛阳,阳亢于上,或肝郁化火,气火暴升,上扰头目,发为眩晕.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或脾虚健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上逆,扰乱清空,均能引起眩晕。 六、病案分析题

1. (1)诊断:眩晕(脾虚挟痰兼心气不足证)

(2)辨证分析:患者久病伤气,脾气虚清阳之气不能上充清窍,故头昏头晕广脾虚不能运化,故食纳减退,胃部不适,有欲吐之感;中气下陷故脱肛;脾运不及,气机壅塞故嗳气,矢气,不能久看书,恶梦多为心气不足之征,脾虚生痰故有少许痰,舌脉为脾虚挟痰兼心气不足之象。

(3)治法:益中气,调脾胃,佐以宁心理痰。

(4)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炙黄芪12g党参2. 4g柴胡2.4g升麻2.4g白术6g当归4.5g陈皮4.5 g炙甘草3g获神6g炒远志3g法半夏6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2. (1)诊断:眩晕(肝火上炎)。 (2)辨证分析:患者素体阳盛,急躁易怒,气郁化火,肝火上炎,上冒清窍则突然头晕。肝阳偏盛,则少寐多梦,耳鸣。湿热中盛则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之象乃肝火上炎,内蕴湿热之象。

(3)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4)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l0g黄芩l0g柴胡6g木通l0g山栀子lg泽泻l0g生地l0g甘草6g车前子20g(包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第五节 泄 泻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最早记载泄泻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 )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丹溪心法》

E.《医宗必读》

2.泄泻是由于哪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 A.肺 B.肝 C.脾 D.肾 E.心

3.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病的病因( ) A.感受外邪 B.饮食所伤 C.情志失调 D.体虚久病 E.房劳过度

4.因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是下列哪种( )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食滞胃肠 D.脾胃虚弱 E.肾阳虚衰

5.下列哪能项是泄泻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 )

A.平素多见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即泻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溏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泄泻的治疗原则( ) A.消食导滞 B. 清热利湿

C. 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D.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E. 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导滞

7.下列哪一项不是泄泻的证型(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食滞胃肠 D.脾胃虚弱

C. 膏淋、劳淋D. 血淋、热淋、气淋 E. 石淋、劳淋 4. X 型题

(1 ) 气淋可以选用的方剂有( ) ( ) ( ) ( ) ( )

A. 八珍汤B. 四君子汤 C. 八正散D. 补中益气汤 E. 沉香散 · 288 ·

(2 ) 淋证的病位在( ) ( ) ( ) ( ) ( ) A. 肝B. 肺 C. 脾D. 膀胱 E. 肾

(3 ) 淋证的病因有( ) ( ) ( ) ( ) ( ) A. 肝郁气滞B. 中气下陷 C. 脾肾亏虚D. 肾阳虚衰 E. 膀胱湿热

(4 ) 淋证久病多虚, 病在脾肾, 以何者为主( ) ( ) ( ) ( ) ( )

A. 脾虚B. 气虚 C. 肾虚D. 气阴两虚 E. 肾阳虚衰

(5 ) 血淋和尿血的共有症状为( ) ( ) ( ) ( ) ( )

A. 小便出血B. 小便滴沥, 疼痛难忍 C. 尿色红赤D. 尿量不正常 E. 小便混浊

( 6 ) 癃闭和淋证的主要鉴别点在于( ) ( ) ( ) ( ) ( )

A. 排尿困难与否B. 排尿时疼痛与否 C. 尿量正常与否D. 小腹拘急与否 E. 小便混浊与否

(7 ) 石淋、膏淋、血淋、气淋、热淋、劳淋等各类淋证之间的共 有症状为( ) ( ) ( ) ( ) ( )

A. 小便频数短涩B. 排尿困难 C. 小便滴沥刺痛D. 小便欲出未尽 E. 小腹拘急

(8 ) 血淋可以选用的方剂有( ) ( ) ( ) ( ) · 289 · ( )

A. 六味地黄丸B. 小蓟饮子 C. 导赤散D. 左归丸 E. 知柏地黄丸 二、非选择题 1. 名词解释 淋",

2. 填空题

淋证实证其病机主要是, 导致 。

3. 改错题

(1 ) 淋证的治法, 古有忌汗、忌吐之说。 (2 ) 血淋实证用知柏地黄丸, 血淋虚证用蓟饮子合导赤散。 4. 问答题 (1 ) 简答题

对淋证如何进行辨证? (2 ) 论述题

1) 试述“淋家不可发汗”。

2) 如何正确认识淋证治疗法则中的汗、补二法?

