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10 17: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2年3月凸IAI㈣AI慰)NA_UTI吼v(℃觚10NALANDⅡ:QⅣ10也伽GEJ仪舭V01.2№.1第2卷第1期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M缸ch200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摘要监控与评价是任何管理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并对达到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而搞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关键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本文在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质量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旨在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壮大,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45所,在校生398.06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学校总数的69.26%,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5.37%。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批“留的住,用的上”的人才;缓解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矛盾,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另一类型的高等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内在的本质的东西需要认识和研究,需要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扩招的生力军,又面临着规摸急剧膨胀的内外部压力。在这榉的背景下,深入开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构建高联壤意壤攀溪置监控与评价体系,努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仅事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事关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绪论

1.1高等职业教育及其质量观

1.1.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层次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这是二者的联系;从类型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属于学科型、工程型教育,这是二者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③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④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⑥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这类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1.1.2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在高等教育中,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都应该注重质量。但由于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

*本课题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课题,获湖南省第三届职业教育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任少红(主持)、王林、关云飞、李长云、胡大鹏、唐承亮

?1?

 

社会任务,所以,对它们的质量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总体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②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④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过分地提高规格要求或降低标准都是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

1.1.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有特定质的规定性的信息综合体,是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符合程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

1.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运行中,仍然沿袭“学院一教务处一系(部、中心)一教研室”这样一种从指令到执行的单向、开环的管理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内容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教学过程的监控缺乏严密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对其他教学环节和过程监控较少;②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较狭窄。对教学计划、教学秩序的监控较重视,而对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比较忽视;对教师教学活动监控较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松弛;对学生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缺少办法;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目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过程中人为的因素较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尽管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实践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也已基本达成共识,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如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已印发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教高司[2000]49号)。但是,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3开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进一步认识高职教育特征,形成高职教学特色的需要。

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需要分析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对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环节等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有别于中职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征是:理论教学体系弱化学科性质,不追求系统性、完整性,基础理论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应用性;实践教学自成体系,其主要目的不是验证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二、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规范高职教育教学行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高职教育教学存在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运动构成高职教育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的连续即为教学过程,教学行为的结果就表现为教学质量。通过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准确地界定诸多教学要素的内涵,掌握各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教学要素的最佳状态和组合方式,进而规范高职教育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高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三、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要把这种生存空间转化为发展优势,就需要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就是判断、检验高职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高,就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受社会欢迎,高职教育就可以稳定健康地发展。

2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监控体系

2.1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监控体系的内涵

?2?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指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依据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用制度和办法等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管理活动。

对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的监控,构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2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2.2.1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价值原理,“人”的学说和目的目标理论为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宏观理论背景;而大学教学论中的教学过程理论以及教学管理理论又为其准备了切实的理论基础;高职教育的特殊运动规律,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六特征观点,更对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有直接的特殊的导向作用。.

二、横断科学理论。“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特别是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三、社会科学理论。这里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思想如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现实学、解释学等。其中,管理学理论中全面质量管理学说,是制订教学质量标准、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

四、自然科学理论。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离不开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的支持与帮助。如只有用量化的方法研究系统,才能尽可能准确而有说服力地阐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就离不开数学运筹学方法,特别是概率统计法,模糊数学法,数学模型法。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都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2.2.2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种科学行为,它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用科学的方法作支撑。

二、系统性原则。所建立的体系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工作的各要素,教学行为所处的环境,教学活动系统的相关子系统,保证体系要素齐全,重点突出,结构合理。

三、简易性原则。所建立的体系要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既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又满足经济适用,便于操作的要求,保证体系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实施容易。

四、动态性原则。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建立的体系要充分考虑最终目的与当前实际,长远布署与分步实施的关系,保证体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2.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3.1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对象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方面、各要素、各环节的状态、质量及组合方式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即为高职教育教学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教学及管理的行为,连续行为或行为连续而成的过程等。在诸多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监控的重点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当这些要素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它们是条件因素或先在因子,我们称它们的集合为静态系统。(见图2.3.1)

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重心正在由教学要素向教学活动转移,试图将计划管理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合起来,将静态管理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对象系统中列出了教学行为系统、管理行为系统、其他行为系统三个二级子系统,作为教学活动或过程因子的下位系统,三者的监控重点分别为.教师授课(备课、讲课、辅导、成绩评定)、学生上课(选课、听课、作业、温习)、组织实施和教学保障。

要素的组合运动,构成行为;行为的持续发生形成过程。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对象的一个重要要素系统就是教学过程(在前文图中未列出)。因此,强化教学过程的程序监控,确保教学过程的实际不与预设目标偏离就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任务。按照“教学过程理论”,教学由三大环节组成:明确教学目的

?3?

