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
更新时间:2023-10-24 0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一、考点、热点回顾: 1、理解词义的方法; 2、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3、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二、典型例题: 1、词义的理解。
(1)借助字典和词典,练习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如: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干这种事?(《晏子使楚》)
“出息”一词,在字典中有四个意项:①指发展前途或志气;②长进;③培养使有出息;④受益。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这里的“出息”应取第 种意义。
(2)结合句子或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地就词解词,应结合或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思。
如: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 氧站建立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句中的“废寝忘食”,从字面上课理解为“做事勤奋专心”。但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废寝忘食”在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为攻克世界级难题而勤奋工作。 2、句子的理解。
所谓句子的含义,指的是有些句子除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思外,还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更深刻的意思。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
①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 这句话所要说明或揭示的道理; ③ 它与全文思想的练习;
④ 这句话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等。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写成的,因此,结合作者写作时的特定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是体会句子含义的有效方法。
如: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为什么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一条铁路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呢?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这一句话充分表明了当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心情和国人对詹天佑的希望。 (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有些句子往往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清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所谓“词不离句,句也不能离词”就是这个意思。 如: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卡罗纳》)
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要抓住“暗示”、“暂时”两个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老师对卡罗纳此时心情的一种理解和感情上的尊重,这是不管中的管,体现了老师无言的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有关。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体会出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
如: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夜的工作》)
单单地看这句话,似乎很简单,就是说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但是,句子上加了“多么”一词,我们就要深入了解周总理的工作是怎样的劳苦,生活又是怎么的朴素。而这些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得到真切的体味。进而我们懂得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周总理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的高度概括。
(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含义。有些句子我们要透过表面来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这种“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如: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句话并非说她们真的得到了幸福和快乐,而是说这种快乐和幸福只有到另一个世界才能实现。
(5)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深刻起来。因此,我们需要仔细体味、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中领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蕴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山中访友》) 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赞扬了老桥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
(1)中心句和过渡句的作用。
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这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来写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如: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秦兵马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前一句承接上文,讲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后一句领起下文,描述的是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样的描写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上下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中心句出现的位置。
①中心句出现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又称“总起句”,起到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②中心句出现在文章或自然段的末尾,又称“总结句”,起到总括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③中心句出现在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 (3)怎样找中心句?
①观察哪句话是讲全文或全段主要意思的,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是讲全段主要意思的,它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②观察全文或全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哪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如: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段话是围绕着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这句话来写的,它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③通过分析、比较,以最能概括主要内容而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作为中心句。
如: 秋天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红得那么鲜艳。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更逗人喜爱,那种叫“水晶”的,晶莹剔透,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欢乐和富强。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重点知识巩固】
八单元基础知识抽查与检测 1. 基础字词 2. 文章知识 3. 作者相关 4. 重点语句 5. 日积月累 6. 试题检测
【课后强化练习】
(一)仔细阅读《秋天》,回答下列问题。
秋天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红得那么鲜艳。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更逗人喜爱,那种叫“水晶”的,晶莹剔透,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红玫
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欢乐和富强。 1、文中第二段“欣欣向荣”的意思是: 。 2、说说你对文章第二句话的理解。
答:
3、第三段中的引号作用是 ,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
【答案】1、形容秋天的各种果实丰收的好景象。
2、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硕果累累和多姿多彩。 3、表示强调,表示列举省略的部分。
(二) 风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 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
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1、下面各项中带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 B.事情的开端.一定要细心才行。
C.教室里,学生们端.坐着。 D.爷爷端.了两碗茶出来。
2、作者主要运用( )的手法来表现风雨。
A.侧面烘托 B.正面描写 C.巧设伏笔 D.借物喻人 3、读第五自然中划横线的句子,填空。
(1)句中描写鸟的动词有: 。
(2)这些动词 (能、不能)去掉,理由是: 。 (3)“一颤”“倏忽”“瞬间”说明了 。
4、作者细致地观察风雨中的事物,抓住它们最能表现“风雨”狂暴的特点来写。大的场景有: 、 、 等;一般的人和物有 、 、 、 等;小的事物有 、 、 、 等。 5、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答:
6、文章通篇写的是风雨,但从文章中找不到一个“风”字、“雨”字。我们却能从文中的一个个场景、人、物的形态变化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风雨极大,且大得可怕。请试着从文中找找自己体会到的与狂风暴雨相关的句子。
【答案】1、A、B2、A
3、(1)飞、飘、斜、颤、翻、旋、掉。
(2)这些动词不能去掉,理由是:它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在狂风中的活动,反衬出风的狂暴。
(3)“一颤”“倏忽”“瞬间”说明了风太大了,鸟儿不能自拔。
4、作者细致地观察风雨中的事物,抓住它们最能表现“风雨”狂暴的特点来写。大的场景有:树林子、巷道、池塘等;一般的人和物有女孩、垂柳、羊、鸟等;小的事物有葡萄蔓、苍蝇、猫、浮萍等。
5、 风太大了,羊跌倒在地,穿红衫的女孩冲出门想牵羊,却无能为力。
6、(1)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2)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3)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 (4)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
正在阅读:
小升初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10-24
(2)沈阳军区领导名单及部分简历(有些过时了凑合看)04-20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docx03-04
申论热点120题之31至6005-06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06-04
机组A级检修安健环管理方案 - 图文02-0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08-30
一般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的诊断08-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小升
- 阅读理解
- 句子
- 词语
- 汽车的使用节能技术研究 - 高级技师论文
- 一次盐水操作规程
- 少先队会议记录
- 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运算100题
-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专业使用)
- 拉拔试验委托单
- 案例-资本预算-绿远公司投资与分析
- 社会工作
- NAZA-M 快速入门手册
- 2016西安翻译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陕旅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 平面设计颜色标准色值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农民工的道德状况及其引导-最新资料
- To Help or Not to Help(英语作文)
- Cache及其命中率于块长大小的关系 - 2011302637 - 何长久
-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 POS机返回码及解释
- 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