(3 ) 分析题

患者, 陈某, 女, 66 岁。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发作史10 余

年, 近10 天情绪不畅, 复因劳累, 即感小便涩滞, 尿有余沥, 时作时

止, 少腹坠胀, 遇劳即发, 腰膝酸软, 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白, 脉虚 · 290 ·

细。本病例提交临床见习小组对其诊断、证型、治法、方药( 含方药

的剂量、用法) 等进行讨论。甲见习医生诊为气淋虚证, 主张用补

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乙见习医生诊为劳淋, 主张用无比山药丸健

脾益肾。请回答: ① 两位医生的诊治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② 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拟出方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型题

( 1) B (2) C ( 3) E (4 ) A (5 ) A (6 ) C (7) A (8 ) D ( 9 ) B (10 ) B 2. B 型题

( 1) E (2 ) D (3 ) B ( 4) B ( 5) E ( 6) C ( 7) A ( 8 ) E ( 9 ) B

(10 ) C (11 ) B (12) E 3. D 型题

( 1) C、E (2) B、E (3) B、D (4 ) B、D ( 5) A、C

4. X 型题

( 1) A、D、E (2 ) A、C、D、E ( 3 ) A、C、E ( 4) A、C、D ( 5 ) A、C

(6) B、C ( 7) A、C、D、E (8 ) B、C、E · 291 ·

二、非选择题 1. 名词解释 淋",即淋证, 是指小便频数短涩, 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 或痛引 腰腹的病证。 2. 填空题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3. 改错题 ( 1) 忌汗忌补

( 2) 小蓟饮子合导赤散知柏地黄丸 4. 问答题 ( 1) 简答题

在区别各种不同淋证的基础上, 还需审查证候的虚实。一般说来, 初期

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 以膀胱湿热, 沙石结聚, 气滞不利为主。久病多虚,

病在脾肾, 以脾虚、肾虚、气阴两虚为多。同一种淋证,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

响, 病机并非单纯划一, 如同一气淋, 可由气滞不利所致, 又可由气虚下陷引

起, 一虚一实, 迥然有别, 临床辨证时应引起重视。 ( 2) 论述题

1 ) 所谓“淋家不可发汗”应辨证去看, 淋家往往有畏寒发热, 此并非外邪

袭表, 而是湿热薰蒸, 邪正相搏所致, 发汗解表, 自非所宜。若淋证确由外感

诱发, 或淋家新感外邪, 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 仍可适当配 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

2 ) 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 或淋家新感外邪, 症见恶寒发热, 鼻塞流涕, 咳

嗽咽痛者, 可适当配合应用辛凉解表之剂。至于淋家忌补之说, 是指实热之 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 肾虚下元不固, 自当运用健脾益气, 补肾固涩等

法治之, 不必有所禁忌。 · 292 · ( 3) 分析题

① 两位医生的诊治均不完全正确。甲见习医生以患者情绪不畅, 出现

小便涩滞, 尿有余沥, 少腹坠胀, 面色欠华为依据, 诊为气淋虚证, 故用补中益

气汤补中益气。乙见习医生以患者反复尿频、急、痛病史10 余年, 小便涩滞,

遇劳即发, 腰膝酸软为依据, 诊为劳淋, 拟无比山药丸健脾益肾。② 结合患

者遇劳即发, 腰膝酸软, 少腹坠胀, 小便涩滞, 应诊断为劳淋。辨证为脾肾两

亏, 脾虚气陷。治宜健脾益肾, 补中益气。方用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加 减。山药12 g , 茯神12 g , 泽泻15 g , 熟地黄12 g , 山茱萸9 g , 巴戟天6 g , 菟

丝子9 g , 杜仲12 g , 牛膝12 g , 肉苁蓉12 g , 升麻9 g , 五味子3 g , 柴胡9 g , 赤 石脂9 g , 黄芪12 g , 白术12 g , 当归12 g , 陈皮9 g。煎服法: 加水至250 ml, 文火煎至150 ml 左右, 分服

第四节关 格 一、选择题

1. A 型题(只采用A1 型) (1 ) 关格之名, 首见于( ) A. 《伤寒论》B. 《内经》

C. 《景岳全书》D. 《证治准绳》 E. 《医门法律》

(2 ) 关格正式作为病名提出的医书是( ) A. 《伤寒论》B. 《内经》 · 301 ·

C. 《景岳全书》D. 《证治准绳》 E. 《医门法律》 (3 )“ 治主当缓, 治客当急”的治则, 载于( ) A. 《伤寒论》B. 《内经》

C. 《证治准绳》D. 《医门法律》 E. 《景岳全书》

(4 ) 关格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 宜选方( ) A. 无比山药丸合吴茱萸汤B. 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C. 温脾汤合温胆汤D. 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E. 温胆汤