 

和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评定。而且教学过程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且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它具有强烈的组织性,调控性和目的性,因此,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3.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教育质量监控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教学管理监控、教学信息监控和教学督导监控等三个子系统构成。三个子系统功能不同,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彼此依赖,构成一个联络有序的整体(见图2.3.2)。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对象

静态系统:

教学要素或先在因子要素的组合运动要素的相对静止

师系统生系统容系统

教师结构教师数量教师素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生源结构

文化基础

综合素质

学习成效

毕业去向

养目标

学计划

程结构

材建设

园文化

介系统

学方法

学手段

学条件

学环境

术氛圈

教学信息监控

特色

图2.3.1

动态系统:

教学活动或过程因子

学行为系

教师授课

教师育人

教师科研

自身提高

学生上课

学生活动

学生创新

与人相处

理行为系

编制计划

制定政策

组织实施

检查监督

总结评价

它行为系

教学保障

教学研究

政治工作

检查监督

学生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管理监控

教学督导监控学术委员会k——叫校长卜.——H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信息采集机构lJ教学考评领导小组陪————纠教学剐校长教学督导团评估委员会教学工作例会|.—叫教务处k刊学生处I.叫学生工作例会

信息采集员ll教学考评组H———◆I教学系(部)、中心K——刊教学督导组、评估组

教研室

教师

图2.3.2?4?

教学内容

媒介、管理

教学质量

班级

学生

 

教学信息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教学信息监控主要是指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偏差,加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与适应性。信息采集的途径主要有教务处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工作大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设立意见箱、信息员,成立教学信息年级小组,坚持院、系、室三级查课和同行教师听课,坚持教学考评,加强考试成绩分析和各项教学评价工作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

教学督导监控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管理活动。它能保证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方案有效实施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它的主要形式是成立督导团、评价办,通过督导、检查、咨询、引导、评价等活动实现质量监控的功能。教学督导与评价要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院系两级督导体制。形成健全高效的督导体系。

教学管理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心,信息监控和督导监控最终都要通过管理监控起作用。教学管理监控又细分为三个子系统:专家决策系统,组织执行系统和教学管理辅助监控系统。其核心当然是组织执行系统,由两条垂直的管理线组成,一条是:学院一教务处斗系(部、中心)一教研室一教师(学生);另一条是:学院一学工处一系(部、中心)一班级(学生会)一学生(教师)。两条线有平行,有交叉;有分工,有合作,落脚点都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要教学因素。三个子系统共同行使对教学活动的指挥、执行、检验、协调等职能。专家决策监控系统重在发挥学术功能,使学术管理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确保教学质量。专家决策组织主要是学术委员会及其下属的专门委员会如教材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建设与评价委员会以及再次一级的专家小组(课题组、系部专家组等)。教学管理辅助监控系统主要是指院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院系两级理论教学评价委员会,实践教学评价委员会,专项教学检查工作组,各种工作侧会等。

2.4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与保障

2.4.1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实施

一、明确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是指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其具体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明确教学质量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监控的行为和方向。制订教学质量标准又是一项十分严肃、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依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教育方针、专业培养目标、学生身心特点及个性发展来制订。

二、选择监控重点。在一级层面上,以过程监控为重点,将条件监控与目标监控结合起来;在二级层面上,教师系统、教学行为系统是重点;在三级层面上,课程是核心,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是重点。

三、建立运行机制。按教学信息监控、教学督导监控、教学管理监控三种体系分别构建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前者重在建立起“上面的定期下去,下面的按时上来,同一层级的相互沟通”的教学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反馈的机制;次者重在构建多层级督导,多形式检查,多类型评价的机制;后者重在构建院、系、室三级管理以系为主的体制以及以教务处协调为中心的以制度约束为重点以处(系)务会议为补充的运行机制。

四、构建监控模式。根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我们认为可采用如下监控模式:集中监控与分散监控相结合;宏观监控与微观监控相结合;分层监控与条块监控相结合;学术监控与行为监控相结合;外在监控与自我监控相结合。另外,还要注意目标监控与过程监控的结合,条件监控与行为监控的结合,静态监控与动态监控的结合等等。

2.4.2系统运行机制

一、引导机制。重在引导人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全面质量观念,重在引导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水平,这既是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二、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目的是为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激励教师及教学单位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不断实践与创新,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重点是奖惩制度与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

三、保障机制。所谓保障机制指的是教学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与运行保证,包括管理机构、职责和规章制度。与此相联系,可考虑转换为约束机制。不断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才

?5?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教学监控才能有效进行。

四、动力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是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动力机制,主要内涵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对象进行评价,就会有力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有效利用外部评价,建立并完善内部评价制度。一般说来,评价体系由三线四层所组成。教学工作线有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系级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研室教学工作评价,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评价;教学建设线由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材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所组成;教学管理线与教学工作线为一一对应关系,即学校教学管理测评、系级教学管理、教研室教学管理、个人教学管理四个层面的评价。总之,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价体系

3.1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3.1.1教学质量评价的概念及类型

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教学质量评价按职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按内容的不同,分为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条件评价;按评价的目的不同,分为合格评价与选优评价;按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按评价的对象不同,分为学校评价、教学工作评价、教材评价、课程评价等;按评价中的具体工作环节不同,又可分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

