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教案(山西版)

更新时间:2024-06-14 16: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单元 关注信息社会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社会、知识产权的内涵以及信息生态问题的表现;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3、掌握知识产权的类别,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案例描述信息的基本功能以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尝试运用信息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针对周围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负责地参与信息活动;

2、养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并逐渐适应信息社会。# 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本单元对信息社会的信息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2、指导学生认识信息社会及#信息社会的特殊信息现象。

3、针对有部分网隐学生及出入网吧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怎样适应信息社会,及青少年学生出入网吧的危害。

第1课 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三种表现形态,熟态,熟悉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及其变化;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案例描述信息的基本功能;

2、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体会和归纳信息,并尝试运用信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逐步提升信息意识; 2、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并负责地参与信息活动。 教学重点

1、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及其变化;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泰坦尼克号失事是因为信息不通畅引起导入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需要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表现出来,所以说,信息离不开载体。

1、文字形态的信息

即以文字的形式存储于各种不同的载体上,这是目前内容最丰富、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

2、声像形态的信息

以声音或图像的形式出现,比文字直观,易于理解。 3、记忆形态的信息

是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的信息,这种信息只在人脑中贮存,而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

记忆形态的信息最不易被学生理解,特别是信息离不开载体有言在先。 (二)信息的特征

信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并不是事物本身。信息来源于事物,又必须依附于物质作为载体。

1、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表达,因此,只要有事物存在,只要事物不断地运动,就会有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变化,也就存在着信息,所以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达、存储和传递都具有依附性。 3、传递性

信息能够在时间单人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4、共享性

信息在共享过程中,不会像物质和能量那样产生任何损耗。 5、时效性

如果超出了时间界限,再好的信息也不会产生效益。 6、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一种有别于物质和能量的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合理运用信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信息是有价值的。但由于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也不同,信息的价值又是因人而异的,即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

7、真伪性

从信息利用的角度而言,信#息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 8、可处理性

可对信息进行压缩、存储、整理,也可以转换信息的形态。在传播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处理的信息可以实现创新或增值,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的领域和群体。

其他特征:如多样性、可识别性、可度量性、不完全性、动态性、无限性、客观性、

层次性等特征。

三、活动与探索

根据信息的特征,讨论“泰坦尼克号”失事 四、小结 五、作业 第7页第1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信息的特征 二、讲解新课: (三)信息的传递 传递信息的方式 1、古代信息的传递

“上古结绳而治”,结绳传播信息、交流思想。 烽火台:传递军事信息。 飞鸽传书 快马驿站 击鼓鸣号

2、现在信息的传递:

电话、电报、传真、电视、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视频电话、电子邮件、MSN、QQ

3、信息传递的原理 编码-改送-接收-解码

在传递信息之前,应该预先规定各种信息的含义,以确保信息接收方的准确理解,然后选择合适的形式、媒介发送出去,接收方接收到信息后,通过翻译信息的含义来接收信息的真实内容。

(四)信息的功能 1、信息是知识的来源

通过归纳和分析加工成知识。 2、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决策者需要大量准确的全面的信息作为依据,消除不确定的信息,作出决策。 3、信息是思维的材料

人的思维和智慧是信息加工的产物。 4、信息是管理的基础 5、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

现代社会将信息、物质和能量看成支持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三、活动与探索

“信息的功能”这一知识点由学生举例逐一说明 四、小结 五、作业 第7页第2题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古代信息传递

2、查询现代信息传递的具体实例

3、搜索“空城计”,体验信息的真伪性及其他特征。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

组织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2课 信息技术综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2、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技能目标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养成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能够积极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信息的形态 信息的功能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

信息技术(IT)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储存、传输和应用的相关技术。从本质上看,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神经网络、思维器官的庞大技术群。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包括用于信息采集的感测技术、用于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用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以及用于信息使用的控制技术。

1、感测技术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为中心,传感器

作为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技术之一。

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以声、光、电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3、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支柱,而计算机技术则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4、控制技术

事物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及需求,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进行控制的手段就是控制技术。

现代控制技术通常是指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能在无人处境参与的情形下运行,并承担人的某些工作任务。

以上四项技术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处在整个信息技术群的核心地位,感测技术和控制技术则是核心技术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接口。

