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朱亨银

更新时间:2023-09-18 07:14: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与机器那个问题没有)

答:1萌芽时期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三、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四、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答:(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3问卷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四)心理测量法(五)心理测验法(六)图示模型法 六、什么是效度?什么事信度?

答:1.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2.信度。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七.机具的研究步骤有哪些?

答:1.确定目的及功能。2.人与机具的功能分配。3.模型描述。4.分析。5.模型的实验。6.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第三章

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 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人类作业或起居环境中,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2、人体基本热平衡方程式。 答: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 Qm - W ± Qc ± Qr - Qe ± Qk 式中

Qs-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 ?h);

W -人体为维持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J/m2 ?h); Qm-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J/m2 ? h);

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J/m2 ? h); Q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J/m2 ? h); Qk-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J/m2 ? h); Qe-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J/m2 ? h);“+”表示人体得热,“-”表示

人体散热。

人体的热平衡是动态的 ,当Qs = 0时,人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人体皮肤温度在36.5℃左右,人感到舒适;当Qs > 0时,人感到热;当Qs < 0时,人感到冷。 5、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1)不舒适指数。通过计算各种作业场所、办公室及公共场所的不适指数,就可以掌握其环境特点及对人的影响。不舒适指数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

最适合湿度与气温关系:H=188-7.2t 不舒适指数:DI=(td+tw)*0.72+40.6 (td 为干球温度,tw 为湿球温度)

(2)有效温度(感觉温度)。有效温度是指根据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温的等效温标。它是根据人的主诉温度感受所制订的经验性温度指标。

(3)三球温度指数(WBGT)。该法的特征是不用直接测量气流速度。应该注意的是,在WBGT相同,但辐射热、湿度和空气流速不同时,人的生理反应不同。 室内: WBGT=0.7WB+0.3GT 室外:WBGT=0.7WB+0.2GT+0.1DT (WB为自然湿球温度,GT为黑球温度) 6、什么是高温作业环境?高温作业环境分为几类?

答: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

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 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民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 7、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善? (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3)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改善方法:

(一) 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2)屏蔽热源3)降低温度4增加气流速度。 (二) 保健措施:1)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3)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三) 生产组织措施:1)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

8、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善?

答: 低温环境条件下,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3)个体保护。(4)采用热辐射取暖。 【9 ? 衣着指数单位是克罗(clo)、典型衣物大约相当于几个clo:】

1clo热阻的衣服相当于1件西服,4clo热阻的衣服相当于一件不太厚的棉衣。 【10. 人体对外发热量取决于哪4种热交换方式?】

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传导热交换 【11.黑球温度计如何测量实际辐射温度?】

打开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上升,关闭热辐射源,黑球温度下降,其差值为实际辐射温度。 【12.以人体对温度和湿度的感觉为例,室温 t=18℃时,最合适的湿度是?】 (H=188-7.2×18=58.4,即58.4%。)

【13.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多少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84 kJ/(m2?h)

第四章

2.某工作车间的面积是10平方米,均分成10格,测得各方格中心点的照度为:1751x、1251x、1151x、1001x、1151x、3451x、3601x、2551x、4001x、4001x。求平均照度,并判断照度是否均匀?

答:平均照度=(1751+1251+1151+1001+1151+3451+3601+2551+4001+4001)\\10=2391。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该题中最大照度与平均照度之差=4001-2391=1610,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差=2391-1001=1390,两者均大于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所以该工作车间照度不均匀。

3.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和视觉疲劳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答:照明对工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照明不好的情况下,人会很快的疲劳,工作效率低,效果差。照明不好,由于反复努力辨认,造成视觉疲劳。提高照明度可以提高识辨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达到增加产量,减少误差,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但并不是照明度越高,作业效率越高。一般认为在临界照明度值以下,随着照明度的增加,工作效率迅速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在临界照明度值以上,增加照明度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很小,或根本无所改善;当照明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

4.照明与事故有何关系?

答: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色彩的错误率;可以增强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及相对位置,使工作失误率降低,还可以扩大视野,防止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5.工业企业建筑物的照明有几种形式?人工照明按灯光和照射效果是怎样分类的?如何选择照明方式?

答:工业企业的建筑物照明通常采用三种形式,即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二者同时并用的混合照明。人工照明按灯光和照射效果,又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和特殊照明。一般照明适用于对光线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工作点较密集或者工作时工作地点不固定的场所;局部照明是为增加某一指定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综合照明常用于要求照度高,或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固定工作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特殊照明应用于特殊用途,又特殊效果的各种照明。

6.按光源与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分为几种?