3.1.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根据确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数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换言之,评价是从评价对象主体中提出本质属性,使之转换为主观价值尺度,并用以度量评价对象的行为过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本质,是对高职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其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有如下特点:

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高度统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是以受教育者一定需要、意图、愿望、目标指向为准则来衡量教育效用的。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高度统一。

2、评价系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子系统,需要人们的参与。而由于人的思维、判断、决策的特点及个人偏好的差异,致使评价系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

3、评价形式复杂,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如按评价的内容可分为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条件评价;按评价方式又可分为自我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专家评价等等。由于评价的形式不同,所需的信息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也不相同。为了能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通常必须采用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4、属于典型的委员会决策问题。由于评价的内容多,工作量大,而且评价指标中有众多的“软指标”,需要依靠专家的知识与经验。所以,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减少评价人员的感情与偏好方面的影响,评价环节需要采集多人(或多个团体)即群的意见。这些环节包括:指标体系的确定、权系数即各指标重要性的设置、某些定性指标的量化、无法量化的定性指标的优劣判断等。

3.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科学简明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和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各指标的关系应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如果说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和指标太多,评价过程就会复杂,计算繁琐,其评价精度反而会降低。因此,指标体系在科学的前提下,其结构应尽量简明,尽量以较少的指标来获得较多的信息,以减少评价工作量,提高评价工作效益。

二、系统全面性原则。系统全面性其一为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即包含了所有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没有遗漏和疏失的指标;其二为各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即各指标都非其他指标所能包容和取代,没有冗余和重复的

?6?

 

指标。

三、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取并被利用的指标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同时适应于所有的评价方案。而且指标的口径(年份、单位、含义)对每个被评价对象也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理性。指标的可比性,实质上就是要求指标能体现不同评价对象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同质的前提下经过量的比较,来确定它们在质的方面的差异。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含义:一是指标能反映出各个评价对象在某方面的共同属性,能够对不同评价对象比较其优劣及差异;二是要规定合适的尺度作为比较的中介。

四、简便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足够的简便性,以供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员操作和使用。同时指标体系还必须能根据评价者的不同评价目标,动态生成相应的子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要求每一评价指标在评价实际操作上具有可行性或可测性,即每一评价指标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际观察和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3.2.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和学生质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3.2.2.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指高职学院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和教育活动的趋向,反映了学院的治学方略和办学思想,即学院的社会属性和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指导思想包括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工作定位和教学改革与发展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善于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理论教育上的深度、广度趋近于普通大专,学生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完整的实用专业知识,在专业技能上强于普通大专。总的说来,其知识质量满足了大专学历层次的要求,而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于普通大专生。

二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它包括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性。一方面学院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受社会需要制约的、都要围绕着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并通过培养人才、科研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个体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以适应变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岗位素质需要。

二、教学工作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教学工作来实现和保证的。一方面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处于中心地位,例如:在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关系上,应注重质量,坚持协调发展j学院的党政领导在处理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上,应将教学工作摆在中心位置上来安排;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学院中应处于较高地位;学院资金投入的方向应首先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重视教学的基本建设。另一方面在处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成人教育、中职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关系中,高职教育始终应处于主体地位。只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定位正确,才能实现和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改革与发展

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必将由现在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逐步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从而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职业、新岗位、新技术、新工艺必将不断涌现;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必须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所高职学院,是否制定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能否很好地贯彻实施,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7?

 

3.2.2.2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是高职学院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也是高职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包含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育人环境和教学经费四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双师素质”教师几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的关键。所谓“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教师。

一是数量足够。从高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来看,不仅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的任务,因此生师比不能过高,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储备;另外,为突出实践性教学,应建立一支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是结构合理,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特别强调的是要有一批“双师素质”的教师。

三是素质优良。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其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高职教育事业,具有敬业乐业、吃苦耐劳、执着追求、一丝不苟、团结协作、崇尚卓越等精神。

四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点是对符合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对从企业选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对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培训,对中老年教师进行适应性的知识更新培训等。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高职学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时甚至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实验实训基地。对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岗位或职业所要求的上岗前培训和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顶岗操作。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高职学院必须按专业大类组建功能较为齐全的、能满足实践训练的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训中心应当模拟现代工业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符合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这里能受到严格的“真刀实枪”的职业技能训练。但校内实训中心一般不可能、也不必要满足全部的、综合性的大型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高职学院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高等职业院校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一般指的是供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厂矿、企业、商场、银行、酒店、公司等,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二是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达到的技能水平进行的鉴定,并出具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衡量达到人才培养规格与否的尺度之一是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获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否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及所能开设的职业鉴定的种类与种数,能否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培训学习顺利取证,反映了从事职业教育的领先程度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实力。

三是现代教学手段。高职学院除应具有必需的语言教学设施、计算机教学用的机房、形象化教学用的声像辅助设施、校内英语广播电台等常规教学手段外,重点考查的指标是电脑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和多媒体教室的拥有数量和运用程度。

四是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汲取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趣、提高素质的场所,是高职学院重要的教学设施之一。高职学院图书馆的藏书(含电子读物)的数量、品种、质量,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的面积、座位数,要满足学生学习和自修的需要;要具有计算机检索、查询和管理系统。

五是体育场馆。高职学院体育场馆的面积与设施要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需要。、

?8?