(二)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1、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

2、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BBS、MSN、BLOG等,不但满足了人们自主发展和群体交流的需求,也进一步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

3、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谁知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以信息技术环境和信息化学习资源为信托的。此外,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的交流方式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远程教育、终身学习、个别学习奠定了基础。

4、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一,通过网络体系,人们的观念在快速交流、渗透并相互影响,这将有利于人们按照共同的得益协调各自的行为。

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第三,人们的交往、购物、医疗、学习、办公、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

行。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由它引发的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发展阶段

(1)信息技术研究开发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 3C,即信息技术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领域都有了较大突破。 (2)信息技术全面应用阶段(7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3A,即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3)数字信息技术发展阶段(8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3D,即信息技术在数字化通信、数字化交换、数字化处理技术领域有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是解决在网络环境下对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关键。

2、发展趋势

信息的搜集存储技术将向全面化、人性化、海量化发展; 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将向智能化、多元化、自动化发展; 信息的传输交流技术将向网络化、多媒体化发展;

信息的应用技术将向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发展。 三、活动与探索

可开展学生活动,对比引入信息技术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等的不同变化。形式可多样化,诗歌、话剧、小品皆可。

四、小结 五、作业

13页“实践与创新”题1、2

第二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2、查询信息技术发展

3、搜索“SOHO一族”有关信息,作一个PPT课件。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指导各组学生作品制作,查看学生作品进展情况 有特色的作品在电子教室上展出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3课 审视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生态问题的表现形式;

2、掌握知识产权的类别,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 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信息生态问题; 2、针对周围知识产权的现象,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信息社会的特征,逐渐适应信息社会。 教学重点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努力适应信息社会 教学难点

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生态问题

信息生态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信息生态问题指的是信息生态失衡问题。

1、信息超载

一方面,由信息的海量增长造成的;另一方面,人为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随意发布信息,人类获取信息存在局限性,都导致信息超载的主观原因。

2、信息污染

信息垃圾、冗余信息、色情信息、电脑病毒等充斥信息环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

中不但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有效信息,而且会受到欺骗性、误导性甚至破坏性信息的严重影响。

3、信息犯罪

包括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骚扰、信息欺诈、信息破坏、信息盗窃、信息渎职、信息攻击等内容。

4、信息综合症

信息技术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表现:烦躁不安、胸闷压抑、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 (二)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指的是通过创造性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它包括工业产权、著作权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权等。其中,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努力适应信息社会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要学会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时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

2、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必须学习信息技术及其相关文化,培养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以及信息免疫等方面的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长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在使用电脑时,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注意用眼卫生和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确保身心健康。

4、遵守信息法规

努力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制造和散布无用、有害和虚假信息,不剽窃他人作品,坚决抵制盗版软件以及有损信息安全的行为,为营造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而努力。

三、活动与探索

知识产权,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一点,要让学生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三个知识点“努力适应信息社会”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位。

四、小结 五、作业 18页第1题

第二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知识产权保护法 2、查询信息生态问题现状

3、在搜索引擎上检索任一关键词,体验信息超载,并查询其他垃圾信息、冗余

信息等。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上网查询情况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2单元 把握未来际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来源、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掌握IP地址和域名的格式; 3、了解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熟悉常用的搜索引擎; 4、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5、了解不同信息的下载途径,掌握提高下载效率的方法。 技能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并运用恰当的方式保存信息; 2、学会设置IP地址,能通过三种方式访问因特网;

3、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会使用在线数据库查询信息,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高效地下载各种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培养分类管理信息的意识;

2、提升高效合法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单元课时安排

8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怎样快速检索出有用信息,在于搜索引擎的技巧上,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第1课 把握未来际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 2、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求; 3、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

2、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 3、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3、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信息需求分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风预警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的需求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分析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1、信息的对象差异

信息的对象差异是指同样的信息对不同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一样。人们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信息。

让青少年赢在网络时代,是时代进步和青少年发展的迫切需要。组织学生对如何上网展开讨论。

四、小结 五、作业 35页题2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IP地址设置

2、用三种不同方式访问CCTV

3、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并给老师(yjzx1971@126.com)发一封电子邮件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上机情况