答:按光源和被照物的关系,光源可分为直射光源、反射光源及透射光源三种。 7.什么是眩光?眩光如何产生的?有何危害?怎样防止和控制眩光? 答:(1)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光。

(2)眩光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直射眩光、反射眩光和对比眩光三种。直射眩光是由眩光源

直接照射引起的,与光源的位置有关;反射眩光是物体与背景明暗相差太大所致。

(3)眩光的视觉效应主要是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

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

(4)防止和控制眩光的措施主要有:①限制光源亮度。②合理分布光源。③光线转为散射。

④避免反射眩光。⑤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

8.亮度分布有何要求?是否作业时间的亮度分布越平均越好?

答:(1)照明环境不但要使人能看清对象,而且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从工作方面看,亮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环境,是人感到愉快,动作变得活跃。四周昏暗时,在心理上会造成不愉快的感觉,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但是亮度过于平均也不必要,亮度有差异,就有反差存在。工作和周围环境存在明暗对比的反差、柔和的阴影,心理上也会感到格外的满意。如果所有区间都是一样的亮度,将会产生一种单调、一律和漫不经心的感觉。因此要求视野内有合适的亮度分布,既有利于正确评定信息,又使工作环境不单调和有愉快的气氛。 9.如何对照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无表格计算)】

答:从人机工程学对光环境的要求来看,不仅需要对光环境的各个单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而更需要进行光环境的综合定量评价。此处介绍的是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 1)评价方法

本方法考虑了光环境中多项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的因素,通过问卷法获得主观判断所确定的各评价项目所处的条件状态,利用评价系统计算各项评分及总的光环境指数,以确定光环境所属的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的问卷形式可参考表4-12(p84)。 (2)评分系统

对评价项目的各种可能状态,按照它们对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影响的严重程度赋予逐级增大的分值,用于计算各个项目评分。各个项目的权重及各种状态的分值可列入表4-13(p85)。 (3)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计算 ①.项目评分计算

第n个项目的评分按下式计算s(n)= ,式中s(n)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评分,0≦s(n)≦100;p(m)为第m个状态的分值;v(n)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第m个状态所得票数。 ②.总的光环境指数计算

总的光环境指数可用下式计算s= ,式中s为光环境指数,0≦s≦100;s(n)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评分;w(n)为第n个评价项目的权重。 (4)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的计算结果,分别表示光环境各评价项目特征及总的质量水平。各项目评分及光环境质量指数越大,表示光环境存在的问题越大,即质量越差。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定评价结果,该方法中将光环境质量按光环境指数的范围分为四个质量等级,其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含义如表4-14所示(86)。 【10. 光源显色指数表示什么?p73】

表示物体在待测光源下“变色”和“失真”的程度

第五章

5-1简述色光三原色和颜色三原色的组成。为什么说色光的混合为加光混合,而颜色的混合为减光混合?

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的混合是愈混合愈亮,其三原色等量相加得到白色光。 颜色的三原色则是黄、青、品红,它们的混合是愈混合愈暗,三原色等量相加得到接近于黑色。 5-2色彩有哪三个基本要素,他们的各自定义是什么?

答:彩色(色彩)三要素:色调(Hue)、明度(Value) 、纯度(Chroma)。 各自定义:

色调又称色泽、色相,是色光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一个颜色的名称就代表了这种颜色的相貌。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亮度、鲜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与物体表面色彩的反射率有关。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即颜色色素的凝聚程度,又称色度、彩度、鲜艳度、饱和度等。 【5-4哪些色彩属于暖色系,哪些属于冷色系?】

答:在圆环色环中以橙色为中心的半个色环上的色彩都在相对程度上显得暖些,靠近橙色越近,感觉越暖,这一系列色彩称为暖色系:而以青色为中心的半个色环上的色彩都在相对程度上显得冷些,靠近青色越近,感觉越冷,这一系列色彩称为冷色系。 5-9 什么是色彩调节?这种调节有何特点?