(5 ) 关格的发生, 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 ) A. 脾、肾、心B. 脾、肾、膀胱 C. 脾、肾D. 脾、肾、心、肝 E. 心、肾

(6 ) 关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 大便不通, 呕吐B. 小便不通 C. 小便不通, 呕吐D. 大便不通 E. 腹部胀大

(7 ) 关格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若见狂躁痉厥, 可改服( )

A. 苏合香丸B. 安宫牛黄丸 C. 紫雪丹D. 参附汤 E. 生脉散

2. B 型题(只采用B1 型)

A. 脾肾亏虚, 湿热内蕴B. 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

C. 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D.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E. 肾阳虚衰, 气不化水

(1 ) 小便不通、短少、色清, 面色晦滞, 畏寒怕冷, 下肢欠温, 腹 泻, 多属( )

(2 ) 小便短少黄赤, 面色晦滞, 腰酸膝软, 不思饮食, 晨起恶 · 302 ·

心, 夜寐不安, 多属( )

(3 ) 小便短少, 呕恶频作, 面部烘热, 牙宣鼻衄, 头晕头痛, 目 眩, 手足搐搦, 多属( )

A. 安宫牛黄丸B. 苏合香丸 C. 生脉散D. 紫雪丹 E. 参附汤

(4 )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见狂躁痉厥, 宜加用( )

(5 )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见阳虚欲脱, 宜加用( )

(6 )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见阴液耗竭, 宜加用( ) 3. D 型题

(1 ) 《内经》所指关格, 是指( ) ( ) A. 小便不通B. 呕吐 C. 脉象D. 病理 E. 大便不通

(2 ) 《伤寒论》提出的关格, 是指( ) ( ) A. 小便不通B. 呕吐 C. 脉象D. 病理 E. 口中秽臭

(3 ) 现代的“ 关格”是指( ) ( ) A. 小便不通B. 大便不通 C. 呕吐D. 脉象 E. 病理

(4 ) 关格在病理上表现为本虚标实, 本虚是指( ) ( )

A. 脾胃虚弱B. 肾阳亏损

C. 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D. 心气不足 E. 肝肾阴虚

(5 ) 关格临证往往表现为( ) ( ) A. 本虚标实B. 虚实错杂 · 303 ·

C. 内闭外脱D. 寒热错杂 E. 阴竭阳亡

(6 ) 关格的发生总因何者所致( ) ( ) A. 寒湿内阻B. 脾肾阴阳衰惫 C. 脾气虚弱D. 肝肾阴虚 E. 浊邪内蕴 4. X 型题

(1 ) 关格表现为哪些脏腑同病( ) ( ) ( ) ( ) ( )

A. 脾B. 心 C. 膀胱D. 肾 E. 肝

( 2 ) 下列哪些属于关格的诊断要点( ) ( ) ( ) ( ) ( )

A. 呕吐和小便不通B. 腹泻或大便不通 C. 结合肾功能、B 超、CT 检查D. 有慢性肾病史

E. 皮肤瘙痒

(3 ) 关格多见于哪些病的晚期( ) ( ) ( ) ( ) ( )

A. 淋浊B. 癃闭 C. 淋证D. 呕吐 E. 水肿

(4 ) 关格一证, 常用的灌肠方有( ) ( ) ( ) ( ) ( )

A. 真武汤B. 吴茱萸汤

C. 降氮汤D. 大承气汤 E. 降浊灌肠方

( 5 ) 关格一证, 临床可归纳为哪几个阶段( ) ( )

· 304 · ( ) ( ) ( )

