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提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7 20:31: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单元 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 “天圆地方” “月食现象”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地球的卫星照片 ?月食的照片,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海边

看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5) 站的越高,看的越远。 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形状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级缩小为点) 同纬度的纬线圈等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指示方向 图 示 东西方向(横向)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等长 南北方向(纵向) 三、经度和纬度 纬度 经度 0度线 赤道(0°纬线) 图度数范围

图1-1-1 本初子午线(0°经线) 0°~180°(向东西各分作180°) 1

0°~90°(向南北各分作90°) 度数分布规律 特殊线 半球划分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南北半球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北纬N—北半球),(南纬S—南半球) 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 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本初子午线、20°W、160°E、 180°经线 东西半球界线:20°W,160°E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判定方法: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小于 20°W、160°E 的都在东半球; 大于 20°W、160°E 的都在西半球。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W (东经)E

180 °

2010102018090N

° ° ° ° °

(北纬)°20愈向北愈大 °10°0° 10本初子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午线 S

南纬)°20°愈向南愈大四、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判读: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W)。 (1)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 A的纬度是50°N,经度是75°W。 B的纬度是10°N,经度是45°W。

C的纬度是50°S,经度是15°E。 D的纬度是20°S,经度是75°E。 (2)写出图中A、B、C、D四点所在半球: 在北半球的是A B,在南半球的是C D。 在东半球的是C D,在西半球的是A B。 (3)图中A、B、C、D四地:

在低纬度的是B D,在中纬度的是A C。

2

( 90°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 方向 地球的自传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轴 一天(24小时) ? 昼夜交替(周期为24 小时) ? 时间的差异(位置越偏东,时刻就越早) 地球的公转 自西向东 太阳 一年(约365天) 旋转中心 周期 地理现象(结果) ? 季节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 昼夜的长短变化 ? 五带的形成 2、地球的自传 ? 昼夜更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 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样地

球上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3、地球的公转

? 公转的重要特点:地轴始终倾斜66.5°,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P16页)

节气 C夏至 D秋分 A冬至 B春分 时间 6.22日 9.23日 12.22日 3.21日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南回归线 (23.5°S) 赤道 图7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半球的白昼最长)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北半球的白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等长 季节 6、7、8、为北半球的夏季 9、10、11、为北半球的秋季 12、1、2、为北半球的冬季 3、4、5、为北半球的春季 3

? 五带的划分 (1)划分的依据: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 范围:(P20页)

(北极圈)66.5°

(北回归线)23.5°

(赤道)

(南回归线)

2322222333333

(南极圈)66.5°

(3)特点: 名称 气候特点 热带 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四季变化显著 终年寒冷 北 寒 带 90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热 带 有阳光直射 南 温 带 无极昼极夜、直射 有极昼极90南 寒 带 地理现象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之内) ?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

作回归运动。

(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随后直射点北移;

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上,之后向 南移;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了赤道上,并继续向 南移;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之

后向北移;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至此完成一次回归,并开始进行下一次回归移动。 (3)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二次。 2.读右图“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日期是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是夏至(节气)。

(2)在A、B、C、D、E五地中,昼短夜长的是D地,昼长夜

短的是B地,昼夜等长的是C地,有极昼现象的是A地, 有极夜现象的是E地。

第二单元 地图

4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的判读

(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

2、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

(1)计算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厘米换千米去掉5个

实地距离零)

(2)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然。 (3)表示方法:①线段式 ②数字式 ③文字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例如:“1:1000000”或者“1/1000000”或者 “ ”

内容 详 略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或者“一百万分之一” 例如:。 (4)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图幅大小一样) 举例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 大 小 范围 小 大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 铁路 国界 山峰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高处海拔-低处海拔 (3)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五种地形(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

地形类型 平 原 高 原 山 地 丘 陵 盆 地 海 拔 特 征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不超过500米 没有一定的标准 地 表 形 态 特 征 地面广阔平坦。 低、平 地面起伏和缓,边缘陡峻。 高、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高、陡 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 低、缓 四周高,中间低。 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原、高山,(一般颜色越深海拔越高)

(4)地形剖面图----可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