指导学生IP地址设置及电子邮箱申请。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3课 网络信息检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掌握不同信息的下载途径,知道如何提高下载效率。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的运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2、会使用在线数据库查询信息;

3、学会运用多种途径高效地下载各种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合法、科学、快捷地获取网络信息; 2、逐步培养分类管理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多途径下载信息 教学难点

多种途径下载信息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三种网络访问方式 二、讲解新课 (一)常用的搜索引擎 1、常用的搜索引擎 百度 搜狐 谷歌 雅虎

2、搜索引擎使用办法:

(1)关键词搜索

百度搜索框中直接输入表示条件的关键词即可。 (2)分类查询

如在搜狐分类网站中按照路径逐级查询。 3、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用好关键词

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

条件越具体,检索到的结果越精确,花费的时间越少。 (3)运用强制搜索符号

如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专有名词或诗词,效率较高。 二、网络数据库的应用

可以通过登录网站(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查询在线数据库,以获得大量的文献资料。

三、活动与探索

本课操作性较强,边学边练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搜索是运用较多的操作,用好这一点是以后学习、工作的基本功。

四、小结 五、作业 37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搜索方法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二、讲解新课

(三)提高下载效率的方法 1、找准信息源

在下载信息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源。

例:利用百度来搜索一首歌曲,则打开百度主页后,单击“MP3”专题栏目,再进一步检索,效率会提高很多。

如需要FTP信息,则打开FTP专题网站去检索更好。

2、选择下载工具

常用的下载工具很多,一般都支持断点续传、多线程、批量下载,要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和使用。

断点续传:断点是在下载过程中,将一个下载文件分成多个部分,同时进行多个部分一起的下载,当某个时间点,任务被暂停了,此时下载暂停的位置就是断点了。续传就是当一个未完成的下载任务再次开始时,会从上次的断点继续传送。这样如果碰到网络故障,可以从已经上传或下载的部分开始继续上传下载以后未上传下载的部分,而没有必要重头开始上传下载。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速度。

多线程:多线程是为了使得多个线程并行的工作以完成多项任务,以提高系统的效率。线程是在同一时间需要完成多项任务的时候被实现的。

(1)通用下载工具:支持文件的自动、批量及断点续传,管理功能强大。 举例:网际快车、网络蚂蚁、迅雷等。 迅雷、网际快车使用比较多。 两种使用办法:

①、安装完后会自动添加IE插件,可以右键点击选择迅雷(网际快车)下载。 ②、把下载地址复制,然后打开迅雷(网际快车),点新建,粘贴地址,点确定。 (2)FTP下载工具:自动登录FTP服务器,快速浏览文件目录,多服务器、多文件下载。

举例:CuteFTP、WebFTP

(3)流媒体下载工具:将流媒体服务器传送出来的影音片段收集成完整的影音文件。 举例:影音传送带(Net Transport) 三、活动与探索

体验迅雷下载与一般下载速度上的差别。断点续传和多线程较难理解,可设定例子让学生对比。

四、小结 五、作业

39页“实践与创新”题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第一、二课时作业

2、利用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作练习1 3、利用迅雷下载“绿坝”软件

4、在ftp://218.56.164.46/上下载“中华灯谜2002”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练习题完成情况 指导学生迅雷和FTP的使用方法。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3单元 体验数码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编码的含义、信息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信息案例的内涵。

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功能;

3、理解信息存储案例的含义、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4、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以及信息存储单位的换算,能够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能利用资源管理器等方式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

2、能够初步判断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常见故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提升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2、养成数据备份和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的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11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本单元讲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知识零碎,但很重要。

2、计算机安全是信息社会计算机使用方面迫在眉睫的问题,让同学们明确病毒的危害和防治办法。

第1课 计算机的奥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功能;

3、掌握计算机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能够熟练地对计算机的基本单位进行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感受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2、在小组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计算机的诞生 二、讲解新课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人莫奇利和埃克特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这是人类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一代:电子管 第二代:晶体管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由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现在流行的CPU主要包括Inter和AMD等品牌的产品。通常说的奔腾III、奔腾IV等都是指CPU的型号。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并根据命令提供数据给有关部分使用, 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

内存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构成。 外存可存储大量的信息,计算机需要使用时,再调入内存。 与外存相比,内存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暂时存储信息。 3、输入设备