 

三、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是使师生教与学得以顺利开展,并从思想上、精神作风上、审美情趣和个性气质上得到影响熏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得以形成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的人格、趣味、情绪、思想有明显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提高高职学院的教学质量有独特的意义。在营造高职学院的育人氛围时,要有意识地注意突出“职业”因素,显现与专业相关职业的成功感、荣誉感和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学风是一所高职学院办学指导思想、育人氛围、教学工作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要制定和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使学风建设有章可循。

四、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指高职教学各要素建设所需的经费,包括实验费、实习费、毕业设计(论文)费、讲义资料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改革专项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费。高职教育需要高投人,这已在高职教育界形成了共识。因此,要确保高职教学质量,一是要保证教学经费的绝对量(总额)和相对量(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二是保证教学经费一定的年增长率。

3.2.2.3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建立起稳定的、协调的、有活力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建设

一是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情况,按照技术和服务领域的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不强调专业对社会需求的广泛适应性,而是强调对技术领域和服务对象的针对性。专业口径可宽窄并存,对技术领域较宽的专业可宽些,对岗位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可窄些。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形成新的职业和岗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不断深化专业改革,及时调整专业教育模式,调整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等。

二是课程建设。首先是课程体系建设,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两大部分组成。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课程应从职业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以应用为目的,兼顾长远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一定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在课程设置中要认识规律和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技能,以解决生产第一线出现的技术问题,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课程设计要立足于整体的和系统的观点之上,要从系统结构优化着眼,从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上来着手单门课程建设,其次是重点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高职学院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因此必须十分注意结合地区和行业及本院的特点,办出特色。抓好学院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是体现行业和专业特色的重要手段,要有切实可行的全院性的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规划,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

三是教材建设。教材是高职学院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都应有高质量的、适用的教材。首先是选用统编教材。必须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用通用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其次是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应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调理论知识为技能服务的原则,同时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教材中过时、陈旧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使教材内容更具时代性,使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教材编写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要有专门的教材编写委员会,有规划,有质量标准,有时间进度要求,有经费保障。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对教师、学生、课程、设施手段、形式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组织协调,服务监控,以达到整体优化,全面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思想水平,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把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9?

 

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运行管理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规模与力度,从整体上研究、设计、监控,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机构人员。合理地设置教学管理机构,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控制,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专业系主要根据学院的要求,对所属各专业、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等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和质量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对所属各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组织和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其次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按照教学管理工作各个层次、岗位的不同职责要求,有所侧重地合理配备基本素质好、某一方面素质具有优势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

二是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首先是规章制度的完整性、系统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与学院其他管理制度相配套,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其次是执行规章制度的职责要明确,做到职责分明,有章可循;再次是教学档案管理要规范,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的真实反映。

三是组织实施。首先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即有一套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规程和运行程序,一般包括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计划、运行、检测、总结四个环节。其次是改革创新。面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形势,高职学院教学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质量监控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型式,如何管理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依靠改革创新来解决,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具有自觉的理论化品格,不断开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质量监控。质量监控就是测量高职教学各个环节的实际教学质量参数,将实际教学质量参数与教学质量标准对比,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对质量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控;在高职教学的某一个阶段,要对全部教学质量参数进行控制是不现实的,也无必要,因此,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正确选择质量控制点并实时测量,对那些亟待解决的参数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运作,需要一套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作为组织保证。高职学院的教务处及教学督导室是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承担者,其质量职能是制定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教学各个环节实现质量目标的情况,对日常教学质量活动进行教学质量诊断和指导。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高职学院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作为主导,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指导下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发展身心的进程。高职的教学过程要根据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专业化特色,把技能的强化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直接从事相关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学内容包含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水平要求、课程结构、学生知识结构的组织安排等,其中课堂教学(含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日积月累地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形成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内容取舍得当,在保证基础知识够用及适度拓宽专业理论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性和针对性知识技能的教学,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

二是教学环节。高职教育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是按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即以能力为中心安排理论教学,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或者能力要素体系,这些能力包括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协调组织管理能力等。在专业教学中,不单纯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理论教学环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设计,强调“应知应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10?