A. 前驱阶段B. 后期阶段 C. 中期阶段D. 本证阶段 E. 兼证阶段 二、非选择题 1. 名词解释 关格

2. 填空题

(1 ) 关格在病理上表现为本虚标实, 是本, 是标。

(2 ) 关格可因湿浊内阻中焦所致, 湿浊在体内有和 的不同。 3. 改错题

(1 ) 关格的前驱阶段, 预后不良, 延至后期, 预后更差。

(2 ) 关格是癃闭发展而来。

(3 ) 关格是由于脾肾阴阳衰惫, 气化不行, 湿热蕴所致。 4. 问答题 (1 ) 简答题

1) 简述癃闭与关格的鉴别点。 2) 简述关格的辨证要点。 (2 ) 论述题

1) 试述关格的治疗原则。 2) 试述关格的转归预后。 · 305 · (3 ) 分析题

患者, 赵某, 女, 60 岁。有反复尿频、急、痛史10 余年, 常服用 中药治疗。近3 个月来出现小便短少, 恶心呕吐, 腰酸膝软, 头晕

头痛, 倦怠乏力, 下肢有抽筋感, 面色晦滞, 不思饮食, 时有畏寒怕

冷, 时有潮热汗出, 夜寐不安, 苔薄白而干, 质偏红, 脉细。本病例

提交临床见习小组对其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含方药的剂量、用

法)等进行讨论。甲见习医生诊为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型关格, 主

张用温脾汤合吴茱萸汤温补脾肾, 化湿降浊。乙见习医生诊为肝

肾阴虚, 肝风内动型关格, 主张用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滋补肝 肾, 平熄肝风。请回答: ① 两位医生的诊治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

由。② 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拟出方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型题

( 1) B (2) A (3) C ( 4) B ( 5) D (6) C ( 7) C 2. B 型题

( 1) C (2 ) A (3 ) B ( 4) D ( 5) E (6 ) C 3. D 型题 ( 1) C、D (2 ) A、B ( 3) A、C (4 ) B、C (5 ) A、D (6 ) B、E 4. X 型题

( 1) A、B、D、E (2) A、C、D ( 3) B、C、E (4 ) C、E ( 5) A、D · 306 ·

二、非选择题 1. 名词解释

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 气化不利, 浊邪内蕴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 并见的病证。 2. 填空题

( 1) 脾肾阴阳衰惫浊邪内聚成毒 ( 2) 寒化热化 3. 改错题

( 1) 预后较好预后不良 ( 2) 不一定都是 ( 3) 浊邪 4. 问答题 ( 1) 简答题

1 ) 癃闭主要是指以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 证。一般无呕吐症状, 但癃闭可发展为关格, 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 而来, 可由水肿、淋证发展而成。

2 ) 主要应分清本虚标实的主次。若以本虚为主者, 应分辨是脾肾阳虚

还是肝肾阴虚; 以浊邪为主者, 应区分寒湿与湿热的不同。

( 2) 论述题

1 ) 关格的治疗应遵循《证治准绳· 关格》提出的“治主当缓, 治客当急”

的原则。所谓主, 是指关格之本, 即脾肾阴阳衰惫, 也就是治本应长期调理,

缓之补之; 所谓客, 是指关格之标, 即浊邪, 浊为阴邪最易伤阳, 浊不去, 则阳

不复, 浊邪瘀久成毒, 所以要尽快祛除。 2 ) 关格的前期阶段, 经过积极的治疗, 预后较好。而延至后期, 病情危

笃, 预后较差, 最终可导致内闭外脱, 阴竭阳亡。临证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 · 307 ·

措施进行抢救, 必要时配合血液透析疗法。 ( 3) 分析题

① 两位医生的诊治均不正确。甲医生以小便短少, 恶心呕吐, 面色晦

滞, 畏寒肢冷等为依据, 误诊为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型关格, 故用温脾汤合吴

茱萸汤; 乙医生以小便短少, 头晕头痛, 下肢有抽筋为依据, 误诊为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型关格, 故用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② 结合患者有慢性尿感

史, 3 个月来小便短少, 恶心呕吐, 腰膝酸冷, 倦怠乏力, 面色晦滞, 时有潮热

汗出, 夜寐不安, 苔薄白而干, 脉细, 应辨证为脾肾亏虚, 湿热内蕴。治宜健脾

益肾, 清热化浊。方用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山药12 g , 茯神12 g ,

熟地黄12 g , 山茱萸12 g , 巴戟天9 g , 菟丝子12 g , 杜仲12 g , 牛膝12 g , 五味 子3 g , 肉苁蓉9 g , 半夏12 g , 陈皮6 g , 枳实12 g , 竹茹9 g , 小川连3 g。煎服 法: 加水至250 ml , 文火煎至150 ml 左右, 分服

第六节虚 劳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只采用A1 型)

(1 ) 首先提出虚劳病名的古医籍是( ) · 358 ·

A .《难经》B .《内经》

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 E .《不居集》

(2 ) 哪部古医籍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 ( )