色彩调节:指对建筑,交通工具,设备,机械,器物等外表做色彩装饰,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物理的功能和性质,改善人的生活、工作气氛、环境等以提高其效率。可分为环境色和安全色两类。

特点:色彩调节的强度不及物理方式的调节,但色彩调节的环境因素比物理调节更广泛。 5-11 简述安全色的种类及其含义。 答:安全色包括红、黄、蓝、绿四种: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如机器设备上的转动的轮子、消防设施、报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

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

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 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第六章

1.简述声压级、响度级与声级的关系。【如果声压级从60dB增加到80dB,其声压是原来的几倍?】(10倍)

答:选取一个基准音,凡是听起来和该纯音一样想的声音,不论其声压级和频率是多少,它的响度级就等于该纯音的声压级级数,即与基准音同样响的声压级。声压级只能反映声音强度对人响度感觉的影响,不能反映声音频率对响度冠绝的影响,响度级与响度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用它们来反映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过于复杂,于是又提出了能反映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的声级。

2、在某背景噪声下,测得一机器声源和背景噪声的总声压级为100dB,关闭该机器后测得背景噪声的声压级为80dB,求该机器的声压级。 解:由Lp=20lg(P/Po)

Lp为声压级(dB):P为声压(Pa):Po为标准声压(Po=2×10ˉ 5) 得出

Lp=20×lg(100-80)/2×10ˉ 5=120(dB) 4.噪声对人的心理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使人产生烦恼、焦急、讨厌、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 7.如何降低机械噪声? 答:(1)选择发生小的材料。(2)改变传动方式。(3)改进设备机械结构。 8.如何控制噪声的传播? 答:(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2)调整声源的指向。(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4)采用吸气、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10、简述振动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答:对生理的影响有:a 全身振动能引起前庭器官、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变化,并使人产生疲劳机能衰退等主管感受。b 局部振动能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机能改变。

对心理的影响:振动引起的心理效应主要是感觉不舒适和烦恼,甚至疼痛,进而影响工效。不同的振动参数下人体受振时的主观感受不同。坐姿的人,对1~2Hz的轻度振动感觉轻松和舒适;对4~8Hz的中度振动,感觉十分不适。

【声音的掩蔽效应:一个声音由于其它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需要提高声音才能听见】

第七章

【1.某车间CO的浓度为17mg/m3(容许浓度30 mg/m3),SO2浓度为4 mg/m3(容许浓度10 mg/m3),试计算其有害气体浓度是否超过国家标准?(C1/M1+C2/M2+??≤1)】 2. 某车间CO的浓度为20 mg/m3,试将其换算为体积分数。

3.简述粉尘的物化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一.粉尘的物化特性及对环境的危害 (1)粉尘的化学成分

各种粉尘的基础物质不同,其化学组成也不一样,其中以游离二氧化 硅的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2)粉尘的物理性质

①粉尘的粒径。尘粒愈小,沉降速度愈慢,其稳定性越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越长,被吸入的机会就愈多。

②粉尘的溶解度

不同的粉尘有不同的溶解度,其对人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 ③粉尘的荷电性

相同电荷的粉尘粒子,因互相排斥而提高了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而具有不同电荷的粒子,则因相互吸引、撞击而丧失电荷,粒子变大,加速了沉降。 ④粉尘的形状

形状影响粉尘在空气中的运动。 (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根据其物化特性和对人体作用部位不同,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2)粉尘对人的心理影响

空气中的粉尘还直接影响人的心理。

另外,粉尘妨碍照明效果,使环境变得灰暗,人们完成同样的工作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对

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3)粉尘爆炸

某些物质的微小颗粒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当遇到明火时,会发生爆炸。 4.简述铅的危害及预防 铅中毒的危害

1.神经行为的影响、神经功能的损害 2.智商的影响

3.阻碍生长、发育 4.视觉的危害—弱视 5.小儿贫血

6 .消化系统失调 —胃病

7 .运动失调 —多动症或反应迟钝 8 .肾、心血管功能下降 9 .影响生殖健康

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措施

1、不吮吸手指,不将异物放入口中,吃东西前要洗手;2、经常打扫室内卫生,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量;3、家庭装修不要使用彩色油漆,因彩色油漆中含有大量的铅;4、不要带儿童在汽车来往较多的马路上玩耍;5、不要食用含铅量高的食品,如松花蛋等;不要啃咬玩具和文具;6、以煤为燃料或取暖的居室要勤开窗通风;7、避免塑料袋上的字画与食品接触。 5.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一.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

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辐射热的危害。 二.换气的方法 ①自然通风换气。②机械通风换气。①全面通风换气② 局部通风换气

7.已知北京某化工车间内余热量80000kJ/h,余湿量100kg/h,同时散发出H2SO4气体44mg/s,送风为未经处理的室外空气。北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为30oC,车间外含湿量为16.6g/kg;车间内空气温度为33oC,含湿量为22.4g/kg。30oC时空气容量为1.165kg/m3,车间内H2SO4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 m3,车间外不含H2SO4。求全面通风换气量。

有害物质的通风换气量计算L1:清除余热的通风换气量L2,清除余湿的通风换气量L3

3X44?3600??79200mhc2?c12?03Q80000L2(余热)==?22663.21(m)

hc?rj?(tp-tj)1.01?1.165?(33?30)L1?3w100?1000mL3(余温)==?14799.47()hrj?(dp?dj)1.165?(22.4?16.6)全面通风换气量=max{L1;L2;L3}=79200 (m3h)

第八章

2.什么是体力工作负荷?

