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30 08: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下学年是下学期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2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1、草 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一、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
三、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 课文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读到过的: 【教学后记】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课前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谈话,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 欣赏石雕,激发想象。
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 2.播放课件(由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组合而成),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 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
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栩栩如生、矗立、飘忽\的理解。 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
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师板地图促进理解)
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小组交流:
(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你还有什么补充?
教师适时板书: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 动物植物 友好往来 共同发展
(2)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3)哪些人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他们的故事。 5.全班交流。
6.教师可补充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形成的艰难,以及张骞所做出的贡献。
7.一条丝绸之路,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新篇。这条路是商贸路也是友谊路,更是发展路,繁荣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沉浸在那遥远的往事中??
四、回顾往事,追忆历史。
1.浏览课文第2至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建议:小标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如:这部分课文讲了哪些具草原风情画体的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然后根据学生的概括板书。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
4.全班交流。
(1)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quot;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看得惊呆了。\感受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以及他们对汉朝来使的尊重。
??
建议: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传递出来。可采用个人读、有相同感悟的学生一起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得到安息国军民的盛情接待,中国使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学生齐读。
2.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两千多年前那热烈的场面。往日商贸、文化的繁荣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3.学生自由谈感受或体会。 【作业设计】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20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 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学后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 课 时 口 语 交 际
一、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 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的QQ 、 报刊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栏目介绍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五、课外作业:
收集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的联系方法,为习作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 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 (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 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
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小练笔:读了这三首古诗词,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后记】
【教学相关链接】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
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4)
想象驼铃用处 (5—9) 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
【作业设计】
1、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城南旧事》或是高尔基的《童年》 【教学后记】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2、汇报交流:
⑴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⑶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 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 交流、讨论:
⑷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作业设计】
联系自己的生活,跟你的同学或好友谈谈自己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教学后记】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 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一、回忆导入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作业设计】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跟大家交流。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课件,本课的教学挂图,课外的儿童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板书设计】
我想
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作业设计】
1、选择背诵诗歌。
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1、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2、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第三单元 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这一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探寻和解读着我们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充分了解和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4、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4、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5、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杨氏之子》是《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的文章,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教师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自己的朗读来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摇头晃脑,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师生共同合作划出了课文的节奏,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学生再读时就读出了课文的韵味。把课文来回读了几遍以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理解了课文,感受到课文里巧妙应答的人物语言。最后老师又出示《世说新语》里的两则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 2、《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技术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贯穿,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再现语言的精妙。教学这课时,我们则采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 五、教时安排:2课时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10 杨氏之子
聪 惠
11 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3、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12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守住情报
夫人镇定 (机智、勇敢)
半截蜡烛 儿子搬柴 爱国主义
女儿端走
13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课前准备】
1、相声《打电话》录音。 2、其他相声节目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求或希望。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
1、边浏览课文,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
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边看课文边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要唱?? 三、默读课文,体会相声中人物说话的特点
1、默读课文,相声中的那个人是怎样打电话的?找出“打电话”的句子。 2、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有什么感受,举例说明? (1)“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 ——说话绕圈子。
(2)“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他是女的呀。” ——明知故说。
(3)“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没话找话。
(4)“??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我三块四。” ——东拉西扯。
3、联系生活的具体情境,思考如果生活中说话啰嗦,会有什么后果。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练习朗读。 2、自由组合,学说相声。 3、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板书设计】
13 打电话
啰嗦、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口语交际三 劝 说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课前准备】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习作三 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
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板书设计】
6、再见了,亲人
人物 小金花 大 嫂
【作业设计】
事 情 老大娘 带领全村妇女把打糕送到阵地上,为抢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一、按意思写词语:
1、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帮助别人非常及时。 ( ) 2、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 ) 3、深厚的感情与友谊。( ) 4、全世界各地。( )
【教学后记】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16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
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检查字音、字形
(2)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①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前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借助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你拥我挤、势不可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写一【教学后记】
段话。
17*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让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作业设计】
1、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3.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指名说说。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独立撰写,巡视指导
1.导语: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分享自己亲眼所见的最难忘、感人的事。 2.生练习,教师巡视。 二、指导写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三、完成习作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
1.导语:上节课同学们用笔大胆记录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如果再动动脑,就会使你笔下那感动、难忘的事,内容更加具体、语句更加通顺,情感表达更加真实、准确,也就更加感人!这节课咱们一起评改上次的习作。
2.一起回忆这篇习作的要求。 二、分享语段,体会写法
1.分享精彩语段。导语:很多同学上节课作文中都出现了波浪线,愿意把你写得精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写得好,还要读得好,那才棒!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 三、精品赏析,渗透评改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四、互评互改,不断提高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四人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顾过程,总结全课
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六、作业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希望与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感人故事。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的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
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2、教师准备课文“负荆请罪”动画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正在阅读:
2012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30
法制教育征文02-17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08-11
非诚勿扰小品02-17
【医脉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04-20
新时期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比较研究和优化策略06-04
2019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版)03-07
控制工程第二次实验09-30
书包里的争吵作文450字06-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学年
- 下册
- 教案
- 语文
- 学期
- 年级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