 

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例,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有必要的课时和专门的实训基地作保证,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严格的技能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

管理的能力。

三是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技能的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此,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提倡启发式、计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诸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使之在提高高职整体教学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四是成绩考核。成绩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有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不仅有专业理论的考核,还有职业技能和实践的考核,这是保证学生到毕业时获得“双证书”(毕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判断应变能力、协调管理能力等等,因此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形式也应多样化,除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另外,要注重考风建设,抓好考试纪律教育,形成严格求实的治学品格和良好的校园学习、务实风气。

3.2.2.4学生质量

学生质量高低是衡量一所学院教育工作成败的根本尺度,也是评价教学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学生质量检测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和水平。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其中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是高职学生的知识主体,是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重要环节,熟练掌握专业和岗位知识是高职学生将来具备专业能力、适应岗位工作的前提。能力结构主要有基础能力、专业和岗位能力、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高职学生的能力结构应突出专业和岗位能力,此外还需加强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在适应岗位工作的同时,自觉开发潜能(革新创造能力、设计发明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身体健康,无心理障碍。

二是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是社会(用人单位)依据一定的准则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外部性、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社会评价包括学生毕业率、就业率、社会反映、教育主管部门或用人单位对学生组织的测试等。

3.2.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2.3.1指标构成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研究的依据和标准,是综合反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发展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指标的隶属关系、层次原则有序组成的集合。

本课题构建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级,其中一级(A级)指标4项,二级(B级J指标12项,三级(C级)指标33项。

为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我们在本指标体系中设置了6项核心指标,即高职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结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能力(在下页图中用★表示)。

?11?

 

指导思想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学生质量教学目标定位,_——(

教学工作定位————[二

教学改革发展

师资队伍

教学设施

育人环境—————(

教学经费

教学建设

教学管理

教学过程

知识能力素质

社会评价

图2.3

?12?

人才培养适应性

人才培养规格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高职教学的主体地位

教学改革发展规划

教师数量

教师结构★

教师素质

师资培养

实验实训基地★

技能鉴定所(站)

现代教学手段

图书馆

体育场馆

教风与学风

文化氛围与学术空气

教学经费★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机构人员

规章制度

组织实施

质量监控★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成绩考核

知识与水平

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

学生毕业与就业

社会反映

 

3.2.3.2指标内涵和等级标准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项目等级标准,分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下表给出了各评价指标项目的A级标准和C级标准。介于A级和C级之间的为B级,不满足C级标准的为D级。

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内涵与标准评价指标指标AC结果

教学人才培养适应性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人才培养适应性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性好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适应性一般

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目标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基本准确、基本符合目标要求指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十分明确牢固。一贯重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比较明确,各职能部门能

导教学

教学工作。较好地为教学服务

思工作

定位

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处理与其它教育形式的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处理与其它教育形式的

想关系中。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十分明确关系中,高职教育基本处于主要地位教学

改革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能很好

地贯彻实施

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制定了规划、能较好实施

发展

教师数量数量足够,生师比≤14:1,专职与兼职教师数量生师比≥20:1专职与兼职教师的数量

教师的数量比≥9:1比≤4:1

教师结构年龄结构:31—50岁占70%;职称结

构:副教授及以上≥20%、助教30%;学历结

教师结构年龄结构:31—50岁占50%60%;职构: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率为

称结构:副教授及以上10%、助教>40%;学历

师资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的比率为45%和10%;双师型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全

校专任教师(“两课”、公共课教师除外)比率:≥

25%和5%;双师型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全校

队伍专任教师(“两课”、公共课教师除外)比率约20%50%

教教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敬业乐业、团结

协作、崇尚卓越

教师素质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

师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有明确的教师培师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有教师培训规划,条

训规划,并能很好的实施实施较好

实验实训基地拥有功能较为齐全、能满足实训

实验实训基地拥有能基本满足专业要求的校内件需要的校内实训中心和专业特点鲜明校外实训

基地

实训中心。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教学

所,鉴定的种类能覆盖所有主体专业所。开设警舞2媾监鬟定

设施

现代教学手段拥有校园网,电脑信息网络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拥有校嗣网和多媒体教室。并能

程度高,拥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使用程度高使用

图书馆面积达到有关规定,计算机网络利用效果好,年图书购置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5%,图书馆面积达到有关规定,年图书购置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3%,生均藏书≥50册

生均藏书≥70册

教学体育场馆有体育馆和风雨操场,面积与设施满体育场馆有体育馆和风雨操场,面积与设施基设施足教学要求,生均运动面积≥5平方米本满足教学要求。生均运动面积≥3平方米

办教风与学风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

教风与学风教师能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学生能人,师德好,敬业乐业,教师风范好;学生能自觉

学育人遵守校规校纪,主动学习,勤奋进取,学生风貌好遵守校规校纪。学习较认真、主动

条环境

文化氛围与学术空气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有明显成效;校园学术空气浓郁,师生思想活跃,

文化氛围与学术空气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有成效;能开展一些学术讲座、交流活动学术讲座、交流活动频繁

教学教学经费生均教学经费总额≥1000元,保持一教学经费生均教学经费总额≥7∞元,教学经费经费定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保持持平

?13?

