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炮制

更新时间:2024-05-20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白芍现代炮制概况及其沿革 洗”

现行的白芍炮制方法全国尚不统一,仅就26个

省、市、自治区现行中药炮制规范中所收载的方法有 8种之多。其中主要有酒炒制,其次是炒制、麸炒 制、炒焦,土炒制,醋炒制。酒麸炒和炒炭仅少数地 区沿用。

2。1酒炒制 起源于宋《扁鹊心书》:“酒炒”[16]。元 《丹溪心法》:“酒浸炒”、“酒拌炒”¨【19】‘。明《济阴纲 目》:“淡酒炒”、“酒炒黄”怛【28】。清《傅青主女科》:“酒 炒焦”¨【42】。现代沿用的酒制法是在古法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生片:将去掉头尾须根,刮去外皮的白芍原 药材,按大小条分开,用清水浸泡至6~7成透时取 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片,晾或烘干。酒炒白

芍:取净白芍片,加洒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微 黄,取出,放凉。个别地区有用先将白芍片炒至显火

色,喷入黄酒,待吸尽后再微炒。酒炒制法全国有22 个地区沿用,但酒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多数用黄酒, 少数地区用白酒。各地用酒量也不统一,以每100kg 白芍,用酒量为:5;10;10~15;20kg不等。

2.2炒制 起源于唐《经效产宝》:“炒黄”[6]。宋代 《校注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15】。现 是将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该法全国有10地区沿用。

2.3麸炒制 在古文献中未见有记载,可能是近代 新增的制法。先将锅烧热,撒入麸皮,待冒白烟时加 入白药片,不断翻炒,至片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 此法全国有9个地区采用,但各地用麸量也不一致。 以每100kg白芍片,用麸量为5~10;10—15;2 等。

2.4炒焦 起源于清《医宗金鉴》:“炒焦”【37】。现代 制法:“取净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取 出,筛去灰屑。此法全国有7个地区沿用。 2.5土炒制 起源于清《时病论》。现代制法先将 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放入白药片,炒至片外面挂 有土黄色(内微黄色),取出,筛去土,放凉。此法全 国有8个地区沿用。伏龙旰用量不完全统一,以每 100kg白芍片,用伏龙肝量有:5;10—15;20; 等。

2.6醋炒制 起源于明《本草纲目》:“醋炒”【23】。清 代多有沿用,现代制法:取净白芍片,用醋拌匀,稍 闷,置锅内,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此法全国有

6个地区沿用。醋的用量,每白芍片lOOkg用米醋有 10;10~15;18kg不等。

2.7炒炭 起源于元《丹溪心法》:“炒成炭¨【19】,”清 《本草述》有“炒黑”【34】。现代制法:取白芍片,置锅 内,强火不断翻炒至焦黑色,须存性,取出,喷水灭火 星,晾干。该法有3个地区沿用。

2.8酒、麸共炒制 古文献未见有记载,为现代少 数地区新增的制法。其制法为取白芍片,加白酒

50%拌匀,稍吸,再用麸10%撒在锅内用武火炒待冒 白烟时,倒入酒拌过的白芍片,迅速拌炒至微黄色, 即刻取出,置于簸箕中堆放10分钟,筛出麸皮,放 凉。酒麸炒制法仅3个地区采用。白芍现代炮制概 况见表2。 3白芍炮制作用

白芍炮制作用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

的用药经验,历代不断发展,成为传统的炮制理论。 现就文献中记载,归纳如下。 3.1关于白芍酒制作用的论述。《汤液本草》中载: “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17|。明《本草蒙荃》载。 “能补能收,酒炒才妙”、“若补阴酒浸日曝,勿见血药以醋炒耳”【23】。清《医宗说约》日:“敛血止血醋炒”[481。《本草经解要》“醋炒则入肝”[52]。《得配 草》:“血溢醋炒”¨【39】|。

3.4关于姜炒、蜜炒、煅炭的论述:明《医宗粹言》 日:“脾胃不足呕秽者有用姜炒”【26]。《得配本草》 曰:“除寒姜炒”[39]。“滋血蜜炒”[39|。《医学纲目 日:“煅存性”(治血崩屡效方)【22】。

现代文献记载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常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酒炒后 能降低其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多用于胁肋疼 痛,腹痛,尤其是产后腹痛。清炒后药性缓和,善于 养血敛阴,多用于肝旺脾虚之症”【53】|。此外,有的地 方炮制规范中还记载有:酒炒引药上行。增强活血 作用。偏寒者可用酒炒。对炒制有:疏肝和脾多炒 用。炒焦取其凉血。炒炭止血。炒,土炒取其健脾, 缓和酸寒之性,防伤脾胃。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作用。 由此可见,不同的炮制方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16]宋·窦材集.扁鹊心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

[19]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卷二.26,7l,卷四.39,47.

[28]明·武之望辑.济阴纲目[M].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 社,1958.

[42]清·傅山.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94。7,15.

[6]唐·昝殷.经效产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 印),1955.

[15]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铅印本),1956.

[37]清·吴谦.医宗金鉴(第三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57.21.

[2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M].北京:人 出版社。1977.850.

[34]清·刘若金.本草述[M].清肖兰陵堂刊本,1666

[17]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 印),1956.

[48]清·蒋仲芳。医宗说约[M]。清道光戌子年三余堂重镌 本,1663.

【52】清·叶天±.本草经解要[M]。清卫生堂刊本,1781 [39]清·严西亭.得配本草(卷二)[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 社,1958.54.

[26]明·罗周彦.医宗粹言[M].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常郡何 敬塘梓本,1612.

[22]明·楼英.医学纲目[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53]吕文海.中药炮制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a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