A .《不居集》B .《刘涓子鬼遗方》 C .《濒湖脉学》D .《医林改错》 E .《医学心悟》

(3 ) 在治疗虚劳中朱丹溪重视何脏腑( ) A . 脾肾B . 肝肾 C . 心肾D . 脾肺 E . 肝肺

(4 ) 虚劳“ 有先天之因, 有后天之因, 有外感之因, 有境遇之

因, 有医药之因”, 载于( ) A .《难经》B .《理虚元鉴》

C .《医宗必读》D .《诸病源候论》 E .《不居集》

(5 ) 饮食减少, 食后胃脘不舒, 倦怠乏力, 大便溏薄, 面色萎

黄, 舌淡苔薄, 脉弱, 治宜首选( ) A . 平胃散B . 香砂六君汤 C . 温脾汤D . 加味四君子汤 E . 益胃汤

(6 ) 腰背酸痛, 遗精, 阳痿, 多尿, 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 下利清

谷, 舌质淡胖, 有齿痕, 苔白, 脉沉迟, 治宜选用( )

A . 右归丸B . 附子理中汤 C . 附子甘草汤D . 左归丸 E . 四物汤

(7 ) 肾阳虚虚劳若出现五更泄泻严重者, 则应在原治疗方基 础上加用何方( ) · 359 ·

A . 二阴煎B . 大补阴丸 C . 二至丸D . 四神丸 E . 六磨汤

(8 ) 心悸怔忡, 健忘, 失眠, 多梦, 面色无华, 舌质淡, 脉细, 应 辨证为( )

A . 心阴虚B . 心血虚 C . 心气虚D . 心阳虚 E . 肾阴虚

(9 ) 头晕目眩, 肢麻, 筋脉拘急, 脉细涩,

主要见于何种虚劳 ( )

A . 脾阴虚B . 心阳虚 C . 肝血虚D . 肝阴虚 E . 心气虚

(10) 体倦乏力, 纳差食少, 心悸气短, 健忘, 失眠, 面色萎黄,

舌质淡, 苔白薄, 脉细缓, 代表方是( ) A . 四君子汤B . 补中益气汤 C . 归脾汤D . 六君子汤 E . 黄芪汤

2 . B 型题(只采用B1 型) A . 脾气虚B . 脾血虚 C . 脾阳虚D . 脾胃阴虚 E . 心血虚

(1 ) 口干唇燥, 不思饮食, 大便燥结, 甚则干呕, 呃逆, 多为 ( )

(2 ) 体倦乏力, 纳差食少, 心悸气短, 健忘, 面色萎黄, 多为 ( )

A . 肾阴虚B . 肾气虚 C . 肾阳虚D . 肾血虚 · 360 · E . 心阴虚

(3 ) 神疲乏力, 腰膝酸软, 小便频数而清, 多为( )

(4 ) 腰酸, 遗精, 两足痿弱, 眩晕, 耳鸣, 舌红, 少苔, 脉细数, 多 为( )

3 . D 型题

(1 ) 虚劳的病变脏腑主要为( ) ( ) A . 肝B . 脾 C . 肾D . 肺 E . 心

(2 ) 虚劳的治疗在应用补益的治法外, 还应注意( ) ( )

A . 虚中夹实者, 当扶正祛邪

B . 虚劳日久应考虑有否实邪未除 C . 虚劳治疗药物不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D . 虚劳日久应多用行气之品

E . 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结合起来 (3 ) 下列方剂何者含有山茱萸( ) ( ) A . 保元汤B . 右归丸

C . 天王补心丹D . 大补元煎 E . 补肝汤

(4 ) 七福饮是在五福饮的基础上加入何种药物而成( ) ( )

A . 柏子仁B . 五味子 C . 酸枣仁D . 石菖蒲 E . 远志

(5 ) 四物汤治疗虚劳, 其治法体现了( ) ( ) A . 养肝B . 补血 C . 滋阴D . 健脾 · 361 · E . 补肾 4 . X 型题

(1 ) 虚劳的辨证关键在于( ) ( ) ( ) ( ) ( ) A . 辨是否兼夹外邪B . 辨有无由实转虚 C . 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D . 辨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

E . 辨明原有疾病是否存在

(2 ) 诊断虚劳的主要依据有( ) ( ) ( ) ( ) ( )

A . 起病多较缓

B . 多见神疲体倦, 心悸气短, 面容憔悴, 自汗、盗汗, 或五心烦热

C . 常兼有腹痛、腰痛、心绞痛等 D . 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

E . 若病程较长, 久虚不复, 症状可逐渐加重

(3 ) 《理虚元鉴》着重论述了虚劳何方面的内容( ) ( ) ( ) ( ) ( )