答: 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 4.什么是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

答: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能量代谢量。 5.试比较静态作业氧消耗和动态作业氧消耗的规律。

答: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发生疲劳。即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氧上限,通常每分钟不超过1L。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是

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

6.什么是劳动强度?劳动强度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答: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1)相对代谢率指标(2)能耗量指标(3)劳动强度指数(4)氧耗、心率等指标(5)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10、 生理心理测试法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答: (1)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法。

(2)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 (3)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 (4)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 (5)心率值测定法。

(6)色名呼叫时间测定法。 (7)勾消符号数目测定法。 (8)反应时间测定法。 (9)闪光融合值测定法。 12、降低疲劳的途径有哪些?

(1)改善工作条件(2)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3)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 13、基础代谢率为157.8 kJ/(m2·h),当相对代谢率RMR=4时,问能量代谢率为多少?

M=B(1.2+RMR)=4*(1.2+157.8)=636KJ/h*m2

14、基础代谢率为158.7 kJ/(m2·h),能量代谢率为599 kJ/(m2·h)时,问RMR为多少?若能量代谢率降到231时,问RMR为多少?

RMR=(599-1.2**158.7)/158.7=2.57 RMR=(231-1.2*158.7)/158.7=0.26

15、基础代谢率为154.1 kJ/(m2·h),相对代谢率RMR=4,若作业者的身高为1.75M,体重为75,连续工作2H,试问该项作业的能量代谢量为多少?

表面积=0.0064*175+0.0128*75-0.1529=1.8746 m2

能耗=(4+1.2)*154.1*1.87*2=3004.31 KJ

16、若基础代谢率为158.7,能量代谢量为1500,持续工作2H,作业者身高为1.78,体重75,问该项作业的相对代谢率为多少?

表面积=0.0061*178+0.0128*75-0.1529=1.8929 m2

1500=(RMR+1.2)*158.7*1.8929*2 得 RMR=1.30

17、某车间男性作业者的平均身高为1.7,体重70,基础代谢率为158,相对代谢率RMR=4.使用8H的能耗评价实际劳动率。

表面积=0.0061*170+0.0128*70-0.1529=1.7801 m2

能耗=(4+1.2)*158*1.7801*2=11700.24 KJ 劳动率=7327/11700.24*100%=62.62%

18、基础代谢率为157.8,能量代谢率为599,若能量代谢率降到231,时,是评价二者的劳动强度。 RMR1=2.57 RMR2=0.26 由公式可得 RMR1为中劳动 RMR2为极轻劳动

19、基础代谢率为149,相对代谢率RMR=4,身高为1.75,体重为75,连续工作2H,该项作业的实际劳动率·休息率和休息次数。

表面积=0.0061*175+0.0128*75-0.1529=1.8746 m2

能耗=(4+1.2)*149*1.8746*2=2904.88 KJ

【20. 已知某作业能耗M为30kJ/min,求作业与休息时间及实际劳动率。P176】

第九章

8、简述注意的含义及功能。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1)注意的选择功能。 (2)注意的保持功能。

(3)注意的调节及监督功能。

10、什么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以后注意?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11、什么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数月、数年乃至终身不忘的信息。 12、什么是注意广度?什么是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的广度:注意广度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能知觉的注意对象的数目。

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选择性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15.人的思维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 16.演绎推理包括哪几个方式?

答:1.三阶段推理;2.线性推理;3.条件推理 17.问题解决包括哪几个策略?

答:1.算法策略;2启发性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2).逆向搜索;3).爬山法 18.人体操作活动可分为哪几种?

答:(1)定位运动(2)重复运动(3)连续运动(4)操作运动(5)序列运动(6)静态调节运动 。 19.什么是反应时?什么是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答:1)一般将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完成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

2)简单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间称为简单反应时。

3)选择反应时:有多种不同的刺激信号,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前提下,呈现不同刺激时,要求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 【20.什么是运动时?