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装置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程序和数据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适用的编码,并按顺序送往内存储器。

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其它:扫描仪、触摸屏、光笔、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数码相机 4、输出设备

用来显示或打印输出计算机处理数据结果的设备。 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其它:绘图仪、音箱。 (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是相辅相承的,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负责管理、控制、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便利的操作界面和编制应用软件的资源环境。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软件等。

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等。

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如BASIC、C、Java、C++ 工具软件:PC Tool、NORTON、文件压缩和解压缩程序、防病毒软件 2、应用软件

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专门编制的程序。

常用:字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 三、活动与探索

1、内存和外存易混淆,可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把内存和外存比做商店的店面和仓库

进行对比。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自成系统。可参照48页结构图,学生自已画出结构图。 四、小结 五、作业

计算机是怎样组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计算机的组成 二、讲解新课

(四)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输入设备进入计算机的存储器,然后通过输入设备发出运行程序的命令,系统接收到运行程序的命令后,控制器便从存储器中取出第一条程序指令,进行分析,然后向受控对象发出控制信号,执行该指令。控制器再从存储器中取出下一条指令,进行分析,执行该指令,周而复始地重复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直到程序中的全部指令执行完毕然后送到运算器,运算完毕后把结果送到存储器存储,最后通过输出设备显示出来。

(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主频

又称时钟频率,是指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2、字长

是指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早期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大多是32位,有些高档机达到64位。 计算机内部数据采用二进制数进行存储和运算。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 每个二进制数所占的数位称为“位(bit)”,又称为“比特” 8个二进制位构成一个字节(Byte),简写为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内存容量

内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处理的数据就存放在内存中。内存容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4、外存容量

一般指硬盘容量。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5、存取周期

是指对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存取周期越短,则存取速度越快。存取周期的大小直接影响微机运算速度的快慢。

三、活动与探索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其实就是计算机的五部分相互协调控制程序运行的过程,让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演出工作过程。

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要厘清。 四、小结 五、作业 50页题1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搜索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 2、搜索WINDOWS发展历史 3、到中关村网站模拟装机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练习完成情况 对比各小组装机情况,分析其性价比。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2课 数据存储未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编码的含义、常用的进位计数制、二进制编码、ASCII码以及信息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理解数值转换的规则和信息存储安全的含义。 技能目标

1、能熟练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2、能对简单的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数据备份的习惯; 2、提升信息存储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进制运算;信息存储安全 教学难点

二进制运算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计算机存储单位及进位关系 硬件组成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编码与数值 1、进位计数制 十进制:逢十进一 二进制:逢二进一 八进制:逢八进一 十六进制:逢十六进一 2、二进制代码

二进制数“0”和“1”的不同组合称为二进制代码。 3、ASCII码

国际标准代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最高位为校验位。共能表示128个字符。

4、二进制与十进制数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求和,其和即为所求十进制数。 十进制-二进制:除以基数求余数,然后按倒序顺次排列。 (二)存储信息的数据单位

1、位(bit):计算机存储数据,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2、字节(Byte):规定1个字节等于8个位。即1B=8b

计算机存储容量大小是以字节数来度量的,常用:B、KB、MB、GB、TB 3、字: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称为字。 三、活动与探索

二进制作为一种新接触到的进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好理解。宜从1到10逐一加至10,使1-10与1-1010对应,学生更好接受。

从此,可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小结 五、作业 54页 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简单的二进制运算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二、讲解新课 (三)信息的存储介质 1、电存储技术

主要指半导体存储器。如:计算机的内存。 2、磁存储技术

主要指的是磁表面存储器。

依据记录介质的开关可分为磁卡存储器、磁带存储器、磁鼓存储器和磁盘存储器。 (1)磁带

是最古老的存储方式之一。1952年第一台0.5英寸磁带机在IBM公司问世。是一种安全、可靠、易用的数据备份方法。磁带的速度比硬盘和光盘要慢,但可靠性很高。而且容量大,是大容量数据备份的首选存储介质。

(2)硬盘

个人用户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技术的发展方向正向高容量、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高速度要求微机运转时的稳定性,因此机器运转时要避免震动。 (3)软盘

