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07 06: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试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许倬云在谈及中国某个王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时说:“以其族人与部落军分到各处主要 的据点上去,戍守要地,控制各地的资源”,通过“封赏特权,来换取(当地人)的归顺”。 这一制度的实施

A.有利于开疆拓土 B.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旧唐书·穆宗纪》载:“(长庆元年正月)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朕欲加 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C.门下省握有人事决定权 D.体现了唐代决策的民主性

3.宋《东京梦华录》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 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 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据材料可以推断 A.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繁荣 B.城市政治功能减弱

C.女子是娱乐活动的主体 D.政府不再监管商业

4.(明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紬、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 得衣紬、纱。该令表明

A.商人的经济地位高 B.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 C.商人的政治地位低 D.纺织品大量涌入农村 5.(右图)“孔子讲学图”为明代画家所作。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 来研究 A.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创办情况 B.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C.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 D.明代绘画艺术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中记载:“1850年6月,两名英国人来到福州拟住城里,适逢林则 徐回乡,他闻讯组织士绅,要求驱逐英人,酿成一时大案。”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林则徐在国际交往方面存在局限性 B.可作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的证据 C.英国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 D.清朝士绅对外国势力具有很高的警惕性 7.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 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 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C.洋布洋棉受到欢迎 D.传统手工业损失惨重

8.陈作霖在《炳烛里谈》写道:“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颜料之鲜明者曰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呈现的社会特征之一是

A.西化和媚外 B.崇洋并趋同 C.进化与维新 D.复古兼灭洋

1

9.1906年孙中山在《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为防止出现后来的革命,孙中山当时主张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节制资本 10.下图反映了某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对该阶段发展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500

400

300 1911年2001919年

100

A.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得益于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得益于国有企业的示范

11.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 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的话表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上均有贡献 12.1960年,香港、台湾、广东有着十分相似的天气,天气确实不好,但是香港农业减产8%,台湾减产13%,广东减产则是30%。以下对广东地区减产如此之大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广东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B.全民炼钢无暇顾及农业抗灾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低下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次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A.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4.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 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困厄,我坚持立场,不允许任 何一方恃强凌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缓和矛盾是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 B.权势之士的利益必须受到完全保护 C.提高平民地位是改革的首要目标 D.梭伦吸收了罗马法人人平等的主张 15.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A.积极推行两党制 B.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C.实行中央集权制 D.将国家权力分为三个部分

2

0面粉厂日产量(千袋)十万元资本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 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下列作品与其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17.《诺贝尔物理奖金获得者》一书在评价某项成就时说:“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 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该成就 A.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B.有助于人们理解相对论 C.证明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 D.进一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8.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 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失业问题 B.缓解劳资矛盾 C.优化生态环境 D.扩大消费市场 19.下表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年代 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 2.5 3.6 6.8 3.4 2.8 3.4

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反映出“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 C.反映出“自由放任”政策适应了新发展 D.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持续增长 20.2014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内阁召开临时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突破战后和平宪法束缚,解禁集体自卫权。集体自卫权解禁后,即便自身未受攻击,日本也可以为协防“关系密切”的国家而使用武力。日本政府的行为反映其 A.利用军事促使经济进一步发展 B.努力发展军事以摆脱美国制约 C.意图取代美国在亚太区的地位 D.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4分)儒家学者对“君”的态度并非一层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止,作辞职解)。

——《论语·八佾》

(齐宣)王曰:“卿(有)不同乎?” (孟子)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 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 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万章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

3

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对儒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 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 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存在过失的君主,孔子、孟子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董仲舒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不同于孔、孟,结合所学指出源于怎样的政治形势?(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是如何看待君 主的?从经济角度看,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在300字左右)

22.(12分)二战后初期,多种因素导致的“冷战”局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初期即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政策……苏联 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苏联以保证“西界安全”为由,通过签订边界条约,割占了东欧国家大片领土……苏联的这些做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战后以来,美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在总体上以苏联为对象,苏联也以美国为对象。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发表演说,明确指出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苏联要促进国家工业化,使苏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这一演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认为“华沙、柏林、布拉 格、……——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 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齐世荣总主编、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史》 材料三 众所周知,对日靖和从最初提出的设想到最后形成的结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内容上讲,原先确定的是把日本作为战败国进行管制和剥夺(解除武装、赔偿等),和约签订后撤走占领军,后来实际上是把日本作为新的盟国看待(重新武装,免除赔偿等),和约签订后美军继续留驻日本。

——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实行“安全带”政策的原因及对美苏同盟关系的影响。(3分)

(2)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导致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苏联对“冷战”的形成也要承担责任,试指出其依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对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的中国和西欧的影响。(5分)

4

23.(12分)对世界市场的认识,中国曾经有过误读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93年)马戛尔尼希望与帝国(指清王朝)政府就通商贸易的若干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事项包括:开放新的通商港口,取消广州通商的种种限制,向北京派驻外交使节,……帝国政府一口回绝了英国使节的全部要求,……

——《1750——1950的中国》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于1972年驱逐了蒋介石的代表,正式邀请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有关部门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

……今天,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的。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入世”十周年》 材料四 ……入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市场化已从加入世贸时的承诺,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制度动能和思维源泉。普通人的生活也深深烙上了全球化的印记。

——《入世十年:推进全球化 实现更多共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分)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指出马戛尔尼的要求反映的当时世界经济和英国经济的特点。试分析清王朝拒绝英国通商要求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对世界市场的态度先后有何差异?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与世界市场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24.(12分)大众传媒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那时我已稍能读报纸,也稍知时事,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合葬黄花岗,上海的《民立报》所发表的惋惜痛恨文章,我读了深受感动。林觉民遗妻书,曾教我流了不少眼泪。

——《苏雪林自传》 辛亥武汉起义,上海《民立报》日事制造利于革命之电报新闻,清吏震惊,党人气盛。

——邹鲁编著《中国国民党史稿》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c6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