A . 护理B . 病因 C . 治疗D . 预防 E . 病机

(4 ) 由烦劳过度、损伤五脏所致的虚劳, 其主要原因有( ) ( ) ( ) ( ) ( )

A . 忧郁思虑B . 房事不节 C . 大怒伤身D . 大喜伤气 E . 早婚多育

(5 ) 虚劳的治法有益气及( ) ( ) ( ) ( ) ( ) A . 健脾B . 滋阴

C . 补肺D . 温阳 E . 淡渗 · 362 ·

二、非选择题 1 . 名词解释 虚劳

2 . 填空题

虚劳是的总称, 其病损部位主要在, 以 两脏尤为重要, 其基本病机为, 辨证关键在 于、 , 基本治则为。 3 . 改错题

(1 )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 病势缠绵, 亦有病程较短的虚劳。

(2 ) 对虚劳的辨证应以实纲, 寒热目。 4 . 问答题 (1 ) 简答题

1) 虚劳如何与肺痨进行鉴别诊断?

2) 虚劳如何与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进行鉴别?

(2 ) 论述题

1) 试述虚劳的病因病理要点。

2) 虚劳的辨证施治与分型论治要点是什么?

(3 ) 分析题

患者琼某, 男, 59 岁。已病16 年, 症见心悸, 自汗, 神倦嗜卧,

心胸憋闷疼痛,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 舌质淡或紫暗, 脉细弱或沉

迟。甲见习医生诊为“自汗”, 主张用归脾汤加减以补血养心, 清热

止汗。乙见习医生诊为“ 心悸”, 主张用黄连阿胶汤加减以滋阴降 火, 养心安神。请回答: ① 两位医生的诊治是否正确并说明理 · 363 ·

由。② 请对其诊断、证型、治法、方药(含方药的剂量、用法)发表 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C (2 ) A (3 ) B (4 ) B ( 5) D ( 6) A (7) D ( 8 ) B ( 9) C (10 ) C 2 . B 型题

( 1) D (2) B (3) B (4 ) A 3 . D 型题 ( 1) B、C ( 2) A、E (3 ) B、D ( 4) C、E (5) A、B

4 . X 型题

( 1) A、C、D、E (2 ) A、B、D (3 ) A、B、C、E、D ( 4 ) B、E ( 5) A、B、 C、D

二、非选择题 1 . 名词解释

虚劳又称“虚损”, 是指因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久病体虚, 积劳内伤, 久虚

不复等所致的以脏腑功能衰退, 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 候的总称。 · 364 · 2 . 填空题

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五脏脾肾脏腑功能衰退, 气血阴阳不足以

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补益 3 . 改错题

( 1) 故病程较短的虚证均不属虚劳 ( 2) 气血阴阳五脏虚候 4 . 问答题 ( 1) 简答题

1 ) 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 主要病位在肺, 具有传染性, 以

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 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

状, 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 抗结核) 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

导致, 久虚不复, 病程较长, 无传染性, 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

机, 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 根

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2 ) ① 虚劳的各种证候, 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 而其

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② 虚劳一般病程较

长, 病势缠绵, 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居多, 但亦有病程

较短而呈现虚证者。 ( 2) 论述题

1 ) 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禀赋薄弱, 因虚致病或烦劳过度, 损伤五脏,

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 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或误治失治损耗精气因虚致病,

因病成劳; 或是因病致虚, 久虚不复成劳, 其病性, 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

耗。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 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由于五脏相关, 气血同

源, 阴阳互根, 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一脏受病, 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

血, 血虚无以生气; 气虚者, 日久阳也渐衰; 血虚者, 日久阴也不足; 阳损日久, 累及于阴; 阴虚日久, 累及于阳。

2 ) ① 辨证要点: A . 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B . 辨兼夹病证。② 施治要 · 365 ·

点: A . 治疗原则: 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

结合。B . 分型论治: 虚劳属气虚: 肺气虚, 治法: 补益肺气; 方药: 补肺汤。

心气虚, 治法: 益气养心;方药: 七福饮。脾气虚, 治法: 健脾益气; 方药: 加

味四君子汤。肾气虚, 治法: 益气补肾; 方药: 大补元煎。虚劳属血虚: 心血 虚, 治法: 养血宁心; 方药: 养心汤。脾血虚, 治法: 补脾养血; 方药: 归脾

汤。肝血虚, 治法: 补血养肝; 方药: 四物汤。虚劳属阴虚: 肺阴虚, 治法:

养阴润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心阴虚, 治法: 滋阴养心;方药: 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 治法: 养阴和胃;方药: 益胃汤。肝阴虚, 治法: 滋养肝阴; 方药: 补肝汤。肾阴虚, 治法: 滋补肾阴; 方药: 左归丸。虚劳属阳虚: 心阳虚, 治

法: 益气温阳;方药: 保元汤。脾阳虚, 治法: 温中健脾;方药: 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 治法: 温补肾阳;方药: 右归丸。 ( 3) 分析题

① 甲、乙两位见习医生的诊断和辨证施治都欠全面。因为诊为“盗汗”,

则心悸、失眠等表现则被忽略;而诊为“心悸”, 则又未注意到还有自汗, 神倦 嗜卧,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等临床征象, 故施治或用归脾汤或用黄连阿胶汤均

不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② 本病宜诊为虚劳( 心阳虚) , 虚证宜补, 用

保元汤益气温阳。方药: 人参10 g(另炖) , 黄芪30 g , 益气扶正, 肉桂6 g( 焗

服) , 甘草6 g , 生姜12 g , 温通阳气, 共奏益气温阳之效。心胸疼痛甚者, 可酌

加郁金15 g , 瓜蒌15 g , 丹参12 g , 三七末3 g( 冲服) , 活血定痛; 形寒肢冷, 脉

迟, 为阳虚较甚, 可酌加制附子9 g ( 先煎) , 巴戟天15 g , 仙茅15 g , 淫羊藿 15 g , 温补阳气

第四节消 渴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只采用A1 型)

(1 ) 消渴病出现并发症时“可变为雀目或内障”的论述载于 · 344 · ( )

A .《金匮要略》B .《内经》

C .《证治准绳》D .《外台秘要》 E .《宣明论方》

(2 ) 消渴病的关键病变脏腑在于( ) A . 胃B . 脾胃 C . 肺D . 肾 E . 脾

(3 ) 下列对消渴证候特征的叙述以何者最为贴切( )

A . 口渴多饮, 多食易饥, 尿频量多, 体重减轻

B . 消渴病的多尿, 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 尿量减少

C . 与多尿同时出现的是多饮, 喝水量正常而次数明显增多

D . 多食易饥, 食量正常

E . 患者虽不感疲乏, 但形体日渐消瘦 (4 ) 消渴与瘿病临床征象中均可出现( ) A . 消瘦B . 多饮、多尿、尿甜 C . 眼球突出D . 情绪易激动 E . 多食、易饥、消瘦

(5 ) 被《医宗金鉴》列为治疗消渴病常用方

的是( )

A . 玉女煎B . 消渴方

C . 玉泉丸D . 七味白术散 E . 六味地黄丸

(6 ) 消渴并发雀盲、耳聋、白内障者, 治宜( ) A . 鹿角粉B . 五味消毒饮

C . 白虎加人参汤D . 杞菊地黄丸 E . 缩泉丸

(7 ) 最早记载消渴治疗方药的中医古籍为( )

A .《内经》B .《临证指南医案》 C .《金匮要略》D .《医学心悟》 E .《医学纲目》 · 345 ·

(8 ) 消渴方的药物组成为( ) A . 芦根、黄连、生地黄、藕汁 B . 天花粉、黄连、生地黄、怀山药 C . 天花粉、黄连、黄芩、生地黄 D . 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 E . 麦门冬、黄连、生地黄、黄芩 2 . B 型题(只采用B1 型) A . 膈消B . 消中 C . 肾消D . 消瘅 E . 口渴症

(1 ) 消渴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 为( ) (2 ) 消渴多饮症状较突出者, 为( ) (3 ) 消渴多食症状较突出者, 为( ) 3 . D 型题

(1 ) 消渴主要应与何种病证进行鉴别诊断( ) ( )

A . 瘿病B . 胃痞 C . 口渴症D . 胆胀 E . 郁病

(2 ) 以下所述与消渴的主症最有关系的为( ) ( )

A . 口苦B . 胸胁苦满 C . 多尿、多饮D . 口干 E . 多食、消瘦

(3 ) 消渴的病变五脏关键在( ) ( ) A . 肺B . 肝 C . 胃D . 心 E . 肾

(4 ) 消渴的基本病机为( ) ( ) · 346 · A . 宗气不足B . 阴津亏损

C . 中焦气机不利D . 湿浊内盛 E . 燥热偏胜

(5 ) 消渴病日久, 则易发生以下哪两种病变( ) ( )