21、知觉与感觉有何区别?

? 绝对辨认能力:是指感觉器官对单个的刺激 所具有的辨认能力(bit/刺激)。 ? 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什么是推理?

?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第十一章

1、我国成年人身体尺寸分成西北、东南、华中、华南、西南、东北等六个区域,这对产品设计何影响?【其身高排序如何?】

答: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人体尺寸差异较大,为了能选用合乎各地区的人体尺寸,将我国成年人尺寸分为六个区域。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地区的人的身体尺寸设计相应的产品,保证工人合理的工作姿势,使操作者能安全、舒适、准确地工作,减少疲劳和提高工作效率。

身高排序:东北>东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 2、某地区人体测量的均值X?1650mm,标准差SD=57.1mm,求适用该地区95%、第90、及80、的百分位数?

答:由表11-7查得, 95%的变换系数K=1.645,90%的变换系数变换系数??1.282,80%的变换系数K?0.842。

mm 由此可得第95百分位数值为:X95=X?SD??1650?57.1?1.645?1744第90百分位数为:

X90=X+SD?=1650?57.1?1.282?1723mm

第80百分位数为:X80=X?SD??1650?57.1?0.842?1698mm

3、已知某地区人的足长均值X?264.0mm,标准差SD=45.6mm,求适用该地区90%的人们穿的鞋子长度值。

答:要适应90%的人们穿的鞋子长度值,就得用第5百分位数作为下限值,第95百分位数作为上限值。查表11-7得,5% 与95%的变换系数K=1.645,

由此可得第5百分位数值为:X5=X?SD??264.0?45.6?1.645?192.0mm 第95百分位数为:X95=X?SD??264.0?45.6?1.645?339.0mm

适用于该地区90%的人们穿的鞋子长度值范围在192.0~339.0mm 5、如何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

答:每一项人体尺寸都有7 个百分位数的数据,这7 个百分位数分别是1百分位数、5 百分位数、10 百分位数、50 百分位数、90 百分位数、95 百分位数和99 百分位数。常用符号P1 、P5 、P10 、P50、P90 、P95 、P99 来分别表示。

1、Ⅰ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双限值设计”)

需要一个大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和一个小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分别作为产品尺寸设计的上、下限值的依据。

2、Ⅱ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单限值设计”)

需要一个人体尺寸百分位数作为尺寸上限值或下限值的依据者。 这一类产品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ⅡA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大尺寸设计”)

需要一个大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作为产品尺寸设计上限值的依据。 (2)ⅡB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小尺寸设计”)

需要一个小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作为产品尺寸设计下限值的依据。 3、Ⅲ型产品尺寸设计(又称“平均尺寸设计”)

需要第50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作为产品尺寸设计。 4、凡间距类设计,常取第9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5、凡净高空类设计,常取第99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6、凡属于可及距离类设计,一般应用低百分位的数据。 7、座面高度类设计,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8、隔断类设计,常取第95或更高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9、公共场所工作台面高度类设计,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

第十二章

1. 什么是作业空间?什么是近身作业空间?

答: (1)作业空间就是人进行作业所需的活动空间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所需空间的总和。人在各种情况下劳动都需要有一个足够的、安全、舒适、操作方便的空间。这个作业空间的大小、形状与工作方式、操作姿势、持续时间、工作过程、工作用具、显示器与控制器

的布置、防护方式及工作服装等因素有关。(2)近身作业空间是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站姿状态下,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时的近身作业空间。

2. 试述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

答:(1)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a)作业特点 (b)人体尺寸 (c)作业姿势 (d)个体因素 (e)维修活动

(2)作业场所布置原则 (a)重要性原则 (b)使用频率原则 (c)功能原则 (d)使用顺序原则

3. 试述作业场所布置的原则。

答:(1)重要性原则。(2)使用频率原则。(3)功能原则。(4)使用顺序原则。

4. 视觉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答:(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引起疲劳。

(2)视线的变化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3)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角的观察效率最优,依次

为右上角,左下角,而右下角最差。

(4)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

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5. 姿作业的特点有哪些?