容量较小,容错性较差,而且旋转时间较长后磁盘容易损坏,所以软盘不用作大量的数据备份,更多的是作为数据交换的介质,一般为3.5英寸1.44MB,便于携带,但容量太小,不能满足需求。

3、光存储技术

通过光学的方法读写数据的技术。

工作原理:改变存储单元的某种性质 ,利用这种性质的改变来存储二进制数据。 特点:存储容量较大,存储费用比硬盘低,速度较快。 分类:CD-ROM、WORM、CD-RW、DVD (四)信息存储安全

信息存储安全指在信息保存上确保完整、可靠和有效调用,主要包括存储环境安全、存储介质安全和存储管理安全三个方面。

1、存储环境安全 周围的物理环境。

要注意防火、防水、防雷、防摔、防静电、防腐蚀(包括氧化、霉变、酸碱反应、有机溶解等)。

2、存储介质安全

存储介质有生命周期,有质量控制要求和使用环境的限制。

对于硬盘,潮湿、高温、碎裂、伤痕都可以造成坏道,甚至使盘片完全报废;对于光盘,划伤、变形、折断、腐蚀都会影响使用。

3、存储管理安全

存储管理重要信息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不安全的人和物,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备份、

加密等。其中数据备份是信息存储管理的核心任务。

数据备份包括硬件备份和软件备份。可分别通过磁盘镜像和文件复制的方法完成。 三、活动与探索

关于存储介质要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准备一些硬件,如硬盘、光盘、软件、磁带等。

本节对于数据的处理是一个物理准备和数据安全保障环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小结 五、作业

58页第1题、第2题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搜索计算机各种存储介质的图片 2、查询其他进制及时应用

3、查询各种存储介质的特点和区别,作一个对比表格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练习完成情况 对比各小组表格,分析其可用性。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3课 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件的属性信息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2、进一步理解属性在文件操作中的作用以及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 3、能够描述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式的特点。 技能目标

1、能够快速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信息; 2、熟练掌握文件或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能利用资源管理器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文件或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文件或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二进制的基本运算 存储器包括哪些种类 二、讲解新课 (一)文件的属性信息

文件的基本属性:只读、隐藏、存档。其他还有名称、类型、位置、大小、创建时间等。

只读:该文件不能被修改

隐藏:该文件在系统中是隐藏的,在默认情况下用户看不到这些文件。

存档:该文件在上次备份前已经修改过了,一些备份软件在备份系统后会把这此文

件默认的设为“存档”属性。

基本操作:

显示属性:右击文件-属性

显示隐藏文件: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确定

(二)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1、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剪报、档案盒、相册等 2、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1)用“收藏夹”分类管理感兴趣的网站 可按一定的主题分类管理

(2)用电子表格实现统计资源管理

电子表格具有信息管理和数据统计的双重功能。 (3)用BLOG管理学习资源 (4)用数据库管理复杂的数据 三、活动与探索

有博客的同学秀一下自己的博客,没有的同学申请博客。说一下自己日常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信息(物品、学习工具等)的。

四、小结 五、作业 63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二、讲解新课

(三)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信息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利用它可以方便地管理计算机上的所有资源,包括“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和“回收站”等。

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管理文件夹更方便、直观。 (四)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1、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促进知识的事例创新、

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生成、整合和创新。

3、改进自身的行为习惯

在信息活动中,经常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管理信息资源,可以逐渐改进散乱、无条理、做事效率低的毛病,并且逐渐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三、活动与探索

资源管理器是计算机中信息管理的有效工具,首先让学生认识资源管理器的树型目录结构,本知识点重点让学生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管理,如: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

认识信息管理的多样性。 四、小结 五、作业 72页第2题

第三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网络教室,因特网 练习内容:

1、利用资源管理器在老师提供的文件夹中新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 2、练习收藏夹、电子表格的使用 3、申请一个博客,建立自己的网上家园。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练习完成情况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4课 信息安全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信息安全的现状和内涵,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

2、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和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2、能初步判断计算机系统常见的硬件或软件故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2、关注信息安全的应用; 3、体验信息安全的内涵。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二、讲解新课 (一)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指防止信息被非法授权泄漏、更改、破坏或被非法系统辨识、控制,即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二)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防护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使之能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正常发挥系统的各项功能。

1、误操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