 

续上表

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内涵与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

结果

专业建设专业设置体现高职特点,总体布局与

结构合理,符合学院定位;专业改革规划科学合

专业建设专业设置基本符合学院定位;有专业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改革规划,有一定成效

教学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布局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重点课程

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布局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建设

和特色课程建设和发展规划,并已得到很好实施

求;有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规划

教材建设教材选用针对性强、选用合理,体现高

职培养目标特点;自编教材有规划、有措施、有一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基本合理:自编教材有规划

定数量的获奖教材

机构人员建立结构合理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机构人员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机构;理机构;教学管理队伍人员配备合理,素质高

教学管理队伍人员配备基本合理,素质较高教

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系统、完备、教学

规范,符合高职教育思想;职责分明,执行严格;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基本完备;职责分

学教学档案完备

明,执行严格;教学档案基本完备

管理

组织实施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工组织实施建立了运行管理机制,有一定的工作实作效率高;有改革创新的思想、措施,落实得力效率

质量监控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对质量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调控及时;资料完质量监控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比备,成效显著

较规范,有分析总结资料

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

教学内容能够按照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

力培养原则组织教学内容,高职特点体现明确,力的培养原则组织教学内容,内容有一定的针对

内容针对性强,补充更新快

性强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以能力为中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基本能体现以能教学心的特点体现十分显著,有特色、效果好

力为中心的特点,有一定的效果

过程

教学方法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教学方法注意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实践性教好

学方法)有一定成效;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绩考核积极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多成绩考核能采用较多考核形式方法,有一定效样,效果好;考风良好

果;考风良好

知识与水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成绩好,知识与水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成绩较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掌握扎实,满足具体工作岗好,基本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基本满足具知识位的要求

体工作岗位的要求

学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办、实践动手能力、岗位能力较

素质

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

强,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

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质水平高

质水平符合要求

学生毕业与就业毕业率≥98%、一次性就业率学生毕业与就业毕业率不小于95%、一次性就社会≥80%,对学生组织的测试水平高

业率不小于60%,对学生组织的测试水平较高评价

社会反映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社会反映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好

较好

3.2.4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

3.2.4.1权集的意义和作用

一、权集的意义

任何综合性评价都离不开权重系数的确定。一个指标权重系数的大小,表示了该指标在指标系统中重要程度的高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就构成了权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构造权

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通过权集我们不但了解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而且还可以了解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使我们对教学质量评价目标的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

二是如果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值分别用x1,x2,X3,…,X33表示,并假设是可以相加的,则按照

?

14?

 

一般经常使用的加权求和式来计算目标评价值有:B=∑co硒

若将权集w={∞1,【t)2,(1】3,…屿3}和评价集X={X1,X2,X3,…,x33}分别视为两个向量,则上式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向量的内积;即:S=W?x,,从数学上看,上式表示了X到S上的一个映射。当W确定之后,X和S之间的关系也随之确定。因此可以说,权集W实际上给出了评价指标与目标之间的一种确定关系。所以说,权集不但是各指标对目标而言的重要性程度集,而且也是一个关系集。

二、权集的作用

一是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指向作用。权集在实质上也反映了人们对各种因素的价值认识。假如对某些指标所赋予的权值相对来说大一些,就表明它们的价值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也要高些。在评价活动中,对于这些权值比较高的指标的测评,自然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所以说,权集对评价活动具有指向作用。

二是对评价对象的指向作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对象是教学质量,权集反映了各个指标的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它告诉我们,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指标中,哪些指标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因此,对于评价对象来说,权集比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指向作用。特别是在评价活动中,从具有不同权值指标的评分结果中,可以在各主、次方面的得失,这就必然会促使被评价学院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出更加合理和安排和改进。这也就十分具体的体现出权集对于评价对象的指向作用。

三是在定量评价计算中,权集还有对指标评分的综合作用。

3.2.4.2权集的构造方法

权集的构造方法主要有统计平均法、功能评分法、特尔裴法、矩阵运算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本文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确定权集时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

chyP∞。cess缩写为√6州P)是70年代由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的约束条件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的各自权重(优先程度)。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权集,与上述各种方法相比,具有方法严密、科学性强等优点。

一、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6岍法确定评价的基因素(基层指标)相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数值,同时在判断矩阵的构造中引入模糊的概念。对子目标层中各有关因素,按其重要程度构建判断矩阵AM=[a“(ij)],ak(ij)表示Bi对Bi的相对重要程度,州阵具有以下特征:ak(ii)=1,ak(ij)=ak(ji)~,ak(ij)按照Bl和Bi的相对重要程度,由大到小取9、7、5、3、1,介于这些级别之间的取2、4、6、8,可得评语集价值轴如下:

绝对重要重要的多明显重要稍微重要同样重要

97531

每位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及社会背景,隽一别构造出各自的判断矩阵A(k),其中A(k)是第K位专家构造的判断矩阵。

二、构造信度矩阵

CF={d(k)(k、L);CF表示专家对其所对应的判断矩阵AM的把握程度,d(k)(1山)可按下列价值轴得出:

很无把握无把握一般有把握很有把握

00.250.50.751.0

三、形成模糊判断矩阵

有S位专家,设第K位专家认为,子目标Bi和Bj相比,其相对重要性程度结果处于“绝对重要”和“重要的多”之间,故该专家相对重要程度ak(ij)的取值为8;其把握程度介于“有把握”和“很有把握”之间,故该专家的把握程度cf(o)(ij)的取值为0.8,即a(o)(ij)=8,cf(k)(ij)=0.8,其余S一1位专家依次类推,计算:

—o√L,,

r(巧)=∑矿(巧)×矿(巧)/∑∥¨(巧),K=1,2,…s

*=1r=1

于是得到一模糊判断矩阵,刚=(rli),从理论上讲,b应该满足对称性原则,即rii=1…………………(1)

?】5?