A . 阳损及阴B . 阴损及阳 C . 热盛阴亡D . 阴脱阳绝 E . 阴阳俱虚 4 . X 型题

(1 ) 消渴的主要病因有( ) ( ) ( ) ( ) ( ) A . 金石所伤B . 情志失调 C . 劳欲过度D . 饮食失节 E . 禀赋不足

(2 ) 诊断消渴的主要依据有( ) ( ) ( ) ( ) ( )

A . 病久常多并发症

B . 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 C . 起病缓, 与感受温热之邪有关

D . 多发于中年以后, 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之人

E . 查清晨血糖和尿糖, 尿比重, 作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有助于确定 诊断

(3 ) 消渴在辨证时应该注意区别( ) ( ) ( ) ( ) ( )

A . 寒热B . 表里

C . 部位D . 本证与并发症 E . 标本

(4 ) 消渴的预防与调摄应注意( ) ( ) ( ) ( ) ( )

A . 忌糖B . 限制淀粉类食物的摄入 C . 饮食宜定时定量D . 忌盐 · 347 ·

E . 保持情志平和, 忌烟酒、茶、咖啡, 节房事

(5 ) 消渴的并发症有( ) ( ) ( ) ( ) ( ) A . 眩晕B . 耳聋 C . 中风D . 白内障 E . 疮痈

( 6) 患者段某, 女, 32 岁。消渴反复发作2 年余, 烦渴不止, 口

干舌燥, 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 苔薄黄, 脉数乏力。治疗可选用 ( ) ( ) ( ) ( ) ( )

A . 玉女煎B . 二冬汤

C . 补中益气汤D . 消渴方 E . 玉泉丸 二、非选择题 1 . 名词解释 消渴

2 . 填空题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 以为本, 以

为标; 其病变的脏腑主要在, 尤以为关键。 3 . 改错题

瘿病见多食易饥者, 类似消渴病的消。 4 . 问答题 (1 ) 简答题

消渴如何与瘿病进行鉴别诊断? (2 ) 论述题 · 348 ·

1) 试述消渴的病因病机要点。

2) 消渴的辨证施治与分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3 ) 分析题

患者叶某, 女, 54 岁。某年7 月就诊。小便频数, 混浊如膏,

甚至饮一溲一, 面容憔悴, 耳轮干枯, 腰膝酸软, 四肢欠温, 畏寒怕

冷, 舌淡苔白而干, 脉沉细无力。请对本病例的诊断、证型、治法、

方药(含方药的剂量、用法及方解)等进行讨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E (2 ) D ( 3) A ( 4) E (5 ) D ( 6) D ( 7) C (8 ) D

2 . B 型题

( 1) C (2 ) A (3 ) B 3 . D 型题 ( 1) A、C (2 ) C、E ( 3) A、E ( 4) B、E (5 ) B、E

4 . X 型题

( 1 ) B、C、D、E (2 ) A、B、D、E ( 3) C、D、E ( 4) A、B、C、E ( 5) A、B、 C、D、E (6) B、D、E · 349 ·

二、非选择题 1 . 名词解释

消渴是指以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或劳欲过度等为病因, 以阴液 亏损、燥热偏盛为基本病机, 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 . 填空题

阴津亏损, 燥热偏胜阴虚燥热肺、胃、肾肾 3 . 改错题 中消

4 . 问答题 ( 1) 简答题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 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

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 类似消

渴病的中消, 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 且无消渴病的多饮、 多尿、尿甜等症。 ( 2) 论述题

1 ) 本病因患者禀赋不足, 或饮食失节, 或情志失调, 或劳欲过度, 终致阴

津亏损, 燥热偏胜, 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或尿有甜味, 发为消渴。

病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消 渴病久, 则可出现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之候, 亦可久病入络, 出现血行瘀滞。 2 ) ① 辨证要点: A . 辨上、中、下三消。B . 辨标本虚实。C . 辨本证与

并发症。② 施治要点: A .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B . 分证

论治: 上消: 肺热津伤, 治法: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方药: 消渴方。中消: 胃

热炽盛, 治法: 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 方药: 玉女煎。下消: 肾阴亏虚, 治法:

滋阴补肾, 润燥止渴; 方药: 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 治法: 温阳滋阴, 补肾固 · 350 ·

摄;方药: 金匮肾气丸。 ( 3) 分析题

诊断: 消渴。辨证: 阴阳两虚。治法: 温阳滋阴, 补肾固摄。方药: 金

匮肾气丸。熟地黄20 g , 滋肾填精为主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c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