答: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手脚可以并用作业;脚蹬范围广,能正确操作。

【11.不同用途座椅设计时,靠背、坐面高度、倾角、坐面深度有何要求?P292】 【12立姿作业的特点?P278】

十三章

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人机系统?【其基本模式的组成】

答: 人机系统是由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体系统。基本模式由人的子系统、机器的子系统和人机界面组成。 4、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答:人机应达到最佳匹配,方能使系统整体效能最优。由于人和机器各有特长和局限性,所以人机之间应当彼此协调,互相补充。 7、人机系统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①连接分析法;②操作顺序图分析法;③校核表评价法;④工作环境指数评价法;⑤海洛德分析法。

【5、人与机器如何分工?】

中枢神经系感受器作业结果 显示器

第十四章

机 1、什么是人机界面?【理解人机界面三要素模型图】 运控体作业 动制答:人机界面是人机之间传送信息的媒介,

器器2、显示器有哪几种形式?并简述各自的应用特点。

答:显示器分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和触觉显示等。视觉显示:传递的信息很长或需要延迟者,

环境

需用方位、距离等空间状态说明的信息,所处环境不适合听觉传递或听觉负荷已很重的场合;听觉显示:较短或无需延迟的信息,简单且要求快速传递的信息,视觉通道负荷过重的场合,所处环境不适合视觉通道传递的信息;触觉显示:视、听觉通道负荷过重的场合,使用视、听觉通道传递信息有困难的场合,简单并要求快速传递的信息。 3、在设计言语显示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语言清晰度、语言的强度、噪声对言语传示的影响。 5、简述控制器偶发启动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的无意碰撞、牵拉控制器或外界振动等而引起的控制器的偶发启动,即在不必要的时候意外地驱动了控制器。

防范措施:(1)将控制器安装在陷入控制板的凹槽内;(2)在控制器上加保护罩;3)将控制器安装在不易被碰撞的位置;(4)使控制器的运动方向向着最不可能发生意外用力的方向;5)操作者必须连续做两种操作运动,才能使控制器被启动,而后一种操作运动与前一种操作运动的方向不同,以此将控制器锁定在位置上;(6)一组控制器必须按正确的顺序操作时才能被启动,使控制器彼此之间具有连锁作用。如配电柜上的油开关和刀闸开关的操作顺序连锁;(7)适当增大控制器的操作阻力。

6、什么是控制—显示的相合性?它有何重要意义?

答:通常显示器与控制器是联合使用的,因此,对于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不仅应使各自的性能最优,而且应使它们彼此之间的配合最优。这种控制器与显示装置之间的配合称为控制—显示相合性。控制器与显示器相合性好,可减少信息加工和操作的复杂性;缩短人的反应时间,提高人的操作速度,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要求操作者非常迅速地进行操作时可减少人为差错,避免事故的发生。 7、什么是控制—显示(C/D)比?设计时应如何选择C/D比?

答:控制—显示比是控制器与显示器位移大小的比例关系,即是指控制器的位移量与之相对应的显示器位移量之比(C/D),可用来表示系统的灵敏度;人机界面上的控制—显示系统具有精调和粗调两种功能,C/D比的选择应考虑精调和粗调的时间,最佳的C/D比则是两种调节时间曲线相交处,这样可以使总的调节时间降到最低。

8、什么是累积损伤疾病?常见的累积损伤疾病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累积损伤疾病是指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身体某部位而导致的肌肉骨骼的疾病。其症状可表现为手指、手腕、前臂、大臂和肩部的腱和神经的软组织损伤,也可表现为关节发炎或肌肉酸痛。与受力、重复、姿势、休息等因素密切相关。 10.简述手握式工具设计的原则。

答:(1)避免静肌负荷;(2)保持手腕伸直;(3)使组织压迫最小;(4)减小手指的重复活动。

第十五章

2.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答:(1)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相互关系。 (2)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它有关因素。

(3)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源的措施。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源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

(6) 一旦对危险源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 5.如何进行事故树分析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答:可以用最小割集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计算顶上事件概率。

根据最小割集,可以发现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直观判断出哪种模式最危险,哪些次之,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6.简述事故产生的原因。

答: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目前世界上有代表的事故致因理论有十几种,如:“人为失误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能量转移论” ---- 认为生物体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变;“综合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作用的结果;“多米诺骨牌论”-----认为伤害是由五因素的事件链造成的。五因素事件链是: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为的过失→不安全动作或机械、物质危害→意外事件→人身伤亡的事件。

【9、人为失误原因有哪几个?】

一、生理方面原因:1大脑意识水平是不断变化的。2大脑意识水平与人为失误发生概率直接相关。3大脑生理机能的潮汐节奏

二、心理方面原因:1注意的心理特征。2主观臆测。3心理环境4急迫时的行动5忘却意图6其他心理因素

三、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原因:1姿势 2非主要意识动作 3场面行动 四、社会和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 五、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 六、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9ah.html

Top