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7-01 04: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九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学科命题的依据: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

(2)以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 2、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2题是美国发展历程的阶梯图,14题是纪念币图案,18题是网络结构图,20题是人物图和书影。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19题要从材料网络结构图中仿照有效信息进行填写,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八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相关知识相联系,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我校初三年级得分情况:(总分60分,均分:24.37分) 班级 分数段 初三1班 初三2班 初三3班 初三4班 占总人数比例 252015105048分以上36——47分19——35分18分以下初三1班初三2班初三3班初三4班占总人数比例48分以上 36——47分 0 1 0 0 8 17 2 2 19——35分 20 10 7 11 18分以下 8 11 22 17 0.7% 21.3% 35.4% 42.6%

第 1 页 共 3 页

(二)试卷抽样分析:(初三2班39人为基数)

1.得分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得分率统计(%)

题 号 得分率 题 号 得分率 1 2 3 4 5 6 7 8 9 71.8% 5.1% 10 11 59% 12 92.3% 76.9% 100% 100% 64.1% 97.4% 13 14 15 16 17 48.7% 53.8% 92.3% 64.1% 94.9% 74.4% 33.3% 23%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2、10、13、16、17题。 (二)阅读探究题:得分率统计(%)

分题号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1) (2) (3) (4) (5) 整个大题 43.6% 56.4% 79.5% 28.2% 25.6% 64.1% 20.5% 12.8% 7.7% 59% 41% 17.9% 53.8% 41.02% 33.95% 42.3%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第18大题的第(2)和(3)小题;第19大题的(2)、(3)、和(4)小题;第20大题的第(3)、(4)小题的得分率也不是很高。

三、错误原因分析:

1、单项选择题:这个试题共24分,共17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据抽样分析表明,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2、10、13、16、17小题。

(1)第2题失分原因在于学生思维定势,没有融入哥伦布的角色,混淆史实与史论; (2)第10题题干要求是美国南北战争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影响,此题与13题类似,选项必须既符合美国南北战争又要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很多学生以偏概全,片面地思考;

(3)第16题失分原因在于对“商鞅变法”的性质模糊,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的秦朝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许多学生思考不全面,没有整体观念;

(4)第17题有部分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属不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模棱两可,17—19世纪许多国家主要通过革命、战争和改革三种途径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2、阅读探究题:这个试题共36分,共三大题,18、19、20。每题分值为11分、12分和13分。得满分的同学没有,大部分同学得分都不足25分。

(1)第18题错误较多的集中在第2小题上,大多数学生回忆不起来初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第3小题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理解不清,误答工业革命的影响比较多。 (2)第19题和20题整体得分率较低,主要问题有:学生就旧知识不熟悉,答题语言表述不严谨,历史语言用得少,特别是最后一问考查史感,很多学生辞不达意,答非所问的现象,这也要求初三老师在上新课的同时要古今中外联系,打通学生的知识脉络,为下学期复习奠定基础。

第 2 页 共 3 页

四、答题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这一点在走读生班级体现的最为明显,这次试卷难度系数不大,但我校有一走读生班级历史平均分仅16分多,令人呢匪夷所思。通过这次考试,我觉得无论住校生班级还是走读生班级在落实这一块存在很大问题,作为毕业班的历史教师不要指望学生课外有多少时间留给历史,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遗留问题,多留些时间给学生理解、识记,多教些记忆方法。

2.迁移运用能力薄弱。好多学生仅仅立足于课本的基本史实,缺少迁移运用的能力。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欠缺解题能力,今后教师应注重同步导学的训练。

3.体系构建能力欠缺。课文内容要点梳理不够到位,知识结构没有真正构建,相关知识记忆混淆,例如第19题,刚刚上完的新课,学生连每节课的主题都不会。

五、教学工中作建议:

针对此次期中学业检测所反映出来的上述种种问题,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合理调配教学资源的同时,建议我们的学科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 1.整合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在考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将落实基础作为复习备考的基本方略。在平时的教学中,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理解基础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正确处理暂时记忆与长久记忆的关系。

历史试题在立足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往往重视历史体系及专题知识的考查,有纵向综合的专题,有横向比较的专题,有一个中心主题下设几个问题的专题,还有纵跨几个历史阶段或横跨几个国家的专题。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宏观把握中外历史大专题,也要微观落实小专题的知识点。同时要联系实际情况学习历史,加强对边缘学科的渗透。

2.围绕考纲要点,突出教学重点。考试主要围绕课程标准考查历史的主干内容,因此要切实抓住考纲要点,引领学生牢牢把握重点。主干知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般表现为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关键性和起里程碑作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等。教学中力求达到系统、全面、扎实、准确八字要求。 3.培养思考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日常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要能够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历史。 4.训练应试技能,增强探究能力。平时教学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指导学生解题方法:审题时要审关键的字词、审设问点、审题题干和材料中隐含的要素、审时空概念。学会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要进行专题的训练,强化题型解题技能。要增强训练开放性试题训练,如启示、教训、影响、措施等一类的题目。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技能,掌握常见的答题规范,学会运用历史术语解答历史试题。

适当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加工整理资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a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