 

瑙耳i=1………………………………………………………(2)

但事实上,即使是所请专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偏差总是免不了的,设定当:

≤rii≤B……………………………………………………(3)

且≤I.ij弓i郁(o≤≤匿1)时…………………(4)

即使码≠1或rjj弓i≠l,但矩阵元素rii确和码i仍是可以接受的,从概率分布角度看,当专家的权威性好,并作出正确判断时,矩阵I洲中绝大多数元素满足(1)、(2)式,有极少数满足(3)、(4)式,还有极少数都不满足,需要调整。因为即使是权威专家,对某些因素也不可能明确判定相互之间重要程度,为方便起见,将这些元素一律调整为1,即令强=毪=1,矩阵脚确定后,按照—蛀口原理,解其特征根问题:

删∞=k∞得到k及相应的特征向量∞’=((ol7……cos’)T,归一化处理可得到子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向量:co=(【ol…%)T

其中:蛐=咄愆M,

suM=∑叫{

因此,按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由上至下,逐层进行合成,最终可得基层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A=(a1a2…a11)3.2.4.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建立判断矩阵。每个参与构造权集的人员都分别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层中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两两比较,比较其相对重要程度,给出用数值表示的判断结果,写出成矩阵形式,即为判断矩阵。

假设A层中某指标AR与下一层(B层)中的指标B1,岛,…,R有联系,建立判断矩阵如下面形式:

……R

ARB1B2

B1B1俩Bl偈…?B1假

B2B2偶B2偈……B2假

i;

民BIl儡R儡……BrI佩

写成矩阵形式:

『bllb12…一bln]

b21

BAR—B=Ib22……b2。

l;i

Lhb皿……“

BAR—B表示B层次指标对A层次中指标AR构成的判断矩阵;bij是从AR的角度看指标bi相对于bj的重要程度。b“的取值方法如下:

相对重要程度取值含义

l表示bi比b同等重要(即两者对目标的贡献相等)

3表示bi比b重要一点

5表示bi比b重要

7表示bf比b重要的多

9表示bi比bj极为重要‘

2、4、6、8及其倒数有相应类似的意义。

2、进行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来计算对上一层次的指标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各指标的相对而言重要性次序。为此,需要对每个参评人员写出的判断矩阵分别计算本层次各指标的相

?16?

 

对优先权重coi,计算公式如下:

吣2吉善(b日僵bij)(i=1,2,……,n)(蚤(tIi21)

Innn

如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建设(B)”中有“专业建设(C1)”“课程建设(Q)”“教材建设(C3)”三个三级指标,在确定Cl、C2、C3相对于B的权重时,如果认为:C1比Q极为重要,C1比C3重要,C2比C;3重要一点,则:

Cij

C1C2C3C1

195C2

1/913C3

1/51/31∑Cij

59/4531/3

9J_1。设C1、C2、C3的权重分别为ct,1、(t】2、(t】3,则

(t'l=号×(1÷嚣+9÷蛩+5÷9)=o.729745

(1】2=吉×(吉÷嚣+1÷蛩+3÷9)=o.1716177

(1】3=吉×(号÷嚣+号÷警+1÷9)=o.0986371

3、进行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①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k。计算公式如下:

、1§(BAR—B。W)i

‰一n台W:

对于具有完全一致性的n阶判断矩阵,应有k。=n。当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受到破坏时,k。就大于n。②计算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cI:等

③选择一致性指标RI。通过对随机构成的不同阶判断矩阵的模拟,得到RI的值如下:

进行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时,可根据判断矩阵的阶数,从上表选取相应的RI的值。

④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计算公式为:

CR=是

若CR≤0.10,认为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层次单排序有效;若CR>0.10,则需对两两比较取值进行修正,直至满意为止。

上例中:(BAR—B?W)=吾

13f.瞄:;;;三;;7]:慝:三三;;:;习1

1.1L0.0986371-JL0.301749刎

521.Jq§I;%

一m

m===峨=

W为记 

k:要(孕黝+烂燃+黑黑等):3.3493952>3。、nax3、0.729745’O.1716177。0.09863717。……。。7。

cI:缒掣:o。1746976CR:烨:0-3359569>0.10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看出,原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好,需对两两比较的取值进行修正,或剔除该判断矩阵。4、删除极端意见值。设参加确定权重的人员人数为N,则应当有N个判断矩阵,用经过一致性检验的M个(M<N)判断矩阵建立一个新的判断矩阵。新的判断矩阵中的各元素值计算公式为:bb,一m狐孑呱

上式中blij,b2ij,……b砌分别代表各个判断矩阵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元素值。然后用新的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优先权重蛐。再用模式识别技术删除极端意见值,计算公式为:也=∑f叫一咄i(K=1,2,……,N)

当dk值超过要求的数值界限时,该评价人员所建立的判断矩阵即被删除,然后再用剩下的判断矩阵按上述方法计算新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的优先权重值。

5、进行层次总排序。利用同一层次所有层次单排序结果,可以计算出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指标重要性的权值,这就是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应从上到下逐次进行。

假设上层(A层)所有指标A1,A2,……Am的总排序已完成,得到的权重值分别为q,睨,……‰。又设与A对应的本层次指标B1,B2,……B11的单排序权值为%,啦,……,ct,i。(i=1,2,…?一,m)。如果Bj与A无关,则%=0。

总排序可按下表计算:

A1A2……AmB层次总排序

a1屹……a“

∑q触1

k=1B1

c啦l(屹1……∞一B2

(t,12cl】22……啦∑吨ctJk2k=1BIl∞lncu2n……‰

∑‰

k=1蚤,脚岷21

6、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①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I=∑aiCI.CIi为与q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②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aiRIi,RIi为与∞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③随机一致性比值为cR=崭,当cR≤o.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0时,则认为层次总排序具有不一致性,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二级指标权重分配

根据上述方法确定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权重如下表:

“指导思想”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名称

权重教学目标定位

O.3987教学工作定位

O.4013教学改革发展O.2000

k=3.0

CI=O.0000CR=O.OOoo?18? 

“教学条件”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名称权重

师资队伍0.4108

教学设施O.2997

育人环境O.0903

教学经费0.1992

k=4.OCI=0.0000CR=O.0000

“教学实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名称权重

教学建设O.3428

教学管理0.3714

教学过程O.2857

k=3.OCI=O.0000CR=0.0000

“学生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指标名称权重

知识能力素质O.6800

社会评价O.3200

k=2.OCI=0.0咖CR=0.0000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述方法,同样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一般在实际操作中,可适当对小数进行调整。本课题最终得到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如下表: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表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

人才培养适应性O.60

教学目标定位0.40

人才培养规格O.40

指导思想0.1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0.48

教学工作定位0.40

高职教学的主体地位0.52

教学改革发展0.20改革发展规划1

教师数量0.25

教师结构O.33

师资队伍O.40

教师素质0.25

师资培养O.17

实验实训基地0.30教学条件O.3

技能鉴定所(站)0.10

教学设施0.33现代教学手段O.20

图书馆O.20

体育场馆O.20

教风与学风O.68

育人环境O.13

文化与学术氛围O.32

教学经费0.14教学经费1

?19?

 

续上表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

专业建设0.42

教学建设O.35课程建设O.33

教材建设0.25

机构人员O.23

教学管理0.37规章制度O.23

教学实施0.35组织实施0.30

质量监控O.24

教学内容O.30

教学环节0.30

教学过程0.28

教学方法O.20

成绩考核0.20

知识与水平O.32

知识能力素质0.48实践能力O.38学生质量O.25综合素质0.30

学生毕业与就业O.40

社会评价0.52

社会反映O.603.2.4.4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

一、正确处理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本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因素和指标权重时,既考虑了一般教学、一般高等教育教学的共性,又突出了高职教育教学独特的个性。比如,在评价“教学工作地位”时,不仅评价“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而且评价“高职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评价“教师结构”时,不仅有对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的要求,还有对“双师素质”结构的要求。再如,在评价“教学设施”时,不仅赋予“实习实训基地”以较高的权重,而且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也提出了要求。

二、正确处理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关系。

勿容置疑,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综合发挥作用的。但是,每个因素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客观上有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分。本评价体系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在33个三级指标中,将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确定为核心指标;另一方面,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充分考虑了各因素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

三、正确处理了科学严谨与简便行易的关系。

科学严谨是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不能正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属性及关系,评价体系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简便易行是实施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缺乏简易性,不便于操作应用,评价体系就失去了可行性。本评价体系在坚持科学性,追求体系上完整、内容上全面、结构上合理的同时,努力做到简便易行。为解决实施中大量繁杂的统计运算,相应开发了计算机软件支持系统。

四、正确处理了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由于定量指标的结果既准确客观,又便于统计分析,所以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可定量处理的指标,或尽可能地为指标找到定量处理的途径。但是,由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极端复杂性,加之我们对高职教育教学各因素相互关系认识程度的局限,完全使用定量指标也是做不到的。因此,在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宜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办法。

4结语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本课题组成员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内在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理论研究水平有限,加之本课题所构建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缺乏较为广泛的实证检验,所以,问题在所难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任重道远。我们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不断用新的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来充实、完

?20?

 

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汝梁远距离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3.黄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许建铖高等学校教育鉴定与水平评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季解索普通高等学校合格评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6.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7.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8.郑超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1,(3)

9.周欣高等学校师资管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谢明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7)

11.刘盛纲高等学校的评估[M]北京: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1987

1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3.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4.孙锦涛教育评价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5.王凯成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估初步[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16.王占军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演进趋势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6)17.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8.赵居礼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1,(1)19.陈玉踢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0.李汉育高等